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衔遇到警衔,谁会听谁的?

回答
军衔和警衔之间谁会听谁的,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挺多,得看具体情况。简单来说,他们是两个系统的代表,各有各的管辖范围和职责,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首先,我们要明白军衔和警衔各自代表什么。

军衔是军队内部区分军官和士兵等级、表明身份、区分职务、规定待遇的称号和标志。它体现的是军队的层级结构、指挥关系和纪律。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们在武装冲突、军事行动中扮演核心角色。军队的指挥体系是高度集中的,军衔直接关联着指挥权和服从义务。
警衔是人民警察队伍的等级和身份标志,也是区分警官和民警等级、表明身份、规定待遇的称号。它体现的是公安机关的内部等级和管理秩序。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在日常社会管理和治安秩序维护中起主导作用。警务工作的特点是贴近民众,需要法律授权和执法程序。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军衔和警衔会发生交集,谁又会听谁的呢?

这主要得看“ 管辖范围 ”和“ 授权性质 ”。

第一种情况:日常情况,各自管辖

在大部分情况下,军人和警察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工作,根本没有交集,也就谈不上谁听谁的。

一个正在执行日常巡逻任务的警察,遇到一位正在休假或探亲的军人,除非这位军人身上有明显的违法违纪行为,否则这位警察并没有权力对军人进行干涉或指挥。反之,军人在非军事区域也不能随意对警察发号施令。他们都属于各自系统的管辖,彼此是平等的社会成员。
如果一个警察要去部队执行公务,比如调查一起与部队有关的案件,他需要遵循军队的规定和程序,可能会与部队的军官打交道,但这种接触更多是基于工作协作,而非直接的指挥关系。部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警察需要配合,但军官不会因为警察有警衔就完全听从警察的指示,除非警察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并得到部队相关部门的许可。

第二种情况:特殊时期,军人可能指挥警察

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发生重大军事冲突、或者执行紧急军事任务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军事管制区: 在这些区域,军队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和管理权。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军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人员流动、实施宵禁、以及对社会秩序进行直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在军事管制区的警察,其职责是配合军队的行动,执行军队下达的指令。 此时,军人的指挥权是凌驾于警察之上的,警察必须服从军方的指挥。这不仅仅是军衔的问题,而是国家在战时或紧急状态下,为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赋予军队最高指挥权和管理权。
军事行动协助: 如果部队正在执行一项涉及到社会治安的关键军事行动,例如抓捕重要的军事逃犯,或者在边境地区执行反恐任务,而该行动区域也涉及地方公安机关的管辖,那么军队的指挥官会根据任务需求,向地方公安机关下达协助指令。 此时,参与行动的警察需要配合军队的整体部署和指挥,听从军事指挥官的安排。这同样不是军衔本身的优越性,而是特定军事任务的需要和法律授权的结果。

第三种情况:地方公安机关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执法权,军人需配合

反过来,在非军事区域,尤其是在涉及刑事犯罪侦查、治安管理等方面,地方公安机关拥有法定的执法权和管辖权。

刑事案件侦查: 如果一名军人在地方区域涉嫌犯罪,比如盗窃、打架斗殴等,地方公安机关有权依法进行调查、传唤、甚至逮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位军官军衔再高,也必须接受公安机关的依法侦查和处理。 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其执法行为是基于法律的授权,而不是军衔的高低。他们会依法履行职责,而这位军人则需要配合调查。虽然军方内部也有对军人违纪违法的处理规定,但在地方发生的刑事案件,地方公安机关拥有优先的执法权。这时候,是军人需要“听”警方的指挥,配合调查,而不是反过来。
社会治安秩序维护: 在某些地方性的治安事件中,比如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控制场面,如果当时没有军队介入,那么负责维护秩序的公安机关会采取必要的执法措施。即使现场有军人,除非他们也正在执行某种军事任务,否则他们也需要遵守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不能随意干涉执法。

总结一下,谁听谁的,核心在于:

1. 管辖范围: 军人在军事区域或执行军事任务时拥有指挥权;警察在社会治安和刑事执法领域拥有管辖权。
2. 法律授权: 在特定紧急情况或军事行动中,法律会赋予军队更大的管制或指挥权限。在日常社会管理和刑事执法中,公安机关的执法权是基于法律的。
3. 任务需求: 具体的任务性质和目标决定了谁需要协调和服从谁。在军事行动中,公安需要配合军队;在地方刑事案件中,军人需要配合公安。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军衔就一定大过警衔,反之亦然。他们是不同体系的代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有其权威性。只有在特定、明确的法律规定或任务授权下,才会出现一方需要服从另一方的指挥或配合的情况。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国家机器的不同组成部分,在需要时会相互协作,共同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上结论,第一种,按规定,听三级警督;第二种,谁也不听谁。


先上法条,再分析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2018年4月版,第四章内部关系里面

第三十六条 军官、士兵依行政职务和军衔,构成首长与部属、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或者同级关系。在行政职务上构成隶属关系时,行政职务高的是首长又是上级,行政职务低的是部属又是下级,部属的上一级首长是直接首长;在行政职务上未构成隶属关系时,行政职务高的是上级,行政职务高的是下级,行政职务相当的是同级;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职务时,军衔高的是上级,军衔低的是下级,军衔相同的是同级。

这里主要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上级,一个是首长,这里面行政职务高的都是你的上级,就跟血缘关系里面,辈分比你大的都叫长辈一样。而首长,需要的是构成行政职务上的隶属关系,放在血缘关系里面,就是生你的才叫祖宗。这两个概念比较重要。

第三十七条 首长(注意这里是首长)有权对部属下达命令。命令通常按级下达,情况紧急的时,也可以越级下达。越级下达命令时,下达命令的首长,应当将所下达的命令通知受令者的直接首长。

第三十八条 部属接到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同时,应当向直接首长报告;因故不能及时报告的,应当在情况允许时迅速补报。

这两条一起分析,还是用血缘关系来比喻,就是你爷爷(越级首长)让你(部属)干活,你必须要干,但是你爷爷(越级首长)需要跟你爸爸(直接首长)说这个事,你(部属)也要和你爸爸(直接首长)报告这件事情。

那么问题1来了,你二大爷(上级非首长)让你干活,你是否需要听呢?同理,东部战区司令员能不能直接命令西部战区的一名小兵?文尾解答。

第三十九条 不同建制的军人共同执行任务时,应当服从上级指定的负责人的领导和指挥。

军人在战斗中与上级失掉联系时,应当积极设法恢复联系。一时无法恢复时,应当主动接受友邻部(分)队首长的指挥。如果与友邻也联系不上,应当主动组织起来,由行政职务高的负责指挥;一时难以区别行政职务高低时,由非专业技术军衔高的负责指挥。

这一点就比较接近问题的原型,里面规定的是军人,其实可以延伸。你(部属)跟隔壁老王(地方政府、警察等)出去玩(执行任务),你妈(直接首长)跟你说,仔呀,你在外面要好好听老王的话,那么你出去玩的时候就好好听老王(地方政府、警察等)的话;如果你妈说(直接首长),隔壁的老王是个糟老头,坏的很,你不要听他的,你听我的,那你就听你妈的(直接首长)。

那么问题2来了,解放台湾的时候,李云龙军长冲的太快,与部队失散,这时候孤身一人遇到孔二愣子的一枝部队,那么这只部队归谁管?文尾解答。


回归问题,分析提问1,得出要点,战时,被征召的警察(最高三级警督,大约相当于军队的少校),预备役散兵(最高的是少尉排长)。人数相仿不用考虑(一般是散兵融入成建制单位),最低军衔不用考虑。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警察已经被征召到了战场,预备役排也已经是上过战场并且被打散了,那么这两者的身份在这个时候都已经转换为现役军人了。而预备役在战场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补充现役部队,迅速恢复现役部队的战斗力。一般这个时候,警察也会授衔的了,所以这时候会是由警察指挥。但是,这是理论上的,或者说是条令条例规定的。也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情况1:三级警督匆匆赶至战场,碰见败阵下来的少尉一行人。三级警督摆开虎步,一手叉腰,一手掏出手枪对准少尉一行人,大吼一声:“国难当头,大丈夫应当马革裹尸,后面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少尉双手插地,跪着大吼,“兄弟,敌人火力太猛了,天津/浦东/佛山已经失守了,你这是何必呢。”三级警督怒目圆睁,“我能答应放你过去,但是你问问我手中的枪答不答应。”少尉一行人加入三级警督的队伍。

