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黑神话主创陷入性别歧视风波?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主创团队(主要是杨启鹏)近期陷入的性别歧视风波,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且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评价。

事件的起因与具体内容:

风波的导火索源于一段早期采访视频以及一些网络言论的重新发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女性角色的设计理念: 杨启鹏在采访中谈到团队在设计游戏中的女性角色时,曾提出“我们要有自己的审美,不要搞什么妖娆或者什么那个什么(此处有模糊的处理,但结合语境被解读为不希望女性角色过于暴露或迎合“媚宅”等市场需求)”。他还提到了“(游戏里)女性玩家可能占少数,更多还是男性玩家,但我们也不能说就完全只去迎合男性玩家”。这句话本身是表达一种平衡和多元的创作理念,但一些玩家和评论者将其解读为对女性角色的“物化”或者“刻板印象”,认为他是在试图定义“男性玩家想要什么”以及“不想要什么”,并且潜意识里带有对某些女性形象(如妖娆、性感)的贬低。

2. “女性角色是绿叶”的说法: 在另一段采访中,有关于如何看待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地位时,杨启鹏曾表示“有时候女性角色可能就是绿叶”。这句话的上下文似乎是在谈论如何避免女性角色成为故事的绝对核心或压倒一切的存在,而是服务于整个叙事和男性角色的成长。然而,“绿叶”这个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尤其是在谈论女性角色时,很容易被联想到“配角”、“从属”的含义,这被许多人认为是贬低女性角色,认为她们的价值被限制在服务男性主角的框架内。

3. 过往的网络言论: 随着风波的扩大,一些网友也挖出了杨启鹏在早期游戏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发言,其中一些被认为是带有性别偏见的言论,比如对女性玩家的某些行为的嘲讽,或者对特定类型女性的评价。这些言论虽然不是直接与《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内容相关,但被认为是揭示其个人观念和潜在的性别认知问题。

各方观点与争议焦点:

这场风波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受众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争议点也相当分散:

批评者(认为存在性别歧视)的观点:
物化与刻板印象: 他们认为,无论杨启鹏的本意如何,将女性角色定位为“绿叶”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和物化,忽视了女性角色自身可以拥有独立的故事线和强大的能力,以及她们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他们认为,即使是为了服务叙事,也不能简单地将女性角色“工具化”。
对男性玩家的刻板印象: 杨启鹏提到的“不能只迎合男性玩家”,却又在定义“男性玩家想要什么”,这在批评者看来是一种对男性玩家群体的不尊重和刻板化,仿佛男性玩家只喜欢某些特定类型的女性形象。
过往言论的佐证: 那些被挖出的过往言论,被认为是杨启鹏个人性别认知存在问题的直接证据,为他在游戏设计理念上的发言提供了“上下文”。
对游戏的影响: 一些人担心,这种性别认知可能会体现在游戏的实际内容中,比如对女性NPC的描绘、她们的剧情权重,甚至游戏中的整体价值观,从而影响游戏体验。

支持者/辩护者(认为被过度解读或不构成歧视)的观点:
语境的重要性: 他们强调,杨启鹏的言论需要在当时的采访语境下去理解。例如,“绿叶”可能是在强调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平衡,而不是否定女性角色的价值。他可能是在试图避免一些过于“喧宾夺主”或是不符合游戏整体调性的女性角色设定。
创作的自由与现实的考量: 游戏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尤其是在设计一款IP(西游记)改编的游戏时,需要考虑原作的设定、目标受众、市场反馈等多种因素。平衡创作理念与现实考量并非易事。
并非恶意贬低: 很多支持者认为,杨启鹏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做出一个有自己风格和深度的游戏,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迎合某些市场潮流。他的“不喜欢妖娆”可能是在追求一种更符合“中国神话美学”或更具故事深度的女性形象,而非简单的性别厌恶。
网络暴力与断章取义: 一部分人认为,这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网络攻击,利用一些断章取义的片段和捕风捉影的推测来放大和污名化主创团队,尤其是在游戏即将发售的关键时刻。
对女性玩家的尊重: 他们认为,团队也明确表示不会完全迎合男性玩家,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女性玩家的尊重和顾虑。

我的评价视角:

评价这样一件涉及创作理念、社会观念和网络舆论的事情,我认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言论的客观性与解读的合理性:
“绿叶”论: “绿叶”这个词确实容易引起误解,尤其是在讨论女性角色时。即使本意不是歧视,其表达方式也显得不够严谨和易于被误读。一个成熟的创作团队,尤其是在面对如此重要的游戏和如此庞大的受众时,应该更注重言辞的准确性和包容性,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负面联想的词汇。从这个角度看,团队在沟通上确实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
“妖娆”的定义: 对于“妖娆”和“媚宅”的否定,如果仅仅是出于对角色设计美学和故事深度的追求,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创作自由。然而,一旦与“男性玩家”、“少数女性玩家”这些群体划分联系起来,就容易滑向对特定性别特征的简单否定或对玩家群体的刻板印象,这需要非常谨慎的处理。

