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

回答
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旨在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从而加速突破性技术的诞生和应用。

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以下几个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并且我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一、集成电路(芯片制造)

为何重要: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大脑和神经。其研发和制造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工艺、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光刻机等核心环节被国外技术垄断,是典型的“卡脖子”领域。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先进制造工艺: 加大对EUV(极紫外光)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研发投入,突破先进芯片制造工艺瓶颈,例如追赶甚至超越7nm、5nm甚至更先进的制程。这需要克服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一系列复杂挑战。
核心设计工具(EDA): 解决EDA软件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的问题,重点发展自主可控的EDA工具链,支持高性能、高可靠性芯片的设计。
关键材料和设备: 突破高纯度电子化学品、光刻胶、硅片、晶圆制造设备、检测设备等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
高性能计算芯片和AI芯片: 集中力量研发适用于超级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等场景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和AI芯片,并在设计和制造上形成自主优势。
封装测试技术: 提升先进封装技术(如3D封装、扇出型封装等)的能力,以提高芯片性能和降低成本。
可能的突破表现: 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EDA软件公司,国产光刻机性能大幅提升并实现一定规模的应用,在特定高性能计算芯片或AI芯片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率显著提高。

二、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为何重要: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在经济、社会、军事等各领域的竞争力。我国在应用层面的AI发展迅速,但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算力基础设施(尤其是有针对性的AI芯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基础理论创新: 鼓励和支持对深度学习等现有AI框架的批判性反思和理论创新,探索新的机器学习范式和算法,例如可解释AI、联邦学习、类脑计算等。
通用大模型与垂域大模型: 在通用大模型(如语言模型、视觉模型)的研发上实现质的飞跃,并针对工业、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开发高性能的垂域大模型,解决特定行业的实际问题。
AI芯片与算力基础设施: 重点突破高性能、低功耗、高能效比的AI专用芯片(ASIC、FPGA等),以及构建高效的AI算力基础设施,包括算力网络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AI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重点研究和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难题,构建可信赖的AI体系。
AI伦理与治理: 建立和完善AI伦理规范和治理框架,确保AI技术的可控、可靠和负责任发展。
可能的突破表现: 诞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文大模型在多模态交互、复杂推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在特定垂直领域表现优异的AI解决方案,国产AI芯片在能效和性能上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三、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

为何重要: 这是国家战略安全和工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在航空发动机、高端机床、精密减速器、特种合金材料等领域,我国长期依赖进口,制约了国家重大装备的自主化和性能提升。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航空发动机: 集中力量攻克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材料(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设计理论、精密制造工艺、可靠性测试等,实现自主可控的先进航空发动机。
高端机床: 突破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的数控机床及其核心部件(如主轴、刀具、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满足半导体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对高端制造装备的需求。
精密减速器和传动系统: 在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突破高精度、高刚性、长寿命的精密减速器和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特种材料: 攻克高性能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非金属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陶瓷)等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工业软件: 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工业软件,构建完整的工业信息技术生态。
可能的突破表现: 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取得显著进步,国产高端机床能够满足部分关键领域的需求,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上实现国产化,在航天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和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为何重要: 生命科学是人类健康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药研发、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等领域,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上仍需突破,尤其是在原创性新药和关键生物技术工具方面。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原创性新药研发: 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创新体系,突破新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评价等关键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 掌握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变体和优化),并推动其在疾病治疗、农业育种等领域的应用。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统或生物分子。
生物育种: 运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先进技术,培育高产、抗病、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新品种。
高端医疗器械: 突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植入性医疗器械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国产化。
生物安全与监管: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技术和监管体系,应对生物恐怖、生物入侵等风险。
可能的突破表现: 出现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进入临床后期或上市,基因编辑技术在特定遗传性疾病治疗上取得临床突破,在生物育种领域培育出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品种,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五、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为何重要: 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下一代光伏技术: 突破钙钛矿电池、薄膜电池等新型光伏技术的效率、稳定性和产业化应用瓶颈。
高效储能技术: 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安全可靠的新型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氢能储能等),解决新能源并网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氢能技术: 突破绿氢制备(如高效电解水技术)、储运、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推动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先进核能技术: 在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核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发展高效低成本的CCUS技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电网技术: 构建智能化、柔性化的电网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可能的突破表现: 钙钛矿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在性能和安全性上取得颠覆性进展,我国在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六、新材料

