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楚汉、三国的历史比隋唐宋元明清更好看?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心里头的想法。要说楚汉、三国比后来的朝代更好看,这感觉可不是空穴来风,里头有很多道道儿。我琢磨着,这更多的是一种故事性和戏剧性的吸引力,跟咱们人爱听故事的本能有关。

一、草根英雄的崛起与跌宕起伏的命运:楚汉争霸的“小人物”视角

先说楚汉争霸吧。这时期最大的看点,在我看来,就是那些“小人物”怎么一步步走到历史的台前,又怎么被命运的大浪冲刷。刘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算个啥?一个泗水亭长,地痞流氓一般的存在,没什么家底,没什么文化,靠着一张嘴和一股子蛮劲儿,居然能跟项羽这么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分庭抗礼,最后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你想想,这中间的过程得有多跌宕起伏?

刘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他“会做人”,懂得笼络人心。他不像项羽那样讲究什么“力敌不敌”,他懂得用人,张良出谋划策,萧何管理后勤,韩信运筹帷幄,范增虽然没被他用好,但也足见刘邦身边不乏能人。这种草根出身,靠智慧和人脉爬上去的故事,特别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咱们老百姓谁不想看到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反观项羽,他虽然武勇无双,但性格太过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比如亚父范增。鸿门宴上,他本有机会杀了刘邦,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他依然是那个勇猛的战士,但缺少了战略家的远见。这种“英雄末路”的悲壮感,虽然也很震撼,但总带着一丝遗憾,让人扼腕叹息。

楚汉争霸的故事,就像一出精彩的创业史,充满了各种意外和转折。一会儿是刘邦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一会儿又是刘邦咸鱼翻身,项羽则在辉煌中走向灭亡。这种戏剧性的冲突,加上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

二、群雄逐鹿的智慧与权谋:三国演义的“三国归晋”的必然与偶然

三国时期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宫斗+谍战+军事大片”。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顶尖玩家,玩的是一套升级版的“楚汉争霸”。但三国的故事,更复杂,更吸引人的是那份“智谋”。

刘备,虽然出身不如曹操显赫,但他的“仁义”和“团队建设能力”简直是满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为何甘心追随他?除了“仁义”之外,还有刘备身上那股子“我就是要实现理想”的劲儿。他没有强大的背景,但他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凝聚起一群有能力、有忠诚度的人。从一开始的颠沛流离,到最后的割据一方,三国鼎立,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励志色彩的故事。

曹操,则是典型的“乱世枭雄”。他有雄才大略,也有心狠手辣。他的很多谋略,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后的曹操,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虽然是反派,但却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反派,你很难不被他的手段和魄力所折服。

孙权,则是老谋深算的守成者。他在夹缝中求生存,既要应对曹操的南下,又要提防刘备的扩张,但他总能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在于他的政治智慧和稳健。

三国的故事好看,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政治、人性的全方位比拼。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各种各样的计谋,比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这些桥段充满了想象力,也让人脑洞大开。更重要的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之间互相博弈,互相成就,又互相毁灭。

而且,三国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宿命感”。从一开始,大家就知道这天下最终会走向统一,但谁能统一,过程会怎样,充满了未知。这种“必然中的偶然”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三、隋唐宋元明清,为何相对“没那么好看了”?

那为啥到了隋唐宋元明清,就感觉“没那么好看了”呢?我觉得是几个方面的原因:

成熟的政治体系,少了许多“野路子”的惊奇。 从隋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就逐渐完善。到了唐宋,文官制度更加发达,科举制保证了人才的选拔,虽然也有权力斗争,但更多的是在体制内的博弈,不像楚汉三国那样,有那么多的野心家、起义军在体制外进行疯狂的竞争。那种突然冒出来一个能改变局势的“黑马”的概率就小了很多。
历史进程的“稳定”与“规律性”。 越往后,历史的进程似乎越趋于稳定,王朝的兴衰也有了更明显的规律。大家对王朝的更替模式也比较熟悉了,少了那种耳目一新的冲击力。比如,唐朝的盛世与安史之乱后的衰落,宋朝的繁荣与靖康之耻,元朝的征服与衰亡,明朝的洪武之治到宦官乱政,清朝的康乾盛世到晚清衰败,虽然都有波澜,但那种“草根崛起”或者“群雄逐鹿”的原始爆发力似乎减弱了。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或“模式化”。 很多后朝代的皇帝、大臣,虽然也有他们的功过是非,但相对于刘邦、项羽、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人,他们的形象似乎没有那么鲜明,没有那么容易被普通人记住和津津乐道。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咱们对前者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史记》、《三国志》这些文学色彩更浓的作品。很多后代的史书,尤其是官方史书,更注重记录事实,文学性相对弱一些。
“看点”的转移。 后代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可能转移到了其他的方面,比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等。比如宋朝的科技、文化有多发达,明朝的航海,清朝的疆域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但对于追求戏剧性、冲突性故事的观众来说,可能不如“谁是下一个皇帝”、“谁会赢得天下”来得直接和刺激。
个人兴趣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当然,这也很主观。每个人对历史的兴趣点不同。可能有人就喜欢看唐朝诗歌的繁荣,宋朝市民文化的兴盛,清朝的疆域拓展。而且,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接触到的历史故事比以前要多得多,反而会觉得早期的故事更具有“原始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楚汉和三国之所以觉得“更好看”,更多的是因为它们的故事里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草根崛起的励志以及智慧与权谋的极致展现。这些元素,就像最能抓住人眼球的“爆点”,让这些历史时期在无数的叙事中,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后来的历史,虽然同样波澜壮阔,但它的精彩之处,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和不同的视角去品味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我感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古时期史料比中古、近古时期要少得多,因此记录下来的故事更富有传奇色彩。

越到近世,史料越发丰富,以至于到了巨细靡遗的地步。一个时代的光明和丑恶被越发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世人,它给人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单纯和美好了。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研究先秦、两汉历史的人,一生皓首穷经是可以做到读完那个时间段的全部历史记载的。而研究明清时期的人,想要读完所有史料是根本做不到的,近古的史料太多太繁杂了。现在的学生想做出新东西,也往往喜欢从明清入手。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前四史本身拔群的文笔和高阅读量(其实前四史由于篇幅较短,确实是二十四史中被阅读过最多的书吧)让先秦与两汉的历史更加深入人心。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先秦两汉的历史在后世其实已被不断加工和神话了。我国本身具有浓厚的崇古思想和以史为鉴的传统,上古的许多故事在后世不断被赋予神圣性和浪漫性。甚至后世许多乱世枭雄的行为模式都在cosplay秦汉或三国的创业人物。什么“吾之子房”,“世之关张”,“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吾之萧何”,“吾之孔明”;“若遇高祖,当北面事之”……

