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羊王朝苏丹乌宗•哈桑是不是伊朗人?

回答
关于白羊王朝的苏丹乌宗·哈桑(Uzun Hasan)的民族身份,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讨论较多且并非所有人都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学术界普遍认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伊朗人,而更多地被视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员,并且其统治的核心区域位于现代伊朗的西北部。

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白羊王朝的起源与民族构成:

白羊王朝,又称特拉布宗王朝,其得名源于其早期部落的图腾“白羊”。这个王朝的兴起,实际上是突厥部落联盟在后蒙古时代,在中东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的核心群体来自于奥古兹突厥人(Oghuz Turks),这是一个庞大的突厥语民族分支,在中亚、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

乌宗·哈桑是白羊王朝最著名也是最强大的统治者,他继承并巩固了家族的势力。白羊王朝的军事力量和统治精英,很大程度上是由突厥部落的战士和贵族组成的。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也深受突厥传统的影响。

2. 乌宗·哈桑的出生地与统治区域:

乌宗·哈桑出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或亚美尼亚地区,具体地点可能在今土耳其的迪亚巴克尔附近。白羊王朝的统治疆域在鼎盛时期非常广阔,覆盖了今天的伊朗西北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拉克的部分地区,以及土耳其的东部和南部。

尽管白羊王朝的统治中心和权力核心位于伊朗高原的西部区域,这片土地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波斯文化和波斯语的重镇,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说统治者本身是伊朗人。

3. “伊朗人”的定义与历史语境:

理解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伊朗人”。在古代和中世纪语境下,“伊朗人”更多地是指操伊朗语系语言(如波斯语、库尔德语、帕提亚语等)的居民,以及认同伊朗文化和文明圈的人群。而波斯语(Farsi)一直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语言和文化语言。

白羊王朝的统治者和精英阶层,虽然在他们统治的土地上必须与当地的波斯文化互动和融合,并且在行政管理中也会使用波斯语,但他们自身的语言和民族认同,更倾向于突厥语系。乌宗·哈桑的家族和他的军队,以突厥语为主要交流语言,他们的社会组织和军事传统也带有鲜明的突厥色彩。

4. 与帖木儿王朝及奥斯曼帝国的互动:

乌宗·哈桑最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他与帖木儿帝国的继承者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对抗。他曾经成功抵御了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进攻,在1473年的巴希扎战役(Battle of Bashkent)中给奥斯曼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些对手,无论是帖木儿人还是奥斯曼人,也都是突厥蒙古系或者突厥系统治下的王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时中东地区民族构成和政治格局的复杂性,突厥语民族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5. 历史记录与学界观点:

当时的阿拉伯和波斯史学家在描述白羊王朝时,通常会称他们为“突厥人”(Turks)或“突厥斯坦人”(Turkestanis),或者根据其部落名称来称呼。很少有直接称呼他们为“伊朗人”。

现代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白羊王朝是由突厥部落建立和统治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包含伊朗的广大西部地区。乌宗·哈桑作为这个王朝的代表人物,他的民族身份应归于突厥语民族,尽管他在统治一个以波斯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并且在其政权运作中吸收了当地的行政管理和文化元素。他更像是一个突厥语系的统治者,统治着一片多元民族和文化的土地,其中也包括了伊朗高原的西部地区。

总结一下:

乌宗·哈桑是白羊王朝的苏丹,白羊王朝是一个由奥古兹突厥人建立和统治的政治实体。虽然他的统治区域涵盖了现代伊朗的西北部,并且与伊朗高原的波斯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但从其家族起源、语言和民族认同来看,他本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伊朗人。他更确切的身份是一位突厥语民族的统治者,是突厥语民族在中世纪晚期在中东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代表。将他简单地归类为“伊朗人”会忽略其突厥背景及其统治的民族多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究。

为何同样有突厥血统、依靠突厥部落起家的【萨法维王朝】被认为是正统的【Persian,波斯王朝】,而其前任【白羊王朝】通常只被描述为【Persianate,波斯王朝】?