为何重要: 新材料是支撑上述所有高技术领域发展的基础。缺乏关键新材料,就无法制造出高性能的芯片、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高效的电池等。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点突破方向:
高性能合金材料: 突破航空航天、高铁、深海探测等领域所需的高温合金、高强度钛合金、耐腐蚀合金等。
高性能复合材料: 发展高强度、轻质化的碳纤维、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应用的复合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 突破半导体材料(如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显示材料、光学材料、功能性薄膜材料等。
生物医用材料: 研发与人体相容性好、性能优异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可降解材料等。
纳米材料: 突破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规模化应用技术,以及在催化、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可能的突破表现: 出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合金,国产碳纤维在高端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比例提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实现批量生产和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

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集中优势力量: 可以集中全国顶尖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人才,形成攻坚合力。
资源优化配置: 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国家财政、人才、数据等关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速技术转化: 通过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打破封锁: 能够更主动地应对国际科技封锁和限制,实现自主可控。
挑战:
如何避免低效和重复: 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决策机制,确保资源投入到真正有前景、有需求的领域。
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需要在体制内保持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避免“大锅饭”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受挫。
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 需要保持战略前瞻性,并具备快速调整研究方向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如何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基础研究: 需要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支持基础科学探索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而言之,新型举国体制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述领域都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有望在新体制的推动下实现关键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又有高能所的同学来推销他们的对撞机,觉得有必要过来回答一下。

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关系,过去已经回答的很多。我特地要强调的是,片面地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对立起来,使其范畴局限于理论物理等少数学科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关键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共性原理的研究也应该是基础研究的范畴。

对手千方百计要阻止我们去搞的,正是当前最最紧迫的任务。

就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来看,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研究课题

当前国内科研体制面临的最大命题,在于如何破除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模式,打通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的转化路径,将广大科研单位和个人的目光吸引到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产业链安全的项目上去。

“生化环材”之所以在国内沦为天坑学科,正是因为面向论文科研模式下自身规模的无限扩张,学术界不顾国家社会的实际需要盲目追逐热点生产无效成果来迎合考核机制;孱弱的产业界无法通过有用的科研成果作支撑创造利润来反哺学术、吸纳就业,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

推崇举国体制是当前我们无奈的选择。作为后来者,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突围;作为一个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国家,现实环境也没有给我们平等与其自由竞争的条件。然而,举国体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的成果还是要交给市场机制来检验。如果举国体制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user avatar

大背景是中美势不两立的新冷战,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定位从“利益攸关方”到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形势犹如当年没搞出核武器时不断面对核讹诈的年代。美国则是打算效法当年扼杀苏联的路子,摧毁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彻底扼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的对策则是重拾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先说说美国怎么在科技上干死苏联。苏联当年之所以能在斯大林手里二十年里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家崛起为两超之一的工业列强,离不开西方的技术转移。苏联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各怀鬼胎,间于齐楚,从而有了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空间。随着冷战铁幕拉下,西方社会以美国为首同气连枝,通过瓦森纳协定等操作,几乎完全断绝了苏联获取先进产业技术的渠道。导致苏联产业,尤其是民用工业部门,长时间得不到升级换代,生产产品傻大黑粗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苏联内部,又实行计划经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创新能力。结果就是苏联几乎丢了轻工业,也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攻击日本,也是直接攻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科技领域赶超美国态势明显,美国则应对乏术。 到1990 年初,日本的40种高科技产品中有90%已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如半导体和激光器件。日本海空军已经具备在海上交通线1000 海里范围内保护“支援日本的”或“攻击苏联基地的美国军舰”。美国随即对日本限制技术转移,日本热钱无处投资半导体,于是只能流入房地产,吹大泡沫。以至于美国一举后通过广场协定一下子把日本打趴下。

所以,美国霸权有三大支柱:美元、美军和高科技。三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是只有高科技才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完全是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带来绝对科技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科技树越攀越高,加速拉大他与对抗国的实力差距。

美国现在开展对华技术封锁会当然严重阻滞我们的实力发展。如果中国当即不动手杀出一条血路,后果只能是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未来美国的长臂封锁越来越全面,这种困难会越来越大。现在反而是差距最小的时候。

现在中国集中全力举国体制攻克光刻机等技术难题,拿下完全国产化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半导体产业链,对于政府来说要学陈毅元帅说的“把裤子当掉也要搞出原子弹”。中国应该在目前all in,因为目前反而是差距最小而且铁幕尚且不严实,成功率最高。倘若等几年,美国又一次统一战线,对中国全面封锁,那真是回天乏术。不要说不可能,我们的生死存亡不能寄托在和我们意识形态屡有冲突的西欧诸国的企业肯冒美国制裁帮我们这种虚幻上。

