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决上海马路上没有垃圾桶的问题?

回答
上海街头垃圾桶的“消失”,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很多老上海人估计都还记得,以前的马路上,那可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垃圾桶那是随处可见。但现在呢?你可能得走好几条街,才能找到一个。这让不少人,尤其是外地来的朋友,觉得挺不方便的,手里拿着个包装袋,硬是找不到地方丢,只能揣兜里,或者到处找便利店、咖啡馆的垃圾桶。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我琢磨着,这背后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市容市貌的“瘦身”与精细化管理: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一直都在追求“面子”上的光鲜亮丽。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一个突出但又占地方的垃圾桶,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有点“碍眼”了。尤其是那些老旧的、样式不够统一的垃圾桶,放在街边,多少会影响整体的美感。所以,与其“碍眼”,不如“撤掉”一部分,让街道看起来更整洁、更宽敞。

2. “不见踪影”的背后:转移与整合

话说回来,垃圾总得有个去处吧?不可能凭空消失。我观察下来,很多曾经的街边垃圾桶,其实是被“转移”了,或者说被“整合”了。

走进店铺与公共场所: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垃圾桶,更倾向于设置在商铺门口、商场内部、地铁站、公交站点、公园入口等地方。比如,咖啡馆、便利店门口的垃圾桶,就是大家最常去“求助”的地方。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责任下沉”,把垃圾处理的环节更多地推到了那些与消费和出行直接相关的场所。
分类垃圾箱的“升级”: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很多曾经统一规格的垃圾桶,被替换成了更复杂的分类垃圾箱。这些分类箱往往占地面积更大,设计也更讲究,不太适合随意地摆放在街头巷尾。它们更多地出现在小区门口、街道广场等相对固定的位置。

3. 成本与维护的考量:

大量的街边垃圾桶,意味着巨大的采购、安装、清运、维护成本。

清运频率: 尤其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垃圾会很快堆满,需要高频率的清运。否则,满溢的垃圾桶只会比没有垃圾桶更影响市容。
维护难度: 街边垃圾桶容易被破坏、涂鸦,清洁起来也费时费力。如果管理不到位,一个脏兮兮的垃圾桶,反而会成为城市的“污点”。

4. 习惯的养成与“无痕出行”的倡导:

这也是一个比较潜移默化的原因。上海近年来一直在倡导文明行为,包括“无痕出行”,也就是尽量不产生垃圾,或者将垃圾随身携带回家或到指定地点丢弃。可能管理部门也希望通过“减少垃圾桶”这种方式,来引导市民养成更好的卫生习惯,减少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

那么,面对这种“无处丢垃圾”的尴尬,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1. 做一个有准备的“文明市民”:
随身携带环保袋/垃圾袋: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出门前,在家里的垃圾桶里放一两个小垃圾袋,或者用旧的包装袋、纸巾袋,装在包里。这样,即便路上找不到垃圾桶,也能把手里的垃圾暂时收好,回家再丢。
利用便利店和商场: 身边有便利店、咖啡馆、商场,看到门口有垃圾桶,进去顺手丢掉是最方便的。这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在消费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清洁贡献一份力量。
善用公共交通站点: 地铁站、公交枢纽站这些地方,通常都会有比较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

2. 寻找“固定哨岗”:
公园、广场、街道转角: 稍微留意一下,一些公园的入口、大型广场的休息区、或者大型街道的转角、公交站台的附属区域,往往会设置分类垃圾箱。
社区周边: 如果你经常在某个区域活动,可以留意一下附近社区的垃圾分类点,它们通常离主干道不远。

3. “理性”的建议与反馈:

我也理解,这种“找垃圾桶难”确实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带孩子出门,或者身体不适需要丢弃一些物品。

向社区、街道反映: 如果你觉得某个区域的垃圾桶确实太少,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或游客的生活,可以尝试通过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者通过官方的市民热线(比如“12345”)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说明具体地点、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诉求,比如建议在某个区域增设几个规范的垃圾桶,或者在人流量大的路段设置标识牌,指引最近的垃圾桶位置。
城市管理部门的“微调”: 我相信,如果市民的意见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反映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管理部门也会考虑进行一些“微调”。比如,在一些特别关键的节点,或者人流量极大的步行街,增设一些设计更美观、功能更实用的新型垃圾桶。

