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壳安卓”没什么问题。现在无论是桌面还是移动,谁都不可能从头写一个操作系统,重建一整套软件基础设施。基于已有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然而华为的槽点并不在这里。而在于明明是套壳,却狂吹自己是原创,绞尽脑汁掩盖事实,结果被人揭了个底儿掉。坐实无视知识产权,对外疯狂抄袭,对内疯狂压榨,靠廉价产品倾销打开市场的恶劣企业形象。
不如说差不多落实了套壳安卓的谣言
我们用著名的“忒修斯之船”的理论做这样一个比喻
在某次发布会上,HW拿出了一艘新船的宣传PPT:
“如你所见,我们马上就要发布一艘新船。我们是为了摆脱某美国A造船厂的制裁。是的,虽然这家造船厂图纸公开、原料透明,加工过程大家都掌握,仿造它也没啥商业和法律限制,但我们还是怕他制裁我们,所以就决定研发一艘全新的船。这艘船比美国A造船厂的产品快了60%!!”
HW随即公布了新船的诸多参数,并建造时间线一起展示出来。
到了20年底的一次发布会上,HW宣布:“我们的新船马上要开始试航了!各位具有先行者权限的用户(开发者用户)可以提前参与试航!”
可是在试航过程中,很多先行者乘客发现这艘船从结构和性能上都和原来美国A造船厂的产品别无二致,甚至个别设备上还贴着人家原厂设备的铭文,只是把厂商名称改了改罢了。
这时候岸上没来得及上船的乘客开始喊话了:
“虽然我也不懂什么造船技术啊,但是你们不能诋毁HW自研的这艘船!连自己国家的东西都要诋毁,你们是何居心!!”
大批人鼓噪起来,也有人附和:“是啊是啊!虽然我不懂造船,但是这艘船一定是新的设计!即使现在不是,那以后肯定也会是!!我对HW充满信心!你们现在就开始喷他,是不是受了境外势力指使??外国人就是见不得我们好!”
还有人说到:“虽然我不懂什么造船啊,这艘船也可能目前还有一部分是沿用原来的设计,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啊,毕竟现在大家都习惯了人家美国A厂生产的船,为了乘客能尽快适应,HW也只得在新船里沿用一些旧的设计。我相信HW会一点点把这艘船完全替换成自己的产品的!你们要给他时间和信心!!!”
(P.S. 从第一次测试到现在为止,大批的用户明明没参加测试,甚至自己都承认自己“不懂代码”“不会开发”,但是却依然能拿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跑出来对参与测试并提出质疑的开发者开展攻击,出发点一般都是爱国、支持HW,无条件相信HW,甚至直言开发者们就是“半瓶水晃荡”“不懂装懂”。这是我从鸿蒙第一次测试到现在以来觉得最魔幻的地方。)
后来到了四五月份,HW宣布新船可以开始公开测试了!大批用户和开发者蜂拥而至。但华为的手段很巧妙,他们不需要乘客上岸换乘,只要乘客签署一个协议,马上就有船员跑出来对船只进行海上改造(OTA升级),不一会儿乘客乘坐的A厂旧船就变成了“鸿蒙”牌的新船了!很多人看看这,摸摸那,发现船主体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摆设都在原位(数据不丢失),只是装修和服务变得跟美国B厂的豪华游轮十分类似了(比喻鸿蒙beta版的UI和动画很类似iOS)。“哇~~~~~”他们如此感叹:“HW真了不起,技术如此先进,从旧船到新船只海上改造(OTA)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上岸换乘(完整更换系统)!甚至连我房间里的东西都还在(数据保留)!美国的船厂就是不行!国内的其他造船厂也不知道学学我们HW!!我相信,HW的鸿蒙牌新船马上就要跟AB两厂的产品三足鼎立了!”