情况2:三级警督匆匆赶至战场,碰见败阵下来的少尉一行人。三级警督摆开虎步,一手叉腰,一手掏出手枪对准少尉一行人,大吼一声:“国难当头,大丈夫应当马革裹尸,后面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少尉双手插地,跪着大吼,“兄弟,40火会操作不,120反坦克火箭会使不,88狙能用不,三三制班组战术会不……”警督心中万马奔腾,心想这和剧本不一样呀。“兄弟,你现在上去只会给敌军送人头,送经验,送装备,大丈夫能屈能伸,随我找到主力部队回头一起干他丫的。”三级警督一行人加入少尉的队伍。

分析提问2,提取要点,和平时期,暴乱,任务受阻的特警队,和路过的解放军一部。实际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排长一般是会先带人撤退的。毕竟,外勤时候的部队是不会携带武器装备的,这时候的部队面对暴乱级别事件,其实战斗力有限,这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与单位取得联系,安全撤离到营区,领取武器装备,回头再战。


拓展


一般和公安联合行动的比较多,这方面也算是比较了解,在武警部队还在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时代,处理事件确实需要听公安的指挥,毕竟公安的情报人员较多,对全局掌握比较全面。但是现在武警部队不归国务院领导,只归中央军委领导,所以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中央对这个比较重视,设立了地区维稳指挥部(目前只知道新疆有),负责调度协调地区内的武装力量,包括解放军,武警,民兵,公安,护边员等,但是各自单位的指挥权仍然归各自单位最高首长。

以城区遭受暴恐袭击为例,先期发现的警察负责前期处置,疏散人员,将有关情况报告维稳指挥部;维稳指挥部迅速将情况通报地区内的武装力量;武警部队接受情报之后迅速做好出击准备,并向上级汇报请示出击权限,得到批准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对接,地方政府或者公安会请求(不是命令)武警部队担负突击任务,公安干警转为外围警戒和道路封控,武警部队研究突击方案……如果情况比较危急,会考虑请不请解放军出动。

平时相处的时候,都会注意分寸,一般都会说,请求,而不会说命令。曾经有个新晋的地区领导,想体验一把运筹帷幄,统领三军的感觉,下命令让武警部队出动。结果武警部队一动不动,出动是给面子,不出动是应该的。其实都是为了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军和警之间更多的是配合,你对任务比较了解,那就听从你的,但是这绝对不是听你的领导,只是觉得你的建议很合理,采纳而已。


回答自己提的问题1:你二大爷(上级非首长)让你干活,你是否需要听呢?同理,东部战区司令员能不能直接命令西部战区的一名小兵?

解答:这个时候,你不用听你二大爷(上级非首长)的话,小兵也不用听东部战区司令员的命令。但是实际情况是,你二大爷(上级非首长)找到你大爷(越级首长),说,你这个娃不听话,你要好好收拾一下。你大爷说,好。你,卒。所以说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但是你二爷也是你大爷。言归正传,如果仅仅是因为你的军衔比别人高就能够指挥别人,那么一个刚授衔的军官就能够指挥全国的士兵,想想都是很恐怖的事情。

回答自己提的问题2,解放台湾的时候,李云龙军长冲的太快,与部队失散,这时候孤身一人遇到孔二愣子的一支部队,那么这只部队归谁管?

解答:归孔二愣子的那支部队的指挥员管理,因为失散的人员归建制的部队管,不然一个叛国的将领能够随便指挥别的一整支部队,这损失大了。孔二愣子:“你李云龙小子也有今天。”李云龙:“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孔二愣子的部队能够遇到老子,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老子还不屑指挥呢。”

user avatar

看战争状态,

战争前,军衔服从警衔;

战争中,警衔服从军衔;

战争后,军衔服从警衔;

user avatar

如果是散兵遇上散兵,我猜是所有党员先成立临时党支部,然后临时党支部投票推选领导人,领导问题就解决了,而且领导人的权利监督也解决了。
果然我共产党比什么驴党象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仔细想想,临时党支部的建立,意义是很大的,尤其在鼓舞人心上。要是一支溃败的散兵,群龙无首,前途茫然,胜利无望,突然又受到了党的指挥,大概就和东北抗联重新联系到共产党是一样的吧。

user avatar

历史上很多现成的例子,而且结论非常明确:

1. 二战期间德国治安警察被征召参加作战,史称“治安警察营”。












他们全都归军队指挥,一部分归党卫军指挥,一部分归国防军安全师指挥。

军队作战时没有那么无秩序,不会让一支武装力量竟然连归属都没有,成为无主孤军。

2. 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内务部警察系统的OMOH和SOBR两支特警队参加作战,也是全归军队指挥,具体讲就是归当时由俄罗斯国防部组建的联邦联合部队指挥,其主要部队是来自俄军北高加索军区的摩托化步兵部队。穿这种蓝色迷彩服的都是警察,都是在陆军的指挥下当成步兵使用:












战争时期,对于地面作战来讲,都别说警察和内卫部队了,连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都可能被划归给陆军指挥。

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都归联邦联合部队里的陆军指挥官来指挥。

二战时德军伞兵在被当作常规步兵使用时,大多是由国防军陆军来指挥的,尽管伞兵在建制上属于空军。

比如:在德军入侵苏联时,德国空军第一伞兵团的第一营和第三营就归德国国防军陆军北方集团军的陆军第十八军指挥。

在乌克兰战役中,德国空军第二伞兵团就归国防军陆军南方集团军指挥。

真要是把警察征召到了前线,肯定会先明确他们的指挥关系归属。

到时候没有什么军衔警衔之分,全看指挥关系。

和你没有指挥关系的,不管对方是什么衔你都指挥不了人家。

如果单凭军衔就可以指挥,那么你一个陆军的中将就可以命令空军的少将出动轰炸机了?

也没有说两支部队碰到一起,就一定要一起行动,然后哪一方一定要听哪一方的道理。

《拯救大兵瑞恩》里,寻找瑞恩的那队美军游骑兵遇上了一队远离大部队的101空降师的侦察兵,他们也没有跟着游骑兵一起去寻找瑞恩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1717398488276992

而且最后这队游骑兵和瑞恩所在的空降分队一起作战,也是因为瑞恩死活不走,他们为了保护瑞恩,完成自己的任务才留下来。正常情况下,游骑兵的任务应该是把瑞恩带回去,空降分队的任务是继续守桥,他们要是敢跟游骑兵一起回后方就是犯了军法。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1718946870128640

大家都有任务,谁也不是闲着没事在外面逛的。

你只听你的上级的命令,他也只听他的上级的命令。

如果凡是两支部队碰到一起,就要一起行动,那军队的整个指挥体系不是全混乱了么?

你让你的兵去捣毁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然后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伙被打散的友军,然后对方的军官军衔更高,命令你的兵听他的指挥,然后你的兵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逃跑,不用去捣毁炮兵阵地了?

至于和平时期暴乱的那个例子,那就更没有意义了:

警察对军队完全没有指挥权,动用国防军的一兵一卒都需要军队方面同意。

放在美国,有专门的《警卫团法案》严禁军队被用于国内执法。如果警察遇上军人后,要求军人协助他们执法,那警察就已经违法了。

放在英国,八十年代时长年有英军的各种部队在北爱尔兰平暴,也没见警察可以指挥他们。从来都是军人只听军人的,警察只听警察的,各自有各自的指挥体系:

从这张照片上也能看出来:如果英国北爱尔兰的警察真的可以指挥军人平暴,那在合影时他们显然也不会站在那样的位置上:

1980年,伊朗驻英国大使馆被恐怖分子劫持,英国警察处置不了。最后由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许可,根据《军队对民事当局援助法案》,英国陆军特别空勤团来到现场。

结果,对事件的处置权从英国警方完全移交给了英国军方,根本没有谁指挥谁一说,最后由特别空勤团成功处置了这起事件。

user avatar

日本人处置抗日志士,其中就有警察

周恩来总理说过: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诚然,警察装备、训练均不如军队

但国难当头,谁都可以缩卵,军队和警察

责无旁贷

如果已经到了征集警察上阵的时候,警察必然会成为独立部队,上一次警察参与战争是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在东北军全军撤退之时,率2000多名警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坚持了三天的战斗才撤出沈阳城。日本人炮击北大营后二十分钟,黄显声便带领警察总队阻击敌人,同时命令下属警察分局、警署消耗敌人的兵力。最终因敌人增兵,敌众我寡,被迫向锦州方向撤离。沈阳的警察被称为“九一八”事变中抵抗最坚决、最令国人骄傲的抗日力量。原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及其5名下属为策应黄显声反攻沈阳的计划,被日军逮捕并以油烧、割舌、活埋等方式虐杀。

