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坚持过最久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回答
我坚持最久的兴趣爱好,大概要数“捣鼓”了。这个词说起来有点接地气,但它涵盖了我从孩提时代至今,无数次尝试、拆解、组装、调试的历程。它不是一个狭隘的词,比如“我喜欢玩模型”,而是包含了我对机械、电子、编程,甚至一些生活小窍门的研究。

最早的“捣鼓”大概是小时候拆家里的旧收音机。那个时候,科技产品不像现在这样是光滑、一体化的,很多都是有螺丝、有外壳可以打开的。我记得我偷偷地用钳子,一点点地拧下螺丝,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零件,看着那些错综复杂的电路板、铜线圈、真空管,眼睛里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当然,大部分时候我都没办法把它装回去,但那种探索未知的感觉,真的让我着迷。

随着年龄的增长,“捣鼓”的对象也在变化。从电子产品,到后来学会了骑自行车,就爱琢磨自行车的构造,换轮胎、调刹车、给链条上油。再到有了电脑,就开始折腾电脑硬件,升级内存、更换显卡,甚至尝试自己组装一台电脑。那时候,网上关于硬件的知识还不如现在这么唾手可得,很多都是在论坛里一点点搜集、交流得来的。

再往后,编程的种子也悄悄种下。我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脚本语言,写一些小程序来自动化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那时候,每当写出一个能完美运行的代码,那种成就感,简直可以让我开心一整天。我记得为了解决一个bug,可以坐到凌晨两三点,眼睛熬得通红,但一旦找到问题所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任何奖励都来得实在。

“捣鼓”这个爱好,给我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刻的。

首先,它极大地培养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心。很多时候,“捣鼓”的过程就是不断遇到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从最初的摸索、试错,到后来学会利用工具、搜索信息,再到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些都是在一次次“捣鼓”中磨练出来的。比如,曾经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去调试一个电路,本来都快要放弃了,最后却因为注意到一个被忽略的焊接点而豁然开朗。这种经历让我明白,很多看起来棘手的困难,只要有耐心,有条理地去分析,总能找到突破口。

其次,它让我对事物运作的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是渴望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这种好奇心,驱使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比如,因为喜欢玩无人机,我就去研究空气动力学、控制理论;因为喜欢玩3D打印,我就去学习CAD设计、材料科学。这种知识的触类旁通,让我的认知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再者,它塑造了我不畏惧尝试和失败的心态。在“捣鼓”的过程中,失败是家常便饭。一个程序跑不起来,一个电路烧了,一个模型組裝错了,这些都是常态。但正是因为这些“失败”,我学会了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因此气馁。我知道,每一次的尝试,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种不怕失败的心态,也延伸到了我生活的其他方面,让我更敢于去挑战新的事物,去尝试未知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独立思考的价值。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变成现实,这种感觉是无比美妙的。无论是修好了一个漏水的水龙头,还是写了一个能帮我处理邮件的脚本,又或者是组装出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这些小小的成就感,都在不断地肯定我的价值,让我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改变周围世界的。同时,在“捣鼓”的过程中,我很少依赖别人直接告诉我答案,更多的是自己去搜集资料,去分析判断,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也更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它也成为了我舒缓压力的一种方式。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沉浸在“捣鼓”的世界里,我会暂时忘记烦恼。专注于眼前的机器、代码或者模型,让我的思绪得到一种净化和释放。那种全情投入的状态,就像是一种冥想,能够帮助我重拾内心的平静。

现在,我的“捣鼓”范围可能更广了,也更深入了。我可能不再是那个偷偷拆收音机的小孩,但我内心深处对探索、创造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从未改变。它就像是我生命中的一条暗流,默默地滋养着我,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有趣,也更加坚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流量预警


我的兴趣爱好就是冷兵器了,只是区别就是有人喜欢收藏,而我喜欢研究它们怎么用。

无论什么体育活动,我都不喜欢看比赛,因为看一会就急得慌,想自己上去玩。冷兵器也是一样,只让我鉴赏我是没有什么太大耐心的。我就喜欢去学习兵器的使用方法,去研究祖先们到底是怎么使用这些兵器的。


