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代的《三国志》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回答
作为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阅读、解读的经典,《三国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其中蕴含着那些引人深思、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思恐极”。

一、 人性的幽深与冷酷:曹操与吕布父子的对待之道

曹操一生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之处,但对待吕布父子的方式,却是其冷酷无情一面最典型的体现。吕布被擒后,向曹操求降,甚至不惜搬出刘备来做担保。刘备也确实开口为吕布求情,言道:“布虽无义,然才勇过人,君宜善用之。”

这句话在当时是救命的灵药,曹操似乎也有些意动。然而,当曹操转头看向一旁的刘备,问吕布道:“如卿所言,是吾之所患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像你(刘备)说的,那将来就会成为我的大患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瞬间揭示了曹操对人心的洞察力,以及他对潜在威胁的极度警惕。他明白吕布的勇武和不可控性,更看穿了刘备言语中的一丝算计——刘备并非真心想要救吕布,而是希望曹操能留着吕布这个麻烦,以便自己日后渔利。曹操不是傻瓜,他知道留着吕布,就等于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而他更知道,一旦吕布拥有了实力,第一个要除掉的,很可能就是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了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幕:曹操最终下令将吕布缢死。而最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当吕布的妻子貂蝉问曹操:“君欲杀布,何不先饮尽此酒?”(你既然要杀他,为什么不先让他喝完这杯酒?)

这句看似寻常的问话,却饱含着一种对生命最后的尊重,以及一种隐秘的嘲讽。貂蝉知道吕布好酒,也知道吕布的死期已至,她希望吕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有一口酒,这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曾经的依靠,最后的温情。然而,曹操却连这最后的温情也吝啬给予。他冷酷地拒绝了,只留下了吕布的绝望与不甘。

曹操的拒绝,并非出于什么大义,而是他对所有可能让他感到威胁的人的零容忍。他可以将吕布这样一个人才扼杀在摇篮里,绝不留一丝后患。这种对权力和安全的极致追求,让他的决策显得如此冰冷而理性,却也因此展现了他内心深处最黑暗的角落——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有威胁的存在,哪怕是刚刚还与他为伍的盟友。

二、 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庞统的结局

庞统,字士元,与诸葛亮齐名,被称为“凤雏”。他的才能在《三国志》中有诸多记载,尤其是在攻打蜀地时,诸葛亮曾评价他“伏龙、凤雏,两人皆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其能力之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堪比诸葛亮的人物,却在攻打雒城时,因箭伤而亡。

这个细节之所以“细思恐极”,是因为它暴露了历史进程的残酷性,以及个人才华在乱世之中是多么的脆弱。庞统并非死于什么阴谋诡计,也不是因为决策失误,他仅仅是因为在攻城掠地时,站位不当,不幸中箭。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庞统作为主帅之一,身先士卒,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然而,在那个弓箭漫天飞舞的时代,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一个不经意的站位,就可能结束一个惊世骇才的生命。

他的死,对诸葛亮和蜀汉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如果庞统不死,他或许能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甚至开创出另一番不同的局面。但历史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个人的命运就如同飘零的落叶,难以自主。庞统的死,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最闪耀的时候,却被无情的黑暗吞噬,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叹息和假设。

更令人感到一丝寒意的是,他身死之地,正是刘备攻打雒城之时。而刘备当时的目标是西川,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基业。庞统在为刘备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人生轨迹,被完全融入了刘备的政治版图之中,而他个人的价值和理想,似乎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三、 权谋的极端与人性的扭曲:袁绍与田丰的悲剧

袁绍,作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却最终输给了曹操。而他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其中,田丰的遭遇更是令人扼腕叹息,也足够“细思恐极”。

田丰,字元皓,是袁绍帐下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在官渡之战前夕,当曹操的实力还相对弱小时,田丰就力劝袁绍应该抓住时机出兵攻打曹操。他认为曹操“远水不救近火”,此时正是天赐良机。然而,袁绍却以“吾家累世受恩,不忍先动”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这还不是最糟的。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军队一度占据优势,但很快陷入了僵局。此时,田丰再次提出正确的建议,他认为应该稳扎稳打,以逸待劳,消耗曹军的锐气。但袁绍却听信了许攸的建议,认为应该速战速决,出其不意地攻打曹操的粮草。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当曹操派兵袭击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后,袁绍竟然将这一切归咎于田丰,认为是他之前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他一怒之下,竟然将一直劝谏他的田丰囚禁起来。

