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中韩没有?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并为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奠定坚实基础,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朝鲜的改革则相对黯然失色,甚至遭遇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三国各自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明治维新并非一场简单的“变法图强”的运动,它是一场由自上而下的、带有革命性质的社会变革。德川幕府末期,日本虽然实行锁国政策,但西方资本主义的触角早已通过长崎的有限贸易延伸进来。这使得日本社会内部,尤其是下级武士阶层,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并对幕府的统治产生了质疑。当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时,这种内部的不满情绪找到了爆发的契机。

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其领导集团的决心与能力。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如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大多出身于下级武士,他们既对幕府的统治有切肤之痛,又怀揣着复兴日本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学习西方、改革旧制度的坚定意志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他们能够团结不同派别的力量,共同推翻幕府,并在新政府成立后,迅速推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比之下,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也有着强烈的改革愿望,但其领导者,如康有为、梁启超,虽然思想激进,但在政治实践上却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且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基础。他们寄希望于光绪皇帝,但皇帝的权力却受到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的极大制约。改革派的势力相对单薄,最终在保守派的强大反扑下,变法迅速夭折。

再者,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质也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等级制度,尽管森严,但也形成了一种对权威的服从和对上级的忠诚。维新派成功地将这种忠诚转移到了天皇和新政府之上。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下级武士阶层的失落感与上层贵族、商人的利益诉求,在推翻幕府的过程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整合。同时,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和”的精神,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使得他们在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时,能够相对顺利地进行本土化改造。

中国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士大夫阶层,拥有深厚的儒家思想根基,他们对于西方文明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学习的渴望,也有抵制的心理。传统科举制度培养出的官僚体系,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其僵化和腐败暴露无遗,改革的阻力根深蒂固。士大夫阶层内部在是否改革、如何改革上存在巨大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

从政治体制上看,日本维新初期,天皇成为国家元首,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这使得改革政策能够自上而下地得到贯彻。尽管新政府内部也存在权力斗争,但总体上能够保持改革的方向。例如,废藩置县的政策,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为统一的国家建设提供了前提。

中国的戊戌变法则试图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但由于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阻挠,改革措施难以有效推行。即使是短暂的变法,也并未触及到中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

经济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在幕府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维新政府能够有效利用国家力量,扶植近代工商业,建立银行、铁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积极吸引外资。这些经济上的进步,为日本的军事和政治改革提供了物质支持。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虽然也开始出现一些洋务企业,但整体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且受到外国资本的严重冲击。改革派在经济改革方面,虽然也有所尝试,但缺乏强大的国家力量去推动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机制。

最后,思想文化层面的 readiness 也不容忽视。日本在锁国时期,对西方的“兰学”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知识界并非完全对西方一无所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派遣大量留学生出国深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知识,并将其融入日本国情。这种积极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是明治维新能够迅速推进的关键。

中国近代以来,虽然涌现出许多有识之士,但对于如何学习西方,以及学习西方什么,始终存在着争论。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思想的困惑和摇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改革的进程。

朝鲜的情况与中国相似,都面临着保守势力的强大阻碍,以及缺乏足够强大的改革力量和清晰的改革路径。而且,朝鲜长期处于大国势力(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夹缝中,其改革往往受到外部力量的深刻影响和干预,自主性受到限制。

总而言之,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其国内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文化特质与外部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个决心坚定、能力卓越的领导集团,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全面学习西方,并将其成功地转化为日本自身的力量。而中国和朝鲜的改革,则因为内部阻力、力量薄弱、思想困惑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未能达到明治维新那样深刻而持久的成效。这并非简单的“不如”或“失败”,而是历史进程中不同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18世纪)就已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了。当时由于是由荷兰人传入的,所以又被称为兰学。日本在18世纪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兰学家。 借着兰学,日本得以学习欧洲在当时科学革命的大致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学根基。到明治维新时,日本学习欧洲先进科学其实已经有百年了。这对之后明治维新的成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从历史课本上看明治维新,似乎是一蹴而就。但多数人却忽视了数代日本人百余年来的不懈努力。

user avatar

根本原因是,日本人推翻了幕府,拥立明治天皇,而中国人没有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并恢复光绪皇帝的地位。国家领导人不行,任何改革都会失败。

user avatar

先辟谣某答主的“日本将战争赔款全部用于教育”:

1896年3月4日,为了对清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进行专项管理,日本政府公布了赔款特别会计法。至1902年末,这笔款项的收入总额为3亿6451万日元;其中包括战争赔款3亿1107万元(85.3%),从清政府接受赎回辽东半岛得到赎金4491万日元(12.3%),运用赔款赢利853万日元(2.4%)。同时,这笔款项的总支出是3亿6081万日元。余额为370万日元。 支出包括:日清战争的战费(记入到临时军费特别款里)7896万日元21.9%,扩从军费2亿2606万日元62.6%(陆军5680万日元15.7%,海军1亿3926万日元38.6%,军舰鱼雷艇补充基金3000万日元8.3%),其他15.5%(建钢铁厂58万日元0.2%,运输通信费321万日元0.9%,台湾经营费补助1200万日元3.3%,皇室专款2000万日元,5.5%,防灾基金1000万日元2.8%,教育基金1000万日元2.8%)。 综上所述,清朝的战争赔偿等款项里84.5%共3亿502万日元用于战争费用和扩军费用。

在某人眼里原来2.8%就是全部了?