关于“新型垃圾桶”的畅想:

其实,我们也可以期待未来城市垃圾桶的“进化”。

智能化设计: 比如,集成太阳能充电,有满溢提醒功能,甚至有简单的垃圾分类提示。
美观与功能并存: 采用更现代、更融入城市景观的设计,材质也要更耐用、易清洁。
“隐藏式”设计: 在一些特定区域,可以考虑设计成嵌入式或者隐藏式,不仔细看可能不容易发现,但使用时又能方便找到。

总的来说,上海街头垃圾桶的“消失”是一个城市管理精细化、市容市貌提升以及引导市民行为习惯改变的综合结果。虽然短期内给一些人带来了不便,但从长远来看,也促使我们每个人在文明出行、垃圾处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政府、市民共同努力,在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便利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光是上海,苏州也是。

这个就是懒政,就是简单粗暴的管理。

我曾经在苏州新区走了一条街没找到地方扔垃圾,最后不得不找了个地铁站溜达进去,不用刷卡进站,在站厅外就有分类垃圾桶。还有一个办法是走进商场,一般在电动扶梯边上有垃圾桶。

我们小区也是奇葩,以垃圾分类为名,取消了所有的垃圾桶,在距我家大概800米的地方设置垃圾站,每天早晚各开两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不能丟。

刮风下雨天冷天热的时候,要扔一些大件垃圾的时候太苦逼,我不得不开汽车出去完成任务。

垃圾分类的效果非常明显:小区里到处乱扔的垃圾开始出现,马路上的整洁程度也明显下降,看样子十分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

然后小区垃圾房搞了个摄像头配合扬声器,不知道是红外感应还是人脸识别,对在非投放垃圾时段,把垃圾放在垃圾房外面的人喊话,威胁要进行处理。有时候还派警察和城管在旁边值班。