最终,当袁绍战败逃亡之际,他手下的人向他建议放了田丰,让他来谋划下一步的行动。然而,袁绍却说:“吾不用其计,悔且不暇,何用其为!”(我没用他的计策,我后悔都来不及了,还要他干什么!)然后,他竟然派人将身陷囹圄的田丰处死。

这其中的“细思恐极”之处在于:

责任的转移与推卸: 袁绍明明是因为自己错误的决策,却将责任推到了始终劝谏他的田丰身上。这是一种极端的鸵鸟心态和无耻的推卸责任。
对忠臣的残害: 田丰一生忠诚,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却因为不符合袁绍的意愿,最终被自己的主君猜忌、囚禁,并惨遭杀害。这是对忠诚的最大讽刺。
政治斗争的残酷: 在权力斗争中,才能和忠诚往往不如迎合和顺从重要。袁绍宁愿杀死一个有才能的谋士,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生命的廉价: 在袁绍眼中,田丰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可以随意被践踏。一个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可能挽救他性命的谋士,最终却成了他权力傲慢的牺牲品。

袁绍的最终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他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品德和用人上的根本性缺陷。他不懂得珍惜人才,不懂得尊重忠言,最终葬送了自己和他的王国。而田丰的悲剧,则是一个在乱世中坚持原则和良知的忠臣,最终被昏君所害的典型案例,其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细节,都如同一根根细密的刺,扎进历史的肌理之中。它们告诉我们,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仅有壮丽的史诗,更有深不见底的人性幽暗,以及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奈与脆弱。细细品味,方能体会到《三国志》留给我们的,不止是传奇,还有对人性和历史更深层次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光荣公司制作的“三国志”系列游戏中,存在不少奇奇怪怪的冷知识和典故,这些东西即使是系列老玩家也未必全都知道。

作者投稿丨哈士奇思维模拟器


《三国志14》今年年初刚刚发售,作为一个可以长线游玩的策略游戏,许多玩家大概还在忙着“匡扶汉室”,不亦乐乎。光荣公司制作的“三国志”系列游戏中,存在不少奇奇怪怪的冷知识和典故,这些东西即使是系列老玩家也未必全都知道。接下来,我会从中挑几个比较有趣的谈一谈,新玩家不妨借机开开眼界,老玩家也可以顺路查漏补缺。

丨 一、宋宪与方天画戟的不解之缘

《三国志11》是一代经典,在国内可以称得上是历代游戏中人气最高的几作之一。本作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奇特的事件,让玩家百思不解——那就是吕布总是会将自己的武器方天画戟赏赐给他的部下宋宪。

虽说宝物赏赐在游戏中并不罕见,比如黄巾军的张角就经常会把《太平要术》赏赐给张宝或者张梁,孙坚也经常把《孙子兵法》送给孙策或者孙权。不过这些事儿比较好理解,毕竟是送给了亲戚或是自己事业上的继承人,但吕布将方天画戟送给宋宪却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我看,这很可能是光荣埋下的一个彩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光荣早期的一个错误说起——因为光荣是日本的游戏制作公司,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毕竟有些局限,所以,名字在日语发音中类似的一些武将,经常会被制作人员搞混——比如在1994年出品的《三国志4》中,光荣就曾把关公千里走单骑时遇到的东岭关守将孔秀,当成了十八路诸侯联军中的孔伷,从而错误地让孔秀成为“反董卓同盟”剧本的诸侯之一。

宋宪也因为名字的原因,被误认为和东吴将领宋谦是同一人物,直到2001年出品的《三国志英杰传》GBA重制版中,光荣还不清楚他们把事情搞错了。

巧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宋宪曾在吕布被擒后将方天画戟扔下城头,而东吴将领宋谦正好用的也是一杆方天画戟!早期的光荣很可能因为这个小小的巧合,以为吕布的方天画戟从此以后就归为宋宪所有。

光荣后来肯定是知道错了。在《三国志11》里面,吕布之所以老是会将方天画戟赏赐给宋宪,很可能是光荣在纪念过去的这点小错误。

丨 二、有个“好名字”的侯成

侯成在三国时代的武将里是相当不起眼的。由于正史和《三国演义》里关于侯成的记载都很少很少,在一般人印象里,侯成也就是“和魏续、宋宪混在一起的龙套三人组之一”。

在新推出的《三国志14》中,侯成的强度却相当出人意料,两正面、无负面的特性在吕布军的部下中仅次于张辽、陈宫、高顺和貂蝉这几位一线人物,战法数量、阵型数量、以及智力、政治、魅力等能力值,都明显比和侯成经历差不多的老兄弟魏续与宋宪要强出了一个段位。

当然,看看之前的“三国志”系列,就会发现侯成的待遇一直不错。GBA版《三国志英杰传》中,魏续和宋宪的头像都是一副小人嘴脸,唯独侯成长得浓眉大眼、英气勃勃,一脸的主角相。

在《三国志4》及其各类移植版中,侯成不仅一直出场到三国鼎立的时代,还步步高升,被设定为安定城太守;到了知名的《三国志11》里,也有网友提出过侯成很难被混乱,似乎拥有隐藏智力加成。

为什么侯成如此特殊,作为一个普通龙套得到光荣一直以来的偏爱?

