问题

贾府的收入有多少 几个方面的收入?

回答
说起贾府的收入,这可真是个大话题,得一点点掰扯清楚。毕竟,他们家那是顶顶显赫的钟鸣鼎食之家,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错综复杂的经济来源。我给你好好梳理梳理,争取说得明明白白,让你也对这世家大族的“钱袋子”有个大概的了解。

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府的收入主要不是靠做生意,而是靠着祖上的功勋和皇上的恩赐。这才是他们的根本。

1. 世袭的爵位俸禄——这是大头!
贾家之所以能富贵,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家祖上出过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贾府的创始人贾源,那是开国功臣,被封了宁国公。后来的贾代善又是世袭了公爵的爵位。
虽然书里没具体写他们到底拿多少俸禄,但可以想象,一个公爵的待遇肯定是非常丰厚的。这俸禄是朝廷按月按年发的,保证了贾府最基础的开销和体面。这可不是我们理解的打工领工资,这是皇上给的,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保障。
而且,这种世袭的爵位,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往往还附带着一些特权和相应的俸禄、采邑(就是封地,有税收权)等。虽然贾府的封地在哪里,书里没细说,但“禄米”和“养廉银”之类的肯定少不了。这笔钱,是他们维持“贾府”这个牌子最根本的经济基础。

2. 皇亲国戚的依仗和赏赐——锦上添花!
贾府和皇室之间也有姻亲关系。比如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这更是给贾府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实际的好处。
元春省亲那场面,劳民伤财,但也是皇恩浩荡的体现。虽然省亲的花费是贾府自己掏的,但背后代表着皇室对贾家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元春作为贵妃,她的地位能为贾家在朝中获得更多的关照和机会。比如,贾政能被安排在工部员外郎的位子,虽然是个小官,但起码是个仕途。这都是因为有元春在上面撑着。
皇上高兴了,或者有什么庆典,都会有赏赐。这些赏赐,可能是金银珠宝,也可能是绫罗绸缎,甚至是田产奴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比如元春省亲的时候,皇上赏赐的那些东西,虽然是给元春的,但最终也是进了贾府的库房。

3. 房租和地租——来自收租的“业余收入”?
贾府这样的大族,不可能只有一座府邸。书里提到,他们在大观园旁边,甚至在北京城里,都可能拥有不少房产。这些房产一部分是自住,一部分可能就用来出租,收取租金。
另外,像贾家这样的世家,手中必然持有大量田地。这些田地会租给佃户耕种,然后收取地租。这就像古代的地主一样,靠土地吃饭。虽然书里没有直接描写他们收租的场景,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收入来源,尤其对于这种有祖上功勋的家族来说,封地或者赐予的土地是常态。
这些租金和地租,虽然可能不像俸禄那样“体面”,但却是非常稳定且持续的收入,可以用来补贴日常开销,或者用于一些小规模的投资(比如修缮房屋,添置仆人等)。

4. “门包”和“节礼”——人情往来的经济账
贾府作为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自然会受到各方人士的巴结和拜访。来拜访的人,尤其是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或者需要贾家帮忙的人,都会带着“门包”(也就是红包)或者贵重的礼物。
逢年过节,比如中秋、过年,来拜访的人更多,送的“节礼”自然也更丰厚。这些东西,有些是贾府自己会用的,有些则可以直接变卖,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反过来,贾府也要维持自己的体面,也需要给一些重要的亲戚、官员送“节礼”和“回礼”。这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一种社交成本,但总体来说,像贾府这种地位的,收到的往往比付出的要多。

5. “放贷”和“经营”——隐秘的资本运作?
虽然贾府最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身份和俸禄,但像王熙凤这样精明强干的管家奶奶,不可能只守着固定的收入。
书中提到,王熙凤曾经“说项”、“弄权”,在一些事情上从中斡旋,赚取佣金或者好处费。她也会在外面“放高利贷”,把银子借给需要钱的人,然后收取高额的利息。比如她给贾瑞放贷的事情,就很有代表性。这笔生意虽然有些上不得台面,但却是非常直接的现金流。
此外,像贾府这样有钱有势的家庭,也可能在一些合法的(或者灰色地带的)生意中进行投资,比如参与一些官商勾结的买卖,或者经营一些产业,以钱生钱。这些行为可能不会被公开宣传,但对于维持家族的庞大开销,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贾府的收入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塔尖是皇上赐予的恩典和地位,最“体面”也最重要。
塔身是世袭的俸禄和依仗着贵妃的仕途带来的各种便利。
塔基则是来自房租、地租的稳定收入,以及王熙凤等人的“经营”所得。

当然,要给贾府一个具体的收入数字,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并不是一本账本,而是描绘一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但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出,他们的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既有“皇粮”,也有“私房钱”,而且这种收入结构也决定了他们家族的命运走向——一旦失去了皇家的恩宠,失去了元春的庇护,甚至连最根本的俸禄都可能不保,再加上他们本身又不擅长实际的生产经营,那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烟花,绚烂夺目,但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火药支撑,而一旦火药没了,只剩下灰烬。贾府的收入,就是他们维持这极致繁华的“火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整个小说看(不包括后来续作胡扯,比如周瑞说“奴才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主要收入是这几个方面:

1、地租、房租等

2、灰色收入

3、皇上、娘娘赏赐

4、薪水

地租房租有多少?

