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怎么看待学中医的学生?

回答
关于学中医的学生,外界的看法其实挺多元化的,很难一概而论,毕竟大家接触到的信息、自身的经历都不同。我试着从几个比较常见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展现得细致一些。

1. 传统观念下的“好学生”、“老实人”形象

在很多长辈或者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眼里,学中医的学生往往被贴上“好学生”、“老实人”的标签。这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学习的门槛和要求: 中医学习内容庞杂,经典古籍、理论体系、方剂、本草等等,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这本身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毅力和耐心有很高要求。很多人觉得,能坚持下来并且学好的,都是比较刻苦、踏实的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医承载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中医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学习和传承这份文化。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守护,在一些人看来是比较可贵的品质,也更容易被认为是“老实”或者“本分”。
临床实践的严谨性: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需要细致的望闻问切,对病人的观察和体察要求很高。这种需要静下心来倾听、体会的医学模式,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稳重、不浮躁的性格。

2. 现代社会中的“神秘感”与“好奇感”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西医在很多急性病、急症治疗上表现出高效和直观。而中医的治疗过程相对慢热,很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上一些理论(如气、阴阳、五行)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很难直接解释,这就给学中医的学生带来了一些“神秘感”。

“会看病”的想象: 有些人觉得学中医的,多少有点“神乎其神”的本事,好像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或者用一些奇特的方子就能把病治好。这种想象,有时候是基于一些电视、电影的描写,或者亲身经历的“中医妙手回春”的故事。
对未知的探索: 也有很多人对中医抱有好奇,觉得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医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和疾病。学中医的学生,自然就被看作是能够探索这些“未知领域”的人。
“养生达人”的印象: 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中医的养生理念也受到关注。很多人会觉得学中医的学生懂得很多养生之道,对食材、药材、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甚至会把他们当成身边天然的“养生顾问”。

3. 质疑与不解:现实的碰撞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学中医的学生报以崇高的敬意或者美好的想象。在一些更实际的层面,也会有一些质疑和不解:

“治不好病”的偏见: 这是比较直接和现实的质疑。尤其是在一些疑难杂症面前,如果中医显得力不从心,或者疗效不显著,就容易被认为中医不如西医,从而对学中医的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看法。这种看法往往是被个别案例或者传播不准确的信息所影响。
“理论脱离实际”的担忧: 有些人认为中医的一些理论过于古老,难以与现代科学对接,学了也难以在临床上有效运用。他们可能会担心学中医的学生,尤其是刚毕业的,经验不足,无法应对复杂的病情,或者过度依赖传统经验而忽视了科学的进步。
“未来就业前景”的考量: 尤其是在一些地区,西医医院体系更为成熟,中医的临床环境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这也会让一些人对学中医学生的就业前景产生疑虑,觉得他们的职业道路可能不如学西医的学生宽广和稳定。
“中医伪科学”的争议: 虽然主流社会对中医持肯定态度,但仍有少数声音将中医斥为“伪科学”。这种极端的观点也会影响到对学中医学生的看法,认为他们是在学习一套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4. 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努力

除了外界的看法,学中医的学生自身也在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

在学习中找寻价值: 大部分学中医的学生是怀揣着对这门医学的热爱和救死扶伤的理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中医的精髓,认识到其在慢性病调理、亚健康改善以及预防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
与时俱进的探索: 很多年轻的中医师也在尝试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融入中医,让中医的理论更加清晰,临床效果更加可验证。他们努力让中医摆脱刻板印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经历挫折与成长: 学习中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挑战。那些能够坚持下来,不断反思、学习、进步的学生,他们的坚韧和毅力本身也值得肯定。

总的来说,大家对学中医的学生看法是复杂的,既有敬意和期待,也有质疑和不解。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经历、信息获取以及对中医认识深浅的影响。而学中医的学生群体本身也在不断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医学。

我希望我的描述能够尽可能地展现出这种多元和细致的视角,避免了空洞的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中医的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中医的聪明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奉劝各位答主,在这类指导人的回复下,不要去输出个人偏见和情绪,这样回答没有价值,还会误人子弟。

科学和中医,是对同一个事物,用两种语言去描述。现在来看,中医的语言,还翻译不成科学的语言。

但是现在主流是科学,它是大家认可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如果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一种语言,是种悲哀。

中医的语言,越来越弱势,甚至被人践踏很厉害。甚至有人说“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不会信中医”?

