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温油炸过后的尸体还能检测出DNA是什么原理?

回答
高温油炸虽然会对尸体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从原理上来说,仍然有检测出DNA的可能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性还挺高。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原理:

1. DNA的化学稳定性:

DNA的分子结构: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组成的双螺旋长链分子。它的化学结构相对稳定,即使在高温下,只要没有被完全分解或炭化,其基本结构依然可能保留。
磷酸骨架的强度: 连接脱氧核糖和磷酸的磷酸酯键相对牢固,不容易在短时间的高温油炸中完全断裂。
碱基对的稳定性: AT和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虽然不如化学键牢固,但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2. 高温油炸对DNA的影响程度:

并非瞬间完全摧毁: 尽管油炸温度很高(通常在150190°C,甚至更高),但这不是瞬间将所有DNA分子完全分解为基本化学成分。油炸是一个相对快速的过程,热量主要通过油脂传递,且往往作用于尸体的表面。
部分DNA片段可能保存: DNA分子链可能会在高温下发生断裂,形成更小的片段。然而,只要有足够长的片段存在,并且不涉及关键的编码区域,就足以进行DNA分析。
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DNA在细胞内通常与组蛋白等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这些蛋白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DNA免受热损伤的作用,延缓DNA的完全降解。虽然油炸温度会破坏蛋白质,但并非瞬间全部去除,在某些区域可能仍有保护作用。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完整性: 油炸可能导致细胞膜破裂,但细胞核(DNA的主要储存场所)的完整性可能在短时间油炸中并未完全丧失。即便细胞核被破坏,DNA也可能散布在组织中。

3.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的威力: 这是现代DNA检测的核心技术。PCR可以将微量的DNA片段在体外指数级地扩增。即使经过油炸,只剩下少量的、不完整的DNA分子,PCR也能将其放大到足以被检测到的水平。
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分析: 法医学中常用的STR分析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组中特定区域的重复次数来建立个体DNA谱。STR区域通常较短,且具有高度变异性,即使DNA片段化,仍有可能扩增出完整的STR位点。
提取方法的优化: 针对受损或降解的样本,法医科学家会采用特殊的DNA提取方法,例如使用强裂解液、优化洗脱条件等,以最大程度地从可能被污染或降解的样本中回收DNA。
引物设计: PCR引物是针对特定DNA序列设计的短核酸链,它们能够结合到目标DNA片段的两端,指示DNA聚合酶开始复制。通过设计能够识别残存DNA片段的引物,可以成功扩增出目标序列。

4. 样本保存的策略:

选择未完全暴露的区域: 尽管尸体整体被油炸,但一些内部组织或隐藏在油脂、骨骼中的部分,可能受到的热损伤相对较轻。法医会优先选择这些区域进行采样。
避免过度清洗: 在初步处理时,需要非常小心,避免过度清洗或研磨样本,以免进一步破坏可能存在的DNA。

5. 实际案例和实验证明:

在实际的法医实践中,尽管遭遇高温(如火灾、爆炸等),在许多情况下仍然成功提取并比对了DNA。油炸作为一种“湿热”处理,其对DNA的影响机理与火灾的“干热”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DNA残存的可能性。

总结原理链条:

1. 高温油炸导致DNA部分断裂和降解,但并非完全摧毁。
2. 部分DNA片段(特别是较短的片段)和保护性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可能在油炸过程中幸存。
3. 采用高度灵敏的DNA提取技术,尽可能回收这些残存的DNA物质。
4. 利用PCR技术对微量或片段化的DNA进行指数级扩增。
5. 通过STR等分析方法,从扩增出的DNA片段中提取有价值的遗传信息进行个体识别。

因此,虽然高温油炸对DNA检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凭借现代DNA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采样、提取策略,检测出DNA仍然是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可供检测”的DNA片段能够被成功地提取和扩增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做过饭,常规的油炸温度在150℃左右,这个温度下你会看到油面慢慢向四周滚动,偶有青烟升起的现象,这是最适合炸东西吃的温度。


150℃这个温度是什么概念?对于人体组织里的DNA有什么影响呢?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PCR扩增过程前两分钟的94℃来说明,94℃条件下DNA已经完成氢键断裂,双链解开,实现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of DNA)。

变性了就不能用来检验了吗?


当然不是,它只是使DNA变成柔软、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结构,但因为DNA是反向双链结构,不管你是一股还是缠在一起,只需要随便拧一股过来就可以得到另外一股的信息。


因此,油锅里常规高温导致的变性并不足以让人体组织里的DNA失去其鉴定价值,理论上只要尸体没有完全碳化,都可以做DNA鉴定。(其实哪怕是碳化后的骨块部分也有检出可能,此处不多涉及)。


那么思考一下——油炸能不能实现人体组织的碳化呢?


