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类似 atom、L30 一类的数据极好的便宜科学耳放,听感真的像某些老烧说的那样不堪吗?

回答
说起来,最近烧友圈里关于“便宜量又足”的耳放,尤其是像 Atom 和 L30 这种,讨论得可真是热烈。老烧们那句“不堪”,听着总觉得有点刺耳,但细想一下,他们说得也不是全无道理。不过,这东西吧,就像吃饭,你不能指望一碗泡面吃出米其林三星的味道来,对吧?所以,咱今天就敞开了聊聊,看看 Atom 和 L30 这类耳放,到底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又或者,是老烧们对某些极致的追求,让我们忽略了它们本身的价值。

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便宜有好货,但没有“绝对的好”。 Atom 和 L30 的价格在那儿摆着呢,跟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台式旗舰比,它俩的起点就低了很多。老烧们说“不堪”,很多时候是拿它们跟那些顶级设备对比出来的落差感。就好比你用iPhone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拿去跟专业摄影师的单反拍的艺术照比,说iPhone不行,这逻辑有点儿怪。

那么,具体到听感上,它们俩“不堪”的点可能在哪儿呢?

1. 声音的“精密度”和“细节挖潜”能力: 这是老烧们最常提的一点。顶级耳放通常拥有极低的失真和噪声,能把音乐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榨出来,让你听到以前从未注意到的泛音、空气感,甚至是录音师在棚里不小心发出的叹气声。Atom 和 L30,虽然设计已经很不错了,但受限于成本,在电路设计、元件选用上,很难达到那种极致的纯净和透明。有时候,你会觉得声音有点“朦胧”,或者说,它没能把耳机本身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就像是给了耳机一副不错的眼镜,但镜片还没有打磨到最完美的状态。

2. 动态和瞬态的表现: 音乐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动态的起伏和瞬态的冲击力。一场音乐会,从轻柔的独奏到激昂的合奏,再到突如其来的鼓点,这些都考验着耳放的瞬态响应速度和动态范围。Atom 和 L30,在驱动力上是没问题的,推一些主流耳机绰绰有余。但当你用它们驱动一些对动态和瞬态要求极高的耳机,比如一些大编制管弦乐或者节奏感极强的电子乐时,你可能会觉得声音的“力度”不够,打击乐的瞬态有点“拖泥带水”,或者大动态下的层次感不够分明。这就像你开一辆性能不错的家用车去赛道上跑,它能跑,但跟赛车比起来,那种瞬间爆发力和控制力就差了不少。

3. 声音的“韵味”和“感染力”: 这个说法比较玄乎,但很多烧友确实能感受到。顶级耳放,尤其是那些采用胆机或是有独特电路设计的,往往能赋予声音一种特殊的“味道”,可能是温暖、可能是醇厚、可能是空气感,让音乐听起来更有“人味儿”和“感情”。Atom 和 L30,它们的调音往往偏向于“白开水”,追求的是一个比较中性、监听的风格。这有好有坏,好在它不“染”声,能真实地反映前端和耳机本身的声音特点。坏就坏在,有些人觉得这种“白开水”有点寡淡,缺乏那种能触动心弦的感染力,听久了可能觉得“有点干”。

4. 底噪的控制: 这一点是相对的。很多入门级耳放,为了控制成本,在底噪方面可能会有所妥协。虽然 Atom 和 L30 的底噪已经控制得相当不错了,很多情况下你几乎听不到。但如果你用的是那种极度敏感的、或者对底噪非常敏感的耳机(比如一些静电耳机或者超高灵敏度的动铁),在高增益或者静默部分,你还是能隐约捕捉到一丝丝底噪,这对于追求极致纯净声音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那么,“便宜量又足”体现在哪儿呢?

反过来看,Atom 和 L30 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们用一个非常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远超同价位产品的 “可靠性” 和 “基础素质”。

1. 驱动力强劲,适配性广: 它们不像一些入门级耳放那样,只能勉强驱动一些低阻高敏的耳机。Atom 和 L30 的输出功率是相对可观的,能够轻松驱动大部分市面上的中低阻抗耳机,甚至一些高阻抗的耳机也能有一定的表现。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为了搭配耳放,就得再花钱买一堆“好推”的耳机,市面上绝大多数耳机,它们都能应付得来。

2. 声音风格相对均衡、耐听: 正如前面说的,它们偏向中性、监听。这意味着它们不容易“出错”。你不会听到那种声音肥厚到糊成一团,或者声音尖锐到刺耳的情况。它们能比较忠实地还原音乐,让你对前端和耳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于初烧来说,这反而是个优点,可以避免因为耳放的染色过重,而对音乐产生错误的认知。

