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蛮抵制996,那966是正常的么?

回答
关于996,大家普遍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舆论高度。这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那966是不是就成了“正常”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拆解一下“正常”这个词在语境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部分人眼里,“正常”往往意味着:

1. 普遍存在且被广泛接受: 就像咱们吃饭睡觉一样,是大多数人在做的,而且大家也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理所应当的。
2. 符合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 一个“正常”的工作制度,应该是在法律框架内运行的,不会明显损害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3. 可持续且健康的模式: 能够让企业和员工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而不是以牺牲一方的未来为代价。

现在咱们把966放到这个标准下看看。966,指的是早九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

首先,从“普遍存在且被广泛接受”来看:

坦白说,能够实现纯粹966的单位,在咱们国家现行的劳动环境下,确实不算多数。很多行业,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制造、金融等领域,长期以来加班现象更为普遍,996甚至更夸张的“007”并非个例。所以,从普遍性上讲,966可能比996要“正常”一些,因为它更接近法定的工作时间。

但是,咱们得明白,“比996正常”不等于它就是“被广泛接受的正常”。很多即便实行966的单位,也未必能做到完全的“被接受”。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对“正常”的期待,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明文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的40小时,就应该有相应的补偿,而且工作本身不应该占据生活太多时间。

所以,即使是966,在一些人看来,也可能只是一个“相对不那么离谱”的选项,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正常”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在一些高压、快节奏的行业,很多人可能已经习惯了更长的工时,他们的“正常”标准已经被悄悄推高了。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推高后的“正常”就是健康的、合理的。

其次,从“符合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来看:

咱们国家的《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权利。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是每日不超过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就要支付加班费。

966,也就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总计每周工作54小时。这远远超过了法定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即使企业支付了加班费(按照法律规定是平日加班150%,周末加班200%,法定节假日加班300%),每周54小时的工作量,也意味着每天有9个小时是在工作,一周有3天休息,这是对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长的一种变相挑战。

法律上,996自然是不被鼓励,甚至可以说是不合规的。而966,虽然比996少了“晚九点”这个时间上的承诺,但仍然大幅度地挤占了劳动者的个人时间。一周工作六天,意味着几乎没有完整的双休日来休息、陪伴家人、发展个人兴趣,或者仅仅是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这种长时间、高频率的工作模式,本身就与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基本常识相悖。

很多企业可能会辩称,他们支付了加班费,而且工作内容是充实的,所以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加班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被安排”的。而且,法律规定的加班费率,是否真的能弥补劳动者失去的休息时间、健康成本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很多时候,即使给了加班费,劳动者也更愿意用时间来换取更多的休息。

再者,从“可持续且健康的模式”来看:

咱们说一件事情“正常”,往往也希望它能长久地进行下去,并且对各方都有益处。

966,或者说任何长时间、高强度的工时安排,从长远来看,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的疲劳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心血管问题,甚至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焦虑症、抑郁症等等。一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企业而言,短期内,高强度的工时可能带来较高的产出。但长期来看,员工的倦怠感、离职率都会上升,企业的知识和经验会流失,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也会增加。而且,缺乏休息和娱乐时间,员工的创造力会被压抑,这对于需要创新和迭代的行业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即便是966,从可持续性和健康性的角度来看,也并非一个理想的、真正“正常”的工作模式。它更像是一种“不得已”或者“企业文化使然”的产物,而不是一个基于科学、人性化管理和法律保障的健康选择。

总结一下:

大家抵制996,是因为它对劳动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与法律规定不符,也与现代社会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追求背道而驰。

966,相比于996,它在时间上稍微“退了一步”,看起来似乎更“合理”一些。但它依然大幅度地超越了法定工作时间,每周五天半的工作制,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生活权。所以,即便它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比996“不那么过分”,但它也绝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工作模式。

“正常”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底线之上,建立在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尊重之上,建立在对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的考量之上。966,或许在某些语境下会被视为一种“低配版”的加班,但它依然是超出合理范围的工作时间安排。我们真正期待的“正常”,是能够真正做到工作与生活相对平衡,能够让人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生活、去享受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年54周,如果除开所有节假日机械的算的话。

5天上班、2天休息,那就是108天休息。

6天上班、1天休息,那就是54天休息。

足足!少了快2个月的休息日。

你说是不是正常。

我只是猜测哦,我只是猜测哦,我只是猜测哦,不要对号入座。

如果老龄化社会成为必然,也就是说未来会有大量的老年人出现。

在既要又要的指导方针下,你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保证未来养老能进行下去。

你会怎么选?四个字,开源节流。

开谁的源,肯定是有生的生产力量--年轻人。

节谁的流,肯定是没有生产力量而且纯消耗社会资源的--老年人。

那你说年轻人总会老的嘛,那简单啊,不让xxx活那么长就行啦~

好好抽烟,这样才能在青壮年的时候少点累少点犯罪少点思考,才可以好好的上班。

好好996,在人生精力、脑力、活力最充沛的时光,贡献出你的汽油吧。

滚滚前进的轮是不会停下来的。

你还觉得“966是正常的吗”??