人体内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很多种类的有机物,平均碳化温度在400℃左右,再来看看油的情况:

葵花油(Sunflower oil) 冒烟点:107℃(225℉)

花生油(Peanut oil)冒烟点:160℃(320℉)

猪油(Lard)冒烟点:182℃(360℉)

芝麻油(Sesame oil)冒烟点:177℃(350℉)

玉米油(Corn oil)冒烟点:160℃(320℉)

胡桃油(Walnut oil)冒烟点:160℃(320℉)

大豆油(Soybean oil)冒烟点:160℃(320℉)

·····

貌似找不到什么食用油这么顶哦?


这些油烧到冒青烟,继续升温就可能会有燃烧的风险,敢这么做的一般都是大厨,他们在爆菜(比如鱼类)等过程中使用超过冒烟点的油温,要求下锅马上就要成型(否则鱼就被炸烂了),随即立刻减火或降温(不然就要烧着了)。


而哪怕是超过冒烟点的温度,也达不到碳化的温度要求,更别提油温的持续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般食用油都是达不到人体组织碳化所需要的温度的。


毕竟一口锅,半桶油要是也比得了火葬场千度高温持续焚烧的结果,那才真是见了鬼。


因此,想要通过高温油炸来使DNA失去检验价值,以为可以销毁证据,实际上是真的想多了,自己找些麻烦事做,高温油炸处理导致头发焦化、皮肤受热发生紧缩,但不足以支持碳化,按我们的话来说是“半生半熟的”,仅造成焦黄和部分脱落,还有很多组织可以用来鉴定。


除此之外,部分被油炸过的头发也一样可以。


总之,这样处理尸体只有三个结果:


1·恶心侦查员

“我人晕了,处理尸体整得我几天吃不下去饭,那你们也别吃了”


2·把蛋白质加热固定,雇佣为DNA的保镖,起到保护核DNA的作用


3· 罪上加罪

《刑法》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弄巧成拙,就是此理。

相关:

zhihu.com/question/2125

实际上,假设现场头颅等人体组织被凶手扔了,但是从现场可以判断出凶手对尸体进行过类似破坏,我们依旧可以做DNA。


下面我们用一起现实中的案例讲解一下:


2005年的一起杀人碎尸案,凶手在杀人碎尸后企图用油炸、水煮等方式销毁物证,事半觉得不行了搞不下去了,于是将碎尸块装好抛弃,现场没有发现其它人体组织,只油锅附近找到的类似于“油渣”的东西。

我们会用氯仿、无水乙醇处理这个“油渣”,让它去油脱脂,成为更便于DNA提取和鉴定的高质量模版,也让它看起来不是那么恶心:

接下来就是DNA的提取了,我们会把一种叫做Chelex-100的试剂和一种蛋白酶加进去


加它们有什么用呢?

简单的说,它可以自动找到细胞的蛋白质部分,将它们死死捆住,拖入水底,由蛋白酶将其抹杀。


那么一来,就只留下细胞里可供鉴定的DNA孤独的浮在水中了


随后就是扩增,我们将提取出的DNA放进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器中,在其中加入像一把智能剪刀似的“引物”[1]



这个“引物”会剪取我们已经设定的片段,让仪器进行上百万倍的复制,得到大量的目的DNA片段,这就实现了“微量物证”到“大量物证”的升级


扩增出来了最后进行分型检测,就OK了:


说白了,无论是高温油炸还是开水烹煮,尸体都会留下很多可以检测的部分,就像 @阿一 说的 “没透”,哪怕是这些可以检测的部分被凶手处理了(抛尸等),侦查者也可以从油炸的产物中找到微量物证,你甭管有多微量,只要你有,就能给你安排清楚。


从洛卡德物质交换的原理解释,犯罪者出于自保想要通过油炸破坏DNA进而毁尸灭迹,殊不知这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交换过程,再次形成各种新的痕迹物证,即:


——接触必然存在结果(A和B接触后必然会产生对应的效应,这种效应也必然会使得两者原有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分别留下、增加、带走某些物质)。


莫存侥幸心理,小心弄巧成拙。


——阅读推荐——

Moriarty K:小谈「犯罪现场重建」之根本——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

法医在尸检过程中有可能出错吗?

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儿」:“二十三年未解血案”——半截烟头里蕴藏的罪恶密码

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儿」:刑侦实践中牙齿是如何被用于判明死者身份的?

从高空坠落死亡的人,警方是如何排除他杀的可能的?