对程序员来说,鸿蒙的OTA更新其实和船只的“海上翻修”基本就是一个意思,这种程度的翻修会不会改动龙骨/推进/结构等关键的设计,大家心里都有数。
听懂掌声。
鸿蒙正式发布了,我也补充说明一点: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魔改安卓+鸿蒙=鸿蒙手机OS”,“开源Windows+鸿蒙=鸿蒙OS”,请问这里的鸿蒙除了是一层皮以外还能是什么?
骂战看了这么多天,其实吧,各位多多少少也应该感觉到了,专业人士之间讨论,往往都会有一个共识边界,超过这个边界大家都清楚已经脱离讨论范围,就不会继续扯淡。
但是你跟那些“沸腾”的“一知半解”的大众来解释,从技术、历史、协议层面来论证一个系统跟另一个系统的关系时,对面总能轻易的越过边界,把问题范围无限扩大,那这就成了一个无限向上套娃的问题,现存的几乎所有系统都和更老的系统有些沾亲带故的联系,再扯就要扯到操作系统的起源去了。
个人愚见,还是从软件生态圈来区分更加简单也直接,我举几个例子:
索尼的PS4操作系统是基于FreeBSD修改而来,但是PS4上的游戏软件无法安装到FreeBSD上,FreeBSD上的软件也无法安装到PS4上,所以,虽说它们同源,但它们是两个系统。
微软的Xbox、Windows10和WP10手机都运行在Windows NT内核上,特别Xbox其实就是跑了个定制版Win10,但这三者软件互不兼容(或者说兼容很费劲),所以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一个系统。虽说微软有努力尝试统一成UWP,但很可惜失败了。
相似例子的还有苹果的MacOS和iOS,Debian Linux和RedHat Linux,同源,但是软件生态圈互有隔离,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系统。(苹果正在走向统一但目前还没成功不是?)
很多Linux发行版的应用软件相互兼容,显然可以把它们当做一个系统。安卓虽说使用了Linux内核但有自己的整套软件运行体系,且不与任何Linux发行版兼容,那它和Linux很明显就是两回事。
说回鸿蒙,这里单指运行在手机上的鸿蒙,哪怕华为是从零开始码代码根本没用AOSP,但到最终成品依然需要靠安卓软件生态圈过活,那它就是安卓。等什么时候华为能扶持起一个“跟安卓互不兼容的软件生态”,且能良性发展运行的时候,鸿蒙才有跟安卓分道扬镳的资本。到时候就算华为说鸿蒙是安卓,大家也会骂华为太谦虚了。
彻底粉碎了阿里云os“套壳安卓”的说法……
看看官方回复,一句话来概括:未来可期
是彻底坐实了吧,明确了鸿蒙2.0手机端不是简单的安卓换皮,而是AOSP的基础上重新封装API然后对外只暴露这些API,具有理论上解耦的可行性(就是只要你能做一个和AOSP的功能一样但不是AOSP的东西,就能把鸿蒙2.0手机端目前的AOSP无感知替换掉),俗称套壳。
这么做的原因也简单,比方说,我往手环手表手机电冰箱上面显示一行字,按照鸿蒙的布局,这里应该得用相同的语句来实现,那么这个语句和AOSP的语句不一样怎么办?我总不能把鸿蒙的语句全都按AOSP的语句命名吧?