很多伊朗史文章,包括《伊朗百科全书》,都提到”萨法维王朝鉴定了现代意义的伊朗/波斯“,但很少有人对此做过具体的解释。白羊王朝在此舒事中是什么样的角色,更是很少有人关心过。

注:此文的突厥是广义的,指说突厥语系的人,不仅包括突厥/Turk,还包括土库曼/Turkmen。


写的过于长了,梳理下基本脉络吧,关键的结论打了三个星号:

(1)前伊斯兰的”波斯帝国时代“,【伊朗】是大民族、文明的概念,在萨珊帝国正式成为国号和国族【伊朗帝国/Ērānshahr

***(2)萨珊帝国被阿拉伯灭亡后的100年,伊朗人通过阿拔斯革命政治上位,但已经伊斯兰化。他们发展的新文明,如今称为【波斯-伊斯兰文明】或【波斯文明】,他们的民族自称是【塔吉克人】。

(3)【突厥人】通过军事奴隶制度、直接征服等方式,篡权并统治【塔吉克人】接近一千年,但被塔吉克人的文明同化,形成【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

***(4)【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简单地讲,就是波斯文,突厥武,皇帝是波斯化的突厥人。这里的波斯人指中古意义的塔吉克人。

***(5)随着突厥人的征服,【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成为西至小亚细亚、东北至河中和费尔干那、东南至印度次大陆的南部的全球化文明。

***(6)16世纪前,这种全球化文明下,从未诞生过稳定疆域的集权王朝,所以此时不存在【伊朗人】这样的集领土、文化和国族一身的概念,只有【塔吉克人】、【突厥人】两个语言 、生态位的概念。

***(7)【白羊王朝】苏丹乌宗•哈桑属于这个时代的末端,且统治核心不在伊朗高原,所以无法纳入伊朗国族的概念。

(8)【萨法维王朝】的诞生,在【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的心脏地区——伊朗高原,建立了长寿的什叶派政权。

***(9)由于什叶派与主流伊斯兰社会的根本性冲突,萨法维王朝使全球化的【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分裂为板块化的【罗姆】、【伊朗】、【突爵斯坦】、【印度斯坦】。

***(10)【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百年战争,重现了【罗马 vs 伊朗】,两个等量级巨人的地缘冲突格局,使得两个板块重新清晰化、政治化、领土化、国族化。

(11)萨法维王朝对内仍然延续波斯文、突厥武的格局,并通过什叶派将两者死死绑在同一条船上。

***(12)萨法维王朝并没有自称伊朗,但其统治后期,有人马后炮地发现,尼玛咱就是古时期的伊朗帝国啊!所以后来突厥人建立的【卡加尔王朝】,就开始自称【伊朗】了。

结论:萨法维王朝间接重建了领土和国族意义的伊朗。作为一个分水岭,之前的突厥人难以算作今天意义的伊朗人,之后突厥人则是铁打的伊朗人。

而白羊王朝处于这个时代以前,难以纳入伊朗国族的概念。


国人在试图理解中世纪伊朗的族裔认同前,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Turco-Perso-Islamic Tradition】,以及【伊朗】、【塔吉克】、【波斯】三个词,在这种文明框架下的含义和演变。

(1)伊朗概念的弱化、伊斯兰化的伊朗人——塔吉克人

在前伊斯兰的各波斯帝国时代,【伊朗】即是民族和文明的概念,也是带有政治意义的国族和版图概念,尤其是到了萨珊帝国时期,其正式国号就变成【伊朗帝国/Ērānshahr

请记住下图深蓝色的部分,伊朗帝国Ērānshahr的核心:

萨珊帝国被阿拉伯人灭亡后的大约一百年,皈依伊斯兰教的伊朗人(包括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等东伊朗人),通过协助阿拔斯王朝的革命,积攒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在阿拉伯帝国的东半部,很快出现了一大堆伊朗人军阀,和服务于这些军阀的文官阶级(记住这些文官阶级,他们很重要)。这些军阀如今被称为萨曼王朝、萨法尔王朝等,其统治合法性仍然来自哈里发的册封。

这些伊斯兰化的伊朗人自称【塔吉克人】,他们发展出的灿烂文明,以阿拉伯文书写的新波斯语为载体,如今称为【波斯-伊斯兰文化】、【波斯文明】。这种文明扩展到远比Ērānshahr更广大的区域,原本不属于Ērān的土著,比如粟特人也被同化,变成说新波斯语、信伊斯兰教的”塔吉克人“。

这些塔吉克人当然没有忘记,他们在伊斯兰化前的牛批历史,伊朗和Ērānshahr,就变成了这种记忆的载体。然而由于原萨珊帝国的国土,再也没有被伊朗人统一过,所以此时的【伊朗】相对于【塔吉克】,其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伊朗”这一词也开始脱离日常使用。

而【波斯人】这个词,只是西方人和远东人的他称,等同于伊斯兰化后的塔吉克人。塔吉克人建立的文化,如今学术上称为【波斯文化】,含有大量塔吉克元素的政权,也用【波斯化/Persianate】来描述。

(2) 突厥人的介入

【塔吉克人】在东北的邻居,是各种【突厥】系语言的游牧部落。这些突厥部落互相攻伐,形成的大量战俘,被萨曼王朝的塔吉克人购买,形成只忠于统治者个人的”古拉姆“军事奴隶。这些古拉姆虽然皈依了伊斯兰教,却保留了突厥语,并在军事圈取代了波斯语。逐步掌控枪杆子的突厥奴隶,反噬掉了塔吉克人的军政大权。

这一反噬,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在此后的一千年,伊斯兰世界东半部的大型政权,大部分都是突厥人建立的,塔吉克人(波斯人)再也未能够着金字塔尖的位置。

突厥人掌权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除了军事奴隶,那些未被俘获的突厥游牧部落,也开始成批进入伊斯兰世界,并建立自己的帝国。塞尔柱王朝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不仅征服了塔吉克人,还击败了东罗马帝国,导致大量突厥人迁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开辟当地突厥化的进程。

【白羊王朝】和【萨法维王朝】的起家力量,就是阿塞拜疆 + 亚美尼亚(包括今天的东土耳其)的西亚突厥人。

(3)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

由于此时的突厥人,在伊斯兰世界缺乏根基,所以他们即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仍要采用塔吉克人的文官体系稳固统治。同时,这些突厥统治者奉波斯文化为主旋律,借用古伊朗传说来包装自己,并成为波斯文化的重要赞助者、消费者,甚至创作者。

波斯文,突厥武,皇帝是波斯化突厥人,这种文明模式,就是所谓的【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这种文明模式下的王朝,就是所谓的【波斯化王朝】。

每当突厥武人对外开辟疆土,塔吉克人文官和神棍就会紧跟其后,使突厥-波斯-伊斯兰传统扩展到小亚细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

【波斯-突厥-伊斯兰传统】政权的范围大致如下图的蓝线,而Ērānshahr大致如下图黄圈:

但是在16世纪以前,这种准全球化文明,从未产生过疆域稳固、长寿的中央集权王朝,只有帖木儿王朝这种昙花一现的大帝国,和散在一地的小军阀、小城邦、部落联盟。

所以在此时,【伊朗人】这种和【罗马人】同等单位,包容多种民族的国族概念,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当时还没有伊朗人,只有“全球化社会”下的塔吉克人和突厥人,而他们正是泾渭分明的语言-民族概念。