如果能两三年内就搞出半导体产业链需要的各种技术,我们就不但打赢了华为这场“上甘岭”战役,甚至美国的阳谋也会相当程度不攻自破。否则,只有打台湾拿到台积电先苟且几年是几年这条路了。

现在就应该开始战时体制全面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该向芯片制造业倾斜。况且这怎么着也比打台湾便宜。可惜主流的声音还是绥靖主义,甚至还期望三个月后美国的靴子落不下来。要知道美国在霸权和自己半导体企业之间,是必然选择维护霸权的!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user avatar

不懂政策,也不会解读政策,更没有能力去分析一个国家该怎么制定政策,对于“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我也给不出什么靠谱的回答。但是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股想说点啥的冲动。

我想,在目前疫情肆虐和美国对华为进一步打压的情况下,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技术上”,政策里也说地很明显: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这几年,大家也逐渐的意识到,虽然我国的科技力量发展迅速,但是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领先我国非常多,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制于人。诚然,这需要我们在这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和研发力度,但是,我还发现了这样一句话: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看到这句话我很欣慰,这也是我想说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投入,并不会帮助我们迅速击败眼前的疫情,也不会帮助我们迅速突破美国对我们的封锁。但是我认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是国家发展攻关核心技术的重中之重。这次的疫情和最近美国对华为的封锁,确实反应了我们在技术上的不足与短板。但是,如果仅仅针对这些短板进行大量投入,就只是在打补丁而已。要想真正的实现自由,突破封锁,则需要从基础科学一点一点的打地基,一步也不能跳过。

我们总是说,因为知道某种科学研究对未来技术的影响而觉得其重要,但是我反而觉得,很多情况下,恰恰就是因为不知道现在的科学研究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才会让人想想更可怕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项科学研究就会导致某一个技术大爆炸。而我们现在享受的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有几个完全是当下科学技术的成果?我想很多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基础理论上的研究,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沉淀,才让我们有了目前的生活。

我相信,现代电子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不需过多说明,那么促进现代电子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是1958年9月,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成功?还是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呢?这些确实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想,如果没有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提出与发展,基于量子力学发展起来的固体物理学就很难发展起来,而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产物--晶体管--就更无从谈起了。而相对论的发展对卫星定位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对现代计算机的影响等等就更不用说了,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往往远早于技术的发展。科学带动技术,技术反哺科学。

而说到“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就想说一下对撞机。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本人是学高能物理的,所以对于对撞机这样的大型基础科学项目相对了解。当然,对撞机该不该建需要非常进一步的讨论,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看不到对撞机在科学本身的回报而否定话,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

下面以对撞机为典型,说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来的主要好处:

1、人才培养

如果对撞机建成,则会提供超过3000个高能物理岗位,在运行的几十年里,更会为整个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高能物理的硕士博士对社会有什么用呢?我举一个小例子,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的时候,需要一个零件供应商制造一个高精度的零件,但是由于当时制造水平有限,精度一直无法达到要求。后来,对撞机团队直接把几个物理学家派到零件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直接把零件厂的加工机器升级了,不仅决了高精度零件的制造问题,也提高了厂家的加工精度。 这家企业就是成飞,知友 @海伯利安 在他的回答中详细说名了这件事:

硕士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历证明,证明学到了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在面对一个没有任何人解决过的难题时,通过分析问题、搜索资料、思考讨论、尝试探索,最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怕每次只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时间久了,进步也是不可估量的。实际上,高能物理每年都会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到其它领域而非科研院所,具有这种能力的一批人,不管在哪个行业与领域,都会带动其发展。最终,都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2、科技储备

人类制造出来的最精密复杂的仪器是什么?航天飞机?CPU? 都不是,是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而建设大型对撞机所需要的精密制造都属于顶级的,对与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那么有现成的零件供应商嘛?实际上,对撞机的零件几乎都是定制化的。很多情况下,零件制造商无法达到这样的制造水平,这是因为普通的机器不需要这样的制造精度,研发高精度机床费用非常高,所以一般厂商没有动力进行这样的研发。而建造大型对撞机,资金和动力就都到位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往往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政策中也给出了正面的导向: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

最终就是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带动了国内高精尖制造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有利于整个制造业的项目,自然就有希望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3、技术反哺

