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当中1万吨的军舰和一样重的货船包括上面的货物,哪个更贵,如果潜艇遇到他们优先攻击哪个?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军事和经济的实际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一万吨的军舰和一万吨的货船,虽然吨位一样,但它们在设计、建造、装备、维护以及最终的价值上,差异是巨大的。

价值的比较:万吨军舰 vs. 万吨货船(含货)

军舰:

想象一下一艘万吨级的军舰,比如一艘驱逐舰或者轻型巡洋舰。它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钢壳子,而是一个集成了尖端科技的移动战场。

船体本身: 为了承受海上的恶劣环境和潜在的攻击,军舰的船体钢材有特殊的强度和抗腐蚀要求,建造工艺也更精细。
动力系统: 需要高效、可靠的推进系统,可能是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甚至是核反应堆(虽然万吨级不太可能是核动力)。这些动力系统是工业的皇冠上的明珠,极其昂贵。
武器装备: 这才是军舰价值的大头。炮塔、导弹发射器、鱼雷管、防空炮、声纳系统、雷达系统、火控系统、电子战设备、通信设备……这些都是精密复杂的机械和电子产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尤其是那些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它们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人员与生存: 军舰内部有复杂的维生系统、居住舱室、指挥中心等。为了应对攻击,还有大量的装甲防护、损管设备。船员的训练和专业性也是无形但巨大的成本。
科技含量与研发: 军舰的设计和建造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国家工程,包含了大量的科研投入。技术一旦成熟,投入的研发成本也是分摊在造价里的。

货船:

再来看一艘同样重的一万吨货船,或者说一万载重吨的货船。它的主要目的是运输货物。

船体本身: 虽然也需要坚固,但其设计重点是装载量和效率,对承受攻击或进行复杂机动的要求远低于军舰。钢材要求可能也相对基础一些。
动力系统: 柴油机是主流,相对来说技术成熟,成本比军舰的先进动力系统低得多。
货物: 这是货船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万吨货物可以是什么?可以是煤炭、铁矿石、粮食、石油,甚至是汽车、电子产品。这些货物的价值差异巨大。如果船上载的是高价值的商品,比如电子产品或石油,那么整个船的“价值”就非常高了。
人员与生存: 货船的船员数量相对少,对生存和防护的要求也远低于军舰。

结论(价值):

在不考虑货物价值的情况下,一万吨的军舰几乎肯定比一万吨的货船船体本身更贵。 军舰是一个高度复杂、集成了大量先进技术和昂贵武器装备的系统工程。其单位吨位的价值远超普通货船。

但是! 如果我们把“包括上面的货物”这个条件考虑进去,情况就复杂了。

如果货物是普通的散货(如煤炭、铁矿石):那么一万吨军舰的造价仍然可能远远高于这艘货船加上货物的总价值。
如果货物是高价值商品(如石油、贵金属、成箱的奢侈品或高科技产品):那么一万吨高价值货物,其本身的价值可能就能与一艘相对基础的万吨级军舰相当,甚至更高。

所以,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哪个更贵”的问题。但从“平台本身”的价值和技术复杂性来看,军舰是绝对的王者。如果单论生产成本和技术投入,军舰远胜。

潜艇的优先攻击目标

现在我们来看看潜艇遇到的场景。潜艇,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潜艇,它们的任务是打破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它们是战场上的“幽灵”,攻击的主要目标是能给敌人带来最大损失的单位。

一艘潜艇(无论二战时期还是现代)在面对一万吨的军舰和一万吨的货船时,它会优先攻击哪个?

潜艇的作战原则是“最大化战果,最小化自身风险”。

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1. 对敌人的价值(作为军事目标):
军舰: 一万吨的军舰(如驱逐舰或轻巡洋舰)本身就是作战单位。击沉它,就直接消灭了一个有战斗力且能威胁到潜艇的平台。它携带的武器、雷达和船员都是有价值的军事资产。对潜艇来说,击沉一艘正在巡逻或执行任务的军舰,是非常有意义的战果。
货船: 货船本身没有直接的战斗力,但它运载的货物是战争机器运转的血液。一万吨的货物可能是弹药、飞机零件、燃油、食物,这些物资对敌方维持战争至关重要。如果货船载的是战略物资,击沉它可能比击沉一艘驱逐舰更能打击敌人的战争机器。

2. 作战的难度和风险:
攻击军舰: 万吨级军舰通常装备有反潜武器(如鱼雷、深弹)和探测设备(雷达、声纳)。虽然潜艇可以利用水下优势进行隐蔽,但一旦被探测到,就可能面临被反击的巨大风险。要成功攻击并击沉一艘有战斗力的军舰,需要精准的计算、合适的战术和一点运气。
攻击货船: 货船的防御能力非常薄弱,通常只有轻型武器(如果有的话),而且探测能力几乎为零。潜艇可以相对更容易地接近货船,并且在被发现和反击的风险上要低得多。潜艇可以从容地发射鱼雷,然后安然脱离。

