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的成立是不是俄罗斯人的悲剧?

回答
苏联的成立是否是俄罗斯人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苏联的成立对俄罗斯人(以及其他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国家统一与力量增强: 在帝国解体、内战动荡之后,布尔什维克通过苏联的建立,重新整合了广袤的领土,稳定了国家局面,并且在国际上拥有了强大的影响力。这对于一个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国内革命的国家来说,是重新获得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工业化与现代化: 苏联通过计划经济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尤其是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这使得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许多地区也因此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教育与医疗普及: 苏联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教育和医疗服务,使得原本文盲率很高的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人民获得了受教育和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社会福利。
民族平等(理论上): 苏联宪法规定了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和民族平等。虽然实践中存在民族问题,但相比沙皇俄国时期,各民族在文化、语言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法律上的保障。俄罗斯人虽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与其他民族共同构成了“苏维埃人”。
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在成立之初,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对社会公平、解放劳动的承诺,对一部分俄罗斯人(以及全世界的进步人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认为这是一种更公正、更先进的社会制度。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苏联的成立也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深刻的悲剧和创伤:

政治压迫与个人自由的丧失: 苏联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压制异见,剥夺了公民的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利。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劳动营(古拉格)中的强制劳动和处决,使得无数俄罗斯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成员)遭受了政治迫害和生命威胁。
经济的扭曲与效率低下: 尽管实现了工业化,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固有的弊端,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商品短缺、创新乏力。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为了支持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服务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人道主义灾难: 在苏联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包括大饥荒(如1930年代的乌克兰大饥荒,虽然主要受害者是乌克兰人,但许多俄罗斯人也受到影响)、强制集体化、政治迫害等一系列人道主义灾难。这些事件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给幸存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文化与宗教的压制: 苏联政府对宗教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压制,许多教堂被关闭或拆毁,宗教领袖遭到迫害。同时,官方意识形态渗透到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限制了艺术、文学创作的自由度,导致文化多元性受到损害。
对俄罗斯帝国文化传统的破坏: 尽管苏联声称继承了俄罗斯的进步传统,但在很多方面,它也试图割裂与沙皇俄国历史的联系,并对过去的文化遗产进行改造和批判。这导致一些传统的俄罗斯文化元素和价值观被边缘化。
民族政策的复杂性与潜在的民族冲突: 虽然苏联在理论上强调民族平等,但实际上俄罗斯民族在国家政治和文化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加盟共和国的民族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民族主义情绪在一些共和国逐渐滋生,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解体过程也伴随着民族冲突和动荡。
国家意识形态的扭曲与对国民精神的影响: 苏联高度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要求国民绝对忠于党和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民精神上的束缚,也导致了社会上存在虚伪和不信任感。

从俄罗斯民族这个特定群体的角度来看:

俄罗斯人在苏联的地位: 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事实上的核心,俄罗斯人在苏联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拥有重要影响力。许多俄罗斯人也为苏联的建设和强大贡献了力量。
俄罗斯人的牺牲: 与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俄罗斯人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论是内战、卫国战争中的生命损失,还是计划经济下的物质匮乏,以及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大俄罗斯主义”的争议: 一些观点认为,苏联的成立是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帝国地位,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苏联的民族政策客观上削弱了俄罗斯民族在部分地区的优势和影响力。

总结:

将苏联的成立简单地定性为“俄罗斯人的悲剧”过于片面。苏联的成立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变,它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但也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压迫和创伤。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充满复杂性和矛盾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苏联的成立既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但也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深刻的创伤和牺牲,包括政治压迫、经济困境以及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苏联的成立对俄罗斯人而言,是一段机遇与挑战并存,进步与代价交织的复杂历史,其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包含着沉重的悲剧色彩。

最终如何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侧重于历史的哪一方面,以及他们如何衡量国家的力量、社会的发展与个人自由、人道主义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吧,苏联的诞生,或者说苏联能最终诞生于沙俄帝国的废墟之上,本来就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之后的解体也有类似的历史发展逻辑。

后来苏联的几大基本特征,诸如其官僚系统,他的集体企业和计划经济,这些都是继承自沙俄帝国的政治与社会遗产。因为布党的原因将其激发和利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是有的,但就算是列宁和斯大林,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搞出来这么一套系统。

至于后来的解体,也不是很特殊的现象,一个近乎完全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只凭自己的幻想构建一个社会的蓝图,而在实践当中冲突不断导致系统死机一事,俄国历史上也出过不止一次,比如彼得大帝死了三年他倾尽全国国力建造的舰队就因为没人管都烂在港口里了,首都也差点被废了。这本质上还是一个民族政治文化成熟度的问题。