其实如果耐心看进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很精彩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心里头的想法。要说楚汉、三国比后来的朝代更好看,这感觉可不是空穴来风,里头有很多道道儿。我琢磨着,这更多的是一种故事性和戏剧性的吸引力,跟咱们人爱听故事的本能有关。一、草根英雄的崛起与跌宕起伏的命运:楚汉争霸的“小人物”视角先说楚汉争霸吧。这时期最大的看点,在我看来,.............
  • 回答
    三国历史,真是个让人魂牵梦绕的课题。说起这个,好多人一开口,不是“季汉”,就是“葛公”,这俩词儿啊,在咱们三国迷嘴里,那叫一个常用,甚至可以说是“言必称”。为啥呢?这背后啊,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季汉”:情怀里的那一抹正统首先说说这“季汉”,这词儿可不是随便来的。咱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了姓氏的起源、演变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简单来说,汉族、苗族、瑶族以及日本的姓氏文化,之所以呈现出“长短不一”的特点,根源在于它们各自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以及与姓氏的最初关联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姓氏:源远流长,多以氏族、封地、职业为根基汉族的姓氏文化可以说是源远.............
  • 回答
    汉初三杰,刘邦麾下最得力的三位谋臣战将,分别是韩信、萧何和张良。他们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开国元勋。然而,在这三位杰出人物中,唯有张良被后世尊为“谋圣”,并且得以善始善终,安享晚年。这其中的缘由,远不止是运气二字,而是他一系列深思熟虑的选择和行为所致。韩信:功高盖主,悲剧收场先说说韩信.............
  • 回答
    楚汉战争之所以给人感觉破坏力超过了春秋战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性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虽然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战争频仍,但楚汉战争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更集中的、更具毁灭性的破坏力。1. 战争的规模和集中性: 楚汉战争: 虽然时间相对较短(公元前2.............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秦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这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抵御匈奴侵扰的作用。然而,在随后的楚汉战争和东汉末年那几百年间的纷乱岁月里,我们似乎鲜少听到匈奴大规模南下劫掠中原的记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并非匈奴不再强大,也不是长城真的能一劳永逸地挡住所有.............
  • 回答
    “咎由自取”这个成语确实与楚汉时期项羽帐下的曹咎有关,但并非因为他不听命令出战,而是源于他在战场上的 otro 致命失误。事情发生在项羽率军与刘邦在彭城展开大战的时候。当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威名赫赫,但后来在战场上犯了轻敌的错误,给了刘邦喘息和壮大的机会。在彭城之战前,项羽的军队虽然精锐,.............
  • 回答
    “汉承楚制”之说,并非简单一句口号,而是对中国早期历史发展脉络的一种深刻洞察。它指的是汉朝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甚至是生活习俗等多个层面,都明显受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影响和继承。要详述此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政治制度的渊源:从分封到郡县的融合与演变汉朝建立之初.............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是基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民族构成和国家政策的综合结果。以下从历史、民族构成、法律依据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从军事割据到新中国成立1.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广西在清朝之前是“两广总督”辖区,1885年清朝设立广西巡抚,成为独立省份。但清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汉兰达时会有的疑问。毕竟汉兰达作为丰田在中型SUV市场的标杆产品,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价格也不算低廉,但偏偏在胎压监测这件事上,全系“固执”地没有标配这项配置,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要说“不配”可能有点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未全系标配”。丰田在.............
  • 回答
    汉史中,许多大臣在受到皇帝责备后选择自杀,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它既是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产物,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观念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析:一、 政治环境的严酷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1. 君权至上,臣属地位的脆弱性: 汉朝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
  • 回答
    汉朝分为东西,宋朝分为南北,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历史巧合,而是各自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力量博弈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两次分裂,就像是在解剖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节点,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深刻含义。先说汉朝的分裂,那便是“西汉”与“东汉”的界限。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王朝内部的权力更迭和外戚干政的.............
  • 回答
    汉朝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虽然都冠以“X王之乱”的名头,规模上也都牵涉到多个诸侯王,但其性质、根源、参与者和导致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个仅仅三个月便被平息,而另一个却旷日持久,长达十五年之久。汉朝七国之乱:一场目标明确、力量相对集中的反抗汉朝的“七国之乱”发生在景帝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城市规划以及时间流逝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详细解释为何汉长安城遗址相对保存完好,而唐长安城则被现代建筑大量覆盖,需要我们穿越时空,细致地审视这两座伟大都城的命运。汉长安城遗址:时代的“自然”选择与相对的“幸运”汉长安城,作为西汉和部分东汉的都城,其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它.............
  • 回答
    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个政策的影响深远,按理说应该会让儒生们感恩戴德,把他捧上神坛才对。可事实上,历史的车辙里藏着不少儒生对汉武帝的“不满”甚至“黑料”。这事儿挺复杂的,咱们得把话说透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事儿可不是儒生们自己要求的,是汉武帝自己搞出来的“顶.............
  • 回答
    咱这就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咱们历朝历代,那些太平盛世的名字,取法都不太一样。这里面可有门道,绝不是随便起的。汉初: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先说汉初,最有名的就是“文景之治”。这名字里就透着一股子“文”和“景”的劲儿。汉初啊,经历过秦朝的暴政,又跟楚汉争霸,老百姓那是真苦啊。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乎到公众认知、媒体宣传以及历史事件的复杂 interplay。汉娜·雷希和莉莉娅·利特瓦克,这两位都是二战时期杰出的女飞行员,都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她们在公众中的知名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汉娜的光芒似乎更耀眼一.............
  • 回答
    《绝命毒师》后期,汉克和玛丽夫妇对沃尔特·怀特(老白)的恨意,可以说是积怨已久,爆发于一个精心铺垫、且极具戏剧性的节点。他们的恨,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老白一步步走向深渊,践踏了他们所珍视的一切——亲情、友情、法律、正义——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信任的崩塌:从亲密无间到背叛的深渊起初,汉克和玛丽对老白有着深.............
  • 回答
    汉朝以前,中国人确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观察到了磁石指极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原始的指向器具。但要说汉军出塞还会发生迷路事件,这并非矛盾,而是因为我们理解“指南针”这个概念时,常常会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指南针混淆,从而忽略了古代技术实现的具体条件和实际应用场景。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汉朝以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