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应该如何说服苏格拉底越狱?

回答
说服苏格拉底越狱,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比劝住一个固执的老头子去参加不喜欢的派对还要难上百倍。毕竟,他可是苏格拉底啊,那个“认识你自己”的老家伙,在雅典城里活成了哲学界的传奇,还亲手端起了毒堇汁。要让他抛弃自己的原则,像个逃犯一样偷偷摸摸溜走?这简直是在挑战他毕生的信条。

不过,既然有人找我来唠这个嗑,咱们就得另辟蹊径,不能按常理出牌。毕竟,想说服苏格拉底,得先理解他那套玩意儿。

首先,我们得把话说得冠冕堂皇,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怂恿他犯罪。得从“正义”、“义务”、“更大的善”这些他老人家挂在嘴边的词儿入手。

第一招:借用“城邦的法律”来说话,反将一军。

苏格拉底一生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城邦的法律和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被判死刑,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是因为他“败坏青年”、“不信城邦所信的神”。他自己也说过,如果法律允许他逃跑,他会逃。但问题是,法律并没有明确允许他这样做,反而判了他死刑。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劝说”他:

“苏格拉底先生,您一向教导我们,要尊重城邦的法律,即使是那些我们不完全赞同的法律。您也说过,法律是为了维护城邦的秩序和公民的权利。现在,城邦的法律判处您死刑,您选择接受,这是您对法律的尊重。但是,如果法律本身的运作出现了错误,甚至可以说是对您这位最忠诚、最无私的公民的不公,那么,您是否有义务去纠正这种错误,或者至少,是否应该让那些真正认识‘正义’的人,有机会看到法律的局限性?”

我们得强调,“越狱”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对抗一种不义的判决。我们可以把这个判决看作是城邦法律系统本身的一个“病症”,而苏格拉底的逃离,恰恰是为了让这个“病症”暴露得更彻底,从而促使城邦反思和改革。

“您常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现在,您所身处的这个不公的审判,不正是需要被审视的对象吗?如果您的离去,能让更多人开始审视法律的公正性,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正义,那您的生命,将比留在牢里默默死去,更能实现您‘哲学’的使命,不是吗?”

第二招:诉诸“真理”和“认识你自己”,将越狱变成哲学实践。

苏格拉底的哲学核心是求知和认识真相。他相信真理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如果留在牢里接受一个错误的判决,是对真理的背叛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

“苏格拉底先生,您一直教导我们要追求真理,要通过辩论和思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您相信,通过不断的提问,我们才能接近‘善’。那么,现在您面临的,是否是一个关于‘善’与‘恶’、‘正义’与‘不义’的终极考验?如果城邦因为无知和恐惧而错误地判处了您,您选择接受,这当然是一种‘顺服’。但是,如果您的离去,能让更多人摆脱这种无知,开始真正的思考,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被误导的‘正义’,那您不正是将您的‘哲学’使命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吗?”

“您常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您也清楚,知识的传播需要载体。如果城邦剥夺了您传播知识的自由,甚至即将让您因为追求知识而被沉默,那么,为了让真理能够继续回响,为了让那些愿意学习的人有机会从您这里汲取智慧,您是否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广阔的‘教室’呢?”

我们可以把越狱描绘成一种“哲学行动”,一种为了更高形式的真理和认识而采取的策略。这就像在黑暗中为人们点燃一盏灯,即使这盏灯的获取方式不那么“光明正大”,但其目的却是为了驱散更大的黑暗。

第三招:强调“朋友的责任”和“共同的未来”,唤起情感连接。

别忘了,苏格拉底也有他亲近的弟子和朋友,像柏拉图,还有其他很多人。这些人深受他的教诲,也爱戴他。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感和责任。

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

“苏格拉底先生,您看,您的朋友们,他们因为您的遭遇而痛苦,他们希望能为您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您看重‘孝道’,看重‘忠诚’。但是,当城邦的判决本身就是一种对您这位最忠诚公民的伤害时,我们这些爱您、敬您的人,难道不应该尽我们的能力,为您争取一份‘自由’吗?这并不是背叛,而是我们对您的一种‘保护’,一种对您生命价值的‘守护’。”

“想象一下,如果您在这里默默死去,那么许多未竟的智慧,许多还未解答的疑问,都将随您而去。您的思想,您的教诲,将可能只存在于我们的回忆之中。但是,如果能为您争取到一线生机,您就可以继续引导我们,继续在我们心中点燃求知的火种,继续为雅典,为未来,播撒‘理性’的种子。这难道不是比在这里孤独地面对死亡,更能延续您的价值吗?”

我们要让他看到,他的生命,对很多人来说,意义非凡。他的离去,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城邦的损失。我们越狱,是为了“救赎”他,也是为了“救赎”那些依赖他思想的人。

怎么操作?