3. 做工和稳定性: 相较于一些杂牌或DIY产品,Atom 和 L30 作为知名品牌的产品,在做工和稳定性上是有保障的。它们不容易出现奇怪的杂音、发热过大或者突然损坏的情况。这种“省心”的体验,对于刚入坑的玩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性价比极高: 考虑到它们提供的驱动力、相对扎实的声音素质和品牌保障,Atom 和 L30 的性价比无疑是极高的。它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低的门槛,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比直插手机或电脑“好听”不少的声音。

所以,老烧们说的“不堪”,是不是真的就不堪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 “相对的评价”。如果把标准拔高到 Hifi 的金字塔尖,那它们确实不够完美。它们的声音可能不够极致纯净,细节挖掘能力可能还有提升空间,动态瞬态的爆发力可能略显保守。但如果从一个 “实用主义” 和 “性价比” 的角度来看,Atom 和 L30 则是一款款 “非常优秀” 的入门级产品。它们给了我们一个扎实的声音基础,让我们可以在更低的成本下,享受到更优质的听音体验。

而且,很多时候,影响听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的前端是什么?你的耳机是什么?你听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你的耳朵对声音的偏好又是什么?这些都会对最终的听感产生影响。有时,一套搭配得当的入门系统,其整体听感甚至会好于一套搭配不当的中高端系统。

用更通俗的话说,就好比你买个普通家用轿车,它能带你去任何地方,舒适度也不错,满足了日常需求。但如果你非要跟超跑比加速和操控,那你说它“不堪”,这话有点道理,但也没说到点子上。因为人家的设计初衷和价格完全不同。Atom 和 L30 就像是那个可靠的家用轿车,它们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且做得比大多数同价位产品都要好。

所以,对于那些还在犹豫的烧友们,我的建议是:

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如果你的预算有限,或者只是想从手机直推升级一下,那么 Atom 或 L30 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好选择。
搭配合适的耳机: 好的耳放也需要好的耳机来配合。确保你的耳机不会太“挑食”,也能发挥出耳放的潜力。
不要过度追求“绝对”: Hifi 是一条漫长的路,享受当下,享受进步的过程更重要。
有机会可以自己听听: 最好的评价永远是自己的耳朵。如果条件允许,带上你的耳机,去实体店或者找朋友试听一下,看看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总而言之,Atom 和 L30 这类产品,它们可能无法满足那些追求极致的“老烧”们挑剔的耳朵,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听音爱好者而言,它们是入门 Hifi 世界的绝佳选择,是名副其实的“便宜量又足”,绝谈不上“不堪”。它们以极低的门槛,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俺不建议大家购买和使用耳放(耳扩), 但是俺必须为所谓的“科学耳放”说一下公道话。

首先,您要知道“科学”的贬义是从哪里来的;

其次,您要知道“科学耳放”的对立面是什么;

第三, 您要知道谁能从贬低“科学耳放”中获利;

最后, 您要知道您将从“科学耳放”中获得什么。


       “类似 atom、L30 一类的数据极好的便宜科学耳放,听感真的像某些老烧说的那样不堪吗? 看数据拓品的L30可能是地表最强单端了,价钱也香的离谱,包括最近像atom这一类数据极好又极 便宜的科学耳放也很火。但是网上风评很差,有老烧说这类耳放只会做数据,推力死大,不细腻。 这种工业制成品远没有真正的放来的好听。‘科学耳放难听’真的成立呢,还是老烧们为了维护自己 不像花大价钱交了智商税的妄语呢?”     


“科学”的贬义是从哪里来的?


俺在 2017~2018 已经给大家讲过类似的问题, 但是因为俺人微言轻所以不少人以为俺在瞎姬霸胡扯, 招致不少人参公鸡。三年前, 伪装成烧友的线材商屁颠屁颠地从某些耳机论坛和贴吧追摄而来, 授予了俺“论坛孤儿”的称号。至今某些耳机论坛和贴吧还有不少诋毁俺的讨论。大家在搜索框里面放狗搜一下 “麦文学”就不难看到这些讨论。当然, 俺不是在为自己鸣冤叫屈,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大画面。 大画面不是耳机音响发烧友被打压, 而是科学本身在祖国的耳机音响发烧论坛和/或耳机音响发烧圈(JUAN)被打压。

