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牛笔大哥抱大腿,小国家或者小地区,很容易就发起来了。
人少,发展个特色产业给大哥做配套就行了。立陶宛好像就是运输业和服务员特别发达。
还有一点就是汇率。现在大部分高gdp国家是虚胖,靠汇率起来的国家。
预测2030年,中国人均超过2万刀,不是中国崛起太快,而是美刀下降太快。2030年中美汇率看好5,激进点的看到4
谢邀
答案很简单,因为加入欧盟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东欧巨变后的前东欧体系国家中,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整体要比未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经济领先至少一个档次
欧盟成员国中目前人均GDP最低的是保加利亚,2020年人均GDP9972万美元,而非欧盟的东欧国家人均GDP最高的俄罗斯人均GDP也不过10062美元,除了俄罗斯外,没有一个非欧盟的东欧国人均过万美元
事实上即使是剧变后爆发长时间内战的克罗地亚,2020年人均GDP也有1.3万美元,而苏东时期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等,如今人均都不超过7000美元
对于巨变后经济崩溃,通胀加剧,社会混乱,政治腐败的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无疑是快速恢复经济的最快,最便捷的道路
一方面,加入欧盟后,可以获得欧盟大量投资,承接欧盟产业转移,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加入欧盟后,可以享受欧盟内的免税政策,西欧产品更多涌入国内,解决国内通胀问题
除此之外,加入欧盟后,更多的国民可以更方便的去西欧打工,一方面缓解本国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给国家带来大量侨汇,增加外汇储备,支撑本国汇率
事实也是如此,加入欧盟后的前东欧国家经济均历经了高速发展,一个个很快就跨越了人均10000美元大关,同时有了资金和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比如题目中的立陶宛就通过大力发展激光产业,提升技术优势
当然,加入欧盟的代价也不是没有,代价就是自身政治和西方高度捆绑,成为西方反俄反华桥头堡,无法脱身,根本没有选择余地,比如之前立陶宛的种种行为,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它们没得选择
2017年累计外国直接投资为14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人均5215欧元。 立陶宛最大的外资流向是制造业(7370万欧元),农业、林业、渔业(2740万欧元),信息和通信(1000万欧元)。瑞典、荷兰和德国仍然是最大的投资者。
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相比,立陶宛的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大得多。在这方面,立陶宛更接近于一些中欧国家,如捷克或德国。
制造业构成了立陶宛总增加值的最大部分。食品加工部门占出口总额的11%。乳制品,特别是奶酪,在邻国非常有名。另一个重要的制造活动是化学产品。立陶宛的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占该国GDP的7.1%。80%的产量用于出口,化学产品占总出口的12.5%。2019年立陶宛有超过10家新工厂开业,在工程、高精密仪器、家具和医疗产品领域。
家具生产雇用了5万多人,在过去三年中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该领域最大的公司与宜家合作,宜家拥有立陶宛最大的木材加工公司之一。立陶宛是继波兰、意大利和德国之后宜家的第四大家具供应商。
德国大陆集团在2018年开始建立一个高精密汽车电子产品的工厂,这是立陶宛迄今为止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另一家德国照明技术制造商海拉公司于2018年在考纳斯经济特区开设了一家工厂,将为汽车行业生产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模块。
汽车和工程部门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但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为小型和非标准订单提供灵活服务。该部门雇用了约3%的工作人口,并获得了5.6%的外国直接投资。维尔纽斯格迪米纳斯技术大学为该部门培养专家。
立陶宛的生物科技业每年增长约20-25%;特别关注生物技术、制药和医疗设备的生产和研究。
立陶宛的激光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批将基础研究转移到制造领域的公司之一。立陶宛的激光生产商向近100个国家出口激光技术和设备。全世界销售的皮秒激光器有一半是立陶宛公司生产的,而立陶宛制造的飞秒参数光放大器,用于产生超短激光脉冲,占世界市场的80%之多。