另外不太清楚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不过借这个话题说一下:比较影射中苏两国历史进程没啥太大益处,差别太大。

就像现在不少俄罗斯汉学家的意见,中苏的差别在于中国“马列学的太差,历史传统太多”。

user avatar

如果没有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立,整个20世纪的变数就实在是太大。二战是不是会爆发?如果爆发,是不是有类似的进程?中国革命还有没有希望?都变成不确定的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勉为其难来做一下架空式的判断。

首先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假如没有十月革命和苏联,俄罗斯能不能成为世界第一?考虑到一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对俄罗斯已经有极为巨大的经济优势而俄罗斯已经陷入了内部经济崩溃内政十分混乱的状态,考虑到将来俄罗斯不管有没有革命都会面临着异常复杂的欧洲局面,我们很难想象俄罗斯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那么俄罗斯能不能做世界第二呢?其实苏联就做到了世界第二。当然了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可以说苏联的第二是不长久的,最终崩溃了留下一地鸡毛。好,我同意。但现在我问,没有十月革命和苏联,俄罗斯能不能做第二?

这里的变数是会不会搞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和平竞赛的条件下俄国能够在与英法德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明显胜出吗?恐怕很难吧?如果做不到那么这样的俄罗斯不可能达到苏联曾经的地位,最多是三四个第二档次国家并列(英德俄法)。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爆发了,俄罗斯能赢吗?即使赢了,他面临的局面能比苏联好吗?比如如果俄罗斯没有占到东欧,他面临什么局面呢?如果俄罗斯占了东欧推到了中欧,他会不会无论如何都和西欧发生对撞呢?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吧?更不用说坐山观虎斗后下山摘桃的美国了。

还有一个重大变数是中国。如果中国依然崛起了,俄罗斯肯定保不住第二。如果中国革命没有前途了,中国的主体部分是俄罗斯能控住的吗?如果中国的主体部分被其他列强控制,俄罗斯地缘上依然容易陷入被包围状态。而中国的碎片化或弱化导致包围圈很难被解除。当然了,如果中国变得像印度一样政治独立但比较弱,对俄罗斯也是很有利的。可是如果没有二战和大革命,中国也很难获得印度那样的独立,连印度都很难获得印度那样的独立。而一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又回到上面想的各种博弈问题,要么俄罗斯战败,要么战胜后面临极为强大的下山摘桃的美国。

或许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还幻想他可以和美国搞某种形式的共治,但问题在于双方的分界线划在哪里?即使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要画一条让俄罗斯可以稳居老二,同时让英法德没有办法抗衡俄罗斯,同时让美国可以接受而且接受后对俄很友好的西方分界线,然后再画一条类似的东方分界线,还要再画一条类似的南方(中东与中亚)分界线,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觉得民族主义者最好还是不要把宝押在这件事上。综上所述,我觉得俄罗斯要保明显的第二是很难的。而如果俄罗斯保的是几个列强并列的第二,那么它的位置始终是不稳的,始终会处在极为激烈的欧洲群雄角逐之中。

我认为无论如何俄罗斯可能都得接受做不了第一和明显第二但居于世界前三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想一想,其实现在的局面从长历史阶段看对俄罗斯而言还算不错的

俄罗斯依然是世界军事前三,而且和接下来的第四差距是很大的。在没有十月革命的情况下即使保得住军事前三,也不大可能比现在的状况更好了。比如说如果军事前三是美德俄,那局面其实比军事前三是中美俄要糟糕得多。

在总体对外博弈能力方面英法德都被挤出前三,最强的中美又在较远的东方对峙,这对俄国来说算是相当有利了。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俄罗斯和老大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老大长期对俄罗斯极为友好,这对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而现在国际局势的演化就正在朝着老大对老二有压倒性优势而对老三俄罗斯极其友好的方向发展。试问在没有十月革命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历史演进到这一步?

当然了我知道民族主义者还会为俄罗斯的领土缩水以及俄罗斯的人口和他的竞争对手比增长太少等等方面的遗憾。这些我也承认,但很多时候有遗憾恐怕是难免的。谁都有遗憾,关键是在考虑到自身禀赋和世界大局的情况下,你的实际情况和你在不逆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理想状态之间有多大差距?

