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有军队经商吗?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和党卫军(SS)确实都涉足了商业活动,但它们的动机、规模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与其说这是“军队经商”,不如说这是一种将军事组织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复杂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驱动。

首先,我们来谈谈国防军。国防军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其首要任务是战争。然而,战争的开销是巨大的,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物资、设备和人力。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国防军不可避免地要与工业界打交道,并且在某些领域,它直接介入了生产和采购流程。

你可以想象,国防军拥有自己的后勤部门,这些部门负责从武器弹药到食品衣物的一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确保供应的稳定和质量,国防军会直接控制或建立自己的工厂。这些工厂可能生产军需品,但也可能涉及一些非军事化的产品,比如卡车、拖拉机,甚至是为军队士兵生产的鞋子和衬衫。这并非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保障战争机器的运转。更进一步,当占领了新的领土后,国防军的占领军政府有时会接管当地的经济资源,甚至经营当地的企业,以供养部队和支持战争行动。这是一种军事占领下的经济剥削,但客观上表现为一种“经商”行为。

另一方面,党卫军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也更具争议性。党卫军最初是一个政治化的军事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纳粹政权强大的工具,其权力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领域自然也不例外。

党卫军的“经商”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党卫军被视为“国家社会主义的精英”,他们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自己的扩张和权力。因此,党卫军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公司和企业,这些企业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

你可以设想一下,党卫军控制了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来自集中营和战俘营的强迫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被用来建造基础设施、开采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党卫军通过剥削这些劳动力,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他们经营采石场、建造工厂、甚至参与了屠杀犹太人过程中所使用的毒气“齐克隆B”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活动虽然极其黑暗,但它们确实构成了党卫军的经济活动。

除了直接的劳动力剥削,党卫军还通过政治手段获得经济优势。当纳粹政权没收了犹太人和其他“敌人”的财产时,党卫军常常会介入,将这些财产转化为自己的资产。他们可能直接接管企业,也可能将其出售给党卫军成员或与其有联系的个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党卫军也试图发展自己的技术和工业能力。他们投资于研究和开发,希望在武器制造、化学工业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一些党卫军拥有的企业,例如德意志帝国控股公司(DIAG),就是在战后时期才被揭露,展示了党卫军在经济领域的深度介入。