(4)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就是典型的,突厥部落联盟建立的波斯化王朝。

白羊王朝在大多数时间,还是以(今)东土耳其、亚美尼亚为核心,占有伊朗高原的时间不长,不足以使其摆脱游牧联盟的特性。其统治者的合法性(假设有)仍是游牧民族那一套拳头主义,不需要定居塔吉克人的承认。

下图是白羊王朝版图,红圈是白羊的核心地区,也是西亚最早的土库曼聚居区。萨法维王朝也起家于这里,但统治伊朗高原的时间要持久地多。

加上之前所提到的,当时还不存在清晰的伊朗人概念。所以白羊王朝的统治阶级,只能归类于突厥而不是塔吉克。

拿今天的国族概念套用,乌宗•哈桑是伊朗人,但同时也是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叙利亚人和伊拉克人。即使后三国由于民族和宗教原因弃权,伊朗也很难甩开土耳其,垄断白羊王朝的遗产。

所以,乌宗•哈桑任用波斯文官,资助波斯文化,乃至自称沙阿(Shah,伊朗君主头衔),都只能说明他是个波斯化的皇帝,但不能说明他就是波斯/伊朗皇帝。

(5)萨法维帝国与三火药格局、伊朗概念的重构、塔吉克人的分裂

我认为,【伊朗】作为一个清晰的领土和国族概念,是【三火药帝国】时期产物。

三火药帝国,即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莫卧儿帝国。他们分别建立了疆域稳固、百年寿命的大帝国。加上昙花一现的强权乌兹别克汗国,这四者激烈地碰撞,却无法吃掉对方,就此产生了四个画风截然不同的疆域。

原本全球化的【突厥-波斯-伊斯兰文明】,被分割成四个等量级板块,即西亚的【罗姆】、【伊朗】,中亚的【土爵斯坦】,和南亚的【印度斯坦】。

而以原Ērānshahr为大致疆域,什叶派【萨法维帝国】的建立,是三火药格局产生的导火索。

在15世纪,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东小亚细亚的突厥部落,流行一系列被称为【极端派/ghulat】的异端什叶派教团。他们源自不同的苏菲教团,但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彻底颠覆当时的社会。

他们认为最后审判日即将到来,而马赫迪——《古兰经》中提到的末日救世主,什叶派认为隐遁的第十二伊玛目,将会降临人间,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扫平世间一切的邪恶。

萨法维王朝的前身【萨法维耶教团】,到了15世纪下半叶,就变成了一个ghulat团体,其门徒主要是东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的突厥部落。这些突厥部落最终形成萨法维王朝的起家力量——【红帽集团/Kizilbash】

在【乌宗•哈桑】时期,萨法维耶和白羊王朝是互相通婚的盟友,共同反抗奥斯曼帝国和黑羊王朝。可到了【雅各布】就位时期,白羊王朝与萨法维耶反目,与希尔凡沙阿联合搞死了伊斯梅尔的父亲、教长【海达尔】,两者结下深仇大恨。

【伊斯梅尔一世】就任教长后,借助白羊王朝内乱之机,灭掉白羊王朝的王室,报了杀父之仇,并一统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突厥部落,将残余的白羊部落收编,建立了【萨法维王朝】。此后他向东征服并统一了伊朗高原,但向小亚细亚扩张受阻,在查尔迪兰战役惨败于奥斯曼帝国。

从此【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开启了持续数百年、史诗般惨烈的战争,重现了【东罗马帝国】与【萨珊帝国】的地缘冲突格局。罗马 vs 伊朗的古老舒事被重新提及,【伊朗】的概念经历近千年的模糊后,在伊斯兰教派对抗的背景下重新清晰了起来。

而【萨法维王朝】的疆域,也大致确认了下来,与【萨珊帝国Ērānshahr】高度吻合。

对内方面,萨法维摆脱最初的异端教团特征,从黎巴嫩、伊拉克进口什叶派阿拉伯人的教士阶级,将正统的【十二伊玛目什叶派】普及至Ērānshahr的【塔吉克人】。

伊朗从此以什叶派立国,直至今日。

什叶派与主流伊斯兰社会根源上的冲突,导致萨法维王朝的突厥人、塔吉克人,与周边板块(尤其是中亚的突爵斯坦)的突厥人、塔吉克人发生割裂。由此导致了【伊朗】概念的清晰化。