至于中国维新失败中学课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守旧派势力强大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并为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奠定坚实基础,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朝鲜的改革则相对黯然失色,甚至遭遇失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三国各自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差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明治维新并非.............
  • 回答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能够顺利完成削藩,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举措。这其中既有政治上的高明手腕,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层面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魄力。他们深知,要建立一个统.............
  • 回答
    安倍晋三之所以能成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任期最长的首相,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是政治手腕、时代机遇、国民情绪以及他本人执政理念的综合体现。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两次担任首相期间的轨迹,以及他所处的日本政治和社会环境。第一次任期:跌跌撞撞的开局与蛰伏安倍晋三的第一次首相.............
  •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社会结构。然而,认为它“惠及上千万农民”的说法,以及由此推断农民“不领情”进而举行大规模起义的逻辑,需要更细致的辨析。事实上,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简单归因于明治维新“未惠及农民”的逻辑并不完全准确,农民起义的.............
  • 回答
    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是“自上而下”发动的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场维新运动的 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主要来自于封建统治阶层内部的改革派力量,而非广泛的社会民众自发组织的反抗运动。 这种“自上而下”的特征,体现在了这场变革的 酝酿、决策、执行 等各个关键环节。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
  • 回答
    天皇的日本:从神坛到战犯,再到民族象征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天皇的极端推崇,以及战后美国为何保留天皇,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段历史的脉络。一、 明治维新:天皇的“复活”与神化明治维新并非对日本社会的颠覆,而是一场旨在“富国强兵”以应对西.............
  • 回答
    明治维新后日本能够迅速崛起,直至在甲午战争中击溃曾经的东方巨龙清朝,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策略使然,绝非偶然。首先,明治维新本身就是一场彻底的、自上而下的革命。它并非简单地对旧制度进行修补,而是以“富国强兵”为核心,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天皇的权力得到重塑,成为国家改革的精神.............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深刻改变日本历史进程的变革,其三大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如同三条并行不悖的河流,共同汇入了日本近代化的洪流。其中,“富国强兵”无疑是那条最汹涌澎湃、也最引人侧目的主流,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是日本迅速崛起的基石,也最终将这个岛国推向了军国主义的深渊。要理解富国强兵何以导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清朝能够在19世纪末踏上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发展道路,并最终成为与轴心国对立的力量,那么今天的世界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清朝强大了”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无数复杂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细致地推演一下。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这个“明治维.............
  • 回答
    说到《明治宪法》里将日本国号定为“帝国”,这事儿可不是凭空来的,得从日本当时的内外环境、政治诉求,以及它想塑造的国家形象来细细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明治宪法》出台的那个时代背景。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那时候的日本,刚经历了明治维新,急切地想从一个闭关锁国、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日本视苏联为死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近代化初期,并且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印证和加剧。要详细解释为何日本视苏联为死敌,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根源与地缘政治的直接冲突: 近代日本对俄国扩张的恐惧: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积极效仿西方国家推行现代化,并怀有成为东亚强国的野心。而与此.............
  • 回答
    说日本人给军事装备取名字“有禅意”,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角度,而且并非空穴来风。这种现象背后,确实折射出日本文化中一些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军事装备命名逻辑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所谓的“禅意”并非日本人给所有军事装备都冠以佛经上的词汇。更多时候,这种“禅意”体现在对事.............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日本篡改历史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而东京国际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结果,之所以少有人用它来反驳日本某些方面的历史解读,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并非意味着东京审判的结果没有影响力或不被承认,而是其在现代日本社会语境下的运用和解读存在着一些限制和复杂性。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东京审判的性质与.............
  • 回答
    你说日本人的名字读起来有韵味,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我理解你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并且希望能感受到那种“韵味”,而不是像一篇冷冰冰的AI分析。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从几个方面,像品一杯清茶一样,慢慢体会其中的奥妙。一、汉字的力量:意境的深邃与联想首先,要说日本名字的韵味,绕不开的就是汉字。日本人名字.............
  • 回答
    关于日本KX战斗机研发过程的“费劲”和中国歼20研发“进展顺利”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并非简单的技术高低就能概括。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并且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避免流于表面的技术堆砌。日本FX(后来的F3)项目:漫长的探索与现实的掣肘首先,我们得明确日.............
  • 回答
    日本相扑选手以其庞大的体型闻名,这和WWE角色的形象截然不同,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既有历史文化传统,也有技战术需求,甚至还有身体素质的适应性。历史与文化渊源:首先,相扑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被视为一种神道教仪式,与丰收、神明祭祀紧密相连。相扑的起源可以.............
  • 回答
    日本动漫和国产电视剧在赚钱模式和市场运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直接比较“谁更赚钱”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两国在不同的领域和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各自的商业成功,而日本动漫在整体的全球影响力、IP生命力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广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盈利能力。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日本动漫不如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日本社会、文化以及人口动态的复杂交织。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人口减少”与“BL动漫存在”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或许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里面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的人口减少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