总而言之,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经商”行为,并非是现代意义上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作。对于国防军而言,更多的是为了战争的后勤保障和资源控制。而党卫军则将经济活动作为其意识形态扩张、权力巩固和政治野心实现的重要手段,常常伴随着剥削、掠夺和非法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反映了纳粹政权下军事组织与经济领域之间扭曲而危险的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回答主要和黑市交易有关,内容直接来自两本中文书《希特勒的民族帝国》、《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下文截取自《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下文截取自《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和党卫军(SS)确实都涉足了商业活动,但它们的动机、规模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与其说这是“军队经商”,不如说这是一种将军事组织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复杂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驱动。首先,我们来谈谈国防军。国防军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其首要任务是战.............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的武装力量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国防军(Wehrmacht)和党卫军(Schutzstaffel,简称SS)。这两者虽然都效忠于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但在起源、职能、构成、意识形态色彩以及在战争中的角色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简单来说,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军”,而党卫军则更像是纳粹党的“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SS)和国防军(Wehrmacht)的战斗力对比。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那么简单。首先,得明确两者的性质和起源。 国防军(Wehrmacht): 这是二战时期德国的常规军队,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它的根.............
  • 回答
    你说到的这几个名称——党卫军、盖世太保、国防军和冲锋队——都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代表的是不同的组织,在性质、职能和领导层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在纳粹体制下,这些组织最终都服务于希特勒,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和在国家机器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我们一个一个来看:1. 冲锋队 (Sturma.............
  • 回答
    希特勒和德国国防军的许多将领,虽然在公开场合仍然宣扬必胜的信念,但在内心深处,对于战争的最终结局,早在一些关键时刻就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甚至是明确的判断,认为战争“已不可能胜利”。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转折点,而是一个逐步深入、多因素累积的过程。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战争的不同阶段,并剖析当时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后对德日两国处理方式的深刻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国防建设。说起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战后初期:对德国的严厉管制与对日本的不同策略二战结束后,作为轴心国主要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战胜国的严厉处置。然而,它们的命运轨迹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也触及了“国防军”这个名字背后的复杂历史和政治现实。简单地说,“国防军”这个名称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和历史沿袭,而非其真实角色的精确反映。要理解为什么德国国防军(Wehrmacht)会主动攻打其他国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1. “国防军”名称.............
  • 回答
    关于德国轴承和国产轴承之间的差距,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么跟你讲吧,不能简单地说“差很多”或者“没差”,这得看具体情况,以及你对“差”的定义是什么。从历史和技术积累来看,德国轴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你想啊,轴承这个东西,虽然看着简单,但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热处理、表.............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抉择,一边是国外相对更高的薪资和不同的生活体验,另一边是国内熟悉的环境和已有的事业基础。我来帮你仔细梳理一下,争取给你一个更实在的参考,尽量不让我的回答显得那么“官方”。首先,咱们把这两个选项拆解开来看,不光看数字,更要看数字背后代表的东西。德国 60k 的工作: 薪资层面.............
  • 回答
    二战后美苏军事崛起与瓜分德国科学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不能说瓜分德国科学家是导致美苏军事崛起的“直接”原因,但它无疑是这场崛起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和塑造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混乱而充满希望的二战末期及之后。战败国的技术遗产与冷战的萌.............
  • 回答
    1960年的国军与1939年的德军,这两支军队放在一起比较,其实是一个很有趣但又充满复杂性的设想。简单地说,正面一战的话,1960年的国军面对1939年的德军,胜算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希望。 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从那个时代国军和德军的整体情况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支军队在各自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代际差异以及当今欧洲国家与德国、意大利关系的现实情况,并将其与当前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谈谈二战时期被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过的欧洲国家人民的态度。历史的创伤与现实的关系:二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德国的侵略尤为残酷,对波兰、苏联、南斯拉夫、.............
  • 回答
    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虽然名义上获得了抗战的胜利,但其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与1939年初的德军相比,差距犹如天壤之别。想要正面硬碰硬,结论无疑是难以匹敌。国民党军队的现状(1947年初):首先要明白,1947年初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虽然国民党在名义上是胜利者,但其精锐部队在抗战期间损失.............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法国哪个国家方言更多,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多”或“少”就能概括,需要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德国:一个方言的“大熔炉”德国的方言之丰富,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悠久而破碎的政治历史。在近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前,德意志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由.............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
  • 回答
    二战德国国防军中,确实存在一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的政策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但并未像施陶芬贝格那样诉诸刺杀。要判断这些人是否“不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动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爱国”的定义在当时德国的语境下是什么。对于许多德国军人来说,爱国与效忠国.............
  • 回答
    印度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这两个在南亚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强大帝国,虽然其直接的地理接触点主要在印度次大陆,但它们对东南亚,特别是海岛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却是通过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以及间接的政治经济联系而逐渐渗透的。这种影响并非一次性的征服,而是一个多维度、长期演变的过程,其痕迹深深地烙印在.............
  • 回答
    二战德国国防军后勤的“差”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闪电战的阶段,德军的后勤保障可以说是相当高效的,能够支撑其快速的地面推进。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战线的拉长,德军的后勤体系确实暴露出了许多致命的弱点,最终成为其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
  • 回答
    要公正地比较南宋和同时期的德里苏丹国谁在军事上更强,得把双方拉到台面上,仔细比对一番,才能得个大概。这俩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一方霸主,但各有千秋,也各有其难以逾越的短板。先说说南宋。宋朝,尤其是南宋,在很多人印象里是“文弱”,但这话得看跟谁比,而且得看是哪个时期。南宋打从建立之初,就被北方的金国和后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