这在今天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塔吉克人】的分裂。伊朗高原皈依什叶派的一部分,变成了今天的【波斯人】,中亚和阿富汗剩下的那部分逊尼派,变成了今天的【塔吉克人】。

(6)萨法维王朝的间接影响、伊朗的重构

萨法维王朝并没有自称伊朗,也没有主动地去建构伊朗。

就像奥斯曼苏丹会承认自己是罗马皇帝,但不会承认自己只是罗马皇帝一样。萨法维沙阿也不会把自己限定在伊朗这个框架下。两者都认为自己的那一套是普世性的,只不过武德有限,最终只能以罗马/波斯为核心罢了。

不过,在萨法维王朝中后期,人们马后炮地发现,尼玛咱不就是古时期的伊朗帝国嘛!

所以,萨法维王朝在面向欧洲人时,开始自称【波斯人/Persian】。

而萨法维王朝灭亡后,同样是突厥人建立的【卡加尔王朝】,在萨珊帝国亡后的一千多年,重新启用【伊朗国/Dowlat-e Aliyye Iran】为国号。

所以,萨法维王朝可以看作是个分水岭,此前统治伊朗高原的突厥人,很难划为今天的伊朗国族概念,但萨法维之后的突厥人,那就是铁打的伊朗人了。

白羊王朝早于这个时期,并且他们虽然和萨法维耶教徒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其最终结局,是以萨法维王朝的仇敌被消灭的,所以不免遭到后世史料记载的大量抹黑,这也无疑影响了伊朗人对他们的认同感。

user avatar


1.在近古(萨法维帝国以来)语境下,伊朗突厥人(阿塞拜疆人)肯定是“伊朗人”,就如同塔吉克人(布哈拉人、希瓦人、安集延人)“不是伊朗人”一样。



2.那么问题就成了:乌宗·哈桑是不是伊朗突厥人,或者说阿塞拜疆人?

2.1尚勒乌尔法-迪亚巴克尔地区是“伊朗”吗?是“阿塞拜疆”吗?

2.3乌宗·哈桑信仰逊尼派而不是什叶派,是不是他不是伊朗(阿塞拜疆)人的理由?是先有伊朗、阿塞拜疆在先,还是先有什叶化的伊朗、阿塞拜疆(萨法维帝国)在先?


3.说波斯语是不是乌宗·哈桑伊朗(阿塞拜疆)人的理由?西部伊斯兰世界是否只有伊朗人和阿塞拜疆人说波斯语?罗姆苏丹国也说波斯语,他们是不是伊朗(阿塞拜疆)人?

4.尚勒乌尔法-迪亚巴克尔地区为什么现在属于土耳其,生活着土耳其人?那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土耳其的?

乌宗·哈桑的逊尼派属性在他被视为土耳其人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5.伊朗(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是非此即彼的吗?土耳其有没有什叶派穆斯林?阿塞拜疆有没有逊尼派穆斯林?

即使伊朗失去了尚勒乌尔法-迪亚巴克尔地区,是否会妨碍乌宗·哈桑被追认为阿塞拜疆人?