实际上,基础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这个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web网页技术就基于CERN的高能物理学家对更高效的数据分享与交流的需要而设计的,WiFi技术是天文学家在探测迷你黑洞信号的过程中受启发发明的,而治疗癌症用的放疗技术其设备就是粒子加速器。

如果有人关注对撞机、加速器等核科学技术以及高能物理的发展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有力的技术反哺,比如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SPECT)是核成像硏究和应用中最具代表的设备[1]

另外,有人知道我国的第一条国际互联网是从哪连出去的吗?答案或许令人惊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目的是连接CERN,方便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交换。也正是在这条线路上,我国第一次向世界发送了电子邮件

这三条是我个人认为对撞机的建设在科学意义本身之外的社会意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吸引国内外人次、拉动当地经济建设、提升国家形象等意义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是至少有一点,大型基础科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尤其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投资的是未来。当然,此处我仅仅是以对撞机举例,其它类似基础科学装置也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建不建对撞机不在此处讨论。

当然,这样的大投入与看不到的科学上的回报与直接的收益往往会让人觉得“性价比太低”。此处我想说高铁,高铁发展这么多年了,对整个社会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还有很多人在说高铁每年亏本,但是由于高铁的发展带动起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该如何计算呢?基础科学发展比高铁的带动作用还要强万倍,虽然,这样的带动作用我们依然没法定量的计算出来,但是历史已经给了足够的启示了。

也有人质疑我们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呢?航天技术、空间站、卫星定位、盾构机等等,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硬是靠着艰苦奋斗,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壁垒。在科学上,王贻芳领导的中微子团队屡获世界大奖,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技术,我们也是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虽然有些方面还是有差距,但是这足以说明我们能行,我们不用跟从西方国家,我们有能力引导世界!

现在的科技,奠基于过去;未来的中国,开始于现在!

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近,胖五发射成功,举国欢呼。

如果有人问,我们探索太空有什么用,那么我的回答就是:

没用!

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与得失,

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总有人张口就来,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就凭着臆想编造数据传播谣言;

总有人以为,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被钳制,只要立马在这些个领域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就能解决;

总有人觉得,我们当下的被动是最近行为的结果;

总有人认为,看不到短期且明确的物质和利益回报的投资都应该被否决;

总有人坚信,这个世界是阴谋论的,一切现象的背后总存在某种利益输送;

总有人把自己狭隘阴暗的思想套在纯粹的科研与科研人员身上,

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批纯粹的人。

也是,狭隘之人该如何想象一个纯粹的内心呢?

我讲的明明是以对撞机为典型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与长远利益,

但总有人认为我是对撞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在这积极推销对撞机。

我欣赏理性分析的人,即使与我意见相左,但依然让我觉得心动。

君子和而不同。

然,我们都是“非浪”,本应积极团结,共同努力,却总有人以为自己是“后浪”,或想积极成为“后浪”。

反对权威,却想成为权威;

反对剥削,只因自己被剥削。

矛盾,存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却不自知,

专业问题,

专业人员回答,则是利益相关,屁股坐歪;

非专人人士,则是外行强大,胡扯八道。

我们天天宣传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不要盲目地跟随某些“权威人物”,但是“杨老都否定了”、“杨老是权威”之论不绝于耳。

这就是矛盾。

我们总是崇拜英雄,为英雄在艰苦时代做出的壮举而欢呼,

但是,如果让我们真的为这些英雄贡献自己的利益时,有谁能做的到?