所以就用AOSP显示文字的功能,添油加醋之后,封装成一个新的语句放进去。
至于原先那个功能,自然还留在那里,这样安卓APP就100%兼容了。
其实就是要做一个封闭的生态,搞一套API而已,手机端重写是不可能的,只要基于AOSP把新API封装出来就好。往后甚至可以根据这套API去做新的编程语言(笑
这个做法倒没什么问题,无论法律上还是技术上,只是心理落差太大了,手机端这边说白了依然只是个深度定制安卓UI。安卓根本就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确定性时延”说的必然不是手机端这个安卓部分;而“分布式软总线”,居然也是可以在安卓上实现的;既然有安卓,那就得有Linux内核,有Linux内核这个宏内核,就不是微内核了……再辩下去估计就陷入那个“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了。
就,很失望,因为之前设想的那些类似Windows上的WSL1或者超强化版Anbox之类的,直接跑在GNU/Linux上面的,诸如此类“真正的另一个移动操作系统”还没有出现。
毕竟我对Sailfish OS还是有私心的,纯GNU/Linux手机外加全手势操作,外加拿Qt写APP还是感觉很不错的,就差个生态,鸿蒙OS确实是我期待错了。
意思很简单,Sailfish OS是不预装安卓兼容层的,你不装的时候,你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用原生APP(是熟悉的rpm包),你可以装安卓兼容层跑安卓APP,可以随时关掉安卓兼容层节省内存和电量,可以在Linux环境su之后直接去魔改安卓文件,安卓还完全发现不了,这个体验很棒以至于我满心希望鸿蒙2.0手机端用某种方式真正实现了安卓的兼容层,这样开源之后往Sailfish OS移植一下,往大法手机一刷,不要太爽。
结果并不是。
~更新1~
再多说一点吧,为什么这个“兼容”特别让我感兴趣。
刚开始的时候PPT横向对比的是“G公司”和“A公司”系统,虽然没明说但肯定都觉得是Android和iOS,既然都这样横着比了,它应该不是AOSP二次开发。因为说了鸿蒙会开源,如果基于AOSP,那你这边开源,AOSP那边就能把你的功能合并过去,你有的新功能“G公司”系统就会有,然后所有安卓机都会有,和“G公司”系统还比较个啥哦。
那么,兼容安卓这么个破事儿,在Sailfish OS这边,一直是用一个商业软件Myriad AlienDalvik搞定的,丫最大的痛点是收费,所以大法版的Sailfish X,免费的没有安卓支持,有安卓支持的要花49.90欧。如果有个好用的手机端的开源免费安卓兼容层那特么就好了对不对。
而兼容生态会不会影响原生生态这个事儿Wine解释过[1]:不是说兼容生态就没人做原生应用了,而是兼容让大家先无门槛入场,有人了,才能谈后续要不要花钱开发原生APP。
不然的话,比如上来都是Java和OC程序员,非得去转行学dotNET、学WPF、学XAML,又不知道这个新系统到底能不能成公司不想砸钱,强行开发个APP上架了,用户体验不好,往后就没人做了,生态死了,系统被放弃了,天国的WP。
你得先兼容了,不花钱或者花很少钱,拿现成的东西就能上,用户能无缝转过去,等做起来份额了,发现原生做好了比兼容的更快更流畅,原生生态才能被带起来。
那么,兼容,目前按我的浅薄理解(非程序员),要么像WSL1和Wine那样靠转译,要么就是Anbox那样跑容器/跑虚拟机,转译保证不了100%兼容性,虚拟机慢而且浪费资源。
安卓在AOSP的fork上面跑不叫兼容,就好比一个软件在Debian和Ubuntu上面都能跑不叫兼容,叫“本来就该能这样”,“废话”。
而鸿蒙的宣传上面,总能让人感觉,这个兼容,兼容性极强(不然更新给用户了APP闪退全国四分之一手机市场炸锅了),速度极快(方舟编译器跑一下60%速度提升),还特么开源,还特么上来就支持安卓10。那就是妥妥的走在世界前列,全世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安卓兼容层能做到这点,而鸿蒙能做到。
所以znmssdl一开源还不直接干爆AlienDalvik(最高支持9.0?,原版Jolla Phone才4.4好像),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钱,到时候去Jolla Together去发个帖子提醒一下,适配做好了收个二手大法刷起可以直接当主力机,现在手头这台Xperia 1 II等年老色衰了也能焕发第二春,那就是wtm吹爆路人黑转死忠粉的节奏。