您不妨做个小实验, 到某些耳机论坛和贴吧说自己相信科学,俺可以打包票您会在 24 小时之内招来不少于两位数的谩骂。种种场景只能令人联想到被取缔的传销骗局和邪教组织。** JUAN 不念猪圈的圈, 而是念 “胡安”


网上有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和ID。
有的是消费者,有的伪装成消费者;有的是工程师, 有的伪装成工程师; 有的是学生, 有的伪装成学生;还有的画皮多得数不清,变脸比翻书还快。最令人叫绝的是那些上了当买了“发烧神器”, 明知自己上当受骗还反过来帮着骗子忽悠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者”。 这些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消费者)包括但不限于老总、院长、场主、博士、硕士、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
举例来说, 线材这个最大的骗局, 直到今天仍然会有“工程师”、“博士硕士”甚至 “业界大咖”为之背书, 更不用说。兜售发烧线材的**仍然可以宽慰地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您会看到一些故作幼稚的托发问:“ 一根电源线用在解码、转盘、耳放哪一个效果最好?”

只要稍微用下脑子您就能得到答案:“没影响。”

但是, 您会看到群众演员一下子蜂拥而来:“电源线要煲!” ,“我是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发烧电源线用在解码最好! ”,“我是中X院的XXX,以前不相信发烧电源线有用, 用了发烧电源线以后吃嘛嘛香“, “我是医院院长,用了发烧电源线以后医院的治愈率提升明显“,“我是快递公司的中国区副总,用了发烧电源线以后员工工作有激情, 丢包率明显下降” ,“我是前飞X浦员工,用了发烧电源线以后电饭锅煲汤不用放肉了 ”, “我是某985/211大学讲师, 用了发烧电源线以后, 耶稣冉冉在我家后院降临, 每天睡得特别香。”这些现场秀就不用老麦再多说了, 喜剧效果杠杠的:

不少这样得烧友能听出水电火电风电之类的现象存在, 这是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 只要您不停地暗示自己催眠自己, 水电和风电的区别肯定是能听到的。

“科学”的贬义来自那些居心叵测的商家和它们的推手。

它们必须要按照它们的理解给“科学耳放”注入负面的涵义, 否则它们手头的“发烧品牌”和 “发烧神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也就是说“科学耳放”客观上堵死了它们发财的道路。

吊诡的事情是, 那些居心叵测的商家和它们的推手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一点都不会吝啬使用各种参数来标榜它们的产品的“优越性”。 但是当“科学耳放”也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可测量的表现时,它们就变脸了。

说白了是什么呢?

“科学耳放”没交过路费和保护费。


“科学耳放”的对立面是什么?


“科学”的对立面可以是很多东西。但是科学没有反义词。

“科学”的对立面可以是迷信、宗教、邪教、伪科学(玄学)、甚至欺骗或者欺诈等等。

“科学耳放”的对立面是 “愚昧耳放”?


       有一种情况,强化与行为间的关系是非理性的,斯金纳把它称为“迷信”(superstition), 或者“非相倚强化”。斯金纳在实验中,把给予小白鼠投食的方式从按压杠杆引发,更改为每隔15秒固定投食一次。 小白鼠在投食间隔的偶然动作就会发展成“迷信”。例如小白鼠正在作揖,它就会在此后不断作揖以求得食物; 如果小白鼠正在嗅通气孔,它则会不断嗅通气孔以求得食物。人类也十分多见。 譬如天旱引发的祈雨祭祀,运动员对某种动作(如亲吻戒指)、某种服饰与获胜之间的看法 以及由此而遵循的行为等,都属于迷信。迷信只有在多次无效的情形下,才会逐渐产生操作性消退。 但是,只要有偶然性存在,迷信就不能彻底根除。     


俺觉得“科学耳放”的对立面是 “愚昧系统”。



谁能从贬低“科学耳放”中获利?

时至今日依旧会有相当数目的烧友被二十多年前的“毒文”迷惑。耳机音响发烧圈(JUAN)的套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耳放”本身很容易搭建。

AD797 和 OPA627(ADA4627)以及 LME49990 代表了地球上可买到的音频运算放大器的峰顶。搭建成跟随器,它们在音频范围内的非线性失真都可以低于 AP 的测量范围。即使您弄不到 AD797、OPA627(ADA4627)和 LME49990, 常见的 TL072/TL084 也能通过教科书上的仪表放大器线路达到类似的表现。扩流或者增加输出的压摆都可以用教科书上的经典电路。