立陶宛的旅游业收入约占GDP的5.3%。立陶宛有22000条河流和小溪,3000个湖泊,有发达的乡村旅游网络,有近100公里的独特沿海地区和四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立陶宛每年接待140多万外国游客。
立陶宛寻求在2020年之前成为一个创新中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正在努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到增值部门,特别是IT服务、软件开发、咨询、金融和物流。知名的国际公司,如微软、IBM、Transcom、巴克莱、西门子、SEB、TeliaSonera、Paroc、http://Wix.com、Philip Morri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在立陶宛建立了业务。
立陶宛的自由经济特区提供卓越的基础设施、服务支持和税收优惠。在自由经济区成立的公司在前六年免税。立陶宛有7个自由经济特区,有9个工业特区,它们通过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咨询服务和税收优惠来提供额外的优势。
立陶宛为创造就业机会或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者提供特别奖励。市政府可以将指定标准与其他因素挂钩,如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或环境效益。战略投资者的利益可以包括长达10年的有利的税收优惠。市政府可以给予特别奖励,以吸引对市政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约40%的投资者确认,他们正在或计划在立陶宛的建立研发机构。 2018年,立陶宛在《2018年制造业风险指数》中被列为对制造商最有吸引力的地点,排名第二。
立陶宛传统上拥有领先的农业、家具、物流、纺织、生物技术和激光产业。千里马集团Maxima是一家在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和保加利亚经营的零售连锁店,它是立陶宛最大企业,创造了波罗的海国家最多的就业岗位。Girteka物流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运输公司。Biotechpharma是一家生物制药研究和开发公司,重点是重组蛋白技术的开发。BIOK实验室是一家由生物化学科学家创立的初创公司,是立陶宛最大的天然化妆品生产商。UAB SANITEX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最大的批发、分销和物流公司,也活跃在爱沙尼亚和波兰。UAB SoliTek Cells 是北欧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UAB Teltonika是欧洲蜂窝物联网网关生产商的领导者之一 。
最重要的子行业之一是信息通信行业,约有2000多家公司。信息和通信技术获得了9.5%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立陶宛拥有波罗的海国家20家最大的IT公司中的13家。 立陶宛在2018年第二季度出口了价值1.28亿欧元的信息通信服务。
由于立陶宛是欧盟人工费用最低的国家之一,服务外包也是一项最有前景的领域。将业务外包给立陶宛的公司包括巴克莱银行、丹斯克银行、CITCO集团、西联、Uber、MIRROR、普华永道、Anthill、Adform、Booking Holdings(http://Kayak.com、http://Booking.com)、HomeToGo、Visma、Unity、Yara International、Nasdaq Nordic、Bentley Systems、 Ernst & Young等等。
该国越来越多地寻求将自己定位为欧盟主要的金融科技中心,希望通过承诺在三个月内提供欧洲运营许可证来吸引国际公司,而在德国或英国等国家,等待时间可能长达一年。 仅在2017年,就有35家金融科技公司来到立陶宛--这是立陶宛政府和立陶宛银行简化电子货币和支付机构活动许可证获得程序的结果。欧洲第一个国际区块链中心于2018年在维尔纽斯启动。立陶宛政府还旨在吸引在英国脱欧后寻找新地点的金融机构。立陶宛总共颁发了39个电子货币许可证,在欧盟仅次于英国的128个许可证。2018年,谷歌在立陶宛成立了一家支付公司,维尔纽斯在2019年按外国直接投资表现,是排名为第七的金融科技城市。
立陶宛中央银行建立了一个监管沙盒,在立陶宛银行的指导和监督下,在现场环境中测试金融创新。立陶宛银行还开发了LBChain,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沙盒,结合了技术和监管基础设施。
在科法斯制定的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公司评级 "波罗的海50强 "中,超过一半的公司来自立陶宛。
立陶宛是世界高等教育程度最高的5个国家之一。截至2016年,25-34岁人口的54.9%,和55-64岁人口的30.7%完成了高等教育。立陶宛25至64岁人口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