证据一:乌进孝交租账单: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玩意儿:活鹿两
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下面 有人算过,大约折合5000银子。这是年景不好的时候,如果年景好,我们算他是10000两吧。

证据二:“黑山村乌庄头来了。”——点名乌进孝是黑山村庄头

证据三: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是一年来交租一次。

证据四:乌进孝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着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六日;九月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今年年成不好,从三月说到下半年,这说明也是一年的年租。

证据五:贾珍绉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八九个庄子,比原来少了。两处报了旱潦,这两处收入减少了;上面乌进孝的汇报中明显没提宁国府其他庄子的旱潦,说明这两处旱潦庄子不是乌进孝管的;“你们又来打擂台”,这个“你们”和“又”字说明乌进孝和其他受旱潦的庄子是分开的。再次说明乌进孝只是一个庄子的庄头。正常情况下,一个庄子应该有五千银子,再加粮食物品,总共算他一万两。

证据六: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地,竟又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八处 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是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荣国府那八处庄地比乌进孝的庄子地方大,(“八处庄地”,并不是八个庄子,可能这“八处庄地”合并做一个庄子归乌进孝兄弟管理。)。正常年景应该比贾珍的多一倍收入吧,算他两万两银子(含钱粮一起)。

证据七:周瑞家的: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这说明租子有春秋两季的(和上面年交租一次不矛盾。估计有半年交租一次和每年交租一次的两种交租方式。毕竟乌进孝离贾府很远,交租走一个多月,一年两次太不方便)。

证据八:(贾琏)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租,统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这说明荣国府不仅在远处有庄子(像乌进孝兄弟管的,需要走一个多月,年底交租的庄子),在近处也有庄子,还有房子出租,而且是在9月交租的。结合周瑞家的的话“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的地租子”,说明这些近处的租子可能是春秋两季交租(毕竟方便)。

想来宁国府的情况和荣国府的情况并没有大的差别,综合这些信息可以确知:宁国府这9个庄子如果是正常年景,每年有一万两左右的收入,总收入约在9万两左右。

疑问:这八九处庄子是不是就是宁国府所有庄子呢?宁国府有没有像荣国府那样离府比较近的、在9月交租的庄子?春秋两季交租的庄子又是什么收入情况?有没有房租?我想两府并未多大差别,都会有远处庄子和近处庄子,都会有房租,都会有一年交两次租子的庄子。

靠权力捞黑钱的灰色收入

证据一: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安享了三千两。王夫人连一点消息也不知。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黑钱是很大一笔收入,具体数目未知。

证据二: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且说贾琏一日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咐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贾赦、贾琏弄权,弄权为什么?还不是为钱么!

证据三:凤姐放贷收利息,具体数目未知。在螃蟹宴后平儿和袭人提了一次,光王熙凤每年能收到一千两左右利钱。至于整个贾府有多少利钱,不知道。

弄权捞钱是很大一块收入,具体数据未知。

赏赐

证据一: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呢?”
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听,他说的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
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心里纵
有这心,他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
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每年赏赐不多,贾蓉直接说了总数据: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小玩意、彩缎、古董不算)

证据二: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只见贾蓉捧了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贾珍说“几两银子”;贾蓉是用手捧进来的,“净折银若干两”——好像并没有多少,估计也就几十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证据三: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杖一根,枷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馀”银锞十锭。邢夫人等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盏各二只,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和贾兰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另有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五百串,是赏与贾母王夫人及各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端,金银锞一对。其余彩缎百匹,白银千两,御酒数瓶,是赐东西两府及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又有清钱三百串,是赐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等的——省亲这么大的事,贾府开支无数(光存在甄府的五万两银子只够竟不用从京里带银子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两(“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彩灯花烛并各色帘帐的使用。”光这戏班子和彩灯花烛帐帘就花了五万两,浩大的施工等等估计要多好多倍),皇上、贵妃也不过赏了这些东西,统共折算只有不足两千两银子。

总体看来,赏赐并不算多,不算主要收入。

薪水:清朝官员年奉很低,对宁国府、荣国府这样贵族家庭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贾珍是三等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如果贾赦是一等将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贾政是五品员外郎,五品80两,禄米80斛