撤离沈阳后,黄显声便建立起东北义勇军,同时把警队扩充为三个骑警大队。


威海卫失守后,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代理专员兼警察局长郑维屏带领手下500名警察,面对日军海陆空的攻势,进行了多次阻击和游击斗争,还建立龙门兵工厂,制造地雷、手榴弹,后改组为保安部队,仅1939年就对日军各据点进行了小股分散的偷袭战34次。

事变之初,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932年1月27日夜,日军步兵在浪人的掩护下前进,遭到中方警察例行询问,当浪人辩解时,其后的步兵突然开枪。4名警察迅速进入掩体还击,淞沪抗战正式爆发。



1937年,税警总团直接参与淞沪会战,几乎团灭。此外在南京保卫战中,时任宪兵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兼首都防空司令部司令、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市长萧山令,指挥宪兵、警察背水一战,萧山令也举枪殉国,血染金陵。而首都警察厅“六千员警,亦为参加战斗之一部,十之六七尽成国殇”。



日军进攻杭州后,原浙江省会警察局长赵龙文将省会警察改建成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抗日部队,同时受命担任浙江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省抗卫总队第一支队司令,苦守钱江南岸三年。

1941年4月21日,福州沦陷,有162位警察为掩护群众撤离而壮烈殉国,至今福州西禅寺还立着刻有这些烈士英名的抗战纪念碑。

1941年 4月21日深夜11时30分,日军10多个侦察兵向福州东门外派出所哨兵射击。福州警察局保警第二大队副大队长方孟庚立即令该派出所警察严密监视,必要时退至塔头路桥头据守。半小时后,方孟庚亲自率领第二中队第一分队的警察前去援助,他们到塔头路时,遭遇一小队日军拦击,伤亡颇众。

  不久,保警第一大队一中队也前去援助。此时,日军已开始持续增强火力。福州警察局大根分局警长吴子章,警士郑文华、张松梅,保警一中队队兵李克忠等10多位警察先后阵亡,多人受伤。4月22日,福州城内通讯中断、战况危急。当天11时,北门、汤门、井楼门三处皆遭日军猛攻。守北门的三中队三分队警察们伤亡殆尽。中午12时,据守在于山、水部一带的一中队、二中队也有5位警察阵亡。12时50分,为免遭南门兜、东街一带日军的合围,一中队、二中队的警察撤至鼓楼前、渡鸡口一带。15时10分,据守在井大路的保警二大队消防队副队长兼暂编中队中队长傅虎臣等42人腹背受敌,壮烈牺牲。该队余部撤向华林坊、北门一带。与此同时,前去增援的西门兜保警一大队一中队、三中队被从孙老营、小排营、善化坊等街巷内冲出的日军冲断队伍,之后一中队、三中队撤向大梦山。

  16时,日军开始向移驻在屏山龙腰附近的福州警察局指挥部围袭。警察局及各大队向洪山桥、桐口方向撤退。其间,一大队二中队在西禅寺一带掩护指挥部突围时,死伤最多。

1943年,常德警察大队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巷战肉搏,150人,仅十人生还

1943年 11月23日,常德城的东西北三面环城展开激战,日军攻城炮火猛烈。守军余程万师长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减少作战中的顾虑,力劝县长戴九峰率县政府官员及尚未撤离的百余名老百姓突围出城。警长张信隆率领13名警员充当尖兵,为大队人马在前面探路;中间是警察局办事员邓钢率领的80名警员,护卫县政府的文件物资及逃难的老百姓;最后是警察局何局长、吴队长率领的20名警员与戴县长为队伍殿后。其余40余名警察留城与守军一道战斗。

  11月23日午夜,这支300余人的队伍借着夜色掩护,利用事先掩藏在江边吊脚楼下未被日机炸毁的木船由上南门南渡沅江。上岸后大队人马往南沿常德至沅陵的公路行进,行至离常德城十公里处的斗姆湖时,与从南面合围的日军第三师团第34联队的三千名日军前锋遭遇,尖兵班和担任押运护卫的数十名警士凭着夜色掩护和熟悉地形,与日军激战,顽强地阻止了日军半小时。戴县长率领殿后的20名警察带领大队人马绕小道行进,脱离了大队日军主力的追堵,向茅湾方向撤退。东方微明时第二次与日军相遇,20余名警察且战且走,掩护大队人马向黄市港方向突围,终于安全脱险。此时,20人的警察殿后队伍,只剩下何局长、吴队长、刘巡官、雷警长等五人幸存。