我认为到了21世纪中期以后回头看,俄罗斯会对苏联的折腾慢慢释怀。他会意识到自己的前人虽然吃了苦,虽然好像有一点眼看着楼塌了或者白折腾的历史悲壮,但归根到底俄罗斯达到的地位其实和他在不逆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理想地位差不多。三四十年后,美国人回望过去200年历史时的遗憾程度恐怕还会超过俄罗斯,而英法德这些国家恐怕连遗憾之心都已经慢慢淡忘了。

user avatar

成立之前他们连粥都喝不到,被束缚在自己所在的村庄,基本的教育识字都难以取得。

国赐名号灰色牲口。

如果苏联的成立是俄罗斯人的悲剧,那么苏联不成立就是俄罗斯人的炼狱。

俄罗斯人连沙皇怎么写出来都不会,却要替他填壕沟。这也太喜剧了吧。喜剧好。

user avatar

越来越多的人常说十月革命使我们丢失了伟大的俄罗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的,但不是全对。

准确的来说,我们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俄罗斯:一个是沙皇、地主、富商和工厂主的俄罗斯,在这个国家里有新鲜酥脆的法式面包,在这里有无尽挥霍的财富与沸腾的热情;另一个俄罗斯的居民则要多得多, 他们起早贪黑等着工作糊口,在贫穷与无知中饥饿或半饥饿地活着。直到20世纪初,这个俄罗斯都毫不显眼,这个俄罗斯的人均寿命为欧洲最低,工人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婴儿死亡率全欧洲最高,因健康原因不适宜服兵役的比例也是最高的。2/3的人口是贫农,经常被大地主和富农剥削压迫,农作物更多的是出口到外国,普通人在挨饿,商人们却赚得盆满钵满。一部分俄罗斯人住在宫殿、庄园和豪宅里,另一部分住在茅屋和棚屋里,甚至满世界逃荒。 两个俄罗斯每天都会碰面,它们之间有一个活生生的持续的联系——前者的所有财富都是后者的双手创造的。

…………

“从前管理国家的总是富人或资本家,而现在第一次是由遭受资本主义压迫而且人数最多的阶级来管理国家。”

旧俄国的统治者们自然不会同意这些,他们理所当然地想重新获得曾经拥有的一切。外国干涉军冲到俄国来帮助旧势力,他们心中也是各怀鬼胎,因为根据统计,俄国的工厂至少有一半是外国资本掌控的,俄罗斯帝国在西方银行中还有大量的欠款。十四国干涉军开始践踏苏维埃的土地。

内战不仅仅是阶级对抗,还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布鲁西诺夫将军在给旧沙俄军官的倡议书中写道:“作为你们军事上的老同志,我呼吁你们唤起对祖国的爱与热忱。现在有一个紧急请求摆在你们面前:自愿全力以赴地加入红军,在前线或敌后打击敌人,在任何苏维埃工农政府需要你的地方。服役不是强制的,无需害怕,只需要对得起你的良心。不要怜惜敌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宝贵的祖国,防止她被掠夺践踏。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她可能会不可避免的灭亡,我们的后代会因此咒骂我们。一切都将归咎于我们没有使用熟稔的战斗经验与技巧,归咎于我们忘记自己的俄罗斯人身份。”

许多旧沙俄军官选择在红军服役。被高尔察克俘获的冯·陶布将军这样回应白卫军的合作请求:“我的苍苍白发和僵硬的双腿不会允许我在晚年前往干涉军和劳动人民的俄罗斯的敌人的营地里去。”即使和布尔什维克不共戴天的大公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也写道:“守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恰恰是国际主义者列宁。


上述文字节选于下面这个视频(有改动):

熟肉:

user avatar

不是。

对于沙文主义立场的俄罗斯人来说,从俄罗斯帝国到苏维埃俄罗斯当然是一场灾难了。

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则不然:因为苏维埃俄罗斯的天然体量,决定了俄罗斯人在苏联国家中的主干作用——最简单的一条,苏联国家级别的通用语是俄语;而且苏联也从来没有放弃提高俄罗斯人在各加盟国人口比例的努力,并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继承了俄罗斯帝国包括1812年卫国战争在内的历史叙事。

除了能够代表俄罗斯人以外,苏联还大大改善了包括俄罗斯人在内全体公民的生活水平,并提高了俄罗斯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些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恰恰相反。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和俄罗斯工农完全就是两个星球的生物,自从彼得大帝引进西方专家训练了第一批俄罗斯官僚知识分子后,拥抱西方就成了永恒的命题,两方积怨之深,大清洗什么的都只是表象。

二月革命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第一次尝试自己“拥抱西方”政治理念,结果就是西方制度无论是立宪会议还是孟什维克那一套通通得不到俄罗斯工农大众的拥护。