————不管他们是哪一种将军,这收入在贾府都不算主要收入,贾政年奉也不值一提。



补充:1、有人说荣国府、宁国府一年只有三两万银子收入的,并且用亲王收入对比,我认为是不靠谱的。亲王一万两银子是年奉,并不是所有收入,他也可以像贾府一样买田置地、租房子、弄权捞黑钱。

2、任何家庭都会量入为出,基本上收支平衡。正常情况下,就是贾府衰败了,没落了,也不是突然遇到灾难没落的,所以收入减少也是慢慢减少,开支增加(除非突然遇到巨额意外开支,像元妃省亲那样的)也不会陡然增加。从基本收支平衡角度,我们衡量一下贾府收支情况。

证据一: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针线礼物,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说着递上去。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尤氏命:"收起这个来,叫他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丫鬟答应去了。——为了打造压岁的金锞子花费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金子,折合银子多少?应该不少于1500两,还有银锞子又需要多少?恐怕乌进孝这个庄子的两三千两银子只够打造压岁锞子用吧,难道其他不用开支?

证据二: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都可,已没有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费些。我受些委屈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可省些也就完了。——说明宁国府虽然收成不好,经济有些紧张,但是不至于难以为继。量入为出是常态。

证据三: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听,他说的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心里有这心,他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荣国府虽然这两年开支大,有些紧张,但是现在还不至于“精穷”。

那这两年开支大,每年赔几千两银子,那开支到底有多大?就省亲来说吧:

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贾蔷道:“刚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竟不用从京里带银子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两,剩二万存着,等置办彩灯花烛并各色帘帐的使用。”

——仅仅采办戏班子要花费三万两,置办彩灯花烛并各色帘帐需要两万两。作为主要费用的基建、装修、陈设、仪式等等需要多少钱?恐怕没个几十万银子是拿不下来的!

就算是在如此巨大开支情况下,荣国府也不过“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

——这说明荣国府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光省亲花几十万两银子的情况下,一年不过赔几千两银子出来。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大的开支,收入不骤然降低,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证据四:贾蓉又说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二婶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大了,实在赔得很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先设出这法子来,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个算盘,还不至此田地。”——贾珍作为当家人之一,肯定明白荣国府真实情况。知道荣国府还没“穷到如此了”,王熙凤的把戏贾蓉并没有那么清楚。

证据五: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租,
统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月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仅仅在贾母八月生日就花几千两银子,接着到九月初这段时间送礼还需要三两千两银子,一个月内不算日常开支,仅仅过事和送礼都需要不下五千两吧?如果荣国府只有年入一万两银子收入,够花么?

证据六: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这一两日就送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住,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的。”...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的地方儿多着呢。——仅仅两个太监,动口就勒索上千两,如果是没那么厚家底,没那么高收入,无论如何也勒索不出来的,就像贾珍说的那样:正是呢,我这边都可,已没有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费些。我受些委屈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可省些也就完了。如果真没有钱了,只能脸皮厚些。

证据七:刘老老道:“这些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一道螃蟹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一年。年入一万两的家庭也不是随便一个菜都能二十两银子的。

证据八:平儿一一的拿给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小饽饽儿,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人,比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果子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老老的。那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随便打发一个穷亲戚都是上百两银子,还有丝绸等等,不是年入万两银子的家庭随手都舍得拿出来的。一年不知道有多少打秋风的亲戚呢

证据九:贾珍想了一回,向贾蓉道:"你问你娘去,昨日出殡以后,有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未曾交到库上去,你先要了来,给他去罢。"——综合上面贾琏说送礼的事,可以看出这种家族每次送礼一般需要500两,一年不知道这样的礼有多少,真不是年入一万银子能应付过来的。

