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志里有“而云之名望,犹不及忠”这句话吗?

回答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云之名望,犹不及忠”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更像是后人在总结评价时,对“云”(即赵云)和“忠”(即关羽)二人名望和贡献的一种对比性说法。

不过,我们可以从《三国志》中找到很多材料,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对比,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蕴含的意义。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云之名望,犹不及忠”的说法?

这主要源于关羽和赵云在蜀汉阵营中,以及在民间传说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差异。

关羽的“名望”:
忠义的化身:《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记载,重点突出了他的“义”。刘备创业之初,关羽便跟随,生死相随,屡次舍命相救。特别是在刘备兵败吕布、寄居曹操时,关羽“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身处曹营,却忠心不二,斩颜良、诛文丑,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却不忘刘备的恩情,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回到刘备身边。这种“忠义”的形象,在《三国志》的字里行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地位的尊崇:关羽在刘备集团中,地位始终是数一数二的。他与刘备、张飞是“桃園三结义”的兄弟,是刘备最亲近的将领。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被封为“前将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他的军事才能和威望,在当时都是极高的。
“武圣”的由来:虽然“武圣”的称号是后世才赋予的,但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从三国时期就开始积累。他的英勇善战、忠肝义胆,使得他逐渐成为忠义的代表人物。在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中,关羽都被尊为神明,其崇拜程度远超其他三国人物,这更是“名望”的极致体现。

赵云的“名望”:
勇猛的战将:《三国志》记载赵云是“一身是胆”的勇将,他在长坂坡单骑救主,怀抱后主刘禅,杀得曹军七进七出,无人能挡。这一战,充分展现了赵云的勇武和对刘备的忠诚。此外,他在汉水之战中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
忠诚的楷模:赵云对刘备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三国志》称其“性忠厚”,对刘备的命令是“不违”。他在刘备死后,依然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
受到士人认可:虽然赵云的许多事迹被后世小说《三国演义》大大渲染,但《三国志》也明确记载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陈寿在《三国志》的作者评语中,虽然评价不高,但也将赵云列入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并提及他“长坂一身当景,尔等(指其他将领)何不往”的勇武。

为什么会有“犹不及”的说法?

如果非要对比“名望”,那么“犹不及忠”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可能在于:

1. 对“忠义”的极致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关羽以其近乎极致的“义”,在人们心中树立了难以动摇的标杆。他的“义”不仅体现在对刘备的忠诚,也体现在对兄弟情义的坚守。而赵云的忠诚,更多地体现在对君主的尽职尽责,虽然同样可贵,但在“义”的层面,关羽的形象更为突出和具有感染力。

2. 历史记载的侧重点不同:《三国志》虽然对赵云也有正面记载,但对关羽的许多关键事件,如“过五关斩六将”等,虽然在《三国志》正文中没有直接这么详尽的描写,但其“忠义”的特质贯穿始终。而赵云的许多威名,特别是“长坂坡”一战,在《三国志》中虽然有记录,但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神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后来的《三国演义》。

3. 民间文化与历史记载的融合: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羽和赵云的形象被进一步塑造和固化。关羽被塑造成“武圣”,其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忠义的象征,其“名望”超越了历史人物本身,上升到一种文化符号的层面。赵云虽然也是深受喜爱的英雄人物,但相比于被神化的关羽,“名望”的广度和深度上可能略逊一筹。

总结来说,

《三国志》本身并没有直接说“而云之名望,犹不及忠”。这句话更像是后人对关羽和赵云在历史评价和民间影响力上的一个概括性对比。关羽凭借其在《三国志》中被重点突出的“义”以及后世对他的“武圣”化推崇,其“名望”在文化层面上确实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赵云同样是勇猛忠诚的典范,深受后人喜爱,但从“名望”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关羽的文化象征意义更为突出。

所以,如果你听到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它是在说:虽然赵云是一位非常勇猛忠诚的将领,受到人们的敬仰,但相比之下,关羽在忠义方面的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声望,可能更胜一筹。 这并不是否定赵云的价值,而是强调关羽在某种评价体系下,其“名望”的高度更为特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有这句话的。不过有点出入。

