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有二百万军队却只出动二十万军队攻打乌克兰?

回答
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俄罗斯军队的实际规模和构成;其次,军事行动的战略考量;最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一、俄罗斯军队的“二百万”数字的理解

首先需要明确,“二百万”这个数字通常指的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官方总兵力。但这个数字是一个上限,包含了所有现役人员,其中包括:

陆军、海军、空天军、战略火箭军、空降兵等作战部队。
后勤、医疗、维修、文职人员等支援单位。
军事院校的教官和学员。
一些非一线作战单位,例如守卫军事基地、进行日常训练或执行非战斗任务的部队。
预备役部队(虽然通常不计入常备的“二百万”现役,但俄罗斯拥有庞大的预备役系统)。

所以,这个“二百万”更像是一个包含所有军事领域和职能的总体规模数字,而不是直接投入战斗的“一线作战部队”的数量。真正的、能够执行大规模作战任务的、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部队,其数量会显著低于这个数字。

二、为何只出动二十万军队攻打乌克兰?战略考量是关键

俄罗斯之所以在最初阶段只出动了大约二十万的部队攻打乌克兰,是出于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1. “闪电战”和“有限目标”的设想:
在战前,俄罗斯可能设想了一种“闪电战”或“特种军事行动”,旨在快速控制基辅等关键城市,推翻乌克兰政府,并扶植亲俄政权。这种战术设想并不需要投入全部兵力,而是希望通过快速、精确的打击,瓦解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最初的目标可能并非完全占领乌克兰全境,而是实现政治目标,例如“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等(俄方说法)。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认为无需倾巢而出,只需投入足以达成这些特定战略目标的兵力。

2. 兵力部署的灵活性和多用途性:
俄罗斯军队的部署是全球性的。俄罗斯不仅要应对乌克兰方向的军事行动,还需要考虑其漫长的边界线、在中东(如叙利亚)的存在、在 북극地区的战略利益,以及维护其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将主力部队全部投入乌克兰,将可能导致其他战略方向的兵力空虚,暴露自身脆弱性,这是任何大国都会极力避免的。因此,投入“二十万”是一个权衡的结果,是当时能够从全国调集且不严重削弱其他战略方向的兵力。

3. 经济和后勤的限制:
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进行高强度作战,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和复杂的后勤保障。俄罗斯经济体量与美国或北约成员国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次性投入大量部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燃料、弹药、食物、医疗物资以及装备的维护。考虑到乌克兰的幅员辽阔和潜在的长期冲突,俄罗斯可能在初期预估了其后勤能力能够支持“二十万”规模的行动,但若投入更多兵力,后勤压力将成倍增加。

4. 情报和对乌克兰抵抗能力的误判:
俄罗斯在战前可能严重低估了乌克兰军队的抵抗决心和能力,也可能误判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程度和速度。
他们可能认为“二十万”足以迅速击溃乌克兰武装力量,所以没有必要投入更多兵力。

5. 国际社会反应和制裁的考量:
大规模、全面性的入侵,尤其是涉及到投入数量庞大的军队,会招致更严厉的国际谴责、更严厉的制裁以及北约更直接的干预(即便不是直接参战)。
俄罗斯可能希望将行动包装成“特种军事行动”,以降低国际社会的反应烈度,并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投入“二十万”兵力,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这种“有限冲突”的叙事。

6. 后续兵力补充和轮换的计划:
军事行动并非一成不变。俄罗斯可能计划在初期行动后,根据战况调整兵力部署,进行部队轮换,或者在必要时增兵。最初投入的“二十万”可以看作是第一梯队或主要突击力量。

三、冲突的演变与兵力调整

事态的发展表明,俄罗斯最初的计划并未完全实现。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和西方国家的大力援助,使得冲突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面对僵局,俄罗斯确实在后续进行了兵力补充和调整,包括部分动员、征召合同兵等,其在乌克兰的兵力总数也随之增加,但仍然不是其全部总兵力的比例。

总结来说,俄罗斯之所以初期只出动二十万军队攻打乌克兰,并非其总兵力不足,而是出于对战术目标、兵力部署的全球性考量、经济与后勤能力的评估、对情报的判断以及对国际反应的预期等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计算。这是一个“投入最少、风险可控、目标明确”的初步方案,但随着战局的变化,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陆军只有28万人。