就是,我并不关注你有多少新名词,但是只要你给开源了这么牛叉的东西,我肯定吹爆你。
结果1.0开源的吧没有手机端,2.0手机端还是基于AOSP(而且说我不懂开源,行吧……),不基于AOSP的还在未来不知道啥时候。
我能不失望吗。
鸿蒙被黑的真的有点莫名其妙。。。而最崩溃的是,就是反对黑华为的答案,也连鸿蒙真正的优势都说不清楚。。。。
华为曾经是和我对抗过高通的企业,他们的努力和投入也是我尊重的。所以,才决定写这个答案。
而在这之前,要先某些华为粉丝划清界限,没有一些行业常识可以谦虚点,否则也不会被那么奇怪的带节奏。别动动键盘上纲上线到国家民族,就感觉良好了。。。有那个拿着黄瓜在世界地图前面指点江山的功夫,找本计算机本科的《操作系统》好好看看。。。就只是为了支持华为,也有更多的好处。。。
一个 500 强商业公司,完全重写一个系统并非什么难事。。。
Linux,就是因为 Unix 的版本混乱和各种许可问题,愤然重写的。。。最开始,还是个人行为。
而历史上新写、重写的手机系统就太多了。。。
iOS ,BlackBerry,Firefox OS,Windows Mobile,Symbian,Maemo,Palm,BADA,Ubuntu Mobile,Tizen。。。
任何一个像样点的商业公司,基本上都有这个能力。
而且,在这其中,完全不依赖类似 Linux 这种开源 OS ,也未必就技术上更 NB ,比如 Palm 什么的。充分利用今天计算机世界的开源资源,搭建更丰富更高级的系统支撑应用,才是软件工程的正道。。。
所以,用鸿蒙是否套壳 AOSP 来判断华为是否 NB ,没有任何意义。
放弃今天开源世界积累的东西从头写个系统,也并非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换而言之,就算是没套壳,下限也就是在 Palm 、 Ubuntu 、BB 这个级别,这种公司,华为早就超越了好嘛。。。
Yun OS 和 鸿蒙,至少有套壳了 AOSP 的可能性。而这个选择,才是真 NB。
以上那么多手机系统死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今天手机上,只有两大 Apps 生态:iOS 和 Android ,现阶段,要想发展一个伟大的系统,必须兼容其一。
只有如此,这个系统才是对商业战场有价值的,也是在未来有可能具有生命力的。
简而言之,目前选择套壳 AOSP 也不能说就是问题,这是兼容 Android Apps 生态圈的最优路径。不兼容,几乎必死无疑。
基于残酷的商业现实,为了一个系统的未来,选择兼容 Android 生态圈的道路,反而彰显的是华为对这个系统的厚望,以及一定要做 NB 的决心。
当然,理论上兼容 Android Apps 生态圈,和使用 AOSP 不是一码事。
华为当然可以选择完全重新写一个系统,提供覆盖 AOSP 的 API 。
这就是华为所说的和 AOSP 解耦的过程(进而,生态圈的解耦,在未来也不是不可能)。
问题是,上来就全面重写是否真的有必要?
那 Linux 是不是也要重写一下???
相对正常的做法是:
在法律团队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先尽量复用 Linux 和 AOSP 的代码。
同时,足够低调,尽量回避可能的诉讼风险 - 很多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可能不明白因为开源许可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性,侵权与否很多时候是个和法律能力相关的概率问题,而非是非问题。
搭建起基本架构之后,有一个能用的系统。然后,再慢慢替换掉其中
法律上高风险,
需求上不满足,
或者技术上不完善的部分。
搞得差不多了,根据大环境,再判断是否寻求彻底脱钩。
在全球这么多年开源大厦的楼顶添砖加瓦,去粗取精不香嘛。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创情结,非要平地起高楼是不是傻。。。。
好在,华为的软件工程人员应该不是傻子。。。
同样都是开源系统,
Google 为了写 Android ,大大方方的把 Linux 拿来用。
Apple 为了写 Mac OS ,大大方方的把 FreeBSD 拿来用。
为什么到了这么多年后,华为为了写鸿蒙,就不能把 Linux 以及在上面构筑的 AOSP 拿来用呢???