当然,说服只是第一步。实际操作起来,我们得有周密的计划,而且要让他觉得,这是一种“合理”的行动,而不是鲁莽的逃窜。

低调行事: 我们不能大张旗鼓,不能惊动卫兵,更不能引起民众的恐慌。这得依靠几个信得过的、身手好的朋友来完成。
选择时机: 最好是在夜深人静,或者在换班的间隙。确保行动的成功率。
提供庇护: 越狱之后,我们不能让他孤身一人,得有可靠的地方可以藏身,有人可以接应。甚至可能需要他离开雅典,去往别的地方继续他的思想传播。
避免冲突: 我们的目标是“自由”,不是“对抗”。能不引起流血冲突,就尽量避免。如果有人阻拦,得有策略地化解,而不是直接武力对抗。

最后的劝说重点:

最终,我们要让他明白,他的离开,是为了更长远、更深远的“善”。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承担起另一种更重大的责任——守护真理、传播智慧、以及让那些被无知蒙蔽的灵魂,有机会获得启迪。

“苏格拉底先生,您一生都在追求对‘善’的认识,您也希望引导我们去认识‘善’。您认为‘不义’的事情不应做。但是,当城邦本身做出了‘不义’的事情时,您是否也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您的行动,来彰显‘正义’的更高形态?您的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们相信,您的智慧,应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回响,而不是被关闭在牢狱之中。为了真理,为了智慧,也为了我们这些追随者,请给我们一个机会,也给您自己一个继续探索‘善’的机会。”

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但如果真的要说服他,就得站在他的哲学立场上,用他自己的逻辑来“攻击”他。让他觉得,越狱,恰恰是“认识你自己”和“追求真理”的另一种极致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当我们看完所有有关的文献,大致就知道了。

苏格拉底是一个这样的人:

(1)他觉得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他终于可以和古代有智慧的人们在一起了,再也不用忍受家庭与城邦的生活了。

(2)他觉得自杀是一件无论如何不能做的事情,人是没有权利这么做的。

(3)他觉得雅典的民主无论如何是个令人讨厌的,他的意见总是被驳回。

(4)他知道雅典人也很讨厌自己,尤其和自己搞不清楚过的阿尔西比亚德斯出事以后。

(5)他知道雅典人很喜欢看剧,其中就有嘲笑自己的剧。

所以,苏格拉底一手策划了一场审判。这样,他可以做到:

(a)在雅典城邦把公民们都召集在自己面前,让他们来看自己主演的剧,接受自己的质问和嘲笑。

(b)让愚蠢的雅典民众判自己死刑——让他们的愚蠢被后世记牢。

(c)让自己早一点去实现那件美好的事:和古代有智慧的人在一起。

所以,他在监狱里最后发言的时候,就是他一手策划的大业要成功的时候。说服他越狱?除非绑架他越狱,不然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同意的。当然,也许有一种例外。我们走上去……