相比之下布尔什维克是唯一抛弃俄罗斯知识分子“幻想”的政党,也因此得到了村社农民和多数工人的支持,但也因此得罪了俄罗斯大多数知识分子。所以才会出现今日俄罗斯矛盾的局面:问俄罗斯教授苏联印象恨得牙痒痒,列瓦达民意又反过来,其实19世纪法兰西奥尔良时代到第三共和国就是这情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发生了一起奇妙的离婚案,一个住在巴黎近郊的箱包商人有一天和妻子、丈母娘在吃晚饭时谈论时事,商人认为德雷福斯肯定是被冤枉的。


而让商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丈母娘这个时候站起来对他大声呵斥,骂他是犹太人、流氓、恶棍、无耻之徒。然后就是女婿揪着丈母娘头发打耳光,然后第二天离婚。

之前知乎问保尔和冬妮娅结婚会怎么样,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就是好笑。没有苏联,1918年乌克兰就完成独立了,那轮到1991年啊。

毕竟布尔什维克敢跟外国干涉军刚正面。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之流敢吗?而一战后的“民族自决”理论很适合肢解沙俄的。

user avatar

这就是成王败寇:因为苏联解体了,所以它成了俄罗斯的悲剧。

如果是苏联把美国搞解体了,或者活到现在成为G2之一,还会有人嫌弃苏联吗?

显然不会。

那个时候不光俄罗斯,白俄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等等等等所有加盟国,都会把苏联当做自己的荣耀。

所以是否是悲剧,得看是什么时候。

实际上,受爱国主义影响,苏联在其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俄罗斯人的骄傲。

只有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人的民族矛盾才表现的比较突出。他们认为自己做了太多的贡献,而收获却太少。

而到了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人对苏联时代有了更多反思。

2000年2月9日,普京在共青团真理报社现场回答读者的热线电话,当有人提出“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的问题时,普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这是既承认了苏联的巨大贡献和价值,也确认了苏联解体时存在着必然性。

承认苏联的价值,意味着在苏联如日中天的时候,在苏联矛盾被掩盖的时候,大家对苏联一定是向心力。

承认苏联解体的必然性,意味着苏联解体前后的矛盾确实非常突出,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在情感上抛弃苏联。

2005年4月25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苏联解体作了更为具体的评述。普京说:“首先应当承认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到俄罗斯自身。人们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是匆忙地进行了改革,而国家的完整因恐怖主义的影响和随后的妥协而遭受损害。寡头集团完全掌控着大众传媒,它们只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利益,而普遍的贫困开始被视为正常的现象。但要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急剧下滑、金融动荡和社会瘫痪的背景下发生的。”

2005年5月,普京在接受德国电视记者采访谈到苏联解体时还形象地说,这确实是千千万万人的悲剧,“我们在泼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一句话:苏联解体是悲剧,存在不是。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user avatar

如果你上过高中,就不应该问出这个问题。

我记忆犹新历史书上那张图片。

昏暗地窖中挤满了“沙俄帝国的两足牲口”!

有些人回答,他们似乎比列夫托尔斯泰更懂沙俄。

user avatar

不光是俄罗斯人的悲剧

user avatar

我是没看懂题主的逻辑。“连基辅这种龙兴之地都丢了,乌克兰跟白俄罗斯都分家了”这是苏联成立的时候的事情?分明是苏联解体的时候的事情嘛。那为什么不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人的悲剧,而是说苏联的成立是俄罗斯人的悲剧呢?