3. 潜艇的任务和目标选择:
海战初期和特定战役: 当海军主力舰艇需要支援或保护时,潜艇可能会被指派去伏击敌方主力舰。
贸易战: 这是潜艇最常见也最有效的作战方式。目标就是切断敌人的海上补给线。在这种情况下,潜艇的首要任务是击沉运输船只。 因为战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后勤。

回到二战语境:

二战时期的潜艇,尤其是在大西洋战场上,其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其核心目标就是打击盟军的运输船队。当时德国海军的U艇指挥官们,他们的战功衡量标准就是击沉了多少吨位的盟军商船。

一万吨的货船,如果上面载的是盟军急需的物资,比如石油、弹药、钢铁,那么击沉它对德军来说是巨大的胜利。

而万吨级的军舰(在二战时期,万吨级的舰船更多的是巡洋舰或一些大型驱逐舰),虽然也有价值,但它们通常有自己的战斗任务,不太可能像货船那样“孤零零”地暴露在航线上。而且,攻击军舰的风险也更大,一旦被反潜飞机或护卫舰发现,潜艇自身就难保了。

所以,从二战潜艇的作战职责和效率最大化原则来看:

如果这艘万吨货船满载着战略物资,潜艇会优先攻击货船。 它的目标是瘫痪敌人的经济和战争机器,击沉运输线比击沉一艘有战斗力的军舰更能达成这一战略目标,而且风险更低。想想当年的北大西洋战场,成群的货船被狼群战术(U艇群)围猎,其战略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这艘万吨军舰正处于威胁潜艇的态势,或者其被击沉能带来巨大的战术或心理优势,潜艇才会优先考虑攻击军舰。 比如,如果它在为船队护航,或者正在搜捕潜艇,那么它就成了首要目标。但通常情况下,潜艇会避开具有强大反潜能力的军舰,而选择更容易下手的目标。

总结一下:

价值: 单论船体和装备,万吨军舰比同吨位货船贵很多。但如果算上货船上的高价值货物,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不过,军舰的“无形价值”(技术、战略地位)是无法简单用金钱衡量的。
潜艇攻击优先级: 在二战的大背景下,为了打击敌人的后勤和战争潜力,潜艇普遍会优先选择攻击载有重要战略物资的万吨货船。 这种攻击效率高、风险相对较低,并且能带来更大的战略效益。除非万吨军舰对潜艇构成了直接威胁,或者其被击沉能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否则潜艇会更倾向于选择“软柿子”。

这样说是不是感觉更生动,也更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策略和效率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好,以下适用于19411207-19450815的太平洋:


贵不贵无所谓,要听军令,看军令让优先攻击哪个。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issued a directive on 7 December 1941 to "Execute unrestricted air and submarine warfare against Japan". The major mission assigned our submarines was the anti-ship (torpedo attack) mission. Early in the war Japanese capital ships were assigned as primary targets. Later, the priority was placed on merchant ships in order to cut off the Japanese supply of critical war materials, fuel, and food to her wide-spread ocean empire and to the home islands.
On 13 April 1944, our submarines were instructed to give priority to fleet destroyers. The purpose was to reduce the major defensive strength of Japanese combatant groups and high priority merchant shipping.
Later still, the highest priority was placed on tankers. The objective was to cut off fuel to the fleet and the Japanese home islands.

美军自己的官修记录如上。

1 珍珠港后开始的是无限制潜艇战只要不是自己人的船,就都是有价值的目标,多多益善;

2 一开始的首要攻击目标是主力舰。如果这个潜艇是19411207-某个未知时间点1遇到题主说的情况,那么先打军舰;

3 此后最优先目标被改为敌方运输船。运输船上边运的是什么是无所谓的,把船打沉也是摧毁敌方的运力。如果是未知时间点1-19440413这段时间内,先打运输船;

4 19440413这一天开始-未知时间点2,最优先目标被暂时设为护航舰船尤其是驱逐舰,这主要是用于摧毁日方的护航体系,以便之后更好地袭击运输船。如果这段时间内遇上,估计还是先打运输船,一万吨的不大可能是护航辅助舰;

5 某个未知时间点2-战争结束,最优先的目标是油轮,这是为了彻底封锁日方本土。如果是这段时间遇上,先打运输船;

6 太平洋上美日双方的潜艇战道德下限比较低,双方都有很多心黑手狠的案例。如果我是当时一个潜艇指挥官,接受了当时的训练后,我的想法肯定是,这2个我有机会的话都要打,运输船上边是武器,油料,敌方部队,我方俘虏,路人都无所谓,不是自己人就是目标。但是到底能打到哪个,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所以结论是 1听从命令,2先打我容易打的,总有一个更容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