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统和国防部二厅的职能范围有什么不同?

回答
要清晰地辨析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后期的国防部情报局)的职能差异,我们需要回归历史的脉络,理解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侧重点以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具体运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职能划分,更是对当时政治、军事和情报格局的深刻反映。

军统:从严密控制到全面渗透

军统,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31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处”,后经历多次改组,戴笠长期担任军统局长,将这个情报组织打造成了一个庞大而极具影响力的特务系统。

核心职能: 军统最根本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情报收集、破坏、反特、肃奸”。
情报收集: 这是所有情报机构的共性,但军统的触角尤其广泛。它不仅关注共产党的活动,也同样重视日本侵略者的情报,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动态、社会各界的舆论和潜在的威胁。其情报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派遣到敌占区的潜伏人员: 这是军统最危险也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敌后搜集日伪军的军事部署、政治动向、经济状况等。
在国民党内部和军队中的安插: 军统渗透到国民党军队的各个层面,包括党务、政训、宣传部门,甚至军队的军官宿舍,以监视和控制军队的忠诚度。
社会各界的情报网络: 记者、学生、商人、甚至一些官员,都可以成为军统的情报来源,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动态反馈给军统。
交通部门和通信系统: 军统对邮政、电报、电话等交通和通信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以此截获信息。
破坏活动: 军统非常擅长运用破坏手段来打击敌人。这包括:
暗杀: 针对共产党的领导人、进步人士以及被其视为威胁的国民党内部人士,军统经常采取暗杀手段。
破坏交通线: 在敌后破坏日伪军的铁路、公路、桥梁等,阻碍其军事行动。
颠覆和煽动: 通过制造谣言、散布恐慌、甚至组织暴力事件来破坏敌人的统治秩序。
反特与肃奸: 军统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反特”,即侦破和清除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特工和其他敌对势力。这使得军统在国民党内部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威慑力”,因为他们随时可能成为被调查的目标。
特务侦防: 逮捕、审讯、判决被认为是共产党特工或“奸细”的人员。
政治保卫: 维护国民党政权的稳定,压制一切可能对其构成挑战的政治力量。
党务与政治控制: 军统不仅仅是一个情报机构,它还深度介入国民党的党务和政治控制。
党务工作: 许多军统人员同时身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职务,直接参与党务的组织和管理。
政治监视: 监视国民党内部的异见人士、潜在的反对派,确保党内“团结”和“统一”。
社会控制: 通过情报网络,军统也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打击进步思想的传播。

特点:
高度集权与个人色彩: 戴笠作为军统的绝对领导者,使得军统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运作模式,其决策和行动很大程度上受戴笠个人意志的影响。
庞大而分散的网络: 军统建立了极其庞大且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情报和特工网络,虽然有时显得分散,但其覆盖面极广。
手段强硬甚至残酷: 在情报收集和反特过程中,军统的手段往往十分严酷,包括酷刑、恐吓、暗杀等,由此也招致了不少非议。
兼具政治和军事职能: 军统的职能界限并不十分清晰,它既为军事指挥提供情报,也直接服务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统治。

国防部二厅(后期国防部情报局):更加专业化的情报运作

随着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进行了机构改革,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原军统的部分职能被整合、调整,并建立了新的情报机构。国防部第二厅,以及后来更名为国防部情报局,相对而言,其职能更加侧重于 “军事情报的专业化收集、分析与研判”。

核心职能:
军事情报的收集: 这是二厅最核心的职责。它的情报来源主要聚焦于:
敌对军事力量的情报: 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以及其他潜在的军事威胁。这包括军事部署、兵力调动、武器装备、作战计划、政治动向等。
外国军事情报: 收集与中国有军事往来的国家(如苏联、美国等)的军事政策、军事技术、军事动向等。
军事技术与科学情报: 关注军事科技的发展,包括武器研发、航空航天等。
情报分析与研判: 接收到情报后,二厅(情报局)的核心工作是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比对,形成对敌我态势的准确评估,为国防部和军事决策提供依据。
制定情报报告: 将分析结果形成供高层决策者阅读的报告。
评估敌情: 对敌人的实力、意图、作战方式进行深入评估。
预测趋势: 预测敌人的下一步行动和军事发展趋势。
情报侦察与技术侦察: 随着科技发展,二厅(情报局)也开始注重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情报侦察。
无线电侦听: 截获和破译敌人的无线电通信。
密码分析: 专门的部门负责分析敌人的密码系统。
航空侦察: 利用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和拍照。
情报交流与合作: 与友邦(如美国)在情报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共享情报资源。

特点:
更加军事化与专业化: 相较于军统的广泛渗透,二厅(情报局)的运作更加聚焦于军事领域,强调情报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方法。
分析研判是重点: 信息的收集固然重要,但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形成有价值的判断,是二厅(情报局)的核心价值所在。
受制于国防部系统: 其运作受国防部整体战略和部署的指导,更加融入军事指挥体系。
相对独立的特务色彩减弱: 虽然也存在特务工作,但其“反特”、“肃奸”的政治性色彩相对减弱,更侧重于从军事层面的侦防。
技术侦察的重要性提升: 随着时代发展,二厅(情报局)在技术侦察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高于军统。