2. 创作理念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国产游戏,它不仅仅是商业产品,也承载着很多玩家对于“中国游戏崛起”的期待,以及对于中国文化IP的重新诠释。这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艺术追求和商业考量外,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性别平权、尊重多元价值观等方面。
如果创作理念中确实存在对女性角色价值的低估,或者对玩家群体的刻板认知,那么即使出发点是好的,最终也可能伤害到一部分玩家,甚至影响游戏的口碑和接受度。

3. 网络舆论的审视与反思:
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舆论在放大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存在“标签化”、“情绪化”和“断章取义”的问题。很多时候,一次不恰当的发言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淹没其积极的创作理念。
玩家和评论者在评价时,也需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区分创作理念本身和个人言论的界限,避免“一棍子打死”的情况。同时,对于过往言论的挖掘,在揭示问题时,也需要注意其时效性和相关性。

总结:

总的来说,关于《黑神话:悟空》主创的性别歧视风波,我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从主创团队的角度看: 他们在设计理念和言辞表达上确实存在一些可以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和论述方式,如果不能提供更清晰的语境解释,很容易被解读为对女性角色和玩家的轻视。这或许是他们在面对公众沟通时经验不足的表现,也可能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某些表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玩家和舆论的角度看: 对这类话题的关注和讨论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对游戏行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好事。玩家有权利对游戏中的价值导向和创作理念进行审视。然而,在进行评价和讨论时,也应保持理性,区分事实与猜测,避免网络暴力和过度解读。

最终,《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是否真的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游戏正式发售后,结合实际内容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但这场风波无疑给国内游戏开发者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艺术和商业成功的同时,如何更尊重和包容地处理性别议题,如何与玩家进行更开放和真诚的沟通,是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学习的课题。这不仅关乎游戏的口碑,也关乎整个中国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对外形象的塑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笑了。

且不说主创作为理工男性有没有能力闲情思考两性问题,单论这个作品本身价值观也没有一点偏颇。一部没毛病的作品,被主创团队不涉政不偏激的三言两语就削去了热度,广大网友自己嘴里喊支持国产3a作的心其实也不诚。


把正常的情商问题上升到道德问题,绝对不只有正义网友义愤填膺,当自己的判断力被有心者牵着鼻子走,这份正义叫做愚蠢。


我支持两性平等,作为女性,我理解女性的委屈。但是,我支持的是平等不是争权。女网友动辄说普信男,拿性话题对男性进行羞辱,拿外表对男性进行攻击,这难道不是"凌"辱吗。在这点上,我假若为男性说女生嘴贱体弱,不公平吗?