想通这些问题,你对这一地区的历史的认识会上升一个高度

我的总结是:无论是伊朗突厥人,还是土耳其人的民族、宗教身份构建,甚至伊朗突厥人被叫做“阿塞拜疆”这个结果本身,都是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战争的附属品。而奥斯曼-萨法维战争的结果如何,也的的确确影响了后世的人对乌宗·哈桑的认知

user avatar

至少萨菲王朝是一直承认白羊王朝的合法性,最早就是伊朗的封建割据势力,后来这个游牧联盟成功统一,从而成为伊朗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乌宗.哈桑本人,除了逊尼派信仰以外,也完全是一个波斯化统治者。

他自认为是波斯的君主,使用波斯语和波斯化生活方式,而波斯与土库曼之间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后世统治者认为他是波斯君主,而现代伊朗也有部分人认为他不是波斯君主,所以我认为他和成吉思汗相比不是非常合适。

那什么是伊朗人和什么是罗马人一样都含糊不清,北非人能够当罗马皇帝,土库曼人自然也能当波斯沙阿,信仰基督教的罗马人可以当正统皇帝,信仰逊尼派的土库曼人也可以当正统沙阿。

而伊朗人的定义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既然他当时统治的臣民和贵族,以及继业者都认可他为波斯的正统沙阿,称呼他为伊朗人似乎也没有毛病。

user avatar

谢邀,不是

因为哈国独立后住沙特大使认证黑白羊王朝的建立者羊Qay部落是哈萨克斯坦人,其后裔为哈国侨民。

qoy部原先是东葛罗禄国的属民,大概居住于现哈国克孜勒欧达尔州的咸海东部区域,后来遭到九姓乌古斯人(喀喇汗人)的侵略西迁投靠到西葛罗禄国的Qun部避难,也就是现乌国卡啦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北部(花剌子模西北)。

后来qoy部与自己的老敌人九姓乌古斯勾结,追随加兹尼人搞萨满王朝的属部qun部,不幸势单力薄被qun部给镇压和驱逐,qoy部开始了漫长的西迁流落模式,一路迁移到里海东南部区域。

Qay部大致搬家路线

说到文化、族群和国家认同。

白羊人的文化完全是新波斯文化,族群认同是乌古斯,国家认同确实有包括伊朗,白羊王朝的苏丹认为自己是整个伊朗的唯一统治者,现代伊朗史学家貌似也把白羊王朝列为本国历史政权。