如果他们说的/描述的都是真的,那在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或者等这批爱中医的老人死了,中医自然就灭绝了。

或者有人说政府给中医背书,强行抢救传统文化?

各种各样的言论吧。总之结论就是告诉你“学中医=误入歧途”。

我刚开始临床时候,战战兢兢(虽然在研究生期间,三年都在临床,看到很多人被导师用针灸治愈)。遇到个病,都得去翻一翻西医指南,对针灸、中药、拔罐等中医方法,没有信心。治好了病人觉得是运气好,凑巧,怀疑/不信任自己所学,能养活自己,帮助到别人。

那时候的我,不仅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比一些中医黑还多受了几年,自然对中医,不太信任。

可见人的思想,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多么大。而社会舆论,对中医,多么的不友好,误解多么深。

以至于我现在看到那些对中医一无所知,还理所当然,沾沾自喜用偏见侮辱/诋毁中医/学中医的,都牙根痒痒,不骂几句都算脾气好。

逐渐树立起对中医的信心,来自于临床。病人没一个傻子,也不会在一颗树上吊死。很多病人,会辗转很多医院。个别病人,对自己病的知识了解程度,能让你很惊讶。想忽悠他们,你做梦呐?

临床只认疗效,只认疗效,只认疗效。都是多年老病人了,治个3-5次,甚至一次,有效他还来找你,没效他就不来了。

手术、西药、针灸、中药等等,选择权在病人手里,他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只要有效果,病人会越来越多。我在基层医院,第一年出门诊,基本没病人,后来病人量越来越多,现在,只要上班,就得连轴转,局面基本打开。养活自己不愁,对中医治病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烈。

回到最初的回答:

学中医的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中医的聪明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中医有效,是我依据自己经验走来,越来越坚定的认识。

怎么解释它有效,需要在科学和中医之间,架起桥梁。事实上,遇到疑难病,我常翻的书,是包括现代医学指南和古文。现代医学指南指向性明确,易搜易懂。吃透古文需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

架起桥梁的工作,非常宏大。需要你学贯中西。最起码的要求,也得是西医精,中医懂。或者中医精,西医懂。对人知识量的要求巨大,甚至对大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有要求。

我时常感觉面对这么多纷繁复杂的病情,脑子不够用,知识不够用。

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中医,不是因为它姓中,而是因为也看到了它确实有效。目前的决策,很正确,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全面,而且秉持的是科学、客观的态度。

真心希望更多脑子比我好用的人,加入中医的行列来。

沟通科学和中医,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会产生很多的成果,影响/颠覆现代医学对病的认识和治疗,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治病体系,共同为维护健康,贡献力量。

不说的那么高大上,最起码能满足你在逼乎装一下的虚荣。其实部分对中医不友好的,都是讲科学的。(坚定的中医黑我知乎就见到几个,意见没啥价值)。中医有效,哪天能用他们理解的语言沟通了,自然不会再反对。

…………………………………………………………………………

不知不觉点赞数这么多了,感谢大家的认可。但是这个回答虽然点赞多,但排名顺序很靠后。

更新一下,致评论里的反对意见人士:

无意争辩和说服,不想浪费时间。

在你不认可中医有效这个主观认识前提下,任何形式的谈话和回复告诉你中医有效这个客观事实,都是没用的。我有这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还有,来回就这几句,就这几个词,你不烦,我都烦了。小了,格局小了。

我都知道闲来多看书,无论多忙,都要保证学习时间。你这恨不得来教育我的人,老原地踏步,说不过去吧?