user avatar

罗马帝国的成立不是罗马人的悲剧,罗马的毁灭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的成立是否是俄罗斯人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苏联的成立对俄罗斯人(以及其他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国家统一与力量增强: 在帝国解体.............
  • 回答
    苏联(包括俄罗斯,虽然您提到的是苏联,但历史进程上,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尤其在经济和工业方面,所以我们以苏联90年(19221991年)为主要考察对象,并会提及俄罗斯转型后的情况)在轻工业发展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被认为“不发达”或“不够成型”的问题。然而,用“都没有发展成型”来概括可能过于.............
  • 回答
    托洛茨基和叶利钦都是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但他们瓦解俄军/苏军的方式和时代背景却截然不同。将他们并列讨论,能清晰地看到历史的演变以及不同时代政治斗争的策略和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的具体做法,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托洛茨基:如何通过内部改造和政治斗争瓦解沙皇俄国军队,并重建红军需要强调的是,.............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苏联成立100周年”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上的偏差。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所以2022年并不是苏联成立100周年,而是成立100周年前的99周年。苏联的100周年是在2022年12月30日刚刚过去的。尽管如此,苏联作为20世纪一个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场硝烟弥漫的历史,关于莫斯科保卫战和南京保卫战,为何结局截然不同。这其中牵扯的因素太多了,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会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带你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与残酷。莫斯科保卫战:在绝境中燃起的钢铁意志首先说莫斯科保卫战。你得知道,当时苏联面临的局面是什么样的。1.............
  • 回答
    1990年,苏联的常规军力依旧庞大,但已显露出衰退的迹象,尤其是与同期美国相比,其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要判断苏联与美国之间一旦爆发一场常规战争是否会成为一场“放大版的海湾战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苏联常规军力概览(1990年)1. 兵力与组织: 庞大的陆军: 苏联陆军在数量上依.............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假设,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如果联合国在成立之初,常任理事国只有美、英、苏三个国家,那么以中国如今的实力,申请加入“三常”是否会被允许,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会有很强的“如果”和“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白常任理事国制度的设立初衷。二战结束后,战胜国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有效维.............
  • 回答
    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一些人物,出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对现有社会制度的失望、对苏联强大实力的崇拜,甚至是个人恩怨——选择背叛自己的国家,为苏联效力,成为情报人员。虽然“信仰”是其中一个重要动机,但将所有这些案例都简单归结为“为信仰”可能过于片面。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
  • 回答
    要说苏联是什么时候“逐渐”成为集权国家的,这真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因为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渗透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领导人手中,以不同的方式被不断强化和固化。但如果要找一个最显著的转折点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从十月革命后开始梳理。萌芽与奠基:十月革命后的“军事共产主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希特勒真的在东线战场上击败了苏联,那么德国是否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一下,尽量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可能性,并避免那种“AI味”的泛泛而谈。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最伟大的国家”。这个定义本身就极具争议。是指.............
  • 回答
    东欧和西欧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直落后”或是“被苏联坑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烙印:从罗马帝国的分裂到封建割据要理解为何东欧与西欧存在差距,我们得把目光放得很长远。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就已经出现了东.............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苏联早期历史的核心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根本性质。简而言之,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在相同的时期内实现同样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对“掠夺性政策”的定义和内.............
  • 回答
    苏联从一个饱受内战摧残、经济落后的农业国,一步步崛起成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这无疑是20世纪最波澜壮阔的政治与社会变迁之一。它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艰辛的探索、牺牲与战略性的发展。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头说起,一步一步剥开历史的脉络。一、十月革命的曙光与早期建设的奠基 (19.............
  • 回答
    乌兰夫的智慧与历史的洪流:内蒙古如何未成苏联加盟共和国内蒙古,这片广袤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其归属问题曾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格局中一道复杂而重要的议题。而在这场历史的漩涡中,乌兰夫的名字,与内蒙古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一系列决策与斡旋,在关键时刻为内蒙古保留了中国的疆域,也使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古).............
  • 回答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且不像奥匈帝国、南斯拉夫、前苏联那样因为民族和语言的复杂性而最终分裂,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制度的塑造,更有人为的努力。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一、悠久而强大的中央集权传统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大一统”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当年华约国家,乃至中国,都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无疑将彻底改写世界的格局,历史的走向也会变得面目全非。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炸弹,激起的涟漪将是难以想象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加入苏联成为加盟国”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联合,更意味着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甚.............
  • 回答
    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无疑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它以极其沉痛的笔触揭露了苏联大规模政治迫害的黑暗历史,将古拉格的恐怖景象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当我们谈论这部作品是否“夸张”时,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探讨的问题。首先,要理解索尔仁尼琴写作的初衷和背景。他本人就是古拉格的幸存者,亲身经历了.............
  • 回答
    农夫山泉关于其“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配料未从日本福岛进口的声明,背后牵涉到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信息传播和解读。要还原事件真相,需要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环节:事件的缘起:消费者疑虑与网络传播事情的开端,通常是由某个消费者或网络账号在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对农夫山泉的这款新品产生疑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正统”这个概念在历史评价中的复杂性。如果一位随伊尔汗国西征的汉人,凭借军事和政治手腕,最终成为伊尔汗国的大汗(或者在这个语境下更接近于“苏丹”或“沙),然后又率领这股力量东征,进而入主中原,那么他是否会被认为是“汉人正统王朝”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一.............
  • 回答
    关于“安徽是否是为了保护苏浙而成为默认的泄洪区”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水文地理、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防洪策略等多个专业角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首先,从水文地理特征上看,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确实使其在区域水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江流域的特点: 安徽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