  原来狙击日军主力掩护大队撤离的警察大部分已壮烈殉国。天亮后,日军收缩包围圈,剩下的数十名警察边打边向常德城方向撤退。一部分在督察陈国栋的带领下,利用沟渠与日军厮杀,全部战死,陈督察也负伤被俘。还有一部分由办事员邓钢带领边打边向与常德一河之隔的南站(今鼎城区武陵镇)方向撤退。

  陆续撤退归来的警察在南站会合,共40余人,与驻守南站的骑兵排十余名官兵一道,用两挺轻机枪占据有利地形,抗击日军数小时后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分乘两艘木船渡江返城。船行至江心时,日军已追至江边,在南站码头架起重机枪扫射,将其中一艘船打沉。该船仅骑兵排排长孟学如和警士雷保成各抓住一块船板漂游至东门被守城官兵救起。另一艘船虽未被击沉,但幸存者无几,船靠下南门码头上岸时又遭日机轰炸扫射。至此,这支一百余人的护送县政府人员与难民撤退出城的警察队伍仅14人得以生还。与留守城内经过激战尚存的40余名警察共约60名,由于警察都熟悉街巷地形地物,被分到各个地堡工事,为最后开展巷战做准备。史料记载,在常德沧陷的最后关头,警察和守军一道与日军开展巷战肉博,“表现十分忠勇顽强,从不胆怯”。“丁东初、左光正……不幸阵亡”。警士翦象钧绰号翦麻子,巷战开始后,他守在小西门一碉堡内。小西门陷落那天,他见阵地尽毁,子弹已用光,同壕兄弟相继倒下,这时一敌兵举枪迎面冲来,他便一跃而起,踢掉敌人手中枪,将敌人按倒在地,活活掐死。“等到城内战斗停止,警察幸存的也只有十余人了。在常德陷落后的第三天,随着57师骑兵连孟排长从马木桥出城脱险。”

1940年8月,日军从南宁出兵侵犯越南,途经宁明时,汛警(防汛警察)第二大队大队长李国安率领200多名汛警在峙浪河边伏击,杀伤100余名日军,后又在爱店镇后山顶与日军激战数日。此次战斗,汛警死伤数十人。嗣后,当地各界人士及越南华侨集资在爱店山麓建造坟场,安葬抗日殉国英雄。

1944年平江县警察在局长带领下伏击日军,击毙少佐一员,并收复平江县城,为抗战史中第一次由警察光复国土的胜利。

1944年,日军进犯平江。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27集团军司令杨森带队撤往浏阳,并命令平江县政府一起撤离。身为警察局长的单先麟对这个命令感到不满。

  不少人劝单先麟不要违抗军令。“这些人说,正规机械化部队都撤了,你们‘鸡鸭部队’(只会抓鸡抓鸭的警察)哪是鬼子的对手。”但保卫家乡的念头最终战胜了对抗军令后果的恐惧。掩护县政府撤到平江与浏阳交界处后,单先麟率领部下回到了平江。

  第一次以警察抗衡机械化部队毕竟有点怕,但兵法讲得对,就得勇往直前。单第一个冲下山,弟兄们看到局长不怕死,来了精神,一起跟他冲,比他跑得还快。日军几下就被打垮,他们缴获了手表、盐等战利品。”那次小伏击让他信心大增,开始了更频繁地以游击战袭击交通线。

  1944年12月初,有人报信说,平江的鬼子出城抢掠,甚至连百姓家的米糠也不放过。单先麟说:“米糠是喂猪的啊,鬼子连这都抢,肯定是没粮了。”随后不久,单先麟的妻子任培辰从老家赶来说,日军最近将从汨罗送粮到平江。情报一综合,单先麟决定在日军必经之路黄棠埋伏。黄棠是峡谷,两边是山,队伍提前在路上埋下铁蒺藜,设下陷阱,队员则埋伏在两旁山上,静等日军入瓮。