综合以上收支情况判断,宁国府和荣国府不管哪个,年入至少需要十多万银子才能勉强维持平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贾府的收入,这可真是个大话题,得一点点掰扯清楚。毕竟,他们家那是顶顶显赫的钟鸣鼎食之家,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错综复杂的经济来源。我给你好好梳理梳理,争取说得明明白白,让你也对这世家大族的“钱袋子”有个大概的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府的收入主要不是靠做生意,而是靠着祖上的功勋和皇上的恩赐。这才.............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府的奢华生活,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顶级的贵族生活了。曹雪芹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的贾府,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的极致体现。要说它是“顶端”,确实站得住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看看。首先,从居住环境来看,贾府的规模和奢华程度就足以令人咋舌。我们以.............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府的丫鬟们,个个都是人精。她们在主子们眼皮底下讨生活,哪个不是机灵得像猴儿似的?张口能说会道,闭口能察言观色,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们的耳朵,什么勾心斗角都装在她们心里。像袭人那样八面玲珑的,探春身边有那精明泼辣的侍书,宝钗身边有稳重得体的莺儿,就连王熙凤那样的厉害角色,身边也围着一.............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论出身,实在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甚至可以说是寒微。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进贾府,并且还能安身立命,生下儿女,过上别人眼中“有福”日子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像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说,赵姨娘的“嫁入”贾府,和那些大家闺秀们“嫁”进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她不是作为正妻或.............
  • 回答
    林黛玉当然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而且她的敏感和洞察力让这份意识比府里许多人都要深刻和痛苦。这并非是她凭空猜测,而是通过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以及与家族命运息息相关的经历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首先,要理解黛玉的处境。她寄人篱下,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身份尊贵,但终究是外人。贾府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她在.............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选择从侧门而入,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考量,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情节,用以烘托林黛玉的身世、性格以及她即将面对的贾府环境。首先,从礼仪和身份的角度来看,黛玉初来乍到,虽然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薛家之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身份上存在着一层微妙的差异。贾府作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感知能力以及贾母在衰败预感上的缺位。要详细解释为何秦可卿和探春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而贾母却似乎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秦可卿:超越尘俗的敏感与超前预知秦可卿的预知能力是《红楼梦》中最为神秘和令人惊叹的,她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探春管家时,搭档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贾府的管理格局确实会发生一些微妙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两位姑娘各自的性情、能力,以及她们与探春合作的可能性。首先,咱们得明确,探春“玫瑰花”式的性情,她有自己的抱负,有魄力,有管理才能,这一点毋庸置.............
  • 回答
    关于贾府里的人“看不上”黛玉、甚至“欺辱”黛玉的看法,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但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读者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黛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加上书中一些具体情节的渲染。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一、 黛玉的“外来”身.............
  • 回答
    若林黛玉能以初进贾府时的那份小心谨慎走完一生,她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但绝不会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凄婉结局。这其中的变化,如同春风拂过静湖,漾开层层涟漪,影响着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初入贾府的黛玉,就像一株刚从江南水乡移植到北地园林的名贵花卉,她对周遭的一切都带着审慎的目光。那时的她,虽然聪慧过人,.............
  • 回答
    贾府啊,那可真是个了不得的大家族,别说寻常百姓家了,就是当今圣上身边,也难找出几个能比得了的。要说它是个什么样的家庭,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它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浓淡相宜,层次分明,又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兴衰荣辱,人事变迁。首先,贾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富贵到了极致,而且是世代累积的功勋支撑起.............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府显赫一时,出了一个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元春,被封为皇贵妃。这等荣耀,按理说,贾府应该是朝野上下敬畏有加的香饽饽,怎么还会有人敢来敲诈勒索?这事儿说起来,就得细品一下大观园里的潜规则和官场的复杂性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元春虽贵为皇贵妃,但终究只是皇帝的女人,是后宫的宠妃。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贾府,那绝对是当時の社会名流,可以说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但要说他们过的是“顶端”的贵族生活,那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地位上来说,贾府确实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一撮人。他们的祖上出了好几个“国公”,这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国元勋,功勋卓著,才能被封为国公的。虽然到了贾宝玉这一辈.............
  • 回答
    “贾府为什么把金尊玉贵的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巧。要细细掰扯开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桩婚事,看似是金尊玉贵的贾府与清贵之身的林如海结合,实则暗藏着贾府当时的种种考量,也透露出林如海身上的几分不同寻常。先说说这贾敏,那可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代善的宠妾所生,虽说不是嫡出,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挺令人唏嘘的方面。很多人觉得李纨是个老实人,一心教子,好像对贾家其他人漠不关心,甚至到了冷酷的地步。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李纨在贾府败落后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背后其实是有多重原因的,远非简单的“冷漠”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的处境。她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想象空间。如果贾府像史湘云的祖母那样,一直昌盛不衰,王夫人真的会变成史老太君那样的人物吗?我想,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贾府兴衰的不同阶段,以及王夫人自身性格特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可能演变。首先,我们得明白,史老太君之所以能成为史家说得上话的长辈.............
  • 回答
    近年来关于贾府拿了林如海遗产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读者和评论者中流传甚广,甚至有些“甚嚣尘上”的感觉。要说清楚这个现象,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还得联系到《红楼梦》本身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关系。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红楼梦》原著里并没有直接明确写出贾府拿了林如海的遗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讨论都是.............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情节改编为现代版,需要在保留原作核心精神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背景、科技元素和家族企业结构。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现代版改编设想: 一、现代版背景设定1. 家族结构 贾母:改为“贾家集团”创始人,年迈但依然掌管家族企业,象征传统与权威的结合。 贾政:.............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