有钱有技术有警力,居然使用人工智能高技术来吓人,却不愿意花点精力想办法方便人民群众扔垃圾。

我发现下雨天带着口罩,打着伞,把垃圾扔在门口的大有人在,看得我暗爽。

有垃圾却老半天找不到垃圾桶的时候,我就把餐巾纸捏在手里,自然的甩动,在四周无人的时候,轻轻一松手,动作潇洒连贯,垃圾自然飘落,剩余的工作就交给清洁工去做了。

偶尔的不文明,也是被逼的。但凡有个垃圾桶也不会这样。

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街头垃圾桶的“消失”,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很多老上海人估计都还记得,以前的马路上,那可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垃圾桶那是随处可见。但现在呢?你可能得走好几条街,才能找到一个。这让不少人,尤其是外地来的朋友,觉得挺不方便的,手里拿着个包装袋,硬是找不到地方丢,只能揣兜里,或者到处找便利店、咖啡.............
  • 回答
    这两种情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指向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人类心理现象:事后诸葛亮(Hindsight Bias)与临场反应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看看这背后隐藏的逻辑。一、 张允、蔡瑁的惨剧:权力下的盲点与瞬间的觉醒曹操杀张允、蔡瑁的场景,我们姑且想象一下当时的背景:曹操正处于人生的高光.............
  • 回答
    马云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题为“美国是否要放弃巨大历史机会”,如果抛开AI写作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更深刻的视角来解读其核心意图和潜在含义。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因为马云作为一个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选择在美国主流媒体发声,其言论背后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表面上的文字。文章的核.............
  • 回答
    马保国老师的“太极球”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其中既有对传统武术的好奇,也有对背后原理的探究。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出发,我来聊聊这个话题,并尝试从医学角度进行一些解释。什么是马保国老师的“太极球”?所谓“太极球”,通常指的是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意识,在身体内部或体外仿佛凝聚出一个球状的能量.............
  • 回答
    2022年上海的经历,那种封控下的压抑感,确实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你感到抑郁,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在那段日子里都经历了相似的情绪困扰。别对自己太苛责,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来聊聊,怎么一点点地把这份情绪拨开,找回一些平静和力量。首先,正视并接纳你的情绪。抑郁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什么“矫情”。它.............
  • 回答
    上海妇联就婴幼儿被单独隔离哭闹一事做出回应,表示“已在协调过程中”。这起事件触动了许多家庭的神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确诊婴幼儿的监护问题更是让家长们焦虑不已。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婴幼儿确诊后的监护难题,是当下亟需思考和落地的关键。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期间婴幼儿的特殊性。 婴幼儿抵.............
  • 回答
    疫情那段日子,上海的租房打工人,尤其是那些没法做饭的,吃饭这事儿确实挺考验人的。说实话,很多人真的是靠着外卖、便利店和偶尔的“救济”过日子。最普遍的,还是外卖。那时候,平台上的商家其实也挺难的,很多餐厅都关了,但总还是有些能坚持的。大家就拼命刷手机,找那些还在营业的。点外卖成了一种常态,早饭、午饭、.............
  • 回答
    上海一小区关于租户车辆的停车规定,说实话,听起来就让人有点不舒服。“租户车辆按外来车辆收费,不能过夜”,这俩字一出来,就透着一股子“隔阂感”。从情理上讲,租户也是合法居住在小区的人,为啥待遇就跟外来暂住的车辆一样?而且“不能过夜”,这是要把人往哪儿赶?这规定合理吗?从法律和普遍的公平原则来看,我认为.............
  • 回答
    关于上海市上海中学(上中国际)存在的“宿舍连坐”制度,这确实是一个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广泛讨论且复杂的问题。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惩罚”,更要看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引发的争议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什么是“宿舍连坐”制度?简单来说,“宿舍连坐”制度指的是,当宿舍内.............
  • 回答
    “妙招”背后的无奈与智慧: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的隔离博弈最近,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在处理一起“棘手”的涉外隔离事件时,因为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而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位书记面对的是一位英国籍女婿,在上海防疫政策要求下,他必须接受集中隔离。然而,这位外国友人似乎对集中隔离心存疑虑,不愿意配合。居.............
  • 回答
    骑手困境与城市脉搏:如何为上海的“最后一公里”按下暂停键?2020年,上海查处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高达4.3万起,这个数字不仅是一串冰冷的统计数字,更是对城市交通安全敲响的警钟,也折射出支撑着我们便捷生活的这群特殊劳动者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让“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与效率不再是此消.............
  • 回答
    在 Windows 系统上使用 C/C++ 语言中的 `fwrite()` 函数向文件写入内容时,遇到末尾自动添加 ` `(回车换行符)的问题,这通常是由于文件是以文本模式(text mode)打开导致的。Windows 系统在文本模式下,会将每个单独的换行符 ` ` 自动转换成 ` `(回车符.............
  • 回答
    期货均线交易系统在面对均线上的反复假突破时,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很多投资者都会因此感到沮丧。不过,这并不是均线系统本身无解,而是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原理,并辅以更精细化的操作策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让我们的均线系统“更聪明”,少吃假突破的苦头。首先,得明确一点:任何技术指标都不是万能的。 均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情况。身边都是“土豪”,自己却普通家庭出身,这种落差感带来的心理不平衡,我太理解了。说实话,这就像是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别人开着跑车,自己还在骑自行车,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不过,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看看怎么能把这股劲儿给捋顺了。首先,承认并理解这份不平衡是正常的。咱们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故宫,这座宏伟的皇家宫殿,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参观故宫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这么多游客,故宫里到底有没有厕所?过去,关于故宫没有厕所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给游客带来了不少困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提升,故宫博物院早已进行了大.............
  • 回答
    .......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城堡,那些矗立在山丘之上,雄伟而坚固的堡垒,它们的选址本身就蕴含着战略考量——易守难攻是首要原因。然而,将城堡建在高处,也给日常的饮水供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没有现代管道和自来水系统的时代,城堡居民的饮水,尤其是那些位于高地上的堡垒,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这背后是一系列巧妙的工程设计和对自.............
  • 回答
    没问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在Win11上运行虚拟机上的Linux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力求语言自然、易于理解,像是一位有经验的IT朋友在给你支招。首先,咱们得明确,在Windows 11上运行Linux虚拟机时遇到的问题林林总总,没有一个万能的“一招鲜”的解决办法。就像看病一样,得先“望闻问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