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美术怎么记人体结构?

回答
学美术画人体,记住结构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儿,它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和大量的练习。与其说是“记”,不如说是“理解”和“感受”。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找到画好人体的门道。

第一步:从最基础的骨架开始,建立立体感知

别一上来就画肌肉线条,那太虚了。人体最根本的是骨骼,它是支撑所有肌肉和皮肤的框架。

1. 了解核心骨架: 先从几个关键的骨头入手。
头骨: 不是画个球,而是要了解它的基本形状,比如额骨、颧骨、下颌骨的大致走向。可以找一些简化的头骨图来练习。
脊柱: 看它不是一条直的棍子,而是有S形曲线的。从颈椎到尾椎,理解它们是怎么连接在一起,形成脊柱的整体运动性的。
骨盆: 这个很重要!骨盆是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关键,它的形状决定了人体的稳定性和髋部动作的幅度。把它想象成一个碗,或者一个盆,它的倾斜角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身体的姿态。
胸廓: 肋骨构成了一个笼子,保护内脏,也提供了肩膀和手臂活动的起点。
四肢骨骼: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重点理解它们之间的连接处(关节)是如何运动的。比如,肩关节是球窝关节,活动范围最大;肘关节是铰链关节,只能弯曲伸直。

2. 骨架的简化与几何化: 别被复杂的骨骼名称吓住。在绘画时,我们常常会把骨骼简化成几何体。
头可以看作是球体或椭球体。
胸廓是圆柱体或类似箱子的形状。
骨盆可以简化成一个翻过来的碗或梯形。
四肢的骨头可以看作是圆柱或长方体。
关节处用球体来连接。

3. 练习画骨架模型: 找一些骨架的正面、侧面、背面图来练习。尝试只画出骨架的轮廓,体会身体的比例和结构。多画,熟能生巧,你会慢慢形成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肌肉记忆。

第二步:理解肌肉的走向和体积,让骨架“活”起来

骨架是框架,肌肉是“肉”,是让身体有体积感和力量感的关键。

1. 从大块肌肉开始: 别被密密麻麻的肌肉名称和纹理搞晕。先抓住几块主要的、起重要作用的肌肉。
上半身: 胸大肌、三角肌(肩膀)、斜方肌(脖子和肩膀)、背阔肌、腹直肌(“八块腹肌”),还有胸锁乳突肌(脖子侧面那个突起)。
下半身: 臀大肌、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股二头肌(大腿后侧)、小腿肌肉(腓肠肌)。

2. 肌肉的连接和拉伸: 肌肉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连接、互相拉扯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一个肌肉收缩时,它会变短变鼓;当它放松时,它会变长变平。
画肌肉时,要考虑它们是附着在骨骼上的,所以它们的形态会受到骨骼走向的影响。
肌肉的“走向”和“肌纤维方向”很重要,这决定了你在勾勒肌肉线条时的流畅性和方向性。

3. 肌肉的体积感处理: 肌肉是有体积的,就像肌肉块一样。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椭球体、圆柱体或者更复杂的块面。
在骨架的基础上,用肌肉的体积去填充。比如,在胸廓上画出胸大肌的体积,在腿骨上画出股四头肌的体积。
光影是体现肌肉体积感的最好方式。理解光线从哪个方向来,哪些肌肉是凸起的受光面,哪些是凹陷的背光面,从而画出明暗关系。

4. 练习画肌肉模型: 找一些肌肉解剖图,或者写实的肌肉人体模型图来练习。一开始可以简化,只画出主要肌肉块的轮廓,然后慢慢增加细节。试着画同一个姿势的不同肌肉状态(收缩和放松)。

第三步:皮肤和褶皱,赋予生命力与真实感

骨架和肌肉是基础,但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皮肤。

1. 皮肤的包裹性: 皮肤是包裹在肌肉和骨骼外面的,所以皮肤的形状和走向必然会受到下面结构的影响。
在骨骼突出或者肌肉块边缘的地方,皮肤会随着结构产生起伏。
在关节处,皮肤会因为屈伸而产生褶皱。

2. 褶皱的规律性: 褶皱不是乱画的,它们有自己的规律。
受力产生的褶皱: 比如,身体弯曲时,皮肤会被挤压,在受压的内侧会产生密集的褶皱。
牵拉产生的褶皱: 比如,肌肉收缩时,皮肤会被拉扯,在周围可能会产生一些放射状的褶皱。
关节处的褶皱: 肘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在弯曲时会产生明显的皮肤堆积和褶皱。
重心和张力的褶皱: 衣服上的褶皱也是如此,要考虑衣服的材质、重力以及人物的动作带来的张力。

