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这一条add指令,ALU是不是会被使用2次来分别计算有效地址和数据?而且是在1个阶段内还是2个阶段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ADD 指令在 CPU 的执行过程中,ALU 的使用情况。

首先,要明确一点,大多数指令的执行,尤其是涉及到内存访问和算术运算的指令,通常是分布在 CPU 的多个执行阶段(流水线阶段)中完成的。ADD 指令也不例外。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 RISC 指令集架构(如 MIPS 或 ARM 的简化模型)为例来讲解。

一个经典的 CPU 流水线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取指令 (IF Instruction Fetch): 从内存中取出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2. 指令译码 (ID Instruction Decode): 解析指令,确定指令的操作类型,并根据指令找到需要的操作数(寄存器值)。
3. 执行 (EX Execute): 执行指令的操作。这通常是 ALU 发挥作用的地方。
4. 访存 (MEM Memory Access): 如果指令需要访问内存(读或写),在这个阶段进行。
5. 写回 (WB Write Back): 将执行结果写回到寄存器中。

现在我们来看 ADD 指令:

ADD 指令的一般格式

ADD 指令通常有几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将两个寄存器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入另一个寄存器。例如: `ADD Rdest, Rsrc1, Rsrc2`。

但也存在一些变种,比如:

`ADD Rdest, Rsrc, Immediate`:将一个寄存器的内容与一个立即数相加,结果存入另一个寄存器。
`ADD Rdest, Memory_Address, Rsrc`:将内存地址处的数据与寄存器内容相加,结果存入寄存器。

重点关注:有效地址的计算和数据的计算

你提到的“有效地址”和“数据”的计算,关键在于 ADD 指令是否直接需要进行内存访问。

情况一:纯寄存器操作的 ADD 指令 (如 `ADD Rdest, Rsrc1, Rsrc2`)
有效地址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指令本身并不需要计算任何“有效地址”。有效地址的概念通常与内存访问相关,用于确定要访问内存的哪个位置。
数据计算: 在 执行 (EX) 阶段,ALU 会被使用 一次。它会取出 `Rsrc1` 和 `Rsrc2` 寄存器中的值,并将它们相加。结果会暂时存放在一个临时寄存器中(或者直接传送到 WB 阶段的输入端)。
阶段: 这个计算发生在 执行 (EX) 阶段。

情况二:涉及内存访问的 ADD 指令 (例如,LoadAfterAdd 或 StoreAfterAdd 的变种,或者更常见的是,使用基址+偏移量寻址的 ADD 指令作为后续操作的前置)
举例: 假设有一个指令,它的作用是“将寄存器 `Rsrc` 的值与内存地址 `[Rbase + Offset]` 处的值相加,结果存入 `Rdest`”。
这个指令会先在 译码 (ID) 阶段识别出需要访问内存,并且地址计算是基于 `Rbase` 和 `Offset` 的。
在 执行 (EX) 阶段,ALU 会被使用一次 来计算 有效地址。即: `有效地址 = Rbase 的值 + Offset`。这个计算的结果(内存地址)会被传递到 MEM 阶段。
在 访存 (MEM) 阶段,CPU 会使用前面计算出的有效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数据。
在 下一个执行 (EX) 阶段(在指令流水线中,这可能是同一条指令的后续阶段,或者另一条指令的执行阶段,具体取决于设计),ALU 会被 再次使用一次。这次 ALU 的输入是:寄存器 `Rsrc` 的值,以及从内存中读取到的数据。ALU 将这两个值相加,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最后,在 写回 (WB) 阶段,这个最终结果会被写回到 `Rdest` 寄存器。

分析你的问题:“ALU 是不是会被使用2次来分别计算有效地址和数据?”
是的,在涉及内存访问的 ADD 指令变种中,ALU 可能确实会被使用两次:
1. 第一次用于计算内存的 有效地址(通常是基于寄存器和偏移量)。
2. 第二次用于执行实际的 加法运算(将从内存中取出的数据与另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相加)。

“而且是在1个阶段内还是2个阶段?”
不是在一个阶段内完成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
计算有效地址 发生在 执行 (EX) 阶段。
访存操作 发生在 访存 (MEM) 阶段。
实际的加法运算(如果涉及内存访问)通常也发生在 执行 (EX) 阶段(或者一个专门的算术逻辑单元执行,但概念上是算术运算阶段),但这次它操作的是从内存读取的数据,而不是直接从寄存器读取。
所以,更准确地说,计算有效地址 和 执行加法运算 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流水线阶段,或者同一个阶段的不同部分。但如果指令是“`ADD Rdest, [Rbase + Offset], Rsrc`”,那么:
计算有效地址 `Rbase + Offset` 是在 EX 阶段。
从内存 `[有效地址]` 读取数据是在 MEM 阶段。
将读取到的数据与 `Rsrc` 相加是发生在 下一个 EX 阶段(或者一个特定的算术逻辑单元)。

总结一下:

对于纯寄存器操作的 ADD 指令 (`ADD Rdest, Rsrc1, Rsrc2`):ALU 只使用一次,在 执行 (EX) 阶段完成寄存器内容的相加。不存在有效地址的计算。
对于涉及内存访问的 ADD 指令(例如,地址由基址寄存器加偏移量计算):
ALU 可能被使用两次。
第一次用于计算内存的 有效地址(通常在 执行 EX 阶段)。
第二次用于执行 加法运算(将从内存读取的数据与寄存器数据相加),这可能发生在 下一个执行 EX 阶段。
关键在于,这两个计算(有效地址和最终加法)分布在不同的流水线阶段(或至少是流水线阶段的不同部分),而不是在一个阶段内并行完成。

理解 CPU 的流水线机制是关键,指令的不同部分(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是分时进行的,虽然执行阶段是 ALU 的主要活动区域,但整个指令的处理流程可能需要跨越多个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最近几代Intel的CPU来说,有好几个ALU用来计算。其中,有通用的ALU,比如执行INC/DEC这些指令用到的ALU,还有是专用的ALU,就是用来说地址计算的。

在这个链接(

Intel's Haswell CPU Microarchitecture

)里,有这么一张图:


可以看到里面有LEA的ALU,就是专门做地址计算用的。

对于现代的CPU来说,调度器这里已经是被分解后的微指令了,一条ADD指令被拆分成多个微指令,再送到调度器里执行。

1、对EA的计算可以在译码阶段也可以在执行阶段;

在前面链接的前一页(

Intel's Haswell CPU Microarchitecture

),有图:


译码阶段不负责计算地址(Decoder跟ALU不直接连接)。

2、如果对EA的计算是发生在译码阶段的话,那么在执行阶段就没有任何事情做了,然后等到写回和访存阶段直接传送数据即可;

add dword ptr 100[ebx],eax实际上是被拆分成2-3条微指令,其中计算EA和ADD的操作是两条指令。

3、如果对EA的计算是发生在执行阶段的话,译码阶段就可以少一个步骤。

现代CPU不是完全按照书上的那种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这几步走的,宏观的一条指令被拆分成微指令以后才会有上面的步骤。

----------------------

对于Intel的CPU来说,表面上是CISC,但内部是RISC,一条指令可能对应一个微指令(比如INC/DEC),也可能对应多个微指令(比如MOV EAX, [EBP+ESI*4+0x10]),教科书上讲的东西已经不完全适用于Intel的CPU了。当然,过去(比如8086)的CPU是什么架构我也说不清楚,过去有没有计算EA的ALU不能保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