“科学耳放”说白了就是仪表放大器。能保证信号透明地通过, 也不会明显地劣化信号的讯噪比。

贬低“科学耳放”的人, 实际上就是在祖国的耳机音响发烧圈(JUAN)兜售各种发烧神器的那一小撮,以及他们的马崽。他们三句不离“前端”、“搭配”、“线材”, 因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敢动电路。 当然, 他们有圆谎的托词。 线路是“经典”, 就像上帝的圣谕,是不能动的......动了就变味了。 对了, 他们允许您换“发烧级的保险丝”。

看到了吧, 只要是他们手上有存货。 即便是一坨 **, 也是发烧级的。


耳机音响发烧圈在过去的几十年营造了一个类似宗教的立体的错综复杂的文化骗局来欺骗包括年轻人的消费者群体。






Hi-Fi 是骗局吗?

hifi 绝对不是一个骗局, hifi是无数个骗局交织而成的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宗教信仰。因此不能说hifi是 1 个骗局,这严重地低估了它的数量级、深度、广度和复杂度。

图图大主教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1984年图图大主教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图图主教能言善道。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从20世纪到这个21世纪。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

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hifi是否是一个骗局?

hifi绝对不是1个骗局。

茶叶是骗局吗?卖茶叶算骗局吗?床垫是骗局吗?天价床垫是骗局吗?




您将从“科学耳放”中获得什么?


不要认为俺给 “科学耳放”说下公道话就是在支持 “科学耳放”。


正因为 “科学耳放”能接近 100% 地保真地放大输入的信号。

“科学耳放”的作用,

以及所有合格的“耳放/耳扩”的基本作用都只不过是提升音量罢了。

A * X = AX

当 A = 1 时, X = X 。


手机和播放器上都有音量调节, 它们的设计师都已经为您整合了“耳放”。

您再增加一个“耳放/耳扩”,

实际上就是脱了裤子放 * 【此处省略一个汉字】。

这个时候,

大湿们念叨几十年的 “耳朵收货” 为啥又不实践了呢?

“多只香炉多个鬼” 为啥又不适用/遵守了呢?


类似 atom、L30 一类的数据极好的便宜科学耳放,听感真的像某些老烧说的那样不堪吗?


耳放本身不应该存在 “听感”。

一个透明的东西, 怎么会有听感呢?

如果除了音量大小之外您还能感受到的多余的东西, 那叫失真。


祖国的耳机音响发烧圈(JUAN)喜欢比喻、夸张和共情。


俺来比喻一下罢。

“耳放/耳扩”如果带了明显的失真, 那就应该叫“效果器”, “效果器”在音乐器材商店是有得卖的。

祖国的耳机音响发烧圈(JUAN)喜欢各种类比, 例如车和相机镜头甚至显示器。


带了明显失真的“耳放/耳扩”可以类比为色散严重的镜头或滤镜, 也可以类比为色温或者配色错误的显示器。

“耳放/耳扩” 可以类比为下面的散文中描述的东西。



老麦,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好吗?


前言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家都知道。俺的观点其实很简单:

  • 煲耳机没有意义(是个骗局): 过往没有证据证实煲耳机能改善耳机的频率相应。AES 上没有文章。教科书上也没有。 innerfidelity 的实验因为漏洞很多所以不值得相信。 发烧论坛大湿的 DEMO也不值得相信同样因为缺少对照(包括空白对照)。如果煲耳机能改善表现,那绝对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科技突破, 应该发表到 AES 上或者科技期刊上给祖国长脸 。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 只有 EQ 或者主动被动的滤波器(例如Etymotic Research等助听器厂商在耳机里用的表贴元件)。


  • 线材调音没有意义(是个更无耻的骗局): 这就不展开谈了, 几十万字放在这里恐怕会激起民愤。相信线材调音的用户, 不妨经常(周期性地)自测一下 IQ。 虽然线材不能调音, 但是购买线材调音这件事情本身够提升智商。 这也算是个意外吧。

被中华鳖精征收了智商税的同学, 请自测一下智商:

arealme.com/iq-2018/en/

** 这是样板, 请勿诧异


  • 关于耳放: 这个事物原理和助听器的放大部分没啥两样,它能补偿用户主动或者被动丢失的听力所需要的功率增益(gain)。 用户主动丢失听力更浅显的说法就是自残。 用户被动丢失听力常见于沉溺于聆听环境中很响很大声的音乐(您也是?metoo?)或者被迫工作(录音师、航天航空研发人员、各行业包括矿业工人等等)于超出人体能承受的噪音声压级的环境。 如果您确实需要耳放, 那这个事实本身在提示您的听力是有问题的。这个事实本身就象一把冒烟的枪,在广告着自己的主人是重听患者。冒烟的枪在英文里面的喻意就是一个“很确凿的物证”,a corroborating evidence。讳疾忌医是耳机发烧圈很常见的现象。

