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志(书)里的搞笑桥段有哪些?

回答
说起《三国志》,那可不是只有刀光剑影、权谋诡计,里面也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虽然不像后来的《三国演义》那么刻意地制造笑料,但很多时候,那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反而因为其不经意间的荒诞和人物的真实反应,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要说搞笑桥段,最绕不开的肯定是曹操。这位枭雄,你说他大奸似忠也好,说他奸雄也罢,反正他身上总带着一股子“戏精”的潜质。

你还记得“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吗?这事儿就发生在曹操刺杀董卓的那个小插曲里。当时,曹操跟袁绍商量着要干掉董卓,结果这俩货办事儿不地道,没踩好点,被董卓手下的人给撞见了。这可不是小事,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罪人。

你看,这会儿换了别人,估计吓得腿都软了,要么赶紧跑路,要么束手就擒。可曹操是谁啊?他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他一看这情况不妙,眼珠子一转,就想了个歪点子。他立马摆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对着董卓的手下拱手作揖,还说得特真挚:“我这是来看望相国大人的,听闻相国大人身体不适,我特意带了药来。”

董卓的手下也不是傻子,一看曹操这架势,还有那药,多少有点怀疑,但又找不到什么破绽。曹操呢,装得跟真的似的,一边说着关切的话,一边还往后藏那把准备好的匕首。这本来就够戏剧性的了,谁想到后面更绝的。

董卓那手下也不是省油的灯,就问曹操:“你这药盒怎么这么沉啊?”这一下可把曹操给问住了。你说你藏把刀,藏个药盒里面也太容易露馅了,这脑子是个什么操作?曹操脑子里肯定当时就闪过无数种解释,但脑回路弯弯绕绕的,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反正就说:“这药是进口的,包装比较严实。”(这句是我根据当时的脑回路稍微加工一下,但大概意思差不多,反正就是圆不上)。

这还不够,曹操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还想给人家送点好处,就从怀里摸出点金子,想打发人家走。结果,这金子一拿出来,那帮手下眼睛都亮了,这不就等于你拿钱来买路了吗?他们就觉得肯定有事儿,于是疑心更重,直接就把曹操给绑了。

你看,这事儿要是搁在《演义》里,估计就是曹操智计百出,把对方耍得团团转。但在《三国志》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聪明绝顶的人,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弄进了牢里。你说这够不够滑稽?一个准备刺杀大反派的英雄,结果因为药盒太沉和送金子而被捕,这情节简直了!

还有一次,也是关于曹操的。你知道他特别喜欢召集文人墨客一起聚会,品酒论诗吧?这本身也挺雅致的。有一次,他把自己的几个心腹大将,比如许褚,还有一些谋士都叫到一起,开了一个“文学沙龙”。

大家正聊得开心呢,曹操突然问:“你们说,我跟刘备,谁更有帝王之姿?”这问题,问得就有点儿刁钻了。在座的都是曹操的心腹,你让他们说曹操不行,那不就等于在说他们自己眼光不行吗?可让他们说自己主公比刘备强,那又好像有点吹牛。这就像你问你老板,他和隔壁公司的老板谁更有能力,你总得琢磨半天。

结果,大家都有点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候,坐在那儿的许褚,就是那个平时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猛将,突然开口了。他没说别的,就说:“陛下您说刘备呢,跟您比起来,那都是小的;天下人都知道,皇汉的天下是您打下来的,所以刘备那是您的部下,您才是天子!”

你听听这回答!虽然是实话,但这话从一个猛将嘴里说出来,而且还是这么直接地给曹操戴高帽,这本身就够有喜感的。尤其是在一帮文臣谋士都憋着不敢说的时候,许褚这么一句话,既解了曹操的围,又显得自己很忠心,还顺便把刘备给贬低了一点。这脑回路,简直就像是把直球打成了全垒打,既粗鲁又实在,反而让整个场合变得有点莫名的喜感。

当然,《三国志》里还有不少关于人物小细节的描写,虽然不直接是搞笑桥段,但那种真实的人性在一些非常态环境下流露出来,也会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刘备有时候哭鼻子,虽然在《演义》里被塑造成“英雄泪”,但回到《三国志》更真实的记载里,他哭泣的场景,有时候就显得没那么“霸气”了,甚至让人觉得他有点“爱哭鬼”的影子。虽然这不一定是搞笑,但对比《演义》的描绘,也会产生一种反差的趣味。