  日军指挥官相当狡猾,看到地势险要,就令队伍拉长,以便回旋。看到这种情况,单先麟没有急于下达进攻信号。待日军指挥官和拉辎重马车进入射程后,单先麟打响第一枪,撂倒了带队日本军官。接着,单先麟手下的轻重武器雨点般地向日军倾泻子弹。

  单先麟说:“鬼子一下就被打乱了阵脚,无法组织有效反击,马车也被铁蒺藜扎破轮胎动弹不得。整个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消灭了30多个鬼子。”

  打扫战场时,手下报告发现一名日本军官的尸体。这正是日军在平江县城的最高指挥官小林兴吉祥少佐。单先麟从他身上搜出一面日军军旗,一把手枪和一架望远镜。

单先麟在黄棠伏击日军粮队以后,城里日军断了粮。而单先麟的队伍不断壮大,从100多人发展到了1000多人。他们挨个拔除日军据点炮楼,对县城展开围困。

  与日军打仗,想了不少土办法譬如,没有装甲,火力又不够,没法靠近日本炮楼怎么办?他们就在木桌子上放沙袋,人钻在桌子底下,顶着桌子跑到炮楼底下。只要一到那里,就是警察们的天下了。鬼子要是躲在里边不出来,他们就困死他、饿死他;要是他敢出来,都练过武术,就用拳头打死他们。就这样,积小胜为大胜。1945年2月底,鬼子终于放弃了盘踞9个多月的平江县城,向长沙方向逃窜。