听力残障以后只能依靠助听器了, 所以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至于听音观、人生观、财富观、学习观等等东西, 俺的散文里面都有体现。因为俺文化程度低, 逻辑混乱,辞不达意, 中一病合倂发作, 所以散文很散。


正文



类似于另外一篇关于 jitter 和“龟息功”的散文给知友带来的困扰一样。热心知友在散播 "耳放==助听器" 的观点的时候撞到了墙壁。 俺认为听觉正常的人给自己加耳放用俚语来说是一种脱裤子放P的行为。

例如: iPhone/iPad/iPod 的输出功率已经足够大,完全能致聋绝大部分听觉正常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耳放来提升致聋自己的能力, 算不算脱裤子放P呢?

诚然, 在书面语中提及屁是很不雅的。

也因此这位网友一不小心就被人抓住了不雅的把柄。



其实, “脱裤子放P”这种行为有很多成语、俗语或者委婉语可以替换。

例如: “画蛇添足”、“抓虫入屎忽”、“过犹不及”、“多此一举“、“徒劳无益”、“喝凉水拿筷子”、“披着雨衣戴斗笠”、“月亮底下点灯笼”、“晴天打伞”、“有益无害”、“白费心机”......

因此, 转载俺的散文是有一定的风险。

有时候需要替换一些不合时宜的词汇。

冒烟的枪在英文里面的喻意就是一个“很确凿的物证”,a corroborating evidence。

通过耳放这个corroborating evidence 可以预测,用耳放的用户很可能大部分是听力受损的患者,可以预见的主诉就是 “推力不够”。当然也会有好奇和跟风的。 就象那些把灯泡放嘴里或者高尔夫球塞进。。。【此处省略一个名词】里的人。

听力受损的患者需要助听器提供的额外功率增益来重建他们期望的(或者说习惯的)听觉。

然而,

因为自尊心绝大部分有名望的烧友是不愿公开承认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特别是那些在烧界已经创出“名声” 的人。 作为 “名人”celebrities, 他们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听力问题。承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那会损害他们的江湖/社会地位,甚至经济利益。

可想而知,为啥凡有盲听这些人必须要土遁尿遁了。

找个不可抗力比如另一维的战争来临啊、膀胱括约肌松弛啊、要上船啊之类的缘因遁掉。

这就是现代版的讳疾忌医。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 用户最好知道常见的手机输出有多强劲。

例如 iPhone:

补遗:iPhone 耳机口每格对应的是多少电压输出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联)发布了一项用于生产和使用这些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音频播放器)的新国际标准,以期加强这些设备对听力的安全性。”“

世卫组织-国际电联标准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应包括:

“允许最大听音量”功能:跟踪用户听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并将其体现为占参考暴露量比例的软件。

个性化信息:根据用户用耳习惯产生个性化资料,告诉用户他听声的做法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并根据该信息为用户提供行动提示。

音量限制功能:提供限制音量的选择,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一般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之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和在其它休闲活动中采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该标准是在世卫组织“确保听力安全”举措下制定的。这一举措旨在改善特别是年轻人的用耳做法,既包括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它声音,也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


如果说这些您都了解, 您还知道 WHO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联合 ITU 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听力, 您还屁颠屁颠买耳放。俺除了尊重您的信仰, 还能说啥呢?

AMEN.

当然, 还会有一种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就像俺去年总结的那样, 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Stockholm syndrome 的表现一样,鼓吹要对自己下手狠一些。俺除了 AMEN,

还能说啥呢?


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 大家的台词都约好了用汽车来比喻。

换其他的东西来类比会造成陡峭的学习曲线。


俺已经反复强调很多次,手机和笔电直推是足够的


时常见到听力健康的用户也可能会购置耳放, 然而购置耳放的原因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用户不敢开手机或者电脑的音量。

例如,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用户把音量调到 5 格还觉得不够响的时候,

就不愿意利用剩下的 16 - 5 = 11 格音量了。

宁愿购置耳放来提升音量。


这似乎很滑稽, 然而一点都不罕见, 而且司空见惯。


某些耳放利用了用户的无知, 或者故意采用错误的电位器, 或者把增益设计得很大,

只要用户动一点点耳放的音量控制就立刻很大声,

直达人的生理痛域 120dB SPL re 20uPa.