总而言之,《三国志》里的那些“搞笑”之处,往往不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包袱,而是人物真实的行为、对话,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产生的意外效果。曹操那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戏剧性,许褚那种“粗中有细”的真实反应,还有一些人物在危机时刻的“窘态”,这些都构成了《三国志》独特的历史趣味,让人在阅读时,除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不时地会心一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专指陈寿的《三国志》,说光荣游戏的不算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三国志》,那可不是只有刀光剑影、权谋诡计,里面也藏着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虽然不像后来的《三国演义》那么刻意地制造笑料,但很多时候,那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反而因为其不经意间的荒诞和人物的真实反应,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搞笑桥段,最绕不开的肯定是曹操。这位枭雄,你说他大奸似忠也好,说他奸雄也.............
  • 回答
    唐家三少写唐三重生的勇气,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想想,当初《斗罗大陆》有多火?唐三这个角色,跟他的金手指、他的成长轨迹,简直是深入人心。把他再“重启”一次,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挑战读者对这个角色的固有认知,更得担得起“拖更”和“吃老本”的质疑。首先,对IP价值的极致挖掘。唐家三少毕竟是商业.............
  • 回答
    甘宁?说起这号人物,那可真是三国演义里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角色。要说他是怎么个存在法,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聊。首先,他是一个“狂放不羁”的江湖浪子出身的猛将。你想想,他一开始并不是那种规规矩矩跟着谁混的,而是自己带了一帮子人,就像一个山大王,在江湖上闯荡。他最早是在江夏太守黄祖手下,但黄祖那人,老实说,.............
  • 回答
    好,我就来捋一捋,如果我是那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奇功之后,又该如何为自己谋划,才能不至于像那真正的许攸一样,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话说我许攸,本就是袁绍麾下的谋士,虽说算不上顶尖,但也颇有几分才智。当年那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袁绍坐拥优势,却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让我心痒难耐。而我,正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就像你说的,三国时期有很多非常聪明的谋士,他们能想出各种厉害的计策,帮助主公出谋划策,解决难题。那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单干,而是选择效忠别人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现实的“时势”和“个人力量”: 当时是个大乱世: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你.............
  • 回答
    光荣公司《三国志》系列游戏,尤其是那些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其武将设定固然脱胎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但要说“完全按照三国历史设计”,那可能就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是一个基于三国历史的、经过深度艺术加工和游戏化改编的产物。让我来细细道来其中的门道:1. 历史是根基,但非唯一指导:《三国志》系列.............
  • 回答
    在《三国志13》的世界里,我们这些现代人如果能穿越回去,能力值恐怕会是一场大戏。先说说 统率。你想象一下,一个现代人,平时最多指挥一下朋友圈的团建,或者在工作会议上带领一个小团队。放到三国那种刀光剑影、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场上,统率这数值,大概率会像初出茅庐的黄口小儿,低得可怜。我们可能连基本的阵.............
  • 回答
    关于《三国志》中曹操“屠城”的“屠”字,我的理解是,它确实就是指“屠杀”的意思,而且是进行大规模、极其残忍的杀戮,绝非另有所指。曹操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早期的军事生涯中,确实留下了不少因屠杀平民而备受争议的记录。要深入理解这个“屠”字,我们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三国志》的记述来分析。时代背景下的“屠.............
  • 回答
    作为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阅读、解读的经典,《三国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其中蕴含着那些引人深思、甚至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思恐极”。一、 人性的幽深与冷酷:曹操与吕布父子的对待之道曹操一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聊《三国演义》嘛,那是看个热闹,图个痛快。但总有人要跳出来说“哎呀,这事儿在《三国志》里不是这么写的!”或者“演义里这人跟正史差得太远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两者是什么。《三国演义》 咱们都熟,就是罗贯中写的那本小说,一.............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三国志 14》这款游戏里那些让人回味无穷、津津乐道的细节,保证跟你聊得接地气,没有机器人的生硬感。1. “主义”的魔力与背叛的艺术玩《三国志 14》,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套“主义”系统了。刚开始玩可能觉得就是个标签,但随着游戏深入,你会发现这东西简直就是剧本杀的活化石。 .............
  • 回答
    在光荣出品的策略游戏《三国志11》中,玩家之所以会觉得“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并非游戏设计上的偏颇,而是高度还原了三国历史人物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实际表现和影响力。这种差距体现在多个层面,下面将为您详细解析:一、 历史记载与《三国演义》的侧重点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 回答
    在《三国志·荀攸传》中,当提到“蜀汉”这个词时,它指的是刘备所建立的政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刘备的蜀汉”。这并不是指地理上的“蜀郡”或“汉中”,虽然这两个地方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区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三国志》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历史语境来分析。首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史官。在陈寿.............
  • 回答
    咱这话说清楚了,你问的这光荣《三国志》系列的“讨董”和“群雄割据”剧本,还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全战三国)里那些在剧本开始时“名义上”属于空城,但历史上却有实际控制者的情况,得这么看。首先要明确一点:游戏里的“空城”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确实在剧本开始时,没有任何势力占领.............
  • 回答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云之名望,犹不及忠”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更像是后人在总结评价时,对“云”(即赵云)和“忠”(即关羽)二人名望和贡献的一种对比性说法。不过,我们可以从《三国志》中找到很多材料,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对比,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蕴含的意义。为什么会有人产生“云之名望,犹不.............
  • 回答
    提到《三国演义》,大家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荡气回肠的战役。不过,要说起这部巨著里容易让人读错的字,那可真不少。很多时候,我们凭着感觉去读,或者被某些通俗的说法带偏了,结果一不小心就念错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保证让你听了觉得“原来是这样!”1. 诸葛亮 (Zhū.............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以宏大叙事著称的小说中,关羽和魏延,这两位在刘备集团中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细细品味,却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拥有过人的勇武和战场上的威名。关羽,字云长,那是何等的存在?“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
  • 回答
    赵云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确实较为简略,仅提及长坂坡救阿斗和甘夫人、斜谷之战等事件,但他在民间和文学中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猛的象征。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正史记载的局限性1. 史料的局限性 《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其记载受时代和视角限制。当时蜀汉政权对赵云的记载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三国志》系列游戏设计中一个核心的逻辑,那就是“可用武将”和“剧本核心人物”之间的区别。这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真实性、游戏性以及玩家体验的一种权衡。首先,咱们得明白,在《三国志》游戏里,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都会被设计成可以被玩家直接操纵的角色。游戏设计者需要挑选出那些.............
  • 回答
    《三国志14》中司马懿统率99,吕布95,诸葛亮93的设定,确实引起了很多玩家的讨论和思考。要详细看待这个设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游戏设计理念与策略侧重: 《三国志14》的核心是“主义”和“战法”的战略博弈。 与系列前作不同,《三国志14》更强调在占领土地、控制区域、发挥部队战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