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是想把佛位搞的通货膨胀吗
因为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西游记》里的佛其实不是靠封的,而是自己成就的。
猴子在车迟国证菩萨果。
正议间,只见那城门外,有一块沙滩空地,攒簇了许多和尚,在那里扯车儿哩。原来是一齐着力打号,齐喊【大力王菩萨】,所以惊动唐僧。
行者道:“既如此,我与你个护身法儿。”好大圣,把毫毛拔了一把,嚼得粉碎,每一个和尚与他一截,都教他:“捻在无名指甲里,捻着拳头,只情走路。无人敢拿你便罢;若有人拿你,攒紧了拳头,叫一声齐天大圣,我就来护你。”众僧道:“爷爷,倘若去得远了,看不见你,叫你不应,怎么是好?”行者道:“你只管放心,就是万里之遥,可保全无事。”众僧有胆量大的,捻着拳头,悄悄的叫声:“齐天大圣!”只见一个雷公站在面前,手执铁棒,就是千军万马,也不能近身。此时有百十众齐叫,足有百十个大圣护持,众僧叩头道:“爷爷!果然灵显!”行者又吩咐:“叫声寂字,还你收了。”真个是叫声:“寂!”依然还是毫毛在那指甲缝里。
成书年代更早的元代《西游记平话》里面的是这样说的:
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师到西天,受经三藏东还,法师证果“梅檀佛如来”,孙行者证果“大力王菩萨”。
《西游记》作者把这个设定挪移到了这里,因此我们知道,和尚们齐喊“大力王菩萨”惊动唐僧,然后猴子前去侦查,这个“大力王菩萨”其实就是喊的猴子。
孙悟空成佛是在剪短二心之后:
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这时候的猴子其实实际上已经成佛了,如来亲口认定,之后登上灵山不过是走个形式。
那大圣一路筋斗云,直至幽冥地界,径撞入森罗殿上,慌得那十代阎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头迎。千株剑树皆禜侧,万迭刀山尽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桥下鬼超生。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处处明】。
小说快结束的时候,猴子已经能够做到“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阴司处处明”,拥有普度众生的境界。所以下一回回目是“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境界到了,西天也就到了。
唐僧成佛是在凌云渡:
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后来佛祖封佛只是把名号定下来罢了。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成佛得觉悟,而沙僧和八戒的觉悟都是不够,书中多次体现这个问题。比如这段:
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这段:
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或者这段:
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哑,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我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
还有这段:
“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
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我个人最喜欢这部分:
三藏道:“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
三藏道:“我记得。”
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
三藏道:“那四句?”
行者道: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
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从这些段落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悟空是取经队伍里对佛法的领悟最高的,唐僧次一点,但作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唐僧对佛法的领悟当然也不弱,所以他们能够成佛实属正常。至于八戒和沙僧,我实在没看出来他们有成佛的资质。
按照大佬 @mcg 的建议,追加关于解佛经的一段,以下为大佬评论:
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境界上,孙悟空已经得佛经真解,已经得悟,也就是成佛了,唐僧是知道孙悟空的真解,也就是说,他能看到,但还没有做到,还差一把,而八戒和沙僧,连别人已经得悟都不知道。就好比做卷子,最聪明的人能解出来,好学生一点就懂,会感慨,哎呀我怎么没想到,他们灵光一现也能做出来。普通学生,看答案看不懂,你得一步步给他讲,讲完了多练,考试能把答案差不多解出来,差学生,看了标准答案、解题过程,甚至你拆一步步给他讲,他都看不懂。
孙悟空就是聪明学生,那种大题,他能一眼看出关键,比如关键辅助线、核心公式、原理。唐僧本来看不懂,看到孙悟空画的这条辅助线,哦,懂了懂了,猪八戒:你这画了条线啥也没写就说解出来了,来给我们详细讲讲。
我们就是凡人,就是悟性最差的人,佛法写的明明白白也无法开悟。
毕竟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挂一个人,一上来就扣帽子说我信佛容不得其他思想,我什么时候说我信佛了?这还不算完,说我黑马列毛?证据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