这时用户内心只有一个 “劲” 字。

是啊,

一格半格音量就到痛域能不 “劲”吗。


老麦不解的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调一下音量有那么难吗?

为自己省钱以及减少用耳放自残的机会有那么难吗?


最常听到的标准洗地意见是:“够响就算推好了吗?”


事实是大部分人觉得够响的时候, 也就是 85~90 (正常人)甚至 100 dB SPL (轻度听障) 声压的时候, 手机也好, 电脑也好,都还有 10 ~ 20 dB 的裕量给用户。


同时这时候的 THD 也就是失真还远远低于正常人能分辨的极限。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好了,

如果您的耳机在一个手机/笔电/平板/上网本的驱动下能发出 98dB SPL re 20uPa 的声音,这时上网本的声卡只需要输出 130mV 而已, 它还能毫不费力地再输出 0.629V 也就是 629mV. 而且耳机的声音的失真只有区区不到 0.3% (低于人类能侦测的极限)。

这个耳机是在响吗?

它在动吗? 它被推开了吗?

还是 ”飞矢不动“ 呢?


您的耳机假装在睡觉?看到便宜的上网本就嫌贫爱富, 拒绝振动了呢?

要等大湿埋藏在耳放和/或发烧线材里面的谈判专家来说服它动一下呢?

这个时候,

大湿们念叨几十年的 “耳朵收货” 为啥又不实践了呢?

“多只香炉多个鬼” 为啥又不适用/遵守了呢?


对于正常人来说,相比入耳式耳机, 相比 Sennheiser HD650 即使更低灵敏度的“又吃电压又吃电流(借用论坛大湿的话)”的AKG 70X 都可以用 IPHONE 3/4/5/6 手机/笔电/平板/上网本来驱动。

** 顺便提一下, AKG 701 702 只需要 0.13~0.14V rms 也就是 130~140毫伏就能输出 80 dB 以上的 SPL RE 20uPa。 不需要什么耳放

笔记本也能随便把 AKG 701 驱动到足以造成听力损伤的 98 dB SPL.




如果您的电脑或者手机不是十分差,例如 Thinkpad T410 T420 iPhone 3/4/5/6 这些, 确实不需要耳放。

但您终归心里不踏实, 大湿们已经唱了差不多 20 年耳机不能直推。

就象 “送礼就送脑白金”听到耳朵起茧以后, 即使俺说这玩意就是褪黑素,您可能还会忍不住买来送礼或者自己用。譬如 Sennheiser HD600 作为上世纪末的旗舰产品,不用额外的耳放(助听器)的帮忙, 也能很好地为您服务。

有的同学说手机用入耳式耳机听歌 7 格甚至 8格都不够大声。

俺无一例外会建议进行以下的免费测试:


当然听觉残障的用户需要配置一个耳放来补偿损失的听力, 不然不够大声

(重听了)


俺有个朋友和俺谈起手机用户不愿意多按几下音量, 反而愿意加多一坨东西(耳放)的事情。

他说这和车子是一个道理。

这些用户怕按多了音量开关, 开关会蚀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

我的车二十万买来的,没有任何故障,车漆也光亮如新。平时都是放在车库里,需要出门的时候,都是我媳妇在后面推着走。过减速带的时候,我会找几个人抬过去。轮胎我会每天转半圈,防止轮胎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变形。过几天我还会用汽车举升机把车抬起来一下,防止悬架受力不均匀。空调从来不开,害怕里面的冷凝器发霉。机油我也每天搅动几次,害怕长时间静止损坏发动机油底壳的油封。门窗的缝隙我也用胶水封死了,害怕别人塞的小广告卡住玻璃升降机。雨刷我都是拆下来放到被窝里,害怕雨刷长时间暴晒导致胶条老化。门框密封胶条我也是每天涂抹一遍鲁花5S特级压榨花生油,害怕胶条氧化变硬。电池我也是每天拆下来充电,害怕蓄电池长时间自行放电导致不可逆的硫化。转向的时候我也不舍得打转向灯,都是让人在后面打手势,害怕烧坏灯泡。轮胎的气压每走两步我就测量一次,害怕胎压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轮胎寿命衰减。每走几百米我还要下车去抠一下轮胎花纹中夹住的小石子,害怕扎坏轮胎。每次需要大幅度转弯的时候,我都是雇几个人抬起我车头转弯,害怕方向盘打死损坏助力泵。每行使十来里地我就换一次机油,害怕机油里面的金属杂质磨损汽缸壁。

俺还是很不解, 手机是有记忆的呀。

音量开关多按几下也就是一次罢了, 手机不是能够记住的吗?