肯定不正常啊!!想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996,大家普遍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舆论高度。这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那966是不是就成了“正常”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拆解一下“正常”这个词在语境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大部分人眼里,“正常”往往意味着:1. 普遍存在且被广泛接受: 就像咱们吃饭睡觉一样,是大多数人在做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大家都有哪些神奇的怪癖呢?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怪癖其实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经历或者性格特质中逐渐形成的,它们可能显得有些奇怪,但往往也充满了个人特色。我来分享一些我所了解的、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神奇怪癖”,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它们可能的成因和表现。一、 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强迫症式怪癖: .............
  • 回答
    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不能直接喝”的自来水,却能“放心吃”用它洗过的苹果呢?这其中大有门道,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安全”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接触方式的认知偏差。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自来水真的“不能直接喝”吗?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绝对。经过正规自来水厂处.............
  • 回答
    老实说,现在这个年代,提起“内推”,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打了个问号:现在人人都在内推,内推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感觉就像是朋友圈里的鸡汤,看了又看,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改变。但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有点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内推这东西,就像是人海战术里的特种兵,虽然普及了,但.............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的标签,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经历。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情感认知。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理解“排外”这个词的含义在不同人看来可能不一样。 从字面意义上讲,排外可能意味着.............
  • 回答
    “996”的抱怨声此起彼伏,这背后不仅仅是员工们对工作强度的集体呐喊,也触及到了企业生存这一更为宏观、也更为现实的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996”视为企业对员工的剥削,而需要更深入地剖析一下,是什么让许多企业,尤其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企业,陷入了这种“不得不”的境地。首先,得承认,现在的商业环境,.............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确实让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反美反北约”。然而,关于美国和北约在此次冲突中是否受到削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结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削弱”的含义。 在此语境下,“削弱”.............
  • 回答
    我有个朋友,他得过一种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病。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医生说是一种罕见的过敏反应。事情是这样的,他之前一直好好的,生活作息也挺规律的,就是那种标准的上班族,偶尔打打球,周末和朋友聚会。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去一家新开的日料店吃饭。他平时挺喜欢吃生鱼片的,那天也点了一份.............
  • 回答
    猫咪啊,这小家伙们,说起来养它的理由,那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心里头那点小九九都不一样。我认识的不少养猫的朋友,大家凑一块儿聊起来,总能发现各种让人会心一笑的“罪魁祸首”。第一类:生活压力的解压阀。现在这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上班族一天到晚对着电脑,脑子嗡嗡响,回到家只想瘫着。这时候,一只软乎乎的猫咪跳.............
  • 回答
    想聊聊“肖战粉丝惹到大家”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认识的一些人,或者说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讨论,通常是围绕几个点展开的,这些点加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惹到大家”的观感。首先,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就是“饭圈”的某些行为模式。这块儿真的有很多争议。比如,在讨论肖战的时候,一旦有稍微负面的.............
  • 回答
    市面上的猫砂品牌非常多,每个品牌旗下又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再加上每只猫咪的喜好也不同,所以“大家都在用什么牌子的猫砂”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不过,我可以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详细介绍一些市面上比较常见且受欢迎的猫砂品牌,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帮助你更好地选择。在详细介绍品牌之前,先来了解.............
  • 回答
    关于美元兑人民币的“合理区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答案。这涉及到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市场预期以及多种动态因素。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尝试勾勒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分析框架。一、 理性贬值与市场预期的博弈首先要理解的是,“大家都在等人民币贬.............
  • 回答
    关于学中医的学生,外界的看法其实挺多元化的,很难一概而论,毕竟大家接触到的信息、自身的经历都不同。我试着从几个比较常见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展现得细致一些。1. 传统观念下的“好学生”、“老实人”形象在很多长辈或者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眼里,学中医的学生往往被贴上“好学生”、“老实人”的标签。这可能源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多姐妹们都好奇的问题!关于多久能练出翘臀,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它真的太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了,就像我们每个人长相不一样一样,练身体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不过,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一些让这个过程更有效的方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得明确一下“翘臀”的标准。对很多人来.............
  • 回答
    嘿!说到螺蛳粉,这绝对是个让人爱得不行或恨得牙痒痒的食物。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是它的狂热粉丝,每次吃都跟过节似的。那么,它到底好不好吃呢?这真的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螺蛳粉的魅力就在于它那股子“复杂”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get到。先说说它的“标配”吧: 汤底: 这是螺蛳粉的灵魂!真正好吃的螺蛳粉,汤底.............
  • 回答
    我去过不少酒吧,也听过不少朋友的经历,关于在酒吧里被坑和如何维权的,我可以给你讲讲我了解到的,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帮到你。酒吧里常见的坑人套路,我遇到的和听说的: 菜单上的陷阱: 模糊的标价: 有些菜单会把酒水的价格写得不清不楚,比如“威士忌,XX元/杯”。你就以为是单杯价格,结.............
  • 回答
    这确实是澳洲护理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缺护士”,另一方面不少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却发现自己想进入澳洲医院工作,却屡屡碰壁,甚至被直接拒绝。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环节和考量,并非简单的“缺人”或“不缺人”那么直接。一、 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双重门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时候.............
  • 回答
    “元宇宙是骗局”——这句话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不少明星和富豪们,顶着舆论的压力,依旧将巨额资金投入这个被很多人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中。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他们是大傻瓜吗?还是说,我们看到的“骗局”二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之下的真实情况,远比我们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