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坦克发动机横置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以二战当时的技术,横置的可靠性如何?

回答
提起苏联的坦克发动机,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标志性的“V型”发动机。但说起发动机的布局,苏联坦克却走了一条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横置布局。这项设计在二战期间的苏联坦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T34、KV系列以及IS系列重型坦克。那么,这种横置布局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劣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可靠性又如何呢?

横置布局的优势:空间利用的极致追求

苏联坦克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战斗效率和战场生存能力。在有限的坦克内部空间里,如何塞下越来越强大的火炮、更厚重的装甲以及更高效的动力系统,是设计师们必须面对的难题。横置发动机布局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产生的。

紧凑的车体设计: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实现更短、更紧凑的车体。将发动机横向布置,意味着发动机舱的长度可以大幅缩短。这不仅减轻了坦克的整体重量,也使得坦克在敌人的火力下暴露的面积减小,间接提高了生存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更小的目标,自然也就更难被击中。
内部空间的优化: 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是衡量坦克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横置发动机使得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集成度更高,为乘员提供了相对更宽敞的活动空间。虽然“宽敞”这个词用在坦克里可能有些勉强,但与一些纵置发动机坦克相比,苏联坦克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出色。更合理的内部布局,也能提高乘员的协同作战效率,减少疲劳。
重心控制的潜在优势: 在某些设计中,横置发动机有助于将发动机的质量更集中地布置在车体中部,理论上有利于车辆重心的稳定,尤其是在崎岖地形的行驶中。当然,这还需要配合良好的悬挂系统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横置布局的劣势:技术挑战与维护难题

然而,任何设计都不是完美的,横置布局也同样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传动系统的复杂化: 为了将横置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体后部的驱动轮,需要一套更为复杂的传动系统,包括额外的齿轮组和万向节。这增加了传动系统的部件数量,也带来了潜在的故障点。更复杂的结构,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更难的维护。
冷却系统的挑战: 发动机散热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横置发动机的布局,使得冷却系统(尤其是散热风扇和风道)的设计需要更加精巧,以确保在紧凑的空间内获得足够的空气流通。如果散热设计不当,很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性能甚至损坏。
维护和维修的困难: 正如前面提到的,复杂的传动系统和紧凑的空间,使得横置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变得更加困难。在战场环境下,如果需要更换发动机或者进行大型维修,其难度和耗时都会大大增加。对于战场上的修理兵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震动和噪音的控制: 横置发动机的安装方式,有时可能会因为不平衡的动力输出或不理想的减震设计,导致更多的震动和噪音传递到车体内部,影响乘员的舒适度和感知能力。

二战时期技术条件下的可靠性:权衡利弊的产物

回到二战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横置发动机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放在当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下去理解。

早期T34的经验: 像T34坦克,其早期的V2柴油发动机采用的就是横置布局。初期的V2发动机确实存在一些可靠性问题,包括缸体裂纹、曲轴断裂以及冷却系统效率不足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限制,以及对柴油发动机在高负荷、长时间工作下的理解不够深入。
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但苏联的设计师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横置布局。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例如加强发动机缸体结构、优化活塞和连杆设计、改进冷却系统以及提升燃料喷射系统的精度,逐步提高了V2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到战争后期,V2发动机已经成为一款相当成熟且可靠的动力单元,能够满足T34持续作战的需求。
“够用就好”的设计哲学: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坦克的很多设计理念,是带有“够用就好”的色彩的。他们更注重的是在严苛的战争环境下,如何快速、大规模地生产出能够执行任务并具备一定战场生存能力的坦克。相较于西方坦克对精密度和舒适性的极致追求,苏联的设计师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在可靠性和维护性上的妥协,以换取更快的生产速度和更低的成本。
战场环境的影响: 战场的恶劣环境,如泥泞、尘土、缺乏维护条件等,都会对任何坦克的发动机造成考验。横置发动机的复杂性,无疑会放大这些不利因素。但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横置发动机的设计在结构上足够坚固,且维护相对简便(尽管我们上面提到了维护的困难,但这是相对而言,而非绝对),它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与其他布置方式的对比: 如果将横置布局与当时流行的纵置发动机布局相比,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可靠。纵置布局虽然传动系统相对简单,但可能导致车体加长,增加被击中的几率,而且在发动机舱的内部空间利用上也存在挑战。