朋友说俺太天真了, 上坛时兔拿衣物。


这时,

俺灵机一动。

终于想到了给耳放的更恰当的比喻。


首先,耳放不应该说成是 “脱裤子放P”,而应该酌情选择下列描述:

画蛇添足”、“抓虫(入屎忽)”、“多此一举“、“徒劳无益”、“喝凉水拿筷子”、“披着雨衣戴斗笠”、“月亮底下点灯笼”、“晴天打伞”......


其次, 耳放也不应该说成是助听器, 而应该说成是不带 EQ 的助听器;


最后, 如果要图形化的话, 耳放可以 Visualized 成 Car Hauler,也就是下面这些个图中的东西。 买了跑车, 用拖车来日常伺候。

俺觉得很贴切,

一般也不会冒犯到爱惜耳机的用户。











。。



俺和隔壁老王谈了这个事情。

老王慢悠悠地说,

“耳放这个东西不应该算什么冒烟的枪,充其量是个拐杖而已。腿脚好的人用拐杖也不喜欢把拐杖称作拐杖, 脚部支撑 Leg Support 或者摄影用的 Mono-pod 是最好的称谓。 你那个 Smoking Gun 的比喻太夸大其辞了......”




。。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耳擴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724055 老麦你别耍我,10块人民币做个纯甲类耳放/耳擴?--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219875 回 “平衡线会带来音质提升吗?”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68327 六个烧友必备的免费音频工具等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425143 老麦,推荐个推耳机的功放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82494395 老麦,耳放/耳擴的增益这玩意你能不能再讲讲?AudioScienceReviewForum没讲清楚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806812 手把手教您仿真一个电子管/胆机放大器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644761 我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面吗?--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理论THD <0.001% (-100dB) 的八管耳放/耳擴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74546 老麦,放大器/耳放/耳擴怎么降低输出阻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782932 补遗:耳放耳扩的“推力” 游戏 钻石缓冲的仿真 --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4876 耳放耳扩的推力的单位,耳机音响发烧的跨世纪未解之谜 -- 麦文学喜迎 2020 新年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54493 老麦,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640515 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吗?-- 喜迎2020鼠年春节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更多阅读