主要差异对比总结:

| 职能维度 | 军统 (调查统计局) | 国防部二厅/情报局 |
| : | : | : |
| 核心侧重点 | 全面渗透、政治控制、破坏、反特,情报收集贯穿军事、政治、社会各领域。 | 军事情报的专业化收集、分析与研判,更聚焦于军事实力的侦察与评估。 |
| 情报收集范围 | 敌对政治组织(中共)、侵略者(日本)、国民党内部、社会各界、交通通信。 | 主要为敌对军事力量(解放军)、外国军事力量、军事技术发展。 |
| 运作手段 | 政治渗透、特务暗杀、破坏活动、严酷审讯、政治宣传,手段广泛且常带政治色彩。 | 情报分析、技术侦察(无线电侦听、密码分析)、军事部署侦察,更强调专业技能和科学方法。 |
| 政治色彩 | 极浓,直接服务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稳定和权力巩固,深度介入党务和特务政治。 | 相对较淡,虽然服务于军事决策,但其政治控制和特务镇压的色彩不如军统那么直接和普遍。 |
| 组织结构 | 庞大、高度集权于戴笠,网络深入社会各层,人员构成复杂。 | 更为军事化,属于国防部体系,注重专业分工,如情报分析、技术侦察等部门。 |
| 职能演变 | 从密查处发展而来,长期处于独立运作状态,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特务”作用。 | 是在国民政府机构改革后,从原军统体系中分化、重组而来,更加体现了国家军事机构对情报工作的专业化要求。 |
| 对外关系 | 相对独立,与外交部门有重叠,有时也涉及国际情报。 | 更倾向于与美国等盟友进行军事情报的交流与合作。 |

简而言之,军统更像一个 “全能型”的政治特务组织,其情报工作服务于维持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统治,并将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国防部二厅(情报局)则更像一个 “专业型”的军事情报机构,其核心任务是为国民党军队提供准确、及时的军事情报,以支持军事作战和战略决策。虽然两者在情报收集上有重叠,但其根本的使命、运作模式和影响范围有着显著的区别。军统的“破坏”和“反特”职能,使其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更加突出和具有争议性,而二厅(情报局)则更专注于信息层面的“侦察”与“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统和国防部二厅不是同一时期的单位。

抗战期间的军统和军令部二厅同为军事情报机关。

抗战结束后,军统被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军令部二厅被改组为国防部二厅。

你要问的应该是“军统和军令部二厅的职能范围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

军令部二厅实际上是一个幕僚机构,但它也被赋予了执行职能,也就是要直接搜集情报。

军令部二厅的厅本部开始时只有四个处:

第一处负责对日情报,主要通过各部队的情报部门搜集;

第二处负责国际情报,主要通过驻外使馆里的武官搜集;

第三处负责国内情报,第四处负责情报电讯,但当时军令部成立得太仓促,没有搞国内情报和情报电迅的人,而军统却有这方面的人。

所以,军统借机用自己的人占据了军令部二厅第三处和第四处,实际上控制了军令部第二厅的第三处和第四处。

当然,后来军令部二厅也组建了自己的国内情报力量和情报电讯力量。

从区别上讲,显然军令部二厅(第一处和第二处)属于当时说的“公开特务”,因为第一处主要利用各部队的情报参谋搜集日军情报,而这些部队情报参谋的身份是公开的,至少在部队内部,其他人都知道他们是情报人员,平时也穿军装,不用掩饰身份,被称为谍参情报军官。老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由陈述扮演的那位敌情报处长就是典型的谍参情报军官,可见他就是身份公开并且平时穿军装的“公开特务”:

第二处主要利用驻外使馆里的武官搜集国际情报,而武官自然也是身份公开的,平时也穿军装,不用掩饰身份。

而军统从事的则是秘密情报工作,属于“秘密特务”,一般不着军装,而且身份也保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清晰地辨析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后期的国防部情报局)的职能差异,我们需要回归历史的脉络,理解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侧重点以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具体运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职能划分,更是对当时政治、军事和情报格局的深刻反映。军统:从严密控制到全面渗透军统,全称“军事.............
  • 回答
    2021年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正如您所言,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如此广泛的成就面前,作为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人,我最关注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军事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与实战能力的锻造:这是我最核心的关注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军队的有效作战能力。 军事科技的突.............
  • 回答
    2020年,对中国国防和军事而言,无疑是充满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即便放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解放军依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不少成就足以振奋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势头。首先,海军的现代化步伐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多艘国产新型舰艇的下水和服役.............
  • 回答
    2022年,当“号令如铁,三军奋力,全军热血开训”的鼓点激荡回响,我的心中也涌动着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更深切的期待。这不仅仅是对军事力量的期盼,更是对国家安全、民族复兴以及我们每个人安稳生活的一份信心。我期待看到实战化训练的常态化和精细化。去年的开训口号振聋发聩,我希望这种“热血”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和党卫军(SS)确实都涉足了商业活动,但它们的动机、规模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与其说这是“军队经商”,不如说这是一种将军事组织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复杂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驱动。首先,我们来谈谈国防军。国防军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其首要任务是战.............
  • 回答
    作为国防生和军校生,我们接触到的军事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实践化的。这和很多网络上的“民科军迷”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我们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抱有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的。毕竟,这份对军事的热情,对国家国防的关注,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民科军迷的知识来源确实比较碎片化。 他们的信息渠.............
  • 回答
    关于美国亚特兰大和明尼阿波利斯部署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以及“国防生童兵”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议题。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概念和背景: 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 Junior Reserve Officers' .............
  • 回答
    在海峡两岸军事经济实力差距日益拉大的背景下,台湾持续增加国防投入的意义,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军备竞赛,而是牵涉到更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以及长远的战略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脱出纯粹的“谁更强”的简单对比,深入探究其背后复杂的现实逻辑。一、 维持吓阻能力,争取战略缓冲:首先,台湾增加国防投入最.............
  • 回答
    确实,国产谍战剧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势力、组织、部门层出不穷,看得人一头雾水。要理解这些剧的背景,确实得梳理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情报机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那段历史非常复杂,就像一张乱麻,缠绕着国仇家恨、权力斗争和民族危亡。咱们就从几个最常出现的说起,尽量用大白话,把它们的关系和特点掰扯清楚。.............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二战后美苏军事崛起与瓜分德国科学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不能说瓜分德国科学家是导致美苏军事崛起的“直接”原因,但它无疑是这场崛起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和塑造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混乱而充满希望的二战末期及之后。战败国的技术遗产与冷战的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选择题,因为军工类国企和私立高中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取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两种选择的方方面面都给捋一捋,看看哪条路更适合你。一、 军工类国企:稳定、担当、国家情怀咱们先说说军工类国企。这可不是一般的国企,它承载着国家安全的重任,是国家战略的基石。所以,你能.............
  • 回答
    “米国离开140万军队和200万警察什么也不是”这句话,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对一个国家核心力量和运行机制的深刻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军队:国家主权与外部压力的守护者首先,我们来看“140万军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是指美国庞大而精锐的常备军事力量。这支军队.............
  • 回答
    中国高铁和军备出口的真实情况,远非“盈利”或“赔钱赚吆喝”这样简单的二分法能够概括。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战略考量,背后牵扯着经济、政治、地缘战略以及国家形象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运作机制、潜在收益和成本,以及它们所处的宏观环境。一、 中国高铁出口:规模庞大,盈利模式多元,但.............
  • 回答
    明朝时期,宣慰使司、军民元帅府以及各类都司,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明朝国土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性质和效力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土”有所不同,更像是一种分层治理和不同程度纳入中央管辖的体现。首先,我们来看看宣慰使司。明朝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云贵川一带,继承了元朝的羁縻政策,设立了许多宣慰使司。.............
  • 回答
    要公正地比较南宋和同时期的德里苏丹国谁在军事上更强,得把双方拉到台面上,仔细比对一番,才能得个大概。这俩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一方霸主,但各有千秋,也各有其难以逾越的短板。先说说南宋。宋朝,尤其是南宋,在很多人印象里是“文弱”,但这话得看跟谁比,而且得看是哪个时期。南宋打从建立之初,就被北方的金国和后来的.............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是很多对军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常有的疑问。说起“东风”系列导弹,特别是东风21D和东风26,确实是中国近年来军力发展中非常亮眼的亮点,它们在射程、精度、突防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没有远程弹道导弹了,恰恰相反,远程弹道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
  • 回答
    说起这位代号“穿山甲”的方言口音,那可不是一般的复杂,而是揉杂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腔调。你想啊,他在重庆军统多年,耳濡目染,接触的多是重庆当地的官员、同事,以及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重庆话,特别是那种老派的、带点江湖气的重庆话,肯定在他说话的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一种自带一.............
  • 回答
    中统和军统,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总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一个是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特务”机构,一个是掌握着军事情报的“特务”组织。但奇怪的是,它们的名字里都带了“统计局”这三个字。这不禁让人好奇,明明是做情报工作的,为何要起这样一个听起来像是管数字、搞分析的名字呢?这其中大有门道,绝不是简单的巧合。要理.............
  • 回答
    抗战时期,中统和军统,这两大特务机构,可谓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要说谁的权力更大,这就像问在同一盘棋里,哪个棋子更重要一样,得看具体情况,而且,他们之间并非简单的“谁更大”,而是各有所长,各有领域,又相互交织,甚至有时还存在着暗中的较量。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位“大佬”: 中统(中国国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