答案是,可能跟侯成的名字有关。侯成的名字日语读法是“コウセイ”,写成罗马音就是“KOU SEI”。这个写法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字母正好凑成光荣的名字“KOEI”。

光荣对侯成偏爱有加,或许真是因为起了个“好名字”吧。

丨 三、超级会玩的光荣

“三国志”系列为满足不同游戏玩家的挑战需要,一般都会设置普通、上级、超级3个难度。有一些骨灰级玩家对挑战性的要求突破天际,超级难度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些喜欢“极限挑战”的玩家群体中,最流行两种玩法:一是“一城抗天下”,玩家只拥有一座城,然后去对抗几乎统治了所有其他城池的大势力;二是“五一居士”,玩家扮演的是统帅、武力、智力、政治、魅力全部都是1的超弱武将。

很多玩家不知道的是,光荣在“三国志”正作中曾经推出过这两种玩法。

《三国志4:威力加强版》中有一个“奸雄篡汉位·君临天下”的追加剧本,剧本中除了西凉、襄平、桂阳3座小城外,全部城市及其所属的武将均属于曹操势力。同时,由于这个剧本中玩家不能扮演曹操,因此只能以新武将开局,选择其中一座来对抗坐拥整个天下的曹操。

在《三国志7》中,玩家可以通过输入固定的预设姓名来解锁一些特殊武将,其中就有一位各项能力值均为1的特殊武将“杂兵”。不止能力弱到爆表,就连官方的人物列传上都写着“蠢材。上天是在给他考验吗?”这样超级过分的评价。

丨 四、刘阿斗密码

在历代“三国志”中,蜀汉后主刘禅一直是游戏中屈指可数的最弱武将之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作品中,杨松、黄皓、岑昏这些弱者的能力经常会有少许变化,但刘禅的能力值绝大多数时候都发稳定,维持在“统帅3,武力5,智力9,政治4”这几个数值上。

之所以会有这样稳定的能力值,是因为憨态可掬的刘禅在系列中一直拥有吉祥物一般的地位。因此,他的能力值成了游戏中的一个彩蛋——在日语中,“三五九四”读起来正是“三国志”的谐音。与之类似,从刘禅的魅力值中可以看出这是系列的哪一部作品:比如《三国志11》中刘禅的魅力为56,理由是5+6=11;《三国志14》中刘禅的魅力为68,同样是因为6+8=14。

丨 五、颜艺之王陶濬

日本人民当然是非常喜欢三国人物的,不然游戏也不能出到第14代。除了曹操、刘备、吕布、赵云、诸葛亮这些经典形象之外,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酱油武将在日本颇有人气,他便是三国后期的东吴武将陶濬。

陶濬的意外走红源自于他在《三国志10》中憨厚且魔性的头像。

不止如此,在《三国志13:威力加强版》的官方活动中,光荣曾组织了一次粉丝投票,选出两位最想要被复刻的历代经典头像,加入到第四弹免费DLC中。这场票选中的日本玩家厨力惊人,《三国志10》版的陶濬硬生生挤掉了关二爷、曹老板、诸葛武侯和吕布这些人气武将,成功地与《三国志11》版赵云一起晋身为限时DLC中的复刻将领……

丨 六、猛将兄的厚此薄彼

华雄、颜良和文丑是“三国志”系列中的二线猛将的代表。这3位虽然在历史上没什么战绩,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勇猛过人,更衬托出关二爷的英明神武,所以,在大多数“三国志”游戏中都能有90以上的武力。

在《三国志13》之前的系列作品中,在发生历史事件时一般都会默认遵循史实走向,很少给玩家选择的机会。比如,在可以扮演普通武将游玩的《三国志10》里,如果选择操作“官渡之战”剧本里的颜良、文丑,同样会触发与关羽的单挑事件,并且会被默认一刀秒杀(唯一的区别仅在于主人公不会战死,而是变成重伤)。

