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痛定思痛,我们其实应该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日本是因为明治维新才能击败清朝么?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问:把时光倒退回到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之前,清朝就一定能击败日本么?
或者再换一个角度来问: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朝代都算在一起,什么时候曾经击败过日本?
那或许就要上溯到1300多年前唐朝与日本的白江口水战,但恐怕没什么人会觉得这场战役对于甲午战争能有显著的参考意义。我们需要承认的事实是,在东北亚地区的争霸问题上,中国在7世纪以后就没有击败过日本,13世纪元朝征日以失败告终,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进攻朝鲜半岛的最终解决也是因为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动而不是明朝朝鲜联军的军事优势。那我们凭什么认为,清朝就能天然对日本占据优势地位呢?
如果说中国人有傲慢情绪,那这种傲慢情绪并不止体现在甲午战争本身,更体现在看待甲午战争的方式上:我们泱泱大国一定是哪里做错了,才会被这么个弹丸小国击败,殊不知这个弹丸小国从来就不是什么吴下阿蒙。
的确,日本是岛国,日本的名义兵力更少,但那又如何?那意味着日本需要面对的战略方向也是固定的,那就是欧亚大陆,就是朝鲜半岛,就是对马海峡。相反,中国确实名义兵力更多,但战略方向也是来自多个方向:东北与新疆要防范沙俄,西藏要防范英国,两广要防范法国,核心地区还要防范一轮又一轮的流民暴动。很多人怀疑为什么清朝只有李鸿章带着他的淮军班底对抗日本一国,很简单,你派全国的兵去打日本人,新疆不要了?
甚至中学历史课本都讲得很清楚,清朝在1870年代面临着“海防”与“塞防”之争,这一次争论以“塞防”取胜,也被无数知识分子揶揄为不懂得海洋时代的来临。但我们不妨试想,如果清廷放弃“塞防”,任由白彦虎与阿古柏这种人坐地为王,那么结果我们或许能在对抗日本的战争中获胜,但这个代价或许就是丧失掉现代中国六分之一以上的国土,知乎上月经的话题可能是敦煌文物到底算中国文物还是俄罗斯文物、或是某个我也想不出名字的国家的文物。
对于日本来说,日清战争是一场非常孤立的战争,那就是想办法扩展自己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军事霸权,但对于清朝,这是近代以来一直不停爆发的边疆危机的另一个侧面。只不过左宗棠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固“塞防”,但李鸿章却没能稳固“海防”。然后现代人只记得甲午战争的失利,却选择性忘记左宗棠的辉煌。
我只想说,经历近代百年的摧残,中国没有像同时代危机重重的奥斯曼帝国一样崩溃,只是从一片海棠叶变成一只鸡,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