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且伪。
我一直都觉得曹雪芹一开始是要把薛宝钗当成是反面女主来写的。但是写着写着就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人物,不仅如此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她的作为。所以最后删掉很多主观判断,心理活动,直接把自己变成了中立的旁观者。
薛宝钗的伪又多处,
她不提倡女孩子学诗自己却写得一手好诗;她教育黛玉莫要看《西厢记》自己却熟悉到一听就知道是里面的句子;她心里把小红看作吃里扒外但是却能不动声色……
薛宝钗的伪是高级的伪,是一种逻辑自洽的双标。比如不让林黛玉看《西厢记》打得旗号是“为你好”,可是她薛宝钗既然能幡然醒悟,知道其中关节自此不读,林黛玉为何不会?
薛宝钗有一种隐含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我是最厉害的那个女仔”,所以她能够毫无心理负担的双标,因为她就是规则的化身,规矩的解释权都在她。
如果说伪是薛宝钗的特点很容易看出,那么冷却让人不那么容易察觉。
平日里的薛宝钗风和日暖,所过之处,如玉春风。然而凤姐对她的评价一针见血“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更是把门都锁了。
晴雯生着病,听到坠儿偷东西,竟然气得病急攻心,这是真把怡红院当成自己的家。而薛宝钗撞破小红与外男私相授受,完全云淡风轻。因为事不关己!而金钏投井之后,她却上蹿下跳,献计献策。
薛宝钗的心是冷的,她不会舍己为人,更不会一腔热血,无论什么情况她都会精准地进行算计,然后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办法。这种理智带着一些冷酷甚至残忍。
有一种说法是说薛宝钗的原型最后下场还不错,但是曹雪芹很不喜欢她。可是最后曹家反而要靠她接济。
这就是宝姐姐厉害的地方,晴雯补裘其实只是锦上添花,但舍的是命。宝钗的原型接济落魄的家族人员,只是零零碎碎的一点小钱却是雪中送炭。她是不够真诚,还有各种算计,但是能雪中送炭的朋友你会拒绝吗?
所以薛宝钗是让人恨不起来的,大的时局不是她造成的,小的得失也无法苛求别人不计得失,坏事也不是始作俑者最多轻轻推一把,好事也不是不做只是别有用心。能说什么?什么都说不出来!
所以《红楼》里,我总感觉作者很纠结。许多桥段似乎要贬她又点到为止,似乎要骂她又三缄其口,似乎要夸她又不情不愿,似乎要赞她又留有争议。
作者的矛盾也就决定了读者的矛盾,有的人爱宝姐姐爱得不得了,有的人恨宝姐姐恨得牙痒痒。宝姐姐还真的是《红楼梦》里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当然,就我个人来看,宝钗其实是一个装成君子的凡人。但这样的人已经是上上之人,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达不到了,实在没什么可以苛求的。真的要心下无尘,反正我没信心能达到也没信心能够跟这种人一直做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