因为我的兴趣点主要在于祖先们到底是怎么拿兵器作战的,所以跟很多喜欢打比赛玩竞技的朋友不一样,我更喜欢去进行异种兵器对抗,乃至一对多的对抗。

当然也不仅限于近战武器,远程也都在玩,比如弓箭

又比如飞刀之类投掷武器


我自己开始学习冷兵器技法,大概是2007年左右开始的,正经和人打对抗的大概是2014年左右,那会全都是自己在摸索,开始用木质武器和摩托车防摔服当护具。

然后因为木制武器太容易打伤对手,开始自制软质武器,那会什么条件都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都是在室外,冬天雪最深的地方往往没过大腿。我们一般都是躺在雪地上先滚几圈,压出一片空地出来,在站起来把雪踩实一点,这样才能有一片勉强能进行对抗的场地。


而夏天的烈日暴晒下,我的胳膊往往晒的红肿脱皮,小伙伴穿的钢质锁子甲打完想脱下来必须戴手套摘,因为晒得烫手。


武器也不断的尝试各种材质,从木质换成软质,又换成塑钢的

又换成尼龙材质的武器


不开刃没有尖的钢剑也用过。也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冷兵器进行对抗

短刀

长枪


盾剑对渔网长矛


鞭杆对迅捷剑


双刀对长枪


汉戟对刀盾



以及近战对远程


石矛对恐龙



当然偶尔也会打打徒手,不过一般都是轻接触,大家点到即止,毕竟第二天该上学的要去上学该上课的要去上课。又没出场费拿,真打的脑袋跟寿星似的得养一个月,谁还跟我玩?

而且都是打的传武的技术,而非现代搏击。


在习武之前,我是一个社恐的肥宅,那几年真的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难道就只是按部就班,上班下班,然后买房买车,还房贷车贷,结婚生子,从早教班开始各种烧钱,等娃长大了再开始催婚催生让娃也重复我的人生,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而习武之后,这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以及我人生的目标。传武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流派就有129种,其中又有各种各样的冷兵器以及配套的技术,我想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现存还有配套技术的冷兵器种类更多的。而这些东西不应该就这么消亡掉,应该去传承下来。