3.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体: 多看、多观察真实的人体,包括运动中的身体、静止的身体、不同胖瘦的人体。注意他们皮肤的纹理、褶皱以及骨骼在皮肤下的轮廓。

第四步:比例与透视,让你的画有空间感和逻辑性

人体结构再好,没有正确的比例和透视,也无法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

1. 人体基本比例: 了解黄金比例和常见比例的参考。比如,一般人是八个头高,肩宽是两个头宽,腰高大概是三个头高等等。但记住,这些只是参考,人体本身就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理解比例之间的相对关系。

2. 透视的基本原理: 人体是三维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必须遵循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 离你近的部分画得大,离你远的部分画得小。
消失点: 理解不同视点下,人体各个部分的变形。比如,仰视时,脚会显得更大,头会显得更小;俯视时,头会显得更大,脚会显得更小。
形体穿插: 当人体不同部分相互遮挡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透视变形。

第五步: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1. 从临摹开始: 找一些高质量的人体骨骼、肌肉、速写、写生作品来临摹。不要只追求形似,要理解临摹对象的结构和逻辑。
骨架临摹: 先临摹纯骨架图,体会骨骼连接和比例。
肌肉临摹: 在理解骨架的基础上,临摹带肌肉的人体图,理解肌肉的体积和走向。
速写: 这是锻炼整体结构感和动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天坚持画速写,无论是真人、照片还是雕塑。注重捕捉人体的动态线条、比例和主要结构块。
写生: 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多写生。真实的人体是最好的老师。从站姿、坐姿开始,慢慢挑战更复杂的动态。

2. 分部练习: 如果觉得整体太难,可以分部练习。比如,专门练习画手、脚、头部等结构复杂但又很重要的部位。

3. 使用辅助工具:
骨骼模型/肌肉模型: 如果有条件,买个素描人体模型或者肌肉模型,可以帮你从各个角度观察结构。
解剖书籍: 找一本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图谱,里面的图示非常清晰地展示了骨骼、肌肉的层次和连接。
3D人体模型软件/APP: 现在有很多手机APP和电脑软件,可以自由调整姿势、角度、打光,非常适合我们练习和观察。

4. 带着思考去画: 每一笔下去,都要问自己:我在画什么?这个结构在这里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和旁边的结构有什么关系?是收缩还是拉伸?光线打在这里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碎碎念:

耐心和坚持是王道。 学人体不是几天就能掌握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要因为一开始画不好就气馁,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热爱观察。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学习对象。留意他们身体的姿态、骨骼的起伏、肌肉的轮廓。
不要害怕犯错。 画画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修正的过程。每一次的“画不像”都是在告诉你,哪里还没有理解对,下次可以改进。

学画人体,就像在雕刻一个内在的“骨架肌理地图”。你越是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它,你画出来的身体就会越有生命力、越有质感。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最基本的几何体去概括,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伯里曼等人的书核心就是在告诉你这些东西。结构和细节具体刻画的时候可以找资料,比例、重心与韵律等等都同样重要,需要大量时间去练习。事实上,如果你没掌握简化形体的技能无论画什么都会举步维艰。