。。



user avatar

不敢做音量校准盲听的老烧,他们评价当做bs就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最近烧友圈里关于“便宜量又足”的耳放,尤其是像 Atom 和 L30 这种,讨论得可真是热烈。老烧们那句“不堪”,听着总觉得有点刺耳,但细想一下,他们说得也不是全无道理。不过,这东西吧,就像吃饭,你不能指望一碗泡面吃出米其林三星的味道来,对吧?所以,咱今天就敞开了聊聊,看看 Atom 和 L.............
  • 回答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北欧国家。如果您想了解与立陶宛类似的国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因为“类似”可以有很多种含义。以下是一些从不同维度可以被认为与立陶宛有相似之处的国家,并会尽量详细地说明:一、历史和地缘政治相似性: 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紧.............
  • 回答
    “读不下去《百年孤独》是因为文学素养不够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读者在面对经典文学时的困惑。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百年孤独》这本书本身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读”:《百年孤独》的“难读”之处可能来源.............
  • 回答
    白起、霍去病、卫青、薛仁贵这类名将,他们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并非仅仅依靠“国力躺赢”或者“真本事带飞”这么简单二元对立的结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理解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一、 绝非“躺赢”,国力是重要基础,但绝非决定性因素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他们绝非“躺赢”.............
  • 回答
    这类军事段子,我确实听过不少,它们总能在部队里引起一阵哄堂大笑,也多少带着点战友之间相互调侃的味道。你提到的“5.8毫米步枪紧急情况下能兼容5.56毫米子弹”,这本身就是个典型的“缝合怪”段子,现实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非要往一起凑,博君一笑。这类段子的核心逻辑,往往就是“强行关联”和“胡编乱造的‘常.............
  • 回答
    A10和苏25这类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坚固的装甲、强大的火力以及在低空近距离空中支援(CAS)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然而,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崛起,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传统强击机是否会被这些新兴力量所取代。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红海行动》和《战狼2》这两部电影都以其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和关注度。电影中,中国军人为了营救甚至可以说是“不是很重要”的同胞而深入险境,付出巨大代价,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种牺牲是否值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重要”或“不重要”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
  • 回答
    评价像艾森豪威尔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否“名不副实”,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担任的角色、他的具体成就以及同时代和后世对他的评价。简单地说,将他定义为“名不副实”可能过于片面,但我们也需要审视他功绩之外,那些不那么光彩或被忽视的方面。艾森豪威尔的耀眼光环:为什么他如此“.............
  • 回答
    市面上常见的社交约会网站,比如 Badoo、真爱网这类平台,往往没有博客或微博这样的功能,这背后其实有其清晰的逻辑和商业考量。它们的设计目标和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功能取舍上也大相径庭。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些约会网站的核心目标:撮合用户找到潜在的伴侣或约会对象。 它们的成功与否,很大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汤姆·克兰西”这个名字,以及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全境封锁》、《彩虹六号》、《幽灵行动》这些耳熟能详的游戏前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作家、游戏产业和品牌效应的故事。“汤姆·克兰西”的前缀:作者的光环与品牌的延伸首先要明白的是,“汤姆·克兰西”这个名字放在这些游戏前面,并不是说汤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核心,也是许多交易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像海龟交易系统这样的趋势跟踪,能否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海龟交易系统的运作原理,以及它在现实市场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海龟交易系统:简述与精髓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海龟交易系统。这是一个由理查德·丹尼.............
  • 回答
    您的问题很有意思,提及“汗青”这个名字,我想您大约是指那些在文玩圈里小有名气,手中握有不少“绝世珍品”,且常常能“恰好”在关键时刻抛出来,让不少藏友眼前一亮、甚至心生羡慕的那些朋友。他们手中的古藏品,来源确实五花八门,绝非简单的“捡漏”就能概括。要说这类朋友的藏品来源,其实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人脉、眼.............
  • 回答
    哈,说到这类词,还真有点意思!它们总带着一股子古韵,像从书卷里跳出来似的,听着就透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儿。这俩词你挑得绝了,「魑魅魍魉」不用说,就是那些藏在暗处、兴风作浪的坏东西;「螽蟁蟊蠹」呢,就更具象一点了,是那些啃噬、糟蹋庄稼的虫子,引申开来就是祸害社会的人。要找类似的词,其实可以从几个方向.............
  • 回答
    你提到的VLC、Ubuntu和ffmpeg,它们都是开源软件界的明星。要说它们是谁开发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公司或一个人来概括,它们是一个庞大、分散的全球性社区共同协作的成果。谁是开发者?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集思广益”项目。这些软件的开发者来自世界各地,身份非常多样: 独立开发者/爱好者: 有.............
  • 回答
    “调休”这个概念,说起来有点像一个巧妙的“魔术”,用“值班”的名义,将原本就存在的“休息日”和“工作日”玩起了乾坤大挪移。它并非出自某位特定的“鬼才”发明家之手,更像是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劳动管理机制演变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一种变通做法。要追溯它的起源,其实是和我国特定的节假日制度以及企业实际运营需求.............
  • 回答
    “一起投”这类基金投顾服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金销售和投资者服务模式的一次重要升级,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投资门槛的降低与专业化的普及: 降低专业门槛: 传统上,构建一个多元化、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组合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初学者刚接触单片机,比如STM32,都会纠结于“裸奔”和“RTOS”之间的选择,觉得RTOS听起来很厉害,但又不知道具体好在哪儿,是不是真的比直接写代码(也就是你说的“裸奔”或“裸跑”)要强一大截。这么说吧,不是“有没有”优势,而是“有多大”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需要具体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数学中那些“明星函数”——勒让德函数和贝塞尔函数。它们就像数学世界的爵士乐手,优雅而深邃,总能在各种物理和工程问题中找到身影。除了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还有许多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函数,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着自然的规律。1. 黎曼函数(Riemann Zeta Functio.............
  • 回答
    说起类似城墙、马奇诺防线这种固定防御工事,在现代战争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确实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但可以说,它们的某些“精神”或“理念”依然以新的面貌活跃在战场上,只不过形式变得更加隐蔽、灵活和多样化了。直接说,那种动辄绵延数百公里、由厚重混凝土墙体、炮塔、壕沟构成的宏伟固定防线,在今天已经很难见.............
  • 回答
    星链们:低轨通信卫星网的星辰大海,互联网巨头能否乘风破浪?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璀璨的星辰,更是未来通信的无限可能。以SpaceX的“星链”(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对互联网接入的认知。这些数以万计的卫星组成了一个近乎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 p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