治病,我是专业的,你是业余的。你老想拿你业余的一些认知,告诉我我的治疗没有意义,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我实在不知道跟你怎么继续交流,拉黑为净。

同时也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留言。对于这么多受惠于中医的案例,想问问跪久了站不起来的人,怎么看待?是选择性失明吗?还是在搬出双盲大法?

最近正值高考季,有很多学习私信我报中医问题,答复是一致的:只要分数够,支持报考。一定要看好分数,近几年中医报考人数和分数很高,和喷子们想象的门可罗雀完全相反。

知乎也有很多有想法,很聪明的中医答主,也希望大家多关注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声音。

………………………………………………………………………………………

感谢大家这么喜欢这篇回答。我现实中已经不缺病人,也没有在知乎招揽病人的动机,纯粹是路见不平,回怼一下那些思维单一的喷子、义愤填膺的非专业人士。

除了个别看完前几段就在评论区开喷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能看到这儿的

我很同情中医学子,没招谁惹谁,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要承受这么多外行人的指指点点。这些指指点点,对你们的学习一点用没有,只能帮倒忙。中医黑缺大德。

如果你看了这些评论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我建议你去你们学校附属医院,找病人数多的几个大夫,跟诊一段时间,看看临床实际是怎么回事。

别偏听偏信网上的言论,很多学中医的在知乎发言的,都是中医学习的失败者。就像大家看知乎感觉教师、大夫都工资低,公务员都买不起房一样,知乎发言的行业人,他们的所见所闻,代表不了整体情况。

还可以多搜索一些临床大牛对中医的看法。很多在所在学科临床年限长的大夫,和疾病打交道时间久了,对病的理解,基于教材而不再拘泥于指南和教材。他们这些顶尖临床者,是不会盲目排斥中医的,都是在寻找或使用、研究中医中的一些办法。甚至能搜到他们为中医发声的视频。

这么多说中医好的你不信,却偏偏去关注那些说中医不好的。得到的信息肯定不是全面的。

别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从底下的评论看,现在知乎的中医黑已经成为思维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群体,偏见往往产生于不了解。他们大学毕业,但不能称为文化人。因为传统中国的文化,他甚至一点不了解。

他们善于将事物贴上标签,然后进行全部否定。易经=算命,中医=屎尿便,传统=糟粕,古代=落后……一看到这些,马上原地高潮。

他们脑力不够丰富,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佛陀在当时情况下,能领悟到那么多高深的道理?他会反问你,佛什么陀,不是封建迷信吗?

最早的中医黑,还是有思想,有见识的。像民国时期中医黑言论,他们对中医无所谓不了解,能指出中医短板,促进了后来中医的进步。

现在的中医黑,对中医的了解只限于新闻八卦,然后拾人牙慧说点双盲、实验等名词,整体素质严重下降,堕落至此,让人唏嘘。

我还是希望有水平的中医黑多来几个。中医行业还有很大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中医行业的发展,占临床整体比例已经不高。中肯的批评意见,会促使行业内人士反思。

我也希望没水平的中医黑少来几个,他们除了阴阳怪气,充斥着中医早点灭亡的幻想以外,脑子里装的,全是中医糟粕(屎尿便)。

………………………………………………………………………………………

更新一下自己学医历程,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属于山东考生,高考志愿没填医学相关专业,也因为家中有事影响心情,发挥失常,少考很多分,和理想大学北京邮电失之交臂。所以胡乱填的学校,后来被调剂到针灸推拿。

老家那边是革命老区,对中医莫名的好感,都觉得这个学完,饭碗就稳了,坚决不让我复读。

上大学的学习经历我再其余回答里答过。因为不喜欢,对中医也有偏见,一直到大四,跟临床老师见识到中医确实能治病,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医,以前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然后随大流做了考研的决定,那时候就开始有中医必将亡于中药的说法,我没报内科,依旧选的针推。