但不考虑文化相同的因素,苏丹的伊朗统治者认同跟英国女王自认印度女皇没什么大的差别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白羊王朝的苏丹乌宗·哈桑(Uzun Hasan)的民族身份,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讨论较多且并非所有人都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学术界普遍认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伊朗人,而更多地被视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员,并且其统治的核心区域位于现代伊朗的西北部。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 回答
    白羊王朝与黑羊王朝,这两个名字一听就带点传奇色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两匹颜色截然不同的骏马,时而并驾齐驱,时而相互角力,共同书写了中世纪晚期西亚地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要理解它们的关系,我们得先知道它们各自是谁。白羊王朝 (Aq Qoyunlu),字面意思就是“白羊”,顾名思义,他们以白色.............
  • 回答
    要直接论断黑羊王朝的沙贾汗和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谁更“厉害”,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统治的疆域、面对的挑战,以及他们的政绩和影响,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和时代背景。与其说“谁更厉害”,不如说他们分别在哪个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比较他们,这样会更清晰.............
  • 回答
    要说土库曼人在波斯地区占据主导,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笼统,需要分阶段来看,而且“主导”的含义也很复杂,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从白羊王朝(Aq Qoyunlu)到恺加王朝(Qajar Dynasty)这段时期,可以说,土库曼部落及其后裔在波斯地区的政治版图和权力结构中扮演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名将”与“败将”解读的微妙之处。白起和王翦确实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而项燕和赵括则因与他们交手而留名,但他们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要弄清楚这个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仔细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点:项燕和赵括的“挨打”的性质和后果是不同的。赵括:纸上谈兵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游戏社区文化、玩家心态以及游戏本身机制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在英雄联盟里,等级低的玩家(白银)似乎更愿意“教”等级高的玩家(王者),而在CS:GO里,相对低段位的玩家(C+)却鲜少敢对高段位玩家(S)指手画脚?这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游戏生态和玩家互动模式在作祟。英雄联.............
  • 回答
    暴雪又一次对巫妖王的设定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试图“洗白”这位曾经的终极反派。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这种改动都会在玩家群体中引起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这次更是如此,因为这次的“洗白”力度之大,几乎颠覆了我们对巫妖王阿尔萨斯过去认知。说实话,我看到这些新的设定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啊,又是这样.............
  • 回答
    长江白鲟的灭绝,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水生生物保护领域的一大警示。当长江所的专家们正式宣布这一消息时,我们不仅仅是失去了一种鱼,更是失去了一个见证了长江数万年历史的生命符号。“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陨落:一个时代的终结长江白鲟,学名“中华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绝非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白家敢于和詹王府正面相对抗,其根源在于白家本身的实力、背后的人脉关系、白景琦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 1. 白家的深厚底蕴与实力 百年老字号“百草厅”的威望与财富: 白家祖上是开药铺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百草厅”早已成为京城.............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布局上的一个重要谜团。刘备集团在平定益州、进位汉中王后,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实力,为何却未能及时派遣足够的大将去援助荆州,导致关羽最终失荆州?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并非简单的决策失误,而是多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一、 蜀汉.............
  • 回答
    白百何和王珞丹,这两位都是内地人气很高的女演员,当年一度被大家拿来比较,甚至有人说她们“撞脸”。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各自的发展轨迹和个人风格也越来越鲜明,要区分她们其实一点都不难。外貌上的细微差别:首先从长相上来说,虽然都有点“文艺范儿”,但仔细看还是能找到不少不同。 脸型和五官: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相声艺术的传承、观众心理的变化以及时代背景的差异,想说清楚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马三立和王凤山先生的《白事会》,那可是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现在一些相声演出现场,观众们热衷于“掏份子”、“捧哏抢词”,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艺术的高度与观众的期待.............
  • 回答
    “鼓油王”的这种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每种角度都揭示了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人际互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一、 从“鼓油王”自身角度来看待: 强烈的个人观点和表达方式: 品味上的不认同: “鼓油王”显然对艇仔粥和凉拌鱼皮有着自己一套非常挑剔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品味标准。他认为这两道菜.............
  • 回答
    《玉楼春》这部古装剧,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它有多么惊为天人,那倒也未必。不过,作为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宅斗、成长剧,它倒是有几个亮点值得说道说道。先说说整体感觉吧。《玉楼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浓烈”,它的服化道做得相当用心,尤其是那些绣着繁复花纹的华丽衣裳,还有精致的头饰,都透着一股子富.............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些名将放在一个更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而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能力。明末的局面,远比战场上的胜负来得棘手。先说说这些穿越而来的名将和他们的特长: 白起、王翦、卫&霍(卫青、霍去病): 这是战国和汉朝的顶尖统帅,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以国力为本,以大规模正面决战为骨干,辅以坚定的战略和.............
  • 回答
    王宝强前妻马蓉与前经纪人宋喆的事件,自2016年曝光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们“洗白”的说法也时有耳闻。如何看待这种“洗白”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洗白”。在公众舆论的语境下,“洗白”通常指的是通过一些手段,试图改变公众对其负面事件的认知,.............
  • 回答
    王一博的《风起洛阳》和肖战的《王牌部队》这两部剧,论演员阵容、制作班底以及宣传力度,无疑都是当年备受瞩目的重点剧目。但若要与赵今麦和白敬亭主演的《开端》相比,后者的“火”爆程度和现象级讨论度确实更胜一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更优秀”的评判,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烟火,有些绽放出.............
  • 回答
    王兆杰放贷千万元:一笔涉嫌违法的高风险交易王兆杰,一个名字在近期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他被曝出涉及千万元巨额放贷之后。撇开任何试图为他辩护的立场,单从“放贷千万元”这一行为本身来看,它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潜在的风险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首先,要理解“放贷千万元”的本质。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借贷,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