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慈禧误国?要是慈禧有沙俄叶卡捷琳娜的头脑,有伊丽莎白的智慧,清朝的领土肯定能够得到保全。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左宗棠等朝廷左派还策划过一个收复外东北的计划。
外东北是1860年割让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打败,清朝的汉族士大夫阶层开始普遍接受西方思想,也都认识到海权和领土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收复新疆的活动。
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内部就有声音要收复外东北了。具体作战计划可以参考百度。清廷准备了好几年,一直没下决心。
清朝是1878年左右才彻底扫处新疆阿古柏势力,随后收复新疆。当时朝廷借了很多外债打的仗。打完以后还要建设,另外以李鸿章为首的南方派提倡大力建设北洋水师,这都要很多钱,到了1882年,国内又爆发了纺织业危机,大清首富胡雪岩破产,接着1885年,又爆发了中法越南战争,接着清朝北方派代表人物左宗棠去世。
1886年开始,俄国又开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1895 年又爆发了甲午战争,1900年又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你把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就能看到一个事实,清朝政府也并不是完全的废物,也努力过,收复了新疆,也努力过要收复外东北。可是清朝政府的改革始终落后于时代发展,再加上对手太强,主动侵略,结果输的一败涂地。
为什么说清朝的改革太慢呢?
就以交通为例,清朝在1872年开始修铁路,真正的大修铁路还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的时间里。到达广东的粤汉铁路到1936年才修好,而到达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的铁路还是解放后1956年开始修建的。
看到这些,如果清朝能早三十年大修铁路,南方的革命派可能革命难以成功。如果在1900年以前就修通了到外蒙古库伦的铁路,外蒙古根本就不会分裂出去,更大的可能性会像新疆一样,大部分领土留在国内。外东北呢,也一样,至少会很大一部分外东北领土留在国内,即使不能全部收复,也会像香港澳门问题一样,沙俄只是占据了部分外东北地区的据点,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解决。
其他问题,也很多。说到这,很多人应该会明白,清朝带来的悲剧,一直延伸到现在。清朝,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包括后来的TG,都没有解决外蒙古问题,都与缺乏铁路有关,如果清朝就有通向外蒙古地区的铁路,外蒙古问题早解决了,直到今天外蒙古还会在中国领土里。
东北的问题也一样,东北的铁路是清末日俄战争以后修建的,而且修好后,控制权先后在沙俄和日本人手里。因此,不要说收复外东北,后来东北人民也被日俄两国坑惨了。
因此,今天大家看到,青藏铁路那么难修,修建后,现在又开始修建川藏铁路,那都是历史的眼泪啊
问题就错了,左宗棠出征新疆,打的是阿古柏政权,而不是沙俄。所以没有什么“清朝为了新疆和俄罗斯玩命”的说法。
我这里主要说一下清朝放弃外东北的问题。
这件事情的原因,说起来其实非常扯淡:
外东北其实是咸丰皇帝主动送给沙俄的。
本质上还是“公使驻京”和“亲递国书”的事情闹的,或者说,当时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太脑残了,分不清孰轻孰重。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他最关注的东西不是割地赔款,也不是开放通商,甚至连火烧圆明园都不是重点。
在他眼里,最可怕的是“公使驻京”和“亲递国书”,其中后者的可怕程度,又远超前者。
具体背景,可以参考我下面的这个回答:
不想让英法两国的公使驻京,但又根本打不过英法联军,于是奕詝想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办法:
让沙俄去劝说英法联军,而给沙俄的报酬,就是承认《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
看看奕詝下的圣旨:
“本日据奕山奏,已会同夷首木哩雯岳幅,将乌苏里河至海口等处分界、通商事宜,合约定议。桂良等即可借此一事,告知俄酋,谅伊必早有所闻。惟中国与尔国,二百年相好,故能如此优厚。”
“今俄国已准五口通商,又在黑龙江定约。诸事皆定,理应为中国出力,向英、佛二国讲理,杜其不情之请,速了此事,方能对得住中国。”
注:
“木哩雯岳幅”就是“穆拉维约夫”,是那个和奕山签订《瑷珲条约》的俄国人。
“佛国”就是“法国”。
============
为什么轻易放弃了?
因为,这就是大清皇帝的意思啊。
外东北被割地完全是清庭鼠目寸光被沙俄讹诈的结果。当时沙俄刚刚跟英法奥斯曼打完克里米亚战争,死了50多万人,耗资8亿卢布,结果输的一踏糊涂,地也割了,财政几乎崩溃,最后不得不把阿拉斯加都给卖了,完全没有能力威胁中国。
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就像,我沙俄吃了这么大的亏,能不能在大清身上捞点回来?结果他就开着船在瑷珲城外空放了几下枪炮,就吓得满清的黑龙江将军爱新觉罗奕山签了瑷珲条约。一开始清庭不承认这个条约,毕竟沙俄在远东才几个兵啊,就要割这么大块地方,你有这实力吗?结果没想到北京的爱新觉罗们腿肚子更软,沙俄公使说你要是不同意瑷珲条约我就联合英法打你。实际上那时候英法跟俄罗斯刚打完仗,就是敌对关系,英法已经烧完了圆明园,条约也签完了,根本不会帮助俄罗斯谋取在华利益。结果清廷闭目塞听,完全不了解世界形势,还以为英法俄是一家的,就这么着被连骗带吓唬签了中俄北京条约。
沙皇之前跟英法在克里米亚打生打死半点便宜没占着正郁闷着呢,突然得知东西伯利亚总督替自己不费一枪一弹就在远东占领了几乎相当于整个土耳其那么大的领土,简直乐坏了,马上下令把中国的海兰泡改名叫报喜城。
至于收复新疆,只能说左工千古。当时已经是太平天国之后了,左宗棠这些汉族军阀已经靠着镇压太平天国获取了军权,可以跟满人在朝廷里对抗一下了。左宗棠还是有着儒家士大夫最后的良心,虽然仍是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员,总比满清卖国贼更有家国情怀一些。
外东北涉及到两个条约——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时间分别是1858年和1860年。
外西北涉及的是勘定西北界约和一众小条约,时间是1864年。
此时的我们是什么情况呢:英法联军已经打进北京城了,经历了天京变乱之后的太平天国仍然在盘踞半壁江南和清军主力对战,清朝江南财赋来源地被打成了一片白地。陕甘有战乱、云南有杜文秀、新疆有阿古柏,毛熊在阿古柏身后吃掉了外西北并渗透了外东北。
那时的清朝是内忧外患,财政无余钱、军队无精兵、朝堂无良臣、兵器无钢炮;对于毛熊而言,是威逼利诱下大手强签条约的好时机。此时不动手呆在西伯利亚受冻不多余吗,反正清朝的东北索伦已经南调打太平军了。
所以外东北和外西北,是当时的毛熊趁我们内忧外患之际顺手牵了大羊+俄强清弱局势凸显,对我们而言就可惜了。
然而,当太平天国被消灭后,当清朝进行洋务运动恢复国力后,当清朝有了底子平定陕甘后,毛熊再对新疆下手就很吃力了。外东北外西北的悲剧不能在新疆重演,虽然那里还有瞎蹦跳的阿古柏部,在左宗棠、曾纪泽等不懈努力下亚历山大二世间接压力山大而死,吃领土不打嗝的毛熊居然退出了伊犁。
所以千古的不仅仅是左宗棠和曾纪泽,还有那些为国家守住领土的一位又一位忠良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