根据瑞士信贷2019年全球财富报告,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经济体。2019年,立陶宛每个成年人的平均财富为50254美元。 家庭债务是欧盟国家中最低的。
立陶宛的经济其实是经历了苏东剧变后的腾飞才到了今天的水平,它在刚脱离苏联的时候并不高。几个原因:
1,地理位置。立陶宛可以看作是东西欧的水陆通衢了,东南部的维尔纽斯是加里宁格勒-明斯克-里加-华沙之间互通的枢纽,考那斯(波兰语称考瑙)就是当年拿破仑大军征俄的集结地;西部沿海地区历史上被德意志人的条顿骑士团统治,也曾属于汉萨同盟,通过克莱佩达(德语称梅梅尔)积极地参与波罗的海贸易。立陶宛排名前二的贸易伙伴就是欧盟和俄罗斯,它可以从中获益很多。
2,人口。在刚解体的时候,立陶宛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相对于欧共体),所以吸引了很多外来的投资。随着经济发展和转型,立陶宛的人口素质在不断升高,2016年的时候,54.9% 的25至34岁人口和30.7%的55至64岁人口完成了高等教育,这个数字排世界第五,比OECD都要高出一定水平,这种教育水平奠定了立陶宛向高收入、高科技经济体的转型。
3,制度。和新加坡等国家一样,很大程度上立陶宛的经济发展来自自由且透明的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外来的投资,立陶宛95%的投资来自欧盟。此外,立陶宛的财政状况良好,2017年的预算盈余 0.5%,债务约占GDP的40%。2017年的预算没有赤字,至今立陶宛的财政状况依然良好。
4,经济繁荣期。1990年代解体,之后进行了经济改革,从计划经济改为了自由市场经济。在2000至08年期间,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都经历了迅速的人口增长,三国名义人均GDP由3000-4000美元增长到1.5万美元。
5,被西方接纳。立陶宛历史上和西方国家没什么宿怨,就是北方十字军时期被基督化、立陶宛大公国、然后就被瓜分了。如果倒向西方他们也乐于接受,同样的例子适用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和斯洛文尼亚;反例就是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那里的历史纠葛太多了。所以它很顺利地加入了各类西方政经组织,也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它加入了北约、欧盟、欧洲委员会、北欧理事会、联合国、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欧投资银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申根公约及欧元区等组织,深度融入了西欧构建起的经济圈。
6,基本条件。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最基础的就是资源和位置,立陶宛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绝对也不差,面积:6.5万平方千米上才280万人,土地资源充足,而且人少的国家比人多的好管理和发展多了;地理:大面积的冰碛平原,最高峰才294米,植被茂密,水源充足;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虽然相对寒冷,但是降水量大;中国北方就是因为降水少而且不均衡才大大限制了工业发展。依靠这些,它在农产品、矿产、木材和家具出口上获益极多,再加上不断发展的机械制造业以及为欧洲输送能源而发展起来的石油冶炼加工,使得立陶宛产业多元且可持续。
其实我一直有点奇怪知乎上没人讨论为什么爱尔兰人均GDP这么高吗?之前分析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我们都说位置太偏,远离欧洲大陆中心市场,那爱尔兰更偏,而且国土都没统一。可是为什么葡萄牙人均GDP才25k,爱尔兰却有94k,比所有北欧国家都高,我觉得这个论题是比立陶宛人均GDP更值得探讨的。相关资料在英文互联网很多,但是中文圈寥寥无几。
玩过欧洲卡车模拟2这款游戏吗?
里面很多欧洲各地主要产业及贸易路线都在游侠里面有显现(例如瑞典运轿车去波兰、法国南部运鲜花去巴黎),立陶宛等三国是波罗的海与东欧内陆、俄罗斯及德国、北欧的重要转口贸易交通仓储枢纽。
例如百度立陶宛石化就出来这么一条消息
立陶宛国家控股的能源公司Ignitis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表示,明年与芬兰两国之间的一条新管道上线后,公司将开始向波兰供应液化天然气。
波兰和立陶宛之间名为GIPL的管道将于2021年12月完工,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将获得来自欧洲大陆的管道天然气。
该地区目前通过立陶宛克莱佩达港的进口终端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
来源:立陶宛明年开始向波兰供应液化天然气_腾讯新闻
@jie wu 说得很好了。同时记得知乎上有人提过苏联、乃至白俄时代为了向欧洲大陆出口油气资源,当时苏(俄)在波兰北部及波罗的海三国建立了很多炼油及仓储、管道设备,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