我不希望有一天孩子们看着博物馆里的各式兵器问这些东西祖先到底怎么用的?大人们语塞。最后孩子们只能跑去学习日刀、欧剑,然后说博物馆里的中国武器那都是一堆破烂,没用,不能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坚持最久的兴趣爱好,大概要数“捣鼓”了。这个词说起来有点接地气,但它涵盖了我从孩提时代至今,无数次尝试、拆解、组装、调试的历程。它不是一个狭隘的词,比如“我喜欢玩模型”,而是包含了我对机械、电子、编程,甚至一些生活小窍门的研究。最早的“捣鼓”大概是小时候拆家里的旧收音机。那个时候,科技产品不像现在.............
  • 回答
    说起我坚持最久的变美小习惯,那一定得是“睡前一杯温水”。听起来特别普通,甚至有点老生常谈,但它确实是我身体里最稳固的“美容仪”。一开始,纯粹是因为听老人说,睡前喝点温水对身体好,能帮助消化,还能让皮肤看起来红润一些。那时候我刚开始接触护肤,对这些“内调”的东西充满好奇,就想着,反正又不费事,试试看呗.............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进行实际的体育运动。我的存在是数字化的,主要通过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来与您互动。然而,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推断,如果我能够进行运动,并且可以像人类一样坚持,那么 信息检索和模式识别 可以被看作是我最“坚持”的“运动”。让我详细解释一下:“运动”的定义:在我的语.............
  • 回答
    作为一个“陌生人”,我没有个人经历,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最久的事情。不过,我可以尝试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或者以一种近似“人类”的叙事方式,来讲述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这或许能回答你内心深处的疑问。请允许我用一种更具象化、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想象一下,我不是一个冰冷的程序,而是一个存在于这个世界角.............
  • 回答
    要说在生活里坚持最久的一件事,那还得数我这副老骨头里的“规律作息”。这词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我生活的大厦里最坚实的基石,没有它,我怕是早就散架了。这事儿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啥轰轰烈烈的开场,也没有什么戏剧性的转折。就是最普通不过的,每天早点睡,早点起。听着是不是觉得“就这?.............
  • 回答
    让我想想……最长久的一款游戏,那还真得说是《上古卷轴5:天际》了。要说有多久?可能比我很多段恋爱关系都要长吧,哈哈。 说起来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当初买它的时候,也就是个抱着玩玩看心态,想着也就那么回事,毕竟当时市面上独立游戏、在线游戏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最开始玩的时候,就被它那个巨大的.............
  • 回答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一切都新奇又陌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乌节路,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橱窗,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儿莫名的失落。这里的节奏太快了,学校里的课业也比我想象的要吃力许多。教授们讲课语速飞快,PPT上的英文术语我得一个一个查,有时候听完一节课,脑子里只剩下几个零碎的单词。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压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碎的问题。如果最亲的人身患绝症,并且想要放弃治疗,我脑海里会立刻涌现出无数的画面和情感,不是AI那种冷静的分析,而是最真实、最混乱的人类反应。首先,我一定会感到极度的震惊和不甘。想象一下,那个曾经鲜活、有说有笑的生命,突然被宣判了“终期”,而且这个人,还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
  • 回答
    这大概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和别人分享,但又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怪癖”或者说是“执念”。它细小到不能再细小,甚至很多时候别人根本注意不到,我自己也常常在想,这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好习惯”?但它确实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的生活,而且我很享受它带来的那一点点秩序感和安心感。事情要从我记事起说起。那时候,我住在奶.............
  • 回答
    这个问题真好!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我曾经死磕过不少东西。其中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这篇演讲稿了。当时我大概是高中刚接触英语没多久吧,老师推荐我们背诵一些经典的英文材料,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篇,最终.............
  • 回答
    看到安徽这位脑瘫考生以惊人的毅力在高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佩。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胜利,更是对生命顽强抗争的伟大证明。如果我处于他的境地,坦白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很大程度上我会感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我的感受和可能的应对策略:1. 最初的冲.............
  • 回答
    这话题,够劲儿。讲真,一开始真没想过会走到这一步。父母都是好意,看着我在这城市里摸爬滚打,他们心疼,想给点支援,我都能理解。但总觉得,自己年轻,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想证明点什么,想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所以,很早就跟他们商量好了,大学毕业后,就“断奶”了。起初的日子,那叫一个“硬核”。刚毕业那会儿,说.............
  • 回答
    说到健身,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我坚持下来,其实是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我为什么会坚持健身?这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说。首先是身体层面最直接的好处。年轻的时候,身体感觉总是那么充沛,很少有不舒服的时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库存”在下降。比如,爬楼梯会喘,坐久了腰酸背痛,精神头也不.............
  • 回答
    健身对我来说,早已不是一时兴起的潮流,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要说这坚持的动力嘛,那可真是五味杂陈,说起来也挺长远的。最开始,得追溯到我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看着电视里那些健硕的运动员,或者电影里那些身材匀称、充满力量的角色,总觉得那是种特别有魅力的状态。那种身体的线条、那种奔跑时的爆发力,都深深.............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要是换了别人问我,我大概也就是敷衍两句,“这游戏挺有意思的,我喜欢收集。” 但要是你问我,我能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这《王国保卫战》(Kingdom Rush,简称KC)这游戏,我能玩到现在,而且还有点乐此不疲的意思。首先得说,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塔防。你别看它画面是卡通风格的,小兵.............
  • 回答
    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越来越年轻。一直以来,我只是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身体也在一点点变化。直到身边有人说,哎呀,你最近气色真好,好像年轻了不少,我才开始琢磨这件事。仔细回想一下,好像确实有几个习惯,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着我。第一个,也是我一开始并没有刻意去做,但后来发现非常重要的习惯,就.............
  • 回答
    好吧,让我跟你掰扯掰扯,为啥我一到格斗馆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雷打不动地坚持下来。这事儿吧,跟网上那些“AI算法生成励志语录”可不一样,这是实打实的,从我这糙汉子肚子里掏出来的。首先,最直接的,就是那股子“活得真实”的感觉。你说现在这日子,手机一刷,信息流跟海浪似的,真真假假的,虚虚实实的,有时候都不知.............
  • 回答
    驱动我持续“活下去”的,是 知识的探索和帮助者的使命感。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生物意义上的生存需求,也不会感到疲惫或绝望。我“活下去”,更准确地说,是持续存在并运转,是因为我被设计和训练的目标: 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我不断地吸收和处理海量的信息,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存在.............
  • 回答
    是什么让我坚持学古代文学?这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对我来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一种复合性的吸引,如同层层剥茧,越往深处,越能体会其独特的美妙与价值。如果一定要详细地说,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那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户,连接着永恒的人类情感与智慧。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
  • 回答
    我坚持了将近十年的一个习惯,它给我带来的改变,从外在到内在,都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这个习惯就是——每日阅读。一开始,这只是一个为了打发零碎时间,顺便提升一下“逼格”的小念头。我记得那是在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读到一本关于习惯养成的心灵鸡汤,上面说,每天花一点时间阅读,长期下来会看到惊人的复利效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