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指南针和迷路不发生关系。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按照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即便得到准确时间以及准确地点,等你花二十天大军到达的时候对方也可能因为水草问题而迁徙了。
另外汉军出塞是军事行动,匈奴人不是傻子。乖乖的待在某个地点等你去打。
军事行动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敌人。而你的敌人是动态的。这在空旷的大草原上相当于敌我双方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变换。汉军拿的是“指南针”,不是“指敌针”。
最后即便草原空旷不代表所有的时间大军都必须直线前进。水源是最高等级的。草料粮食补给,丘陵(在草原上几十米高的山包比比皆是),风暴,高大的草场(骑马都能被遮蔽视线,你不可能把上万部队带入这样的草场中,编制会乱,步兵压根啥都看不见,同时如果边上有敌人斥候,直接放火全军覆灭)等情况下都需要绕路。而绕路后是否还能回归正途以及是否还能寻找到敌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指南针不是万能的,即便是二战也有军队迷路的情况出现。更何况二千年前的指南针。
开车的时候,有GPS都还有跑错了路的。只有指南针,没可靠地图,没六分仪,迷路不正常吗?
汉朝时期所谓的出塞迷路,基本都是背锅的。
草原都没有路,怎么可能迷路?
汉武帝时期,迷路的记载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21年夏,公孙敖失道,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李广失道。
公孙敖那次失道,就是为霍去病背锅,毕竟霍去病数万骑兵损失30%。
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经过鸡鹿塞,沿着现在的G7高速向西到居延海(额济纳旗),南下酒泉,袭击匈奴浑邪王部族。
那条唯一的好走的路被霍去病占了,那么和霍去病一起从北地郡出发的公孙敖,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想要到达浑邪王地与霍去病汇合,都得穿越腾格里沙漠,沙漠行军缓慢,公孙敖累死也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目的地,所以公孙敖背了个失道失期的锅。
李广那次,是在为卫青背锅,卫青斩首虏1.9万,但战马损失近6万。
李广比公孙敖更冤,公孙敖好歹和霍去病朝着同一个方向,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行军。
李广不一样,卫青得知匈奴单于驻地在汉军西北一千多里的地方后,命令李广率军改道向东,走东道,朝着相反的方向行军,目的是“勿令(李广)当单于”。
卫青行军方向与李广背道而驰,目的地完全不一样,因为卫青漠北损失惨重,战果很少,逼迫李广背锅,硬把失道(迷路)的屎盆子扣在李广的脑袋上,李广背锅自杀。
————————
看到回答下面好多人认为我说的“草原都没有路,怎么可能迷路”有问题,我在下面解释一下。
草原一望无际、一览无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地区降雨量少,土质不够肥沃,草原实际上是比较脆弱的,有了路就会阻碍青草的生长,青草少了就会有牛羊饿死。。。
当然了,这不是主要原因,草原之所以没有路,主要还是因为草原地区地广人稀,走的人太少。。。
人之所以会迷路,是因为无法辨别方向,或者是路太多,走岔了道。。。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半般是人少,比如一个两个、十个八个、亦或是百八十个,都有可能迷路。
古代出塞打仗,尤其是汉朝,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十几万,大军出塞,斥候、兴军、踵军、大军、后军相随而行,斥候在兴军前面探路,兴军在踵军前方百里,踵军在大军前面百里,大军在后军前面百里。
各部队旗帜鲜明,甚至还有风筝在空中飘扬,前后的部队都可以互相看见,也可以互相校对方向!
就算是一头扎进沙漠戈壁,大军前后相随,互相对应,哪怕为了寻找水源,七扭八拐的行军,也难迷路。。。
所以我说,草原都没有路,又怎么可能迷路?
你要是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去草原,你那迷的不是路,而是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