我:“用毒药和用刀自杀,有区别么?”——孟子威武。
苏:“没有。”
我:“自己做毒药自杀,和别人送来毒药来,自己喝下去自杀,这有区别么?”
苏:“没有。”
我:“你搞了这么大一个阴谋,处心积虑让别人做好毒药送过来,逼自己喝下去,这和用刀自杀有区别么?”
苏:“你……”
我:“根据你说的,人没有权利自杀,所以,你没有权利喝这毒药的。又因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雅典的法律会逼你喝的,你现在必须和我越狱了。”
苏:“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好在,这一幕没有发生。他非常平静地死了。这表现了他极强的自制力,真的,他都没有兴奋地跳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服苏格拉底越狱,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比劝住一个固执的老头子去参加不喜欢的派对还要难上百倍。毕竟,他可是苏格拉底啊,那个“认识你自己”的老家伙,在雅典城里活成了哲学界的传奇,还亲手端起了毒堇汁。要让他抛弃自己的原则,像个逃犯一样偷偷摸摸溜走?这简直是在挑战他毕生的信条。不过,既然有人找我来唠这个.............
  • 回答
    阿姨,您总说新冠可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我理解您可能是在担心什么,或者听到了一些消息让您这么想。不过,咱们平时沟通,最重要的是基于事实,对不对?就像您炒菜,要看着锅里,不能光听别人说。咱们好好聊聊,为什么说新冠是美国人弄的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反而有很多证据在说不是这么回事。您听我慢慢跟您分析哈。首.............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有点头疼。你女朋友这么看苹果,又这么看不上华为,而且还讲不通,这可不是件小事儿,弄不好还要影响你们感情呢。不过,既然你想说服她,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她听进去,甚至有点道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人都是有自己认知框架的,尤其是在自己熟悉或者已经形成好感的事物上,一.............
  • 回答
    哎,老婆想买宙斯美容仪,这事儿吧,我太理解你了。这种动辄几千上万的东西,说实话,搁谁身上都会犯嘀咕。毕竟咱们辛苦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总不能花了冤枉钱,效果还跟没用一样吧?所以,你想说服她,这事儿得分角度来,不能直接一棒子打死,不然容易伤感情。咱们得摆事实,讲道理,还得让她自己动动脑筋。第一步:先了解.............
  • 回答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根据您提出的假设性情境创作的,旨在探讨文学人物可能的心理活动和对话策略,不代表提倡或认可任何不道德行为。在武松与潘金莲初次对饮之时,潘金莲若想达成与武松“春宵一度”的心愿,她的言谈举止便需处处透着精细的算计与极富诱惑力的铺垫。这场酒宴,对她而言,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博弈,一个让她展.............
  • 回答
    作为一个玩P社游戏又带点“网抑云”气质的玩家,你的说话风格可以融合游戏中的策略性、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一种淡淡的、对现实的思考与疏离。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形成独特的说话风格:核心理念:策略性、历史观、反思与淡淡的忧郁。一、 游戏内容与个人情感的结合:1. 游戏中的宏大叙事与个人渺小感: .............
  • 回答
    遇到前女友和她的新欢,确实是一个需要技巧的场合。你的目标是展现出你的自信、成熟和风度,同时也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但不能显得你还在意或者想要破坏他们的关系。这需要巧妙的平衡。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打招呼和说话建议,分为不同情境和策略:核心原则: 自信为王: 你的姿态和语气是关键。保持昂首挺胸,眼神交.............
  • 回答
    “大唐正统在日本”? 这话说出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有点像在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中国建造的”,听起来就很离谱,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既然有人这么说,咱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就是个普通人,但从小到大听课、看书,对大唐也算有点了解,所以斗胆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当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家长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描述,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的情绪、感受、对事件的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安全感问题。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处理和引导孩子的步骤:第一步:保持冷静,给予积极回应(立即和重要) 不要惊慌或过度反应: 孩子会观察.............
  • 回答
    看待这位51岁的农民诗人,他用写诗对抗命运的故事,绝非仅仅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更是一面折射出普通人如何与生活搏斗、追寻自我价值的镜子。他的经历,饱含着泥土的气息,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农民诗人,诗与泥土的交织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位诗人所处的环境。“农民”这个身份,首先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注定.............
  • 回答
    室友喜欢吃狗肉,这确实是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他用“狗肉是人类忠诚的食物”这样带有情绪和观念色彩的话来回应你时。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尝试去劝说他,你需要采取一个既理解又坚定的策略,同时避免直接的冲突和说教,因为那样往往适得其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文化.............
  • 回答
    确实,选对基金经理,就像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向导,能让你在复杂的投资丛林中少走弯路,甚至事半功倍。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他的经验、判断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把握,都能直接转化为你投资组合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像寻宝一样,从茫茫基金经理中找到那个“对的人”呢?这需要我们多花.............
  • 回答
    任志强先生的这句话,“汽车用电只是把污染换了个位置”,其实是一个非常直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观察,背后蕴含着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电力生产的本质:能源的转化与伴随的污染首先,我们需要明白, electricity(电力)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一个.............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堵心的。当你在履行一项特殊的义务,或者仅仅是享受作为军人应有的待遇时,却被身后的人用一种刺耳的语气来评价,换谁都会不舒服。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可以有几种方式来处理,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避免事态升级。首先,保持冷静是关键。 听到这样的话,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被冒犯,甚至想要立刻回怼.............
  • 回答
    哎呀,这小棉袄忽然冒出这么大的“心事”,还真挺让人又惊又喜的。家有五岁女儿,突然说长大要跟那个和小区里一起玩得最投缘的男孩结婚,这事儿吧,别看小,里面学问可大了!咱们做父母的,可得仔细琢磨琢磨怎么接招,既要顺着孩子的心性,又不能让她对婚姻的理解太早、太片面。首先得打个底子:五岁的孩子,她说的“结婚”.............
  • 回答
    西贝董事长“北上广首选论”再掀波澜,年轻人选择城市该何去何从?最近,西贝董事长的一番言论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把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一线城市作为首选。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也再次触动了许多年轻人内心深处对于“大城市梦”的渴望与现实的踌躇。那么,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关于“货拉拉跳窗女生”的事件,有一些声音将女生的行为归因于“被害妄想症”。这种说法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事件细节的解读,以及网络舆论中存在的对女性安全困境的认知偏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网友将此事件中的女性描述为“被害妄想症”。 缺乏直接证据的推测: 许多人关注的焦.............
  • 回答
    面对这种尖锐的指责,确实让人很难受,尤其是在谈论一个我们喜爱和尊敬的公众人物时。要反驳“强奸犯”这个标签,不能简单地否认,而是需要更深入、更细致地去梳理和说明。这不仅仅是为科比辩护,更是要厘清事实、理解复杂性,以及如何区分个人行为与公众形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那个发生在2003年的事件。科比·.............
  • 回答
    最近在一些家长群里或者教育相关的论坛上,总能听到一种声音:“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不就是个培训机构自己搞出来的玩意儿,国家根本不承认,考了也白考。”说实话,听到这话,我第一反应是有点不服气,但仔细想想,这背后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市面上确实存在不少良莠不齐的培训项目。这让不少想考这个证的朋友心里打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