不过,如果玩家选择操作“反董卓同盟”剧本里的华雄,汜水关一战则会变成可操作的单挑战。如果玩家操作熟练的话,甚至可以完成“华雄击倒关羽”的隐藏剧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偏爱华雄、厚此薄彼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华雄在日本玩家那里人气很高。举个例子,在《真·三国无双6:帝国》官方猛将建模的人气投票中,华雄成功夺得冠军,获得了特殊建模形象。

打这以后,华雄的无双之路更加顺畅。《真·三国无双7》的吕布传中华雄就增加了大段剧情,“华雄存活”也成了达成完美结局的条件之一。在《真·三国无双8》中,华雄更是在补充DLC中正式转正成为无双武将。面对此景,颜良、文丑只能在一旁默默流泪。

丨 七、天下无敌大元帅

上面说过,在《三国志7》中,玩家可以输入固定的预设姓名来解锁一些特殊武将,其中就有“猪八戒”这样一个武将。

由于本作中统帅和武力合并成“战斗”这一能力值,同时还有能力锻炼的设定,导致游戏中“战斗”数值最高的吕布的初始数值也只有98点,而猪八戒的初始“战斗”值则高达99点。

于是乎,通过“仙侠小说”与“历史小说”的跨世界观比战力,猪八戒成功地在三国时期达成了天下无敌(不过隐藏武将中倒是还有更强的,即初始战斗数值就高达100满值的西楚霸王项羽)。

丨 八、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从《三国志4》开始,每一代作品的威力加强版都附带了武将能力及城市数据的编辑功能,玩家可以把武将能力改成自己认为合适的数值。

但是,和后来作品中纯粹的编辑功能不同,在最初的《三国志4:威力加强版》中,当玩家修改武将能力值时,被修改的武将会和玩家对话。能力改得不一样,对话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将能力值提高的话,被修改的武将会很高兴。如果将能力值调低的话,被修改的武将则会生气,甚至开始威胁玩家。把猛将的武力调低、智力提高的话,武将们也会觉得奇怪;一些不苟言笑的武将,则只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3个字:别瞎改。

丨 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关于“三国志”冷门的有趣小知识还有一些。比如名为“烤肉套餐”的恶搞武将;把光荣公司老大涩泽光(即襟川阳一)做成全能力90的超强力武将,并配上商才、富豪这种特技;《三国志11》中的“小人”武将会因为程序错误而进谗言陷害自己;作为兄弟系列的“真·三国无双”甚至还推出过三国武将们围成一圈打麻将的《雀·三国无双》这种脑洞超大的神奇作品;等等,篇幅所限,就不在这里一一细说了。