你鄙视套壳,一不小心就双标了。而且,就是反鄙视套壳的言论,在默认前提里,还是对自己国家的企业,执行了更苛刻的标准。。。
华为有中国企业中最强大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法律团队,全球经历过无数场官司。
而这个,是华为拿开源系统使用的法律保障。
考虑到国家之间的斗争可能已经超越了法律层面,在技术路线上画出一条最终可以解耦 AOSP 的道路,则是这个系统的技术保障。
鸿蒙就算是用了 Linux 或者 AOSP ,只要是华为技术团队和法律团队通力合作,能规避开源的法律问题,在全球主要市场打赢官司,鸿蒙,就是华为自己的。
万一再次出现耍流氓的情况,技术上有完全解耦的方案,那么鸿蒙还是华为自己的。
鸿蒙整个的设计,如果能从商业考虑,到法律保障,到技术架构,充分利用了全球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考虑了现实状况,发挥了公司自身的优势。
站在开源世界知识积累的肩膀上,商业,法律,技术融会贯通,构筑一个属于中国企业的系统,这不恰恰是 NB 嘛。。。
纠结到底是否套壳这个问题,不是很 SB 嘛??
就算是实锤套壳了,你告诉我,法律层面目前连诉讼都没有,
到底有什么可黑的???
充其量,就是华为的营销部门,NB 吹过了,没有还原真实情况而已。。。
所以,整个套壳问题,预设的前提才真正诡异:一个系统上来就应该凭空出世,完全不使用开源世界的知识结晶,构筑完善的系统,甚至生态 。。。
这完全是无知的,自大的胡话啊。。。
而另一方面,全球开源世界的知识的结晶,谁又敢确定的说是美国的私产???
而鸿蒙真的冤枉啊。。。他在商业,法律,技术上腾挪设计,在残酷的现实中,对于风险的平衡近乎完美。。。
诉讼还没有发生,各家高度专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诉讼团队都还没动手,判决更是没有,你怎么上来就觉得基于开源系统套壳是问题呢???
那 Android 基于 Linux, iOS MacOS 基于 FreeBSD ,是不是问题呢?
开源软件的许可问题,还是个挺复杂的法律问题,为何对 Google 和 Apple 不使用有罪推定,对华为的逻辑,就那么像有罪推定呢?
反对的人,也别落入这个简单的逻辑陷阱,去争论是否套壳吧。。。这些人,前两天还凭着初中几何上来就知道 OPPO 是抄苹果呢,拿个平面分体或者需要手工飞线的东西证明 AM Hatsu是抄袭呢。。。这个问题你争论的过嘛。。。
哪来的那么多缺乏商业实践软件开发常识和开源法律知识,却那么非黑即白理想主义的键盘侠呢。。。反对的人为什么也无知的去跟着他们争论一些其实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呢。。。
小米非常后悔没有说miui是国产系统,但他不敢,因为不能放弃印度市场。鸿蒙去掉了Powered by Android不仅解决了谷歌的法务问题,也给大陆上所有爱华为人士一剂鸡血成了“国产自研”。他们不知道去掉了这几个字不代表他不是安卓,代表的是华为彻底失去了国外的所有市场。
我看到很多人在以“兼容与否”来区分“两个系统”,甚至进而开始讲“自主研发”。还有的干脆以此为基础,开始说华为的宣发有问题,不该说自己自主研发。
这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
有点生殖隔离作为物种分离标准的意思。
然而现实中跨物种繁殖压根不是问题。狮子老虎本身就能杂交生育。同时同一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的情况也是有的。美洲有一种青蛙,南北分布很远,最后就出现了生殖隔离。但是他们实际上还是一种。
兼容也不是问题。
因为可以主动兼容。
举个例子来说,WPS是国产办公软件,微软来华的时候与WPS合作,为了市场,不得不主动兼容WPS,并且主动来谈合作。所以微软的办公软件不是自主研发的?
