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两个:
1,技术出口管制
2,对美出口贸易
而这两个相对比较大的影响,甚至都不算影响。
技术方面,香港制造业(为啥光说制造业,因为香港唯一需要引入高新技术的也就制造业了)19年满打满算也就占全港gdp的1.4%,你美帝管制这点细枝末节的东西影响也不大。
出口方面,就是算上再出口贸易,香港对美出口也只有3040亿港币,出口总额都30多亿港币了,占比差不多也就7.5%的样子。
所以这俩看起来大的影响,其实都不大。
那川普这套吐血打空气是给谁看的呢?
当然是给票仓看的啦,毕竟要选举了嘛,搞个不痛不痒的制裁表达一下立场也是传统艺能。不小心打伤了自己大不了再收回去嘛,xx的钱如数奉还,选民的票收入囊中。
不过懂王一个月前就放风了,不知道该跑的跑光了没有
由于疫情的影响,美国的经济陷入了低迷,过去很多被掩盖的矛盾逐渐激化,而今年又是大选之年,对于特朗普能否连任至关重要,这些因素的影响综合叠加在一起,使得美国的遏制战略开始显性化,也就是去年还要顾及到中美关系的整体大局,今年则明显有点不再受约束,开始不同层面挑起纷争,疯狂的攻击和甩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于港版国安法出台这个事的反应特别强烈,当地时间29日,美国商务部官网发布声明称,已取消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包括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并正在进行差别待遇评估。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制裁的影响有多大?
香港过去一直是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情报中心。早在二战时期,香港就与里斯本、卡萨布兰卡被称为世界“三大谍都”。二战结束以后,里斯本与卡萨布兰卡不再是情报中心,只有香港,因为那时候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一直是西方在亚太的情报中心,国际著名的东方谍都。香港一直是美国、英国和台湾向大陆渗透的一个最重要据点和桥头堡,因为这里有各种便利的条件,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即便被抓了也不会被引渡到内地来。尤其是美国,一直是香港各种动乱的幕后黑手,他们直接参与策划的证据都已经半公开化了,但是之前就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处置办法。
据传美国在香港有数千名情报人员,面向整个东亚,包括日、韩、朝鲜和中国,以香港为中心据点,进行渗透和情报搜集。
其次香港还是美国最大的顺差来源经济体。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金融中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香港承担了欧美资本的进出中国的桥梁作用。据美国驻HK总领事馆称,该机构代表着1200多家在此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几乎包含所有主要的美国金融集团,超过800家将香港作为地区办事处或总部。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HK是2018年美国第21大商品贸易伙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从HK出口了63.6亿美元的商品,进口了9.52亿美元的商品。
而且香港过去一直是美国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区,过去十年美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大量顺差的服务业贸易和转口贸易都是通过香港来完成的,因为香港有优惠的税率和宽松的资本管制政策。
这次我们针对美国出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要终结香港为美国服务的东亚情报中心的作用,这当然直接的触动了美国的利益。
而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作用,不管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美国,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扬言要取消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地位,这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很有限,毕竟我们有自己的金融中心,而人民币离岸交易和结算中心这一地位,本就是由我们赋予,跟我们的对外贸易关系紧密,这并不会受到美国政策的影响。
反倒是如果美国采取这样的制裁政策,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美国资本,美国资本大量沉淀在内地,因为他们长期看好我们的发展。但是香港过去作为他们进出中国的一个便捷通道,如果因为美国制裁措施受到影响,而进出不便,那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这一次美国的制裁,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跟金融相关的部分没有动,主要是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并正在进行差别待遇评估。在评估的暂时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可以视作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这里还只是暂停,可以看出美国的意图是有点无奈,为了回应而不得不有所表示。其实这一块只是对转口贸易有点影响,由于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海南岛的转口贸易中心建设,对我们的未来影响肯定不大,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香港和美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过去正是因为优惠的税收和宽松的资本管制政策,才使得大量美国公司将自己整个贸易链条里最赚钱的那一部分业务,都放到了香港,以尽可能的少交税,并可以将利润不受管制的转往世界各地。总体而言,美国针对香港过去的有关特殊待遇,其着眼点还是为了美国的资本和公司服务的,现在要取消,也势必首先会影响自己,这也就是美国高举轻放的根本原因吧。
等美国国内舆论风头过去之后,美国过段时间再找个理由取消相关制裁,也说不定。
呵呵。
我们先看看数字,美国2019年对香港的贸易顺差是33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1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23亿美元。(资料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处)根据2018年数据,香港是美国第十大出口贸易目的地。从货物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来看,主要是电子器械、珠宝和艺术/古董。
什么是电子器械呢?从海关数据来看,最大宗的类目是8517和8542,即手机和集成电路,占到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资料来源:http://trademap.org)
奇怪了,香港本地市场那么小,为什么手机和集成电路要出口香港呢?哦,原来香港的进出口清关、外汇管制和CEPA都对于手机和半导体厂商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他们要出口香港,然后转口贸易给中国大陆啊。
对于一个自己有贸易顺差的独立关税区进行贸易制裁,非常符合懂王的风采,我们表示理解、支持,甚至要给予一些鼓励。MAGA! MAGA! MAGA!