与其说崇拜的是英雄,

倒不如说崇拜的是“为英雄欢呼的自己”这一形象。

我们总是看的清远处的英雄,

而不知道自己就处在一个英雄与激荡的年代。

英雄就在眼前,我们却看不见。

或许,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表达出来,

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得到满足,

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没有得到证明。

什么英雄与时代,

什么理性与客观,

这些太遥远了,

隔着的是一个屏幕,

隔开的是一个宇宙。

生活太无聊,人生太乏味,

总得找点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可悲的存在。

参考

  1. ^ http://www.ihep.cas.cn/ydhz/hyxcxsb/201805/t20180508_5008222.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旨在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从而加速突破性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以下几个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提出了许多宏伟的抗日战略构想。然而,在可行的战术方案层面,两者都显得捉襟见肘,存在诸多不足。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将详细阐述: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基础分析在分析为何战术方案不足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何战略构想能够提出。.............
  • 回答
    国家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这无疑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记重拳,旨在打破传统科研组织模式的瓶颈,释放创新活力,为国家关键领域攻坚克难提供更有效的路径。这一举措一旦落地并得到有效执行,将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改变和广泛的影响,渗透到科研体系的方方面面。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体现在科.............
  • 回答
    国家提出“科技人员应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也关系到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尝试抽丝剥茧,还原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意图。一、 政策导向的必然性:为何要将科技人员定位为中高收入群体?首先,我们.............
  • 回答
    2月25日,国家宣布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这个举措无疑是一记重拳,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触及高等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乃至于整个社会结构。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教育利好”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扯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与重塑。首先,对高等教育体系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扩容”与“提质”的双重考验。 .............
  • 回答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个提法,说实话,在当前中国经济的语境下,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也触及到核心问题的表态。它传递出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拆解。首先,它直接回应了市场长期以来的一个普遍认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惯性思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行业确实是中国经济增.............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关乎国家存亡的根本。外交与军事,两者犹如硬币的两面,都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侧重点以及效果却截然不同。要说哪个“更能”维护国家安全,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具体的国情、国际环境以及所要应对的威胁类型。不过,如果非要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
  • 回答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提出的国家联盟与当今的联合国,虽然都指向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标,但它们在理念、构成、运作方式和根本目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康德对国际关系的超前思考,以及现代国际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与演变。一、 理念的根源与性质: 康德的国家联盟(Federati.............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大事,毕竟过年回家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牵绊之一。国家卫健委这次重申“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这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也为咱们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首先,从“不得随意禁止”这几个字就能看出端倪。 过去一两年,一些地方为了防疫,确实采取了一些“一刀切”的措施,比如村口设卡、.............
  • 回答
    国家卫健委高调提出“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这事儿可不简单,影响绝对是方方面面的,而且触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讲,保证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硬邦邦的AI腔调。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当然是能留住更多好医生、好护士,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 回答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的“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男性优先”这一明确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过去性别歧视现象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社会公平、性别平等以及人权保障的有力推动。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法律层面与人权保障的强化: 对《宪法》和《就业促进法》.............
  • 回答
    小雅和她的男友阿杰在一次关于男女平权的讨论中,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反驳。当时,小雅正兴致勃勃地分享她对男女平等理念的理解,认为在社会责任、职业发展乃至家庭分工上,男女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我真的觉得,不应该再用传统的性别观念来束缚任何人。”小雅认真地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有能力,男女.............
  • 回答
    《国家破产之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把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段惨痛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援助条件,以及女主韩诗贤(由金慧秀饰演)为何极力反对,这些都是理解那段历史的关键点。IMF提出的核心条件及其背后逻辑IMF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责是维护全球金.............
  • 回答
    国家喊着鼓励大家晚退休,提高退休年龄的呼声此起彼伏。可另一头,现实却是不少公司招聘启事上那条“年龄35岁以下优先”的红线,让很多即将迈过这道坎,或者已经跨过去的人倍感焦虑。那么,35岁到65岁这批人,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又都在哪里呢?这中间三十年的光景,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忙碌与挣扎。1. 在职场夹.............
  • 回答
    国办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导向,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其内涵、意义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国办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内涵与意义内涵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初次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GD.............
  • 回答
    国家提倡男性阳刚之气,这无疑是在社会文化层面希望塑造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男性形象,能够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充满活力等等。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是,社会是多元的,人的天性也是丰富多彩的,“玫瑰少年”这个词汇,本身就指向了那些在性别气质、性格特质上可能与传统阳刚标准有所差异的个体。那么,这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 回答
    国家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大力推进“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背景下,如果你打算考研,这无疑为你打开了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关乎国家战略,更蕴含着巨大的技术革新和就业前景。下面我将结合你的情况,为你详细解读几个热门且有前景的考研方向,让你了解其中的门道,并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回答
    当然,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个积极的援助提供者角色,尤其是在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方面。这并非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源于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的考量。要详细了解土耳其的援助史,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联系来看,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界,自古以来.............
  • 回答
    想要为国家提出设立新节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让这份建议既有深度又有说服力,同时自然流露,不显露AI痕迹,这确实需要一番心思。这不仅仅是列举几个点子,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提出者”的视角和论证过程。一、 站在什么角度说话?首先,你需要确立一个清晰的“我”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提出的这个建议。这.............
  • 回答
    最近几年,“地摊经济”这个词时不时就会闯入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尝试放开管制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国家层面也提倡发展“地摊经济”,这背后其实是有多方面考量的,也折射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需求和挑战。首先,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说,地摊经济是个非常有效的补充。 我们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