举个例子来说,微软办公软件占据市场以后,就不主动兼容WPS了,最后迫使WPS反过来兼容微软。那么,所以WPS不是自主研发的?
再举个例子来说,有消息称苹果的语音助手是抄袭的国产软件,国内公司告了很多年了。所以苹果宣传自己搞自主研发是有问题的吗?
有人会说,办公软件不是系统。你要跟我讲语文我可就不困了。办公软件可能不是那么基础的系统,但是办公软件可以说是办公环境下的系统。
兼容和不兼容,并不能决定他们是不是自主研发、不能决定他们是不是不同的软件系统。
所以现在铺天盖地的以所谓兼容来嘲讽自主研发,来嘲讽独立系统,本身就有问题。
总有人说外行怎么样外行怎么样,这样铺天盖地的所谓专业计算机言论,总让我以为社会计算机变成水平跃升到了一个极其普及的地步,以至于所有人都学会用兼容法判定不同系统了。
按照这个逻辑,为什么白人和黑人杂交可以生出黑人呢?因为白人和黑人是一个系统,白人就是黑人的一个类型。
黑白不分,就是这个样子。
实际上对于华为这个系统是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因为我认为,只要能做到独立研发,独立控制,独立生长,那么这就是自主研发的独立系统。
你要说与别的系统有多少代码不同,这没有意义。人的基因和黑猩猩差不多,查重率据说不低于98.5%,但是你要说你和黑猩猩是一个物种、没有生殖隔离,我觉得你可以弄个大新闻。
现在这种奇谈怪论,本质上不过就是将人和黑猩猩混为一谈。
只要能够做到独立研发,独立控制,独立生长,那么将来他们是不是能够彻底变成另外一个系统,或者以逐渐增加兼容性的方式,提供一定过渡期,最后选择特定时间点推出一个从底层代码都是全新的系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怎么样都无所谓。
毕竟,全新系统和独立系统我还是能分清的。
这本来应该是个计算机技术问题,但是很多人明显是拿着计算机技术问题搞语文问题,这就很无聊了。而且,很多人嘴上说的“全新”才是真的只换了个壳。
其实兼容不算什么判断标准。有很多软件、硬件,还能够做到兼容微软的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呢。
拿这说事儿的,说白了就是要求华为一口吃成胖子,吃不成就说明华为是穷光蛋,嘲讽华为没钱。
从技术角度说,就是想说华为没有研发能力,华为的研发能力是吹的。
这个过程呢,就是先踩华为的表现,再以伪装理性的角度说“华为没有你们想象的好”,然后开始灌输华为的坏。
这是针对华为的,针对其他人也是一样的玩法。
其实你完全可以跳开他们的步骤,不要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看他们的表演,而是把他们所有这些东西打包成一个压缩包,变成一个单独文件放一边,这个时候你直接回到问题本身:
你就直接说世界上有几个企业能和华为比研发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
所谓“华为没有你们想象的好”,你认为其他企业算什么?请明确说出公司名字一个一个列举回答。
你猜他们敢张嘴吗?
黑就是黑。先用2B铅笔描一遍再用4B铅笔描一遍,这样一遍一遍涂黑那是画画的基本技巧(重点是2B)。那还是黑。
画画技巧那么高,你跟乌合麒麟比画画去啊,装什么程序员?就你2B铅笔多吗?
很多功能都让程序员“大开眼界”,某些自媒体的解释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操作系统升级:直接从安卓升级到鸿蒙,这不就是相当于linux可以无损升级到windows,windows无损升级到apple OS吗?
应用兼容:app同时兼容安卓与鸿蒙,这相当于一个 桌面的exe应用,可以同时安装到windows、linux、apple os上边,历史上是没出现过的。
微内核:应该是一个精简版的操作系统。相当于用一个开源的linux代码,把各种无关的代码删除,变成一个相当精简的框架,只剩下基础的功能,,然后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功能,最后编译成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有人对微内核理解不直观,打个比方,买一台汽车,把座椅外壳全拆掉,只剩下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能保证汽车能开,这个就叫微内核!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座椅、外壳,就是自己的一新车了,这就叫基于“微内核”。
现在就是一直的模糊概念。
问:是不是用安卓改的?答:安卓也是基于LINUX开发的。
问:是不是用安卓改的?答:你懂不懂什么叫微内核?