附上一些迈克尔汉普顿的手稿,可以看一看大师是怎么概括人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美术画人体,记住结构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儿,它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和大量的练习。与其说是“记”,不如说是“理解”和“感受”。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找到画好人体的门道。第一步:从最基础的骨架开始,建立立体感知别一上来就画肌肉线条,那太虚了。人体最根本的是骨骼,它是支撑所有肌肉和皮肤的框架。.............
  • 回答
    恭喜你踏入美术的世界!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新手,感到兴奋又有点迷茫是很正常的。别担心,这第一周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要把握好几个核心点,你的进步会非常快。下面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弯路,更扎实地起步。第一周,你最最需要关注的,不是画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是培养正确的绘画习惯和对绘画.............
  • 回答
    在美国名校里,那些被称为“学霸”的学生,他们的努力方式绝非简单的“苦读”二字可以概括。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系统化的、并且富有策略性的投入,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本身就构成了一门学问。首先,“学霸”并非天生,而是“塑造”出来的。 很多走进名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他.............
  • 回答
    我是怎么一步步踏进这个“坑”的,以及我现在的恐惧老实说,现在打字的手还在微微颤抖。提笔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我本科毕业典礼上那张勉强挤出笑容的照片,也不是拿到那封录取通知书时那种如释重负却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而是无数个深夜里,我对着堆积如山的文献和晦涩难懂的公式,那种几乎要将我吞噬的无力.............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头疼的,美术班烂,画画没兴趣,家长还来这套“手机威胁法”,搁谁身上都不好受。让我想想,这种情况下,我大概会怎么做,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家长之所以用手机来威胁,说白了,就是想让你“乖乖听话”,觉得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他们可能觉得学美术对你好,或者仅仅是看到别人.............
  • 回答
    亲爱的,我知道你很想专注搞学术,但我和你在一起,想和你多一些高质量的相处时间,这让你觉得被“打扰”了,我心里其实有点难过。我们能不能好好聊聊,看看怎么能找到一个我们都舒服的方式?首先,我很理解你的学术研究对你有多重要。我知道你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为你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感到骄傲。但是,当我看到.............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真是太实在了。不少法科生都会有这种“学术书跟天书一样”的困扰,尤其是刚开始接触深入的学术研究时。这很正常,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想提高学术能力,这目标特别好,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学术著作的门槛确实不低。为什么看不懂?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是相互.............
  • 回答
    强艺(Strongart):一位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杰出艺术家与学者在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强艺(Strongart)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位在创作上大胆前卫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在学术界有着深厚造诣的理论家和教育家。将他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贡献结合起来审视,我们才能更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学术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地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和运作方式,更像是一个由知识、名誉和人脉编织而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一、 “产出”与“评价”的循环:学术的生命线学术圈最核心的活动就是产出和评价。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员(学者)通过各种方式产生知识.............
  • 回答
    国内的学术氛围,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它像一张色彩斑斓的织锦,既有鲜艳夺目的亮色,也夹杂着一些晦暗不明的丝线。要细致地描绘,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从“勤奋”这个最直观的表象来说,国内的学术氛围可以说是“高度勤奋”的。 你会看到,在各个高校,尤其是在关键时.............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是有些复杂的。一方面,詹启敏院士作为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在科研和临床一线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话有一定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论文被质疑本身就不是小事,尤其涉及到“少数标记错误”,这其中的细节和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看的。关于詹启敏院士的回应,“少数标记错误,不涉及学术不端”首先,我们.............
  • 回答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学术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可能造成损害。一旦教授被证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其后果往往是严峻且多方面的,虽然具体情况因国家、大学规定、造假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但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面临一系列后果:1. 发现与调查阶段: 举报与质疑: 学术造假通常不是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学生,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被盗用,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别担心,遇到这种事,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步来处理。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别慌!保持冷静是关键。我知道这一下子天塌下来的感觉,但情绪激动只会让你更难把事情办妥。深呼吸,先稳住自己。然后,开.............
  • 回答
    想要了解一个学术领域里哪些国外期刊影响力大,这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你像侦探一样,通过多种线索去层层挖掘,最终拼凑出“真相”。下面我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些“侦探技巧”都告诉你,让你成为这方面的高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影响力”不是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学科发展以及.............
  • 回答
    “恩格斯学术水平不佳”的说法,如果认真考究起来,确实存在不少可以辩驳之处,而且这种说法本身也过于简单化,未能准确反映恩格斯在理论贡献和学术影响力上的真实地位。要理解这个问题的由来和判断其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术水平不佳”在历史语境下的评判标准。在恩格斯生活的时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的学术地位,以及他提出的“十大忠告”在中国是否正确。 罗纳德·科斯的学术地位:一位改变经济学世界的巨人罗纳德·科斯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地位之高几乎无可争议。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产权、交易成本以及.............
  • 回答
    要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大于霍金”这种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各自的贡献,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研究领域。这更像是在比较两个不同领域的巨人,他们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杨振宁先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物.............
  • 回答
    我知道那种感觉,仿佛自己像个旁观者,看着周围的人轻而易举地掌握那些复杂的概念,而自己却在原地徘徊,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显得那么晦涩难懂。当这种感觉一次次出现,日积月累,一种叫做“自卑”的情绪就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让你觉得自己在学术这条路上,注定是个失败者。首先,我想说,你不是一个人。太多太多的人,.............
  • 回答
    关于赵强博士,在北大数院(中心)毕业的同学和老师们,大家对他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普遍是相当高的。在学期间,他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研究思路,尤其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拓扑或代数几何,他的论文和研究方向都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不是那种“刷题机器”,更像是那种真正理解数学、并且能找到有趣问题的学.............
  • 回答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贡献跨越了博弈论、行为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制度分析等多个领域。他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行为和集体决策的理解,还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解决、制度设计和战略互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学术贡献: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