我理解女权的真谛,但网络上打着女权旗号宣泄生活不快的这帮人,难免让我对女权心生畏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主创团队(主要是杨启鹏)近期陷入的性别歧视风波,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且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评价。事件的起因与具体内容:风波的导火索源于一段早期采访视频以及一些网络言论的重新发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关于女性角色的设计理念: 杨启鹏在采访中谈.............
  • 回答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在正式发售前,因其精美的画面和对经典中国神话的重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在游戏开发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关于主创团队被指歧视女性玩家的事件。争议的起源:一张令人不安的截图事情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一次游戏直播的片段。在直播中,玩家可以与NP.............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主创尤卡(冯骥)和杨奇对《最后生还者2》荣获TGA最佳年度游戏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两位作为中国游戏开发界备受瞩目的制作人,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代表一部分玩家和行业人士的心声,尤其是在《黑神话:悟空》这款备受期待的作品尚未完全展现其全貌之际,他们的评价更显得有分量.............
  • 回答
    胡歌主演的《神话》电视剧,在我看来,是一部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但总体上瑕不掩瑜的古装穿越剧。它之所以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胡歌的表演,以及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浪漫与悲情。先说说它的优点吧。胡歌的演绎是最大的亮点。 胡歌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现代的“易小川”和历史上的“蒙毅”。现代部分的易.............
  • 回答
    《爱情神话》是一部由徐峥、马伊琍主演,邵艺辉执导并编剧的2021年中国都市爱情电影。这部影片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对中年人情感生活的细腻描摹以及浓郁的海派风情,在上映后收获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一股清流,成功打破了国产爱情片的一些陈旧套路。影片整体评价概览:总体而言,《爱情神话》是一部口碑极佳、充满生活.............
  • 回答
    谈到盖尔·加朵在《神奇女侠》中的片酬,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让人意外的。要知道,如今她在好莱坞绝对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但当年她第一次亮相DC宇宙,扮演戴安娜·普林斯时,拿到的片酬是30万美元。这笔钱,对比起《神奇女侠》在全球掀起的票房狂潮,以及这个角色如今的巨大商业价值,很多人听到后.............
  • 回答
    博丽神主ZUN的历史观:一种独特的“此刻感”与“因果交织”的叙事博丽灵梦的创造者,这位被粉丝亲切称为“神主”的ZUN,其笔下的幻想乡,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妖怪与灵梦、咲夜、魔理沙等各色角色的舞台,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独特世界。要评价ZUN的历史观,不能简单地套用现实史学的框架,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
  • 回答
    神奇陆夫人:一位视频创作者与中国游戏生态的交织在国内的游戏视频内容创作者圈子里,神奇陆夫人(陆夫人)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从最早的“陆夫人说”系列,到如今内容包罗万象的直播和视频,他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和对游戏的深厚感情,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戏玩家的消费选择和.............
  • 回答
    “宇神OvO”发布的所谓“Win10尊享版”,在我看来,是一次典型的利用用户对“新奇”、“高端”和“专属”的追求,进行的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其本质是利用修改过的Windows系统来吸引流量和潜在的变现机会。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尊享版”这个概念。在微软官方层面,Windows并没有推出过任何名.............
  • 回答
    神都俗人(以下简称俗人),是一位在B站和知乎上都拥有相当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表达方式,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历史、文化、社会现象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内容创作的特点与风格: 深度与广度并存的知识体系: 俗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绝地求生主播专用外挂揭秘,并不是神仙才叫挂。》这篇文章。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相当吸引人。它精准地抓住了玩家们对“外挂”这个敏感词的关注,特别是“主播专用”这四个字,瞬间就勾起了大家的“猎奇”心理。要知道,在《绝地求生》这类竞技游戏中,外挂对游戏体验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而当矛头指向那.............
  • 回答
    说实话,《神秘海域》这部电影,从上映前我就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在关注。一方面,我是卡普空(Capcom)旗下同名经典游戏系列《Uncharted》的忠实玩家,对这个IP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我也对荷兰弟(Tom Holland)和马克叔(Mark Wahlberg)这两位主演抱有好感,他们各自的特.............
  • 回答
    斯蒂文·莫法特(Steven Moffat)担任《神秘博士》总编剧的时期,无疑是这部剧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却又极具影响力的阶段。从2010年的“十一任博士”(马特·史密斯 Matt Smith 饰演)开篇,到2017年“十二任博士”(彼得·卡帕尔迪 Peter Capaldi 饰演)的告别,莫法特执掌.............
  • 回答
    《侍神令》这部电影,说实话,我看完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它身上裹着一层浓重的东方奇幻色彩,再加上陈坤和周迅这两位国民级的演员坐镇,本来应该是万众期待,但看完之后,留下的更多是复杂的情绪,有惊艳,也有失望,更有一种“可惜”的感觉。先说说它“惊艳”的地方吧。首先,陈坤和周迅的组合,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 回答
    《黑神话:悟空》被评价为“抄袭”的争议,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要评价这个说法是否成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具体指控、游戏本身的特质以及游戏开发的普遍实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抄袭”这个词在游戏开发中的含义和界定。在游戏开发领域,抄袭通常指的是未经授权地复.............
  • 回答
    《黑神话:悟空》牛年全新实机预告,与其说是“预告”,不如说是一次沉甸甸的“宣告”。它没有玩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剪辑和模糊的暗示,而是直接将最硬核、最吸引人的东西摆在了我们面前,让所有翘首以盼的玩家都得到了一个实在的回应。首先,要说这支预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游戏美术和氛围的精进。牛年预告在画面细节上.............
  • 回答
    《黑神话:悟空》和《原神》这两个名字,在近期的游戏圈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有趣的是,关于它们的讨论,尤其是玩家群体的反馈,却呈现出了一种近乎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分化景象。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玩家群体诉求的多元化以及对游戏品质认知的差异化。咱们不妨先从《黑神话:悟空》说起.............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黑神话:悟空》这回上线的预告站到底透露了些啥,看能不能看出点门道来。首先,最直观的,预告站的正式上线,本身就标志着游戏距离正式发售又近了一大步。 这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更新,而是官方层面的、面向全球玩家的正式信息发布平台搭建,这说明开发团队对游戏的进度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也准备.............
  • 回答
    谈论《黑神话:悟空》的文案,不能仅仅停留在“好”或“坏”的简单评判上,而是需要拆解它在不同层面的表现,看看它如何去构建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西游世界。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文案,尤其是那些充斥在游戏世界观、剧情对话、物品描述乃至环境叙事中的文字,无疑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比较敏感的文化议题。一位自由画师认为《黑神话悟空》带有“日本文化熏入味”的特质,这个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位画师可能是在什么层面上看到这种“日本文化熏入味”的。这不一定是说游戏开发者有意为之,故意照搬日本文化,更有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