问:是不是用安卓改的?答:兼容安卓,并比安卓快60%!
问:是不是用安卓改的?答:别人编程用了ABCD,那这个编程用不许ABCD也不行?
华为失去的是gms。国内不用gms,失去gms意味着失去海外市场。
取代gms意味着华为需要在海外取代谷歌的所有移动生态。这个难度大概相当于华为需要在国内同时取代百度,支付宝,微信,高德,b站。
无论华为鸿蒙os是否是自主研发,都不是在解决华为的海外业务问题。华为从没有在系统层面被卡脖子,aosp依然是那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哪怕真的有一天,aosp闭源了。
且在一瞬间,国内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所有个人电脑,所有fork过aosp,或者是残留着aosp代码的硬件设备都悄无声息的清除了这些数据。
你觉得国内拿不出来一个代替品?我告诉你,各个厂商推陈出新的速度会超乎你的想象。不超过半个月你就能看见市面上,数十款手机系统杀得人仰马翻,抢夺市场。
对外无法解决问题,对内没有市场认可。我就想知道这波操作的意义究竟在哪?
对鸿蒙为什么会愤怒?
以鸿蒙一直以来的宣导,我以为鸿蒙一上场至少是个WindowsPhone、PalmOS、BlackBerry OS这样的系统,谈不上好用,但是自成体系,上场前能提供测试包或SDK给开发者,让开发者做好迁移和适配工作,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和政策支持下很快会成为主流系统。
再不济,至少也是个Fedora、Ubuntu这样的操作系统,虽然有一定上手门槛,有自己独到、创新的改进。
结果,在万众期待下,端了个番茄花园系统上桌。
不能问、不能质疑。问了你就不懂技术、质疑了你是恨国党。
似乎可以理解指鹿为马的现场那些大臣们心里是有多憋屈。
开发者们的怒气,正是自己相信了鸿蒙的PPT、并重视鸿蒙的体现。如果一开始就不把鸿蒙当一回事,压根都谈不上怒气。
以今日华为的处境和国内环境,如果鸿蒙能做到Ubuntu、Fedora、CentOS的水准,在当今各种内循环政策的加持下,鸿蒙成成一个独立、自主、主流操作系统还是有很大可能的,正如CRH动车技术从贴掉日文标签,再到部分零部件自研一样。
如果鸿蒙当真成为主流操作系统,那么众多开发者就必须急于将自家APP移植、适配到鸿蒙平台。微软、苹果的做法是:在操作系统正式发布的至少半年前,就召开产品发布会,向开发者提供详尽的技术文档、例程,并提供操作系统的试用版或测试板,生怕开发者不理他的新系统。然而鸿蒙除了塞了大家一嘴“分布式、全场景”的大饼,并没有提供符合行业普遍做法的技术文档和系统测试版本。
事实上迄今为止,公众看到的鸿蒙仍然是Android;与MIUI、FlyMe等一众魔改Android 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谓“分布式”也不过是一个私有的RDP协议;MIUI加上了小爱同学去控制一众家用电器,是不是也能叫做“分布式”?目前鸿蒙并没有他所宣传的那些“颠覆性”的特性,而开发者所忧虑的正是那些“颠覆性”的特性;如果鸿蒙真的“颠覆”了“传统”系统,那么请拿出手册、例程来指导大家移植和适配;如果鸿蒙在吹牛,那么大家还是按原本Android的开发模式去开发软件,该做适配就做做适配,不用大刀阔斧做移植。然而鸿蒙一直拿着这些薛定谔的特性来吊着一众开发者,确实非常不应该,这就是怒气的根本原因。
无论鸿蒙是个Ubuntu一样的系统、或是番茄花园一样的系统,至少它能用,也能让华为在商业上有新的建树。既然如此,应该客观面对问题,真诚地向开发者提供和说明技术方向、开发手册、SDK,坦诚布公地讲解疑惑,共同构筑一个良性的开发氛围。一味地无底线吹牛和棒击质疑者,只会加深开发者与鸿蒙之间的隔阂,并捧杀鸿蒙。
//补充:
总结一下重点:
1、用了ASOP,却一直明示暗示“自主研发”;藏不住了之后,就称会逐步替换。
2、哭惨着被漂亮国封杀,而漂亮国实质上封杀的是GMS,GMS在国内能用?国内发售的手机哪个用上了GMS?因为缺了GMS就窒息了?