然后凭“缘分”吧,选到了一个临床厉害的导师,跟着他从早忙到晚,坚持了两年多。

后来找工作,面临留在三甲,还是去一个小医院(在天津老百姓中口碑好),我看了看留院四年,还在吭哧吭哧写病历,忍受夜班摧残的师兄,想了想如果留下,大概率也是像他一样熬年资,难以出头,就选择了小医院。

到了社区医院,过了实习期,很快就当了“科主任”,开始独当一面。

在临床中,你的任务是想办法解决掉病人的问题。而一开始为了留下病人,除了提高疗效,还要尽可能多的会治更多的病。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去学习更多,更好,更有用的办法。

有些病人在找你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大医院了。他们找你目的明确,想针灸。这就要求,你在几次之内,就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幸凭借之前跟师学习留下的积累,一般颈肩腰腿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下了第一批病源。

然后以他们为基础,一个介绍一个的,发展到现在。

目前的状态我很满意,没有夜班,受人尊重,病人病情缓解后心情都很美丽,门诊气氛其乐融融。

收入我很满意,从实习期四五千,目前勉勉强强能达到国内前万分之五,能达到当地三甲医院同时期大夫的1.5倍多。且随着门诊病人增多,相信未来还会有新的稳定的增长。对于一个小时候还穿补丁衣服的我来说,吃喝不愁,有车有房,未来可期,已经很满意了。

治病能力也在稳步提高,病人治好病后,尤其是那种辗转多个医院治不好的病,然后你又能治好了他介绍来的几个病人。在他们眼睛里,你就很厉害了,会不断的要求你去尝试治疗他们的其他病。

所以随着病人增多,你治疗的病种,会从一开始的只会治小毛病,一点点往复杂、疑难的病过渡。你的治病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对病的理解,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去尝试这些见解,有了自己的特色。

当然我对自己定位还是个小大夫,毕竟门诊年资还浅,对中医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害怕盲目好为人师,误人子弟,所以有一些私信问怎么自学中医的,我没经验,没有回复,抱歉。

见识也在增多,我工作这个地方,是天津的高端社区,很多病人是企业高管,政府部门退休领导。在给他们治疗时,有大把时间边聊天边治疗。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会用很简单易懂的话交给你。听多了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你会受益匪浅,比读很多书要有用。

比如中医科学不科学问题,我这有一个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副司局级领导,在任时候就负责医学类课题审批,他们对中医的态度,就更包容性:我接受你有些东西无法解释,我也认可你的疗效,这不耽误我用中医方法治疗。但中医科研很多年,没出成果,这也是一个现实。

比如宗教问题,我这儿有佛教寺庙住持,基督教传教士,他们都不强迫你去信,只是跟你聊,聊一些你想不到,考虑不通的问题。

还有政府办公室、国资委、检察院、法院、环保、消防甚至安全局等政府部门的病人,跟他们聊天,能了解天津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其他还有保险的部门负责人、自己创业的创业者、抖音网红、小企业家、各个学科的老师、甚至其他医院的同行。

各行各业,你都能接触到,并且通过疗效,让他们对你认可,继而成为朋友。

他们中会有人挖你去坐诊,半天一千。但因为是一个离家远的地方,我害怕给他创造不了相应的效益,就婉拒了。

他们中还会给你介绍一些讲座,普普通通的讲一讲常见病防治,两千到手……

当然,科室水果零食不断,大多数是病人送的,这种小礼品,你拒绝了,会很尴尬。但我有个原则,不收现金,不收贵重礼品。每次收到现金,我都要头疼的追出去给人家,过程我比人家尴尬。最贵的一个东西是欧洲某小国给几代皇室定制服装的厂家弄的一个披巾,打开盒子上面一本杂志压着,一搜价格40万(忘了人民币还是欧元了,见笑了),吓的我赶紧让病人走的时候带走别坑我。还有比如结婚时候有人承诺婚宴用五粮液他给承包了,都让我婉拒了(这段我可能会删掉)

