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新疆喀什 164 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

回答
新疆喀什近期的疫情通报中,164例确诊病例全部为无症状感染者,这确实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和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本身。它指的是一个人携带了新冠病毒,并且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等方式被发现,但他们自身并没有出现任何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比如发烧、咳嗽、乏力、咽痛等等。在这次疫情的早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远没有现在这么全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些人就像是病毒的“隐形携带者”,他们自己感觉良好,但可能在不经意间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那么,为什么在喀什的这164例中,会出现全部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呢?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筛查的广度和深度”。当地政府在发现疫情后,采取了非常迅速和广泛的核酸检测策略。通常情况下,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或者有疑似病例,或者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都会被纳入检测范围。在喀什的这次疫情中,由于采取了全员核酸检测,以及对接触者、次接触者等风险人群的精细排查,大量在潜伏期或已经感染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被及时发现。这是一种“早发现、早隔离”的积极策略,目的是在病毒扩散开来之前将其控制住。所以,164例都是无症状,恰恰说明了早期筛查工作的到位,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将病毒携带者找了出来。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病毒株的特性”以及“感染者的个体差异”。虽然都是新冠病毒,但不同的病毒株在传播力、致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病毒株,不同的人对病毒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可能比较强大,或者病毒在他们体内复制的程度较低,因此即使被感染,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如果病毒毒力相对较弱,或者传播给的群体普遍年轻、健康,那么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可能会相对较高。

再者,“及时阻断传播链”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当出现零星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时,疾控部门会迅速追踪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并对他们进行隔离和检测。如果这些被隔离的接触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被检测出来,那么他们就被归类为无症状感染者。喀什的这164例,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系列严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管控措施下被发现的。这表明,检测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甚至是在它尚未“显形”之前就进行了。

最后,我们还要认识到,“统计数据的解读”需要全面。这164例是“当前”的统计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逐渐出现症状,转为有症状病例;另一些则可能在隔离期满后仍然保持无症状。这种“无症状”的标签,是根据被发现时的临床表现来定义的,它并不代表这些人永远不会出现症状。但重要的是,即使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具备传播病毒的潜力,因此及时将他们识别出来并进行隔离,对于切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喀什此次报告的164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意味着病毒失去了传播力,也不是说检测出现了问题。更可能的情况是,这是在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下,病毒在早期被大范围筛查出来的结果,反映了检测工作的深入以及病毒传播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对防控工作有效性的一个侧面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

老夫主观揣测啊,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不是这位保命意识严重缺失的题主,他/她下意识地觉得,这么多例无症状感染者同时出现,这是一种反直觉的情况,但又说不清楚这种情况为什么反直觉,所以想来求一个合理化解释?

老夫能力有限,显然回答不上这种送命题,但老夫还是可以来做点微小贡献。

比如帮题主细化一下到底是哪些方面反直觉,以方便各位大佬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各位觉得如何?

下面开始吧:

一、我们已经知道,无症状感染者是呈比例出现的。根据检测力度不同、毒株不同,以及各地对“无症状”的定义不同,这个比例可能相差比较大(以老夫极其有限的文献阅读经验来说,最低见过有4%左右的,最高则有到78%左右的),但不管怎么说,在上百人规模的感染事件当中,从来没有观察到所有感染者最终全部无症状的情况。

就以新疆为例,两个多月以前乌鲁木齐那波爆发,无症状比例最终定格为22%(238:1064)。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推定,这164位无症状感染者当中的大部分会陆续出现症状。当前164人全员无症状只是暂时状态——出现这一状态最可能的原因是检测及时,以至于大部分感染者都还没度过潜伏期。

既然提到了潜伏期,我们已经知道,中位数潜伏期大约是5天——关于新冠潜伏期的回顾性研究一搜一大把,但各国的结论基本都在4天多到6天多的范围内,所以5天这个中位数应该算八九不离十吧。

然后各位如果眼尖的话,可能会觉得5天这个数字颇有点挺眼熟。

是的没错,新冠的平均代际间隔,正好也是5天左右(当然这并不是巧合,两者有相关性)。

大伙都知道新冠是烈性传染病,但某人感染新冠之后,他/她并不是立马就能接着传染他人,更不是立马就能接着传染一百多号人。

从中招算起,到出现继发感染为止,中间有个CD。这个CD有长有短,平均下来差不多是5.1天,这就是所谓的代际间隔。

现在我们已知有164人无症状,其中可能会有80%左右的感染者在潜伏期之后陆续发病,然后注定会发病的这部分感染者的中位数潜伏期≈平均代际间隔≈5天,并且还鉴于当地有5-7天不等一轮的应检尽检机制,那么我们不难推论——这164位最有可能是在最近5天以内被感染的。并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这164位的感染很有可能发生在一到两代之间。