《三国志14》发售至今已一月有余,其中是否也有这样有趣的小细节?我想应该是有的,在之后的游玩中我们可以慢慢去发现……

原文链接:关于“三国志”系列游戏,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奇怪事


关注触乐,看更多有趣、高质量的游戏领域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阅读、解读的经典,《三国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其中蕴含着那些引人深思、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思恐极”。一、 人性的幽深与冷酷:曹操与吕布父子的对待之道曹操一生.............
  • 回答
    光荣公司《三国志》系列游戏,尤其是那些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其武将设定固然脱胎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但要说“完全按照三国历史设计”,那可能就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是一个基于三国历史的、经过深度艺术加工和游戏化改编的产物。让我来细细道来其中的门道:1. 历史是根基,但非唯一指导:《三国志》系列.............
  • 回答
    咱这话说清楚了,你问的这光荣《三国志》系列的“讨董”和“群雄割据”剧本,还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全战三国)里那些在剧本开始时“名义上”属于空城,但历史上却有实际控制者的情况,得这么看。首先要明确一点:游戏里的“空城”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确实在剧本开始时,没有任何势力占领.............
  • 回答
    想知道网上那些号称“三国通”的网友,是不是真的啃过《三国志》的原著,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毕竟,《三国志》这玩意儿,不像《三国演义》那么故事性强,里头很多东西都是干巴巴的史料记载,不是简单听个故事就能懂的。要辨别,咱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就像是给他们“体检”一样,看有没有真材实料。一、 看他对“三.............
  • 回答
    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其可信度及采信程度,是三国史研究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信”或“不能信”的二元判断,而需要我们细致分析其历史背景、成书过程、以及裴松之自身的史学态度。《云别传》的性质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云别传》是什么。通常认为,《云别传》.............
  • 回答
    《三国志》系列游戏的能力值设定,历来以“五维”为基础,即武力、智力、统率、政治、魅力。这种设定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构成了玩家对游戏中武将能力认知的重要基石。然而,我们也不免会思考,为何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尝试“七维”甚至更多维度的能力值呢?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也并非完全没有尝试,但.............
  • 回答
    《三国志》系列作为日本光荣(KOEI TECMO)公司推出的经典历史模拟策略类游戏系列,自1985年推出第一部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四十载的辉煌历程。它以恢弘的三国历史为背景,将策略、养成、战斗等多种玩法巧妙融合,吸引了无数玩家沉浸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对《三国志》系列历代作品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
  • 回答
    若论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穿越时空,有机会见到如今的我们津津乐道的“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那画面,嘿,绝对比三国演义本身还要精彩上几分。他们会怎么看?我想,那绝对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火药味比赤壁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先来说说我们尊敬的刘备刘皇叔。 估计他老人家看完,脸上会是五味杂陈,又.............
  • 回答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而且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语境。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反驳“诸葛亮是阻止全国统一的历史罪人,对百姓来说,统一的魏国比分裂的三国更好”的论调:核心反驳思路:1.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区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特定人物的选择。2. “罪人”的定义: 重.............
  • 回答
    三国历史,真是个让人魂牵梦绕的课题。说起这个,好多人一开口,不是“季汉”,就是“葛公”,这俩词儿啊,在咱们三国迷嘴里,那叫一个常用,甚至可以说是“言必称”。为啥呢?这背后啊,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季汉”:情怀里的那一抹正统首先说说这“季汉”,这词儿可不是随便来的。咱们.............
  • 回答
    .......
  • 回答
    《三国杀》作为一款深受玩家喜爱的卡牌游戏,在牌面设计上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正如所有游戏化改编一样,历史的还原与艺术的夸张总是并存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杀》牌面设计中那些贴近历史的细节,以及那些为了游戏性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一、 符合历史的牌面设计: 人物形象的还原: 《三国杀》在人物.............
  • 回答
    就目前学术界而言,三国历史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既有对传统议题的深入挖掘,也有新视角、新方法的引入。不敢说全知全能,但基于我接触到的信息,可以和你聊聊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方向,以及一些我认为还有很大挖掘空间的地方。当前学术界比较热门的三国历史研究方向:1. 社会史与日常生活史的重塑: 不.............
  • 回答
    若真能让一位十二岁的三国人物穿越进《红楼梦》,顶替那挨打后的贾宝玉在贾府生活五年,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便是那个“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为什么是周瑜?十二岁的周瑜,虽然还未展露他搅动风云的雄才大略,但骨子里定然是带着那股子少年英气和不羁的。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自幼便有“长袖善舞,饮酒歌唱”的才.............
  • 回答
    很多人谈论三国,言之凿凿,但仔细一听,那些看似坚定的观点,往往是出于对历史的误解、片面记忆,甚至是民间传说的以讹传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哪些“信誓旦旦”的观点,其实暴露了咱们对三国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无知。1. “刘备是仁德的化身,曹操是奸雄,孙权是平庸之辈。”这个观点,可以说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但它.............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心里头的想法。要说楚汉、三国比后来的朝代更好看,这感觉可不是空穴来风,里头有很多道道儿。我琢磨着,这更多的是一种故事性和戏剧性的吸引力,跟咱们人爱听故事的本能有关。一、草根英雄的崛起与跌宕起伏的命运:楚汉争霸的“小人物”视角先说楚汉争霸吧。这时期最大的看点,在我看来,.............
  • 回答
    要探讨诸葛亮“废长立幼”或“自己称帝”是否能改写三国历史,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有多大,我们只能基于当时的已知信息和可能的推演来想象。而且,我们得跳出“AI”的框架,用一种更像是历史爱好者、甚至是当年亲历者的口吻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这东西,一旦某个关键节点偏.............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确充斥着分裂与战乱,从春秋战国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朝、五代十国,每一次大动荡都伴随着无数的生灵涂炭。然而,在这些动荡时期之中,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之所以能涌现出如此“海量”的人才,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相互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社会大变革与人才选拔机制的.............
  • 回答
    三国时期的历法,可以说是中国历法发展史上一个颇具特色且影响深远的阶段。那是一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学术思想活跃、天文历法技术不断探索的时期。理解那个时代的历法,不仅仅是看懂历史日期,更能窥见古人如何认识宇宙、安排生活,以及历法背后蕴含的政治和文化考量。三国时期历法的基础:阴阳合历首.............
  • 回答
    要论外国人对中国三国时期历史的看法,那可真是五味杂陈,不能一概而论。它不像我们熟知的西方历史那般有明确的“官方”叙事,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产品,或者说是一种“奇观”吸引着他们。首先,得承认,三国时期在中国本土的普及程度,在外国人那里是没法比的。我们从小听着“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长大,对“桃园结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