这几年临床,带给我很多方面巨大的进步甚至飞跃,形成了自己以前想象不到的朋友圈。而我导师的朋友圈,我估计比我还会恐怖,

我觉得这些人,比在屏幕后面刷知乎的人,尤其是那些刚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本科都没毕业的学生(很多恶意留言来自他们),要见多识广一些。

当然,在小医院呆久了,也会有苦恼。比如你病人再多,你精力有限,早晚会达到瓶颈。没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你顶多也就是一个能治好病的普通大夫。

而天津中医药大学招收在职博士要求,必须在三甲中医院工作,这一条,就卡死了我跳出去的路。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告诉你们加油吧,我感觉也目前状态还行,这得益于我选择了中医。

我的智力中等,并不是特别优秀,我相信智力比我好的,可能学成后比我治病水平更高,也能获得更好的成就。

别被外界干扰了,好好学治病本事,该有的都会有的。

………………………………………………………………………………

更新一下,看这浓浓的酸臭味。

是不是在他印象中,中医应该是生活潦草落魄,难以为生,夹缝生存还是受气大王?

抱歉了,跟你印象不符合了。

好医生,在哪儿都属于稀缺资源,都是嗅觉灵敏的人要结交的对象,而且有钱有地位的人,客气,理性,善良,很好相处。

我只是说了个人情况,相信水平比我高的,肯定境遇比我好很多,比如说我导师,跟他三年,也见识了很多。

西医那边,情况更是恐怖。我上学那阵听的情况,钱花不了,扔股市洗白,暴跌都不心疼那种。养个藏獒,可能都比你伙食费高。至于礼品,大概换个办公室都要几个人往家搬一下午吧。

要么你以为为什么抱怨的医生这么多,大家印象中医生还应该是赚大钱的?