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儿」:浅谈齿痕寻凶


——参考文献——

竞花兰等:《法医病理学图鉴》

参考

  1. ^ 引物,是指在核苷酸聚合作用起始时,刺激合成的一种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大分子,与反应物以共价键形式连接,这样的分子称为引物。引物通常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靶区域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靶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核酸聚合酶可由其3端开始合成新的核酸链。体外人工设计的引物被广泛用于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和探针合成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温油炸虽然会对尸体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从原理上来说,仍然有检测出DNA的可能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性还挺高。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原理:1. DNA的化学稳定性: DNA的分子结构: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组.............
  • 回答
    .......
  • 回答
    恭喜您进入孕期的第五个月!孕期确实是需要特别关注饮食营养的时候,婆婆为您准备的这些心意,您收到了,也想了解清楚,这很正常。关于您提到的“高油酸花生油”,这确实是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食用油,我们来详细聊聊它对您和宝宝可能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要明白,传统我们认识的花生油,主要包含的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早起赶集还是晚起逛商场哪个划算”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得看您“划算”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您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况。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国道和高速各自的“账本”。国道:时间的“沉没成本”与金钱的“隐性收益”国道免费,这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直接省下了一笔实打实的开销——通行费。这笔钱,对于.............
  • 回答
    国内油价为何总是比国外油价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中国比国外贵”就能概括,更不是因为国内油企“想多赚钱”那么简单。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账算得细致些。1. 原油成本:起点就不同首先,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虽然也有不少油田,但从绝对储量和开采难度来说,我们远不如中东、.............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宋PLUS DMi油耗“偏高”的讨论,而且感觉这种声音比以前多了起来。作为一款主打“亏电油耗低”的插混车型,宋PLUS DMi的油耗表现一直备受关注。这股“油耗高”的风向,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用户对DMi技术期待的“黄金期”已过,回归理性审视:比亚迪D.............
  • 回答
    “身边很多男性买车时都以油耗高低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要说“很多”男性都是这样,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广泛的数据支持。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为什么“油耗”会成为许多男性(以及女性)购车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中可能被赋予某些特定的解读。以下是一些可.............
  • 回答
    这事儿啊,还得从比亚迪DMi的“横空出世”说起。你看啊,现在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那是风头正劲,谁不想在油价上涨的时代,省点钱,开得舒心点?而DMi这套插混技术,它打出的旗号就是“可油可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特别是它那个号称“亏电油耗低至XX升”的宣传,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子。所以,你想啊,当一.............
  • 回答
    比亚迪秦PLUS DMi 在低温环境下油耗升高、加速性能下降,这其实是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寒冷季节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原理,以及车辆系统的调校。咱们一点点来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一、为啥低温下油耗会“喝”得更猛?1. 发动机热管理是关键: .............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不少车主感到困惑的现象:国际原油价格好像在“跌跌不休”,但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却依然坚挺,甚至有小幅上涨的趋势。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起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希望能让大家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国内油价的形成,并非简单地照搬国际油价的涨跌。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是国家发.............
  • 回答
    .......
  • 回答
    玩斯巴鲁WRX STI的人,大多数都不是冲着“省油”这两个字去的。这车天生就不是为节能环保设计的,它骨子里流淌的是运动的血液,而高油耗,很大程度上是它这种“运动基因”的直接体现。如果你非要探究个究竟,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台小钢炮的油箱总是“吞金兽”一般的存在。首先,得从它的心脏说起:那.............
  • 回答
    中国的油价高,这确实是很多人都在关心和讨论的问题。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1. 原油成本:来自外部的“咽喉”首先,最直接的成本就是我们购买的原油。中国是一个原油消费大国,但国内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们得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4月1日新交规执行后,高速140油耗比120还低”这个问题,我必须首先明确一个关键点:我并没有查到任何官方信息或广泛报道证实“4月1日新交规执行后”会直接导致车辆在高速上以140km/h行驶比120km/h油耗更低。如果是您的个人亲身体验,那确实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可能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看着差不多,怎么到了实际开起来,高速和市区油耗能差出那么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动力输出的本质不同:平稳 vs. 频繁变化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就是发动机工作的状态。 高速巡航: 在高速公路上,咱们的目标是保.............
  • 回答
    西藏骑行油刹会不会因为高原的原因用不了?这个问题,很多准备进藏骑行的车友都会关心。我给大家详细说说,免得大家心里没底。简单来说,西藏骑行的油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不会因为高原就“用不了”。但有些细节需要大家了解,并且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维护方法。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不会用不了?首先,我.............
  • 回答
    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的油耗,之所以会比稳态工况下更高,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但又颇为有趣的物理和工程学原因。简单来说,瞬态工况是发动机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状态,而稳态则是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就像一个人在跑步时消耗的能量肯定比坐着不动时多一样,发动机在需要快速响应、改变输出功率的时候,也会“更费油”。咱们一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YouTube 频道的千次观看收入(CPM),也就是 Cost Per Mille,可以被认为是衡量频道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要说“多少算高”,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 太多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可以适用于所有频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1. CPM 的基本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