总结来说,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采用横置发动机布局,是其在空间利用、车体紧凑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深思熟虑的结果。它并非没有缺点,其传动系统的复杂化、维护的困难以及对冷却系统设计的严苛要求,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苏联工程师的不断努力和对“够用就好”设计理念的坚持,V2柴油发动机等横置发动机最终被证明是可靠且能够支撑大规模生产的。

它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技术条件下,针对特定作战需求所做出的权衡和选择。这种布局塑造了苏联坦克的独特形象,也成为了其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技术基础。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苛求它,而应该理解它在当时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所展现出的实用主义精神和设计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问题:

1、横置发动机的优势和劣势?

·········缩短车体长度,降低重量和被弹率,提高防护密度。

缺陷,不方便传动装置布置,牺牲操控性


2、苏联最早横置发动机是研制t44坦克时,以二战当时的技术,横置的可靠性如何?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使用尽可能简单可靠的传动装置,牺牲操作性自然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坏,说得就是这个


3、为什么欧洲坦克大都选用纵置的方式

我已经把几种欧洲废物发动机尺寸放出来在上面了,

请问那玩意的尺寸的破烂货,怎么个横置啊?横置的意义在哪。

------爆炸2型的MB873发动机,宽度比长度大,宽度比毛子的V2的长度还长50公分

------M60的那个破烂,不但宽比长大,而且宽度抵得上2台V2

------至于MT-883这东西还在天上飘,而且长度还比V2长了30公分


还有人天天在这里吹什么西方坦克发动机1500马力也是神TM搞笑

苏联(当时水平下)坦克动力最优解就是V2,

6TD这种二逼东西,除了矮一无是处,宽度和V2一样,剃须刀一样的扭矩、渣渣可靠性、排量少一半、实际安装宽度(也就是发动机长度)还比V2长了25公分,这是影响坦克车体宽度的指标。