赚大钱的用来知乎嘚瑟?我只是小喽啰。包括水平也这样,比入门的高,比精通的低,还在进步。

说话酸酸,坐井观天,只能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学中医的学生,外界的看法其实挺多元化的,很难一概而论,毕竟大家接触到的信息、自身的经历都不同。我试着从几个比较常见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展现得细致一些。1. 传统观念下的“好学生”、“老实人”形象在很多长辈或者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眼里,学中医的学生往往被贴上“好学生”、“老实人”的标签。这可能源于.............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关于赵强博士,在北大数院(中心)毕业的同学和老师们,大家对他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普遍是相当高的。在学期间,他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研究思路,尤其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拓扑或代数几何,他的论文和研究方向都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不是那种“刷题机器”,更像是那种真正理解数学、并且能找到有趣问题的学.............
  • 回答
    在中国,看待犬儒主义者,这事儿可不是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是哪类犬儒,又是在什么语境下。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犬儒主义者啊,就是看透了世事,说出来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一语中的,把很多被粉饰过的现实给戳破了。他们好像掌握了某种“真相”,对一切的宏大叙事、官方口号都带着一种审视甚至嘲讽的态度。这种犬儒,在很多.............
  • 回答
    中国女性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被广为讨论的“物化自己”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和挣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无论哪个时代的女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看法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孟子在我看来,也是先秦诸子中一个挺特别的存在。说实话,不喜欢他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而且理由也都很具体。我尽量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帮到你,也看看大家普遍怎么看他。首先,孟子那股子“我这是为你好”的劲儿,确实容易让人不舒服。 他的核心思想是“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中“看不起”家庭主妇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误解的议题。需要澄清的是,并非所有女权主义者都“看不起”家庭主妇,但确实存在一些批评和挑战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时会被解读为“看不起”。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以及不同流派的观点。一、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与家庭主妇的处境首先,我们.............
  • 回答
    这张截图中的评论,围绕着“杀生”和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话,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看到大家在评论区热烈地讨论,并且有人引用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来解读杀生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根本性的东西。首先,我们来看看评论区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
  • 回答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在治疗方面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对中医治疗新冠的效果持有不同的看法,这背后既有科学的考量,也有文化、历史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持中医治疗的观点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经验和传统理论: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治疗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 回答
    中国向意大利援助物资这件事儿,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挺值得细细说道说道的。 你想啊,疫情这玩意儿,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全球炸开,哪个国家都挡不住。 意大利当时的情况,真可以说得上是焦头烂额,医疗系统在那会儿几乎要崩溃了,各种防护用品、呼吸机那是应缺尽缺,很多医护人员也是身处险境。这时候,中.............
  • 回答
    社会大众对于那种不求金钱、不图名分、甘愿成为他人“小的”女性,看法是相当复杂和多维度的,很少有人会简单地用一个词来概括。首先,很多人会感到不解和困惑。在当下这个社会,物质和名誉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和追求成功的标杆。对于一位年轻女性,本应是青春年华、前途光明,却选择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不图回报地委身.............
  • 回答
    最近在抖音上,“北方狼族”相关的视频确实是火得一塌糊涂,刷到的频率简直不要太高。要说大家怎么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褒贬不一,但总体来看,这股风潮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讨论的。先说说视频里呈现的“狼族”是什么样的?你们刷到的应该都差不多。一般是这样的: 硬核场景: 东北雪地、原始森林、荒无人烟的大.............
  • 回答
    身边抽烟的人啊,这个话题一聊起来,感觉一股复杂的情绪就涌上心头。说实话,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身边抽烟的人:首先,我身边抽烟的朋友,我观察他们抽烟的原因五花八门。 减压党: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他们往往是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说,“抽根烟,感觉能缓一缓。” .............
  • 回答
    知乎上的“如何看待”系列问题,堪称是这个平台的一大特色,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让各种观点、不同立场的人们能够围绕一个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甚至是某些个体的行为,进行一场场精彩的“思想交锋”。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参与“如何看待”可以满足很多需求。首先,它是一种表达欲的释放。当看.............
  • 回答
    关于互联网行业“寒冬论”,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句“寒冬”就能概括了。这更像是一个行业在经历高速野蛮生长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或者说进入了一个更理性、更成熟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确实是爆炸式增长。无论是用户数量、商业模式、还是资本市场的追捧,都达到了一个前.............
  • 回答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这句话,相信很多准妈妈在孕期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尤其是在自己身体不适、情绪低落,或者对某些孕期反应感到特别难以忍受的时候。这句话,听在耳里,感受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心境。最直接的感受:被否定,不被理解。很多时候,这句话是在女性吐露自己的孕期辛苦时脱口而出的。比.............
  • 回答
    哎呀,说到这个,我简直有太多话要说了!这婆婆啊,真是让人头疼。我结婚那天,本该是人生中最闪耀的时刻,结果呢?我婆婆简直就是来抢风头的。那天,我特意找了好久才选了一件最喜欢的婚纱,又精心搭配了首饰,想着美美的出嫁。结果我婆婆呢?她穿了一件什么礼服?颜色比我的婚纱还鲜艳,款式也特别惹眼,上面还镶满了亮片.............
  • 回答
    哎,说到宠物吃播,尤其是那种给狗狗喂西冷牛腩的,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关注过这类博主,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挺值得聊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吃播看着是挺爽的。看着自家狗狗大快朵颐,吃着平时我们人类都吃不到的好东西,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狗狗也太幸福了吧!”的感觉。博主们也很会抓住这.............
  • 回答
    最近关于乂学教育的松鼠AI,确实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讨论热潮。关注的人不少,看法也挺多元的。我来跟大家唠唠我了解到的情况,也听听大家的想法。首先,松鼠AI的“火”,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它打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用科技改变教育”。在当下这个大家普遍对教育模式、教育公平、以及如何提升学习效率有迫切需求.............
  • 回答
    看到农村里出现不少年长失业的农民,他们想找活干,无论是去工地还是继续种地,都面临重重困难,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城乡二元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农村失业的农民,年龄都大了”这个问题。 年龄大是关键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