嘲笑什么金融中心不保。都没搞清楚金融中心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金融中心目前就是各种交易所,大量的资本扎堆的地方。
那么金融中心就好理解了,要的就是优质资产的交易,和巨大的成交量。缺一不可。
美国没有把国内任何优质资产放在香港交易,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本身也不是美国给的,相反港交所和美国三大所还是竞争关系。
目前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集中在中美两国,独角兽未上市的也是。争取这些资产在哪里上市,就是香港的未来。
从目前国内把阿里,网易,全部在香港上市,香港的地位未来就不会下降。
相反如果说未来亚洲优质资产不在香港上市,而且去东京新加坡上市,香港地位就会下降。
跟美国所谓的优惠待遇半毛钱关系没有。
预期中美国依托金融优势做出的有效反击并未出现,一张大牌被美国人自己撕碎了扔水里听个响。
本来以为会是一场勒热夫,在艰难攻坚下惨重伤亡,随后敌军将一切毁坏殆尽后有序撤退,想不到居然成了抓五万头猪的局面…而且这种把核弹玩成炮仗的水平绝对不是下大棋行为。
某个位于东亚的自由港问题的重要外场玩家这回该急眼了,如此明显的战略收缩信号,对于这个严重依赖美国支持而存活的外场选手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喜讯。
美国的冷战机器或许在执行层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朽烂,或者是执行体系的内耗达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决策方向的去国家利益化达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意识形态对政策的绑架达到了一定程度,亦或兼而有之。
取消对港待遇是典型的务虚名而处实祸行为,且不提美国对港顺差,光是一个高度自由且位于东亚的离岸结算汇兑中心,就给美国最擅长的金融领域预留了多少行动自由,储备了多少政策选项,准备了多少预设阵地。
在美国金融工具逐渐吃紧,货币信用空前恶化对当下,一笔如此宝贵的战略资产就这么大笔一挥弃之不顾,真是做到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入关,你永远不知道明国的下限还能有多低。
涉及钱包必定涉及灵魂,
资本对重要生产地、重要中转地、重要销售地的稳定非常看重。他们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赞美稳定压倒一切。
夯糠摆脱美英黑手;
美国减少贸易顺差。
皆 大 欢 喜
懂王其实是不支持的,但是没办法,摆明的美国对香港是顺差。
所谓的香港自由港,香港出口到美国免税之类的,指的不是你一个大陆厂家从香港转运到美国免税,而是指的是香港本土的制造业免税,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对香港顺差的原因,不然以大陆厂商的精明,不会不利用这个。
所谓的“特殊相关待遇”,看起来好像是美国对香港“格外开恩”,废话,对一个几百万人口城市居然是顺差,能不“格外开恩”么?
不知道这算不算影响
感谢大家的邀请,我感觉短期影响大概率就是转口贸易不好做一点,影响最后是降低一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一阶段协议本来实行起来就有难度,这个做法我感觉对于中美双方都是口头无法接受,但实际上双方都不会感到意外。而且我很怀疑Trump现在是不是只对几个部门依然有实际控制力....
转口贸易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迟早有一天会更大程度开放。但我对于香港的未来并不一味悲观,我觉得有两个驱动力会是香港未来的机会。一个是大概率发生的,一个是需要他们争取做好的
首先可以看看香港对美国的进出口结构
首先最下面那个软弱的线条是港产品出口美国....所以香港自己的产品是没有什么出口的
第二的线条是香港的进口值,但我们不能用这个去比较港产品出口,然后觉得美国是香港的净进口对象,因为上面还有两个线条在
最上面分别是整体货物出口和转口贸易的货值。意思是,香港虽然自己出口港产品很少,但经常帮别人做转口贸易,把第三方的货物经香港出口给美国。
我想不用解释这个第三方是谁....
因此我感觉这依然是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纠纷的一部分,一阶段的协议是去年12月中旬达成的,但疫情显然改变了今年的全球出口格局,实话说中国很难在当前情况下继续完全履约一阶段的协议。何况当时美国签署一阶段的协议可能也有很多政治考量。
所以我自己的感觉是,香港对美国的出口很多都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今年我们如果无法履行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全世界都能理解,但美国肯定要发声谴责的事情。因此反过来美国想找各种理由遏制中国的出口,也是一个大家心知肚明,而中国肯定要发声谴责的事情。
简而言之,今年本来进出口就会收到冲击,中美双方在这个领域的交锋,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很怀疑Trump是不是现在就只对自己政府中一小部分部门依然有实际的控制权,商务部长罗斯,白宫李大霄库德洛,财长努钦似乎依然是他的核心圈。所以一种可能是,虽然彭博今天说的是大家需要继续关注日后事情是否会升级,但我很怀疑Trump在继续当选之前,能否指挥得动其他部门去升级冲突....
所以我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如果说长远一点,我觉得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取决于他未来的选择。两方面的选择
第一点是在全球经济被冠状病毒降速之后,中国已经是全球新兴市场大国里面增速相对靠谱的唯一选择。在对外金融开放完成之前,香港依然会是一个可选的通道。北上资金和QFii依然有存在的土壤。当然这部分的流量随时间会逐渐减少。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联交所是一个好办法。联交所的股票已经和HSI背离。
对应到金融市场上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依然不高,这是短期香港依然可以帮助到共和国的地方。
第二个选择是长期一点来看,中国有一天也会需要走出去,随着出口对于GDP的拉动逐渐降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有一天也会是一个商品的进口国,也会是资本的输出,我们的经常账户里面的投资收入所得也需要增长。
在这一点上,上海/香港,甚至新加坡/伦敦都有可能成为人民币的在岸/离岸中心。而且香港其实在几年前就开始过这些尝试。曾经我对于联交所允许一带一路项目公司上市抱有期望,希望在一切的烟云过去之后,这样的举措可以增加
在这一点上,香港其实和很多中国城市站在同一个起跑线。而且目前来看,香港在人民币的海外投资上并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很多海外投资依然是通过国有企业和银行完成。但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更多民企加入到这个序列。将来肯定会有一个中国城市承担起现在纽约的职责,我相信会有一个交易所,像现在的纳斯达克一样,吸引马来西亚,越南,东欧,南美的公司以人民币上市。但我们现在不知道,到底是上交所,深交所,还是联交所可以承担这个职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