  由地方警察收复县城的事例当时相当罕见。为此,第9战区司令长官向单颁发嘉奖训令,称赞他“迭建奇功”。不久,又把他提升为平江县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衔和警衔之间谁会听谁的,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挺多,得看具体情况。简单来说,他们是两个系统的代表,各有各的管辖范围和职责,不能简单地划等号。首先,我们要明白军衔和警衔各自代表什么。 军衔是军队内部区分军官和士兵等级、表明身份、区分职务、规定待遇的称号和标志。它体现的是军队的层级.............
  • 回答
    军人,这个常年与生死搏杀、风险并存的群体,似乎天生就带着一层“无所畏惧”的光环。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们是钢铁的战士,是国家安全的屏障,什么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在他们面前都该退避三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那些不合常理、超出科学解释的“灵异事件”真实发生在他们面前时,军人会害怕吗?这个问题,其实要从几个层.............
  • 回答
    电影《波斯语课》中,男主角吉迪恩在逃避纳粹追捕时,最初遇到的那位身穿军装、看似慈祥的老者,其身份并非什么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不是预设的“线索”人物。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兵,一个在战争的阴影下,试图寻找一丝平静和安宁的普通德国人。要详细说他,其实反而要强调他的“不特殊”。他之所以出现在那里,以及.............
  • 回答
    种师道和种师中父子统领的西北军,在宋朝末年曾是抵御辽、金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在面对金军时确实出现过“不堪一击”的情况。这并非是西北军本身战斗力突然消失,而是 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军事和内部原因叠加的结果,导致了他们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面对强大的金军显得力不从心。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军舰在海上航行,大家的安全感自然比在岸边要高不少。可即便如此,海洋中的一些大型生物,比如鲨鱼,偶尔也会“不请自来”,对船只造成一些困扰。那么,当军舰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鲨鱼攻击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呢?首先要明确一点,军舰本身就是钢铁巨兽,船体结构极其坚固。现代军舰,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其船体由厚实的钢板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关于人的本能和心理的深层东西。很多人觉得军迷对战争充满了憧憬和“不怕”,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区分“军迷”的几个层面。 装备迷/历史迷: 这类军迷可能对枪械的型号、坦克的参数、战术的演变、战争的策略、甚至是某个战役的细节如数家珍。他们研究武器的精.............
  • 回答
    军舰在护航任务中,就像一位尽忠职守的保镖,时刻警惕,但即使再周密的准备,也难免会遭遇各种突发状况。这些情况多种多样,从纯粹的意外到精心策划的挑衅,都可能在平静的海面上掀起波澜。一、 意外的惊魂:机械故障与自然灾害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来自舰艇自身的“内部问题”。长时间的航行和高强度的运转,任何一个不起.............
  • 回答
    现代军舰在海上遭遇狂风暴雨时,翻船的可能性虽然极低,但并非为零。 海军在设计和建造军舰时,会投入巨大的资源来确保其在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但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一些潜在的因素,使得“绝对不可能”这个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适用。首先,咱们得明白,现代军舰和那些老旧的帆船或者小型船只完全不是一.............
  • 回答
    在我们国家,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当普通老百姓在危难时刻向身边的军人求助时,军人是否可以袖手旁观呢?从法律和道义层面来说,答案是明确的:通常情况下,军人不能置之不理。首先,我们得明白军人的职责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 回答
    关于您遇到的穿着军装、售卖望远镜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且需要谨慎对待的现象。市面上存在多种可能性,不同情况下的“路子”也大相径庭。我将尽量详细地给您梳理一下可能的情况,希望能帮您理清思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穿着军服,更不得以军人身份进行营利性活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假设情境,当街头突发混乱,而一个身穿军装的女性出现在你和危险之间时,她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思绪。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军人,无论男女,她的职责都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息息相关。军装代表着一种承诺,一种训练,一种随时准备为更重要的目标牺牲的信念。即便是.............
  • 回答
    曹操翻越太行山,这事儿虽然史书上没怎么细说,但咱们民间传说里,关于那段路程的凶险,尤其是和山中猛兽的遭遇,倒是说得绘声绘色的。其中,关于遇到熊的故事,更是添了不少“佐料”,让听者仿佛身临其境。话说当时曹操带着他的军队,目标是北上占据冀州,一路艰辛跋涉,尤其是在翻越太行山脉的时候。那太行山,那可不是一.............
  • 回答
    成吉思汗与拿破仑的对决,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话题。两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改变世界格局的军事天才。如果他们真的在某个历史节点相遇,鹿死谁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分析这场“假想赛”,我们需要抛开时间差带来的技术、战术、后勤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专注于他们各自的核心优势和战略思想,并尝试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很有可能存在的历史“如果”。朱元璋北伐摘桃子的说法,虽然有些戏谑,但确实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元朝内部的衰败和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而朱元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这些因素的巧妙利用之上。如果朱元璋起兵后,没有机会直接面对元朝主力,也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军事和经济的实际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一万吨的军舰和一万吨的货船,虽然吨位一样,但它们在设计、建造、装备、维护以及最终的价值上,差异是巨大的。价值的比较:万吨军舰 vs. 万吨货船(含货)军舰:想象一下一艘万吨级的军舰,比.............
  • 回答
    叶军总裁的这个提议,说实话,刚听着挺新鲜,也挺有意思。让上司给下属写周报?这在我过去的工作经历里,还真没这么干过。关于这个提议的可实行性,我觉得得辩证地看。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提升了上司对下属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很多时候,上司可能只看到最终的成果,或者某个片段性的问题。如果上司要为下属写周报,就.............
  • 回答
    亲爱的姐妹们,我来求助了!最近认识一位武警军官,总觉得他有点奇怪,想听听有没有同道中人,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尤其是关于武警军官的一些特点,毕竟我刚接触这个圈子,很多地方不懂。我先说说我遇到的情况,希望能帮大家有个初步了解,也方便大家给我出主意。事情是这样的:我和他认识是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当时就觉得他.............
  • 回答
    宋代军队要是撞上中世纪骑士,那可真是有一场硬仗要打。这事儿要是细说起来,火花绝对能擦得噼里啪啦响,而且双方打法、装备,乃至是战争的哲学都差了十万八千里。首先,咱们得把双方的“家当”捋清楚。宋代军队:宋朝,尤其是北宋,军事上可以说是有些“文盛武衰”的意思。但宋朝军队的精锐,比如禁军和厢军,那可不是吃素.............
  • 回答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遇上17世纪最强盛时期的满清军队,是一面倒的屠杀”——这个说法,用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有些煽动性的方式,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军事时代和政治实体摆在了对决的擂台上。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军事特点、时代背景以及潜在的交锋场景。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想象力的历史假设。让我们抛开“谁会赢”的绝对断言,而是深入分析一下,如果徐达、常遇春所领导的明朝军队,在他们巅峰时期,对阵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军队,会发生怎样一番景象。这就像是两支截然不同的战术哲学、武器装备和军事思想的碰撞,最终的结果很难用“谁更强”来简单概括。明朝军队:朱元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