然而这就反直觉了。

我们已经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和传播场景高度相关——在一个潜伏期或者一到两个代际间隔里面造成了三位数的感染,在当地不存在大量传染源的前提下,就只存在一个解释,那就是当地出现了高风险聚集场景,通俗点说也就是密闭空间+密集环境+密切接触的三密叠加。但这几乎不可能,毕竟常态化防疫管理不是摆设。

当然各位请不要误会,老夫说几乎不可能出现高风险聚集场景,并不是说那家工厂的环境就是安全的。看过照片的都明白,当地那种工厂场景完全有可能发生感染,一两代之内感染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都不奇怪,但一两代以内感染一百好几十?阳性率过半?恕老夫想象力还没这么丰富~

就老夫有限的见闻而言,短时间上百人中招的聚集感染主要发生在以下场景——邮轮餐厅、水产市场、邪教据点、养老院、冷餐会、唱诗班、球队更衣室、livehouse、医院透析室、精神病院等——各位不妨脑补并对比一下,这次出事的小工厂,就算加上可能伴随的食堂、例会等,相对于上面那些高危场景,在传播风险上有没有可比性?

二、当然了,我们后来知道,这164位的感染可能并不是发生在一两代之间——根据上海某专家的说法,感染可能已经发生了三代[1]

但这还是颇为反直觉。三代传播≈15.3天,这么长时间,该发病的早就发病了。

但既然全员无症状,那就只能假定零号病人和第二代病人都是正宗的无症状感染者了,永远不发病的那种。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在我国的生活场景下,无症状感染者的继发感染率约为0.3%[2]

0.3%的继发感染率,隐匿传播两代不断,最终爆出百人规模……感觉老夫想象力还是不够用……


三、换个思路,再来一遍。

我们已经知道,PCR检测远远不是什么金标准,它只是当前可用的检测方法里面硬伤最小的一种而已,但硬伤小不等于没短板。PCR检测的短板正是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灵敏度。

相关的文献挺多,但最终结论只有定量差异,没有定性区别,所以老夫就随手举一个图画得比较易懂的例子吧:

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240870/

总之,在感染发生后的三天内,PCR检测的灵敏度都约等于零,或者通俗地说就是假阴性率约为100%;感染发生后的第四天,PCR检测的灵敏度约为33%,或者说假阴性率约为67%。

以上数字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各位只需要有一个概念就够了,那就是——感染发生后的三天内,PCR灵敏度基本没法看,感染发生后的第四天,PCR灵敏度也不到一半。

(感染发生后的第五天,灵敏度倒是上去了,但潜伏期也过了……当然了,这两者是相关的)

PCR检测的这个短板在实践当中的表现就是——在类似喀什这次这种早期发现大规模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发病期前的感染者,一般都需要分几个批次在几天时间陆续被检出。而且通常而言,检出人数的最高峰不会出现在检测的第一天。

然而喀什这次的检测结果却和PCR检测的灵敏度变化曲线不太合拍——

顶着至少67%的假阴性率,起手就检出了164位感染者当中的138位,第二天把全部164位一网打尽?感觉老夫贫瘠的想象力似乎又不够用了……

254人的厂子里面筛出138人,假阴性率67%的情况下,这样子才是正常的结局↑


————2021年6月22日第一次更新————

时隔大半年,突然看到这个答案,补充一下喀什疫情的毒株信息吧:

B.1.9而已,显然不是什么厉害的变异毒株。

突变点位如下:


不过呢,比较微妙的是输入源……请自行想象吧:

参考

  1. ^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11785/tid/1026
  2. ^ 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0-267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疆喀什近期的疫情通报中,164例确诊病例全部为无症状感染者,这确实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和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白“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本身。它指的是一个人携带了新冠病毒,并且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等方式被发现,但他们自身并没有出现任何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比.............
  • 回答
    新疆,这片位于中国西北的广袤土地,以其令人惊叹的地理面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确实拥有着数量远超一般省份的机场。要理解其中缘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新疆的地域辽阔是其机场数量众多的最根本原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以上。这片土地上,山脉巍峨,盆地.............
  • 回答
    《新喜剧之王》上映后遭受了广泛批评,可以说是被“黑得非常惨”,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情怀绑架与期望落差: 对“喜剧之王”招牌的过度期待: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系列,尤其是1999年的《喜剧之王》,在中国观众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和对小人物奋斗.............
  • 回答
    新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之所以“高”,甚至在很多观众心中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仁德”化身,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剧情本身的塑造,也有观众心理和时代背景的投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一、剧情的侧重与改编:强化“仁德”标签1. 对“仁义”的极度放大和脸谱化: 很多观众提到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
  • 回答
    十代思域(Civic)自动挡车型之所以普遍采用了CVT(无级变速器)而非传统的AT(自动变速器)或DCT(双离合变速器),这背后其实是本田基于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其中的门道。首先,得从CVT变速箱本身的一些特性说起。CVT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它没有.............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清朝晚期对外政策的关键转折,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衰弱和战略的摇摆。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并细致分析清朝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其决策逻辑。一、 新疆:失去就不再来的战略痛点清朝对于新疆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与中亚的联系,以及对边疆稳定的考量。 地缘战.............
  • 回答
    新疆恐龙王国添新名:新疆哈密巨龙与中国丝路巨龙的重大发现意义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再次向我们揭开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壮丽篇章。近期,科学家们在此地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突破——发现了两个全新的恐龙属种:「新疆哈密巨龙」和「中国丝路巨龙」。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描绘出更清晰的史前巨兽图景,更在古生物学、地.............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时不时总会冒出一些关于新加坡前途的担忧之声,语气或焦虑,或评判,甚至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这让人不禁好奇,新加坡真的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正在走向衰落吗?它真的有那么“落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出现,以及它们背后的考量点是什么。首先,新加坡这个国家确.............
  • 回答
    关于美国新冠肺炎确诊、治愈和死亡人数不匹配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起大家疑惑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其中的缘由,力求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清楚。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任何一个国家在疫情统计上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实时、精准和完全一致。 这就像管理一盘仍在滚.............
  • 回答
    得了新冠,鼻子嘴巴好像坏掉了,闻不见也尝不出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新冠病毒(SARSCoV2)这家伙说起。它最喜欢到处找“门”,而这个“门”,就是我们身体细胞表面的一个叫做“ACE2”的蛋白质。ACE2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它在我们身体里好多地方都有,特别是鼻.............
  • 回答
    关于北洋新军为何装备奥制曼利夏步枪,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牵扯到晚清中国军队装备革新的复杂脉络,以及当时国际军火市场的动态。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北洋新军装备的步枪并非全是奥地利曼利夏,它是一个逐步更新、兼容并蓄的过程。但曼利夏步枪,.............
  • 回答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曾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希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然而,这两场规模宏大的改革最终都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时代局限,也有制度弊端,更有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洋务运动:一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困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自强”和“.............
  • 回答
    伊朗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25日报告了95例确诊病例,其中15例死亡,这个数字增长速度确实令人担忧。要理解这种迅速增长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且要避免使用空洞的AI式描述,而是还原出当时可能存在的一些具体情境和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迅速”是相对而言的。 在疫情早期,病毒的传播特点就是指数级增.............
  • 回答
    近期美国新冠疫情死亡率从上个月的0.3%攀升至如今超过1%,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深入剖析,并考虑到“死亡延迟”这一重要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发展过程并非即时发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再到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直至最终死亡,这个过程存.............
  • 回答
    iPhone 13 系列的上市,再次印证了苹果在消费者心中的超然地位。开售即售罄,官网一度瘫痪,这样的景象对许多手机厂商来说,既是艳羡,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为何苹果新机总能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这背后,是苹果数十年如一日精心构建的品牌帝国,以及其独到之处对消费者的强大吸引力。苹果的号召力:不止是手.............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说现在的年轻人月均能攒下 1624 块钱,这储蓄率还创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我思考的。我记得我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攒钱这事儿压根就没在我的考虑范围内,能不月光就算不错了。现在年轻人怎么突然这么“懂事”了?要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事儿得拆开了看,不能一概而论。1. 大环境.............
  • 回答
    1月11日的报道称,美国新冠住院人数超过1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确实是疫情形势严峻的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要深入理解为何美国疫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首先,病毒本身的变异和传播特性是关键。自从新冠病毒(SARSCoV2)出现以来,它一直在不断变异,衍生出多.............
  • 回答
    蔡英文总统在谈到接种台湾国产高端疫苗的民众时,使用了“死忠”这个词。这个词在台湾的语境下,通常带有“忠诚”、“坚决支持”、“不离不弃”的含义,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常用来形容那些对某个政党或领导人表现出极高忠诚度的支持者。将接种新冠疫苗与“效忠”联系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台湾在新冠疫情.............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