3、宣传大于实际。“比Android快60%”、PPT上贬低iOS和Android等骚宣导,都是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如果你更快,请拿出跑分截图(虽然跑分软件不一定能完整说明问题,但至少能看出个趋势),再不济,同款APP在鸿蒙能启动得比Android快吗?
4、营销大于技术。开发者没等到例程、没等到SDK,而是先等到了分布式、全场景、万物互联的大饼。真实体验鸿蒙之后,恍然大悟这里的分布式、万物互联,本质上就是一个私有的RDP协议....既然如此,那就大方地拿出这个私有RDP的开发手册,也便于大家的理解。这玩意儿很棒,但是过度营销就缺范儿了。
5、“从Flyme移植到MIUI”和”从iOS移植到Android”是完全不同工作量的事情,后者会折腾死程序员,前者可以让程序员摸鱼一个月。程序员们只想尽早了解一下新系统的特性,尽早拿到新系统的SDK,快点实现APP移植工作而已。在做好后者的准备后,发现接手的任务是前者,程序员到底应该开心还是悲伤?
//二度补充
从目前的看来,鸿蒙不是一个孤立的操作系统,而是一个软件系列,包括了用于IOT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一个使用了ASOP的魔改Android。
前者已经开源,而且已有部分开发者拿到了开发板并HelloWorld,这部分争议不大。因为无论国内外的RTOS都已经高度成熟,鸿蒙不占什么优势,而且也没法和被漂亮国封杀扯上关系,不好讲悲惨故事。
争议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后者,后者的现状是以ASOP为基础,加上了HW的EMUI主题、万物互联私有RDP协议的一个Android操作系统。后者与前者之间所谓的“万物互联”尚无公布的SDK给开发者学习和开发。
尽管HW声称准备魔改ASOP为OpenHarmony、自行开发HMS用以替代GMS,但已现状来看并不容乐观,特别是HMS的商业难度之大恐怕不是HW靠着目前这些营销手段就能够构造的。
GMS的基石在于油管、GooglePlay、GMail、Google云服务 等一系列基础应用作为支撑,在Android上没有GMS就无法使用这些APP;然而HW并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造出这些能够支撑HMS的应用。更何况,小米等一众手机厂商,也早有GMS的替代方案并商用至今。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是讲科学还是讲政治。
不敢不粉碎。
鸿蒙发布会,余承东背着手微笑地漫步,看着激动鼓掌的人们;
忽然一个人拉了他一把:“快鼓掌!你不要命啦?”
一个码农私下里问领导:华为手机都没了,还要操作系统干嘛?
领导说:笨死了,手机没了可以用虚拟机啊!你平时开发都是改完代码在实体手机上测的??
华为找魅族商量用鸿蒙,拍胸脯说“绝对原创”,魅族的大领导哭了:“要是套壳安卓的我们还敢用,要是真原创,谁敢冒这个险啊!”
一个码农在公司内部的聊天工具问另一个码农:
“你是做鸿蒙的么?”
那人说:“不是。”
“你是做安卓的么?“
“也不是。“
“你们是给鸿蒙提供支持或是工具的么?“
“都不是。“
“那好,说实话你的code太他妈烂了,把大爷我的组的东西全搞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