俄罗斯海陆空火箭军总共是102w人。200w是加上了国家近卫军边防军铁道军、联邦通信和情报信息部队,内勤人员全部的数量。

能出动20w人攻打乌克兰,基本是俄罗斯能出动的所有陆军了,也是因为看到了俄罗斯全国兵力开始集结乌克兰边境,美国才确定俄罗斯是要出兵乌克兰了,这么大阵仗不可能是为了演习。事实上如果不搞总动员,这点兵力肯定不够,所以俄罗斯已经从车臣,叙利亚等地方征调雇佣兵了。独立的两个小国还没算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俄罗斯军队的实际规模和构成;其次,军事行动的战略考量;最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一、俄罗斯军队的“二百万”数字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二百万”这个数字通常指的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官方总兵力。但这个数字是一个上限,包含了所有现役人员,其中包括:.............
  • 回答
    说到俄罗斯有没有“红二代”这个概念,咱们得先弄明白这“红二代”在中国语境下到底指什么。在中国,人们说到“红二代”,通常是指那些父辈在革命时期或建国初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也就是所谓的“老革命家”的后代。他们因为家族背景,在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上往往拥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权力核心、掌控重要资源.............
  • 回答
    俄罗斯联邦,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内部行政区划的复杂程度,尤其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共和国”上,这确实是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共和国,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俄罗斯的历史演变、民族构成以及苏联时期的遗产。历史的沉淀:从沙皇俄国到苏联解体首先,我们要知道,俄罗斯的“共和国”并非.............
  • 回答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没有海外殖民地。 但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殖民地”的不同含义,并回顾俄罗斯的历史扩张历程。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殖民地”的含义。在传统意义上,“殖民地”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宗主国)通过军事、政治或经济手段,.............
  • 回答
    俄罗斯地广人稀,却有着数量惊人的高层公寓楼,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多方面历史、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地广人稀”这个概念。俄罗斯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疆域辽阔,但人口密度并不算高,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关于国家军事实力和军费投入的深层讨论。确实,简单地将俄罗斯军费与中国对比,发现俄罗斯的军费大约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很多人会觉得俄罗斯的整体军事实力与中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我来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军费数字本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涉及到俄罗斯地名的一些历史和文化根源。简单来说,“堡”和“格勒”这两个后缀,都和防御工事有关,但它们在词源、历史演变以及后来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使得俄罗斯的城市地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们先来拆解这两个后缀:“堡”(город, град)这个后缀的词源非.............
  • 回答
    俄罗斯的版图上确实有一块被本体隔离开来的陆地,那就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加里宁格勒州。这块弹丸之地,历史上与俄罗斯本体的陆地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特殊地位和归属,是二战历史进程中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结果。要理解加里宁格勒州为何会成为俄罗斯的一块飞地,我们需要回溯到二战末期。历史的根源:东普鲁士的归属在二战爆发.............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俄罗斯和乌克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要理解为什么会有新纳粹主义的影子存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而这并非简单的“多”或“少”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新纳粹”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争议性,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能被用来指代不同的群体,其定义也会有.............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不同风格的论述方式。观察到你提到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首先,我们来谈谈支持俄罗斯一方“摆事实讲道理,列一大堆数据”的论述方式。这种做法背后可能有几种原因: 历史叙事的构建与巩固: 俄罗斯官方及其支持者往往倾向于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冲突的根源和缘由,.............
  • 回答
    俄罗斯的文化输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内心的困惑。你说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俄罗斯的电影、电视剧、歌曲、动漫,这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背后原因却不是那么简单。俄罗斯的文化输出,当然是有的,而且在历史上,它曾经是相当强大的。我们得先回到过去。在苏联时期,俄罗斯(或者说苏联)的文化影响力那是杠.............
  • 回答
    要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半导体产业现状、水平以及美国对其的制裁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俄罗斯的半导体公司及发展水平:俄罗斯在半导体领域的努力并非一日之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当时苏联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对集成电路有着巨大的需求,并在此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然而,与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巨头相比,俄罗.............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可能存在的某些负面看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些人的态度。首先,历史的遗产总是沉甸甸的。在苏联时期,中苏关系曾经历过蜜月期,也经历过“老大哥”与“小兄弟”般的.............
  • 回答
    俄罗斯国内的“新纳粹”问题以及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存在“新纳粹”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政治宣传、国内社会状况以及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来谈谈俄罗斯国内的“新纳粹”现象。俄罗斯国内的“新纳粹”现象:一个复杂而隐晦的问题坦白说,将俄罗斯国内的“新纳粹.............
  • 回答
    俄罗斯境内“国中有国”的现象,与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庞大而多样的国土以及民族构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的深刻问题。历史的遗泽:帝国时期的碎片与民族共和国的建立俄罗斯帝国时期,沙皇统治下的疆域囊括了数百个民族和地区。虽然沙皇推行一.............
  • 回答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国内民众在这其中也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地缘政治、历史记忆、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考量 地缘政治角度下的“战略缓冲”与“主权平等”: 支持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和平列车”设计风格与俄罗斯之间的一些微妙联系。事实上,韩国的“和平列车”项目,如果指的是2018年以及之后为了推动韩朝交流、象征和平而进行的一系列铁路修复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其“俄罗斯气息”更多是一种误解,或是因为设计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巧合和功能性需求所带来的视觉联想。让我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制裁,而美国主导或参与的战争,却很少招致类似的全球性制裁?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历史惯性、国家利益、国际法解读,甚至还有媒体叙.............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总觉得俄罗斯这块地儿挺牛的?这事儿吧,不能光看表面,得从根儿上扒拉扒拉。首先,历史这块儿,俄罗斯算是压得住场子的。你想啊,它经历了那么多次沧海桑田,从一个松散的公国,一点点扩张,吞并了多少领土,跟多少大国掰过腕子。你想想蒙古人打到欧洲最远的时候,俄罗斯也是被他们骑在头上过,但最后呢?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