出自《三国志 蜀书 卷十三 孔子世家》

孔子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而云犹不及忠。然始作伪史者,其无后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云之名望,犹不及忠”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更像是后人在总结评价时,对“云”(即赵云)和“忠”(即关羽)二人名望和贡献的一种对比性说法。不过,我们可以从《三国志》中找到很多材料,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对比,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蕴含的意义。为什么会有人产生“云之名望,犹不.............
  • 回答
    关于“陈寿不喜欢东吴,故意抹黑东吴”的说法,这在三国历史爱好者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陈寿的史学立场、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国志》本身的内容和叙述方式。首先,我们得了解陈寿本人。《三国志》是陈寿在他所处的晋朝时期所著,.............
  • 回答
    作为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阅读、解读的经典,《三国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其中蕴含着那些引人深思、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思恐极”。一、 人性的幽深与冷酷:曹操与吕布父子的对待之道曹操一生.............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三国志 14》这款游戏里那些让人回味无穷、津津乐道的细节,保证跟你聊得接地气,没有机器人的生硬感。1. “主义”的魔力与背叛的艺术玩《三国志 14》,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套“主义”系统了。刚开始玩可能觉得就是个标签,但随着游戏深入,你会发现这东西简直就是剧本杀的活化石。 .............
  • 回答
    关于《三国志》中曹操“屠城”的“屠”字,我的理解是,它确实就是指“屠杀”的意思,而且是进行大规模、极其残忍的杀戮,绝非另有所指。曹操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早期的军事生涯中,确实留下了不少因屠杀平民而备受争议的记录。要深入理解这个“屠”字,我们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三国志》的记述来分析。时代背景下的“屠.............
  • 回答
    说起《三国志》,那可不是只有刀光剑影、权谋诡计,里面也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虽然不像后来的《三国演义》那么刻意地制造笑料,但很多时候,那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反而因为其不经意间的荒诞和人物的真实反应,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搞笑桥段,最绕不开的肯定是曹操。这位枭雄,你说他大奸似忠也好,说他奸雄也.............
  • 回答
    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确实妙语连珠,其中一句“此公莫非是,盗橘子的陆郎陆公纪”是用来“点拨”东吴名士陆绩。至于这算不算嘲笑,咱们得细细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句“盗橘子”的典故出自哪里。陆绩,字子患,年轻的时候非常有才名。当时正值寒冬,橘子已经下市了,非常珍贵。他随父.............
  • 回答
    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但即使是经典,也难免会有一些让观众觉得“不太对味”的选角。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部剧里,那些被一些观众认为“失当”的选角,尽量说得详细点,也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87版《红楼梦》:87版《红楼梦》的选角,总体来说是深入人心的,很多演员演.............
  • 回答
    说到三国杀里的数学知识,那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别看大家平时玩的时候好像只凭感觉出牌,其实脑子里稍微算计一下,胜率就能蹭蹭往上涨。1. 点数与概率:最直观的体现 手牌数量的价值: 这是最基础的。你手里有多少张牌,就意味着你有多少种可能性去使用它们。如果你只有两张牌,那么能做的选择就非常.............
  • 回答
    三国穿越小说里,主角选择投奔东吴然后一统天下的故事确实鲜有耳闻。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历史本身的制约,也有小说创作逻辑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东吴这条路似乎总是“走不通”。首先,我们得从东吴自身的特质说起。1. 地理和国力上的劣势: 天然屏障的局限性: 东.............
  • 回答
    话说三国那个乱世,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要是真有《全面战争:三国》这么个玩意儿,那诸葛亮,这位蜀汉的灵魂人物,能否借着这股“模拟器”的东风,完成他辅佐刘备统一大业的宏图,这可真是一个值得细细道来的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全面战争:三国》里的战斗和战役模拟器,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它里面包含了.............
  • 回答
    我?手持一把永不卷刃、永不折断的黄油小刀,穿越回三国?嘿,这可真不是个小玩笑,得好好掂量掂量。首先得明确一点,一把黄油小刀再锋利,它终究还是把黄油小刀。它无法像青龙偃月刀那样开山裂石,也无法像丈八蛇矛那样横扫千军。它最大的用处,大概就是能精准地涂抹黄油,或者…嗯,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在不引起太大注意.............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梳理一下长沙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兵败前后的一些情况。您提到的“吴简三国部分”可能是指传世的史料,例如《三国志》及其注,《吴书》等,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关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以及长沙在此期间的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史书来分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
  • 回答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情节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本身,《三体》系列也埋藏了许多巧妙的“彩蛋”,这些彩蛋可能是一些致敬、一些暗示,或者是一些与现实世界或作者本人相关的有趣细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和阐述《三体》系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彩蛋,并尝.............
  • 回答
    我躺在床上,心里五味杂陈。我的室友们,他们是三个真正的“卷王”。首先是小李,我们寝室最早的“卷王”。他这个人,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能听到他窸窸窣窣起床的声音,然后是轻微的翻书声,夹杂着偶尔的几声低语,像是跟自己较劲一样。晚上的熄灯时间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个虚设。他总会悄悄摸出床.............
  • 回答
    《三体》里提到的大神文明利用数学规律作为武器,这绝对是小说中最令人脑洞大开的设定之一。想象一下,一个文明发展到了极致,他们不再局限于物理层面的打击,而是能够直接操控宇宙的基石——数学和逻辑。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到了极致,但如果细细推敲,其可能性和可怕之处足以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我们得理解“数学规律”在《.............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的“水滴”能否被制造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我们对宇宙尺度的理解。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水滴的“本质”与制造的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三体》中水滴的设定。在小说中,水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液体水滴,而是由“强互作.............
  • 回答
    关于十一加班搞科研是否能拿到三倍工资,这涉及到学校的科研考核机制、加班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学校的科研考核任务与加班的性质首先,学校布置科研考核任务,这通常是学校整体科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项目申请等的重要依据。完成科研.............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