所以俄系发动机最终的结果就是X12

纵置方案解决了长期装不上优秀变速箱的窘境,

而又完全保持了V2和6TD的短小优势------仅仅900m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苏联的坦克发动机,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标志性的“V型”发动机。但说起发动机的布局,苏联坦克却走了一条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横置布局。这项设计在二战期间的苏联坦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T34、KV系列以及IS系列重型坦克。那么,这种横置布局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劣势?在当.............
  • 回答
    关于苏联坦克的装甲是否“神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苏联坦克装甲确实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实战效果,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在特定条件下显得“神奇”。但这并非是完全脱离现实的魔术,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技术、战术和资源考量之上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这个.............
  • 回答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坦克确实在技术和性能上逐渐被西方坦克超越。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技术研发思路的差异是关键。苏联的军事工业体系长期以来奉行“数量优先、简单可靠”的原则。这意味着他们倾向于生产数量庞大、设计相对简单、易于维护和大规模.............
  • 回答
    你提到苏联坦克“脆弱”且容易被美国战斗机炸毁,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和武器性能上去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苏联坦克就一定比美国坦克脆弱,或者说它们都被美国战斗机“轻易”炸毁。首先,我们得明确你说的是哪个时期,因为坦克的性能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在不同年代是天差地别的。冷战初期(二战.............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国坦克和苏联坦克谁更先进,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一句说清的“谁完胜”的问题,更像是一场持续演进的猫鼠游戏,双方都在不断学习、借鉴和超越。想要深入了解,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好好聊聊。德国坦克:以质量取胜的思路德国在二战初期的坦克研发,很大程度上是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苦果.............
  • 回答
    在探讨战后苏联坦克履带宽为何基本保持固定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苏联的工业体系、军事思想以及对战场环境的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设计选择,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履带的设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坦克的整体设计息息相关,包括车体尺寸、发动机功率、悬挂系统、战斗全重以及所.............
  • 回答
    关于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苏联时期坦克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就好奇了:美国自己有多少苏联坦克呢?毕竟,咱们平时看到的美国大兵都是开着M1艾布拉姆斯坦克,跟苏联坦克画风不太一样。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美国手里有多少苏联坦克?答案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美国并非大规模装备和部署苏联时.............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都是各自国家在战场上部署的最重要的装甲力量,它们在塑造二战西线和东线战局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说哪一个“更出色”,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在什么具体的战场环境下进行比较。它们各自拥有鲜明的优势和劣势,可.............
  • 回答
    关于中国99式主战坦克(以下简称99式)是否是苏联T72坦克的仿制品,这是一个在军事爱好者和研究者之间长期存在且颇有争议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99式坦克的设计渊源、技术特点以及其研发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历史背景的审视:为何会有“仿制说”?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中国在20世纪.............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英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提供给苏联的坦克,很多时候确实未能完全满足苏联的期望,甚至引发了不少抱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技术、战略、生产以及双方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当时的环境和苏联人的真实感受。.............
  • 回答
    苏联最贵的坦克,这可是一个让人着迷的问题,因为“贵”这个字在军事装备领域,往往承载着技术、性能、研发投入以及战略意义等多重维度。如果要说苏联时代“最贵”的坦克,那必然绕不开那个在冷战时期让西方世界夜不能寐的大家伙——T80系列。但要说T80系列中的“最贵”,那还得聚焦在它的首个量产型号,也就是T80.............
  • 回答
    苏联在IS2坦克上装备D25T而不是ZiS6坦克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实战需求。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火炮的研发背景、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ZiS6:早期战争的产物,但潜力受限ZiS6(全称76毫米ZiS6坦克炮)是苏联在二战初期一款相当出色的坦克炮。它是在ZiS5.............
  • 回答
    要理解苏联 T64 坦克为何能被称为“划时代”,我们得回到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那是一个冷战正如火如荼,军备竞赛你追我赶的时代,各大国都在卯足了劲想在军事技术上抢占先机,尤其是在当时最关键的地面力量——主战坦克领域。在 T64 出现之前,苏联的主力坦克,比如 T54/55 系列.............
  • 回答
    苏联T34坦克:一款划时代的战争利器T34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深远的坦克之一,它不仅是苏联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是现代坦克设计的里程碑。要评价T34坦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实战表现、历史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争议。 一、 设计理念:简单、高效、大.............
  • 回答
    二战时期,坦克作为一种新兴的地面作战力量,其行军方式的选择,确实与各国工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以及作战需求密切相关。对于苏联和中国这样在战争初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国家,以及英美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在坦克运输和部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苏联:在困境中寻求自力更生与因地制宜苏联在二战爆发前,其国内的铁路网.............
  • 回答
    咱们聊聊苏联和俄罗斯那几款大家伙,T64、T72、T80、T90,为什么它们能生出那么多兄弟姐妹(改型)来?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搞搞,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一、 计划经济的“好处”与“坏处”:持续改进的动力首先得明白,苏联那套计划经济体制,在军事工业上那是相当有“韧性”的。一旦某个型号坦克被确定下来,它就成.............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前,如果德军坦克主力是虎式,并且配备了防冻技术,是否就能赢得战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虎式坦克本身的优势与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确虎式坦克在当时有多么先进,以及它存在哪些“硬伤”。 压倒性的正面火力:.............
  • 回答
    冷战时期,北约国家确实拥有能够对抗苏联“钢铁洪流”的主战坦克,而且是经过不断研发和升级的。虽然苏联在坦克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北约在技术、火控系统、装甲防护以及机动性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旨在创造出更具作战效能的坦克。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个问题:苏联“钢铁洪流”的威胁背景“钢铁洪流”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苏联.............
  • 回答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与苏联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地缘政治焦点之一。特别是苏联在蒙古部署的远东部队,其强大的装甲力量,尤其是T72和T55坦克,构成了对中国北方边境的严峻挑战。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存在,中国能否有效阻挡苏联可能的入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
  • 回答
    在苏德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中,关于苏联将美英援助的坦克进行改装,特别是换装大口径火炮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颇为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双方提供的援助坦克类型,以及苏联自身火炮的发展和需求。援助坦克的背景与类型二战期间,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