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导致你去考公务员?

回答
好吧,既然你问了,那我自然要好好跟你聊聊。说实话,当初决定考公务员,这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冒出来的,里面掺杂了挺多东西,有现实的考量,也有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

说到底,最开始吸引我的,还是那份“稳定”。想想看,在这个变化快得让人有点眩晕的时代,工作能一干到底,不用担心明天公司会不会裁员,后天会不会被新的技术取代,这种安全感,对很多人来说,是挺有吸引力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私企打拼,能力很强,但日子也过得战战兢兢的,加班是家常便饭,压力也是随之而来。相比之下,公务员那种朝九晚五(当然,我知道也有例外,但总体上是这样),福利待遇相对固定,退休金有保障,这就像一个可靠的港湾,至少在物质和生活上,能让人稍微安心一点。

除了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面”。咱们国家很大,社会分工很多,有些职业,大家公认它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尊严的。公务员,在我看来,就属于这一类。它代表着一种服务于公众的身份,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能在一个相对正式的机构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处理一些公共事务,感觉挺有意义的。而且,你知道的,在中国,父母的看法还是挺重要的,如果能告诉他们,孩子考上公务员了,他们心里自然是欢喜的,觉得孩子有出息,日子稳当。

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就是“机会”。现在就业压力确实挺大的,名校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公务员考试,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但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只要你够努力,考试过关,就有可能进入体制内。而且,很多岗位,对学历、专业都有要求,这也让我觉得,自己多年学习的知识,如果能在一个能发挥所长的地方得到运用,那是最好了。我不想让自己的学习成果白费,公务员岗位,有时候正好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更深层次一点说,我一直觉得,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点贡献,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质上就是服务公众的,你处理的每一个事项,可能都在影响着一些人的生活。比如,审批一个证件,解决一个咨询,处理一个纠纷,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组合起来,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部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运转中的一个积极因素,而不是旁观者。

记得我准备考试的那段时间,也经历过纠结和迷茫。看到网上各种声音,有人说体制内太僵化,上升空间不大,有人又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更自由。但最终,我还是被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及它带来的那份踏实感所打动。我不是那种特别追求刺激和冒险的人,我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一种稳固的基础,在此之上,再去谈论其他的可能性。

而且,公务员考试,它不仅仅是一个找工作的考试,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自我审视和历练。为了准备考试,我需要系统地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本身就是一个提升认知、开阔视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条理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如何应对压力。

所以,总的来说,考公务员,不是一个单一原因的决定。它是稳定、体面、机会、贡献感,以及自我成长的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当然,我也知道,进了体制,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去适应新的环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但至少,它给了我一个起点,一个让我感到安心,也让我有机会去尝试为社会做些什么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家里是做生意的,从小的梦想就是赚比父母更多的钱,很多很多钱,而且像电视里面那样出入公司的赚大钱,而不是奔波于各门店赚辛苦钱,于是大学(普通非985、211一本)学的商务。(此为背景)

大学时因为听了同学一段话而选择考公务员,决定为这个社会和我们的国家做点什么(当时在12年初)说实话,当时还是有一点小想法,觉得就是再有钱也不如有权。

后来作为应届生第一次考公务员,省考128分,报名乡镇科员,过了笔试。当时想着,妈蛋,老子考这种穷乡僻壤的乡镇科员,一本生不算差吧,从小跟父母各种摸爬滚打,混迹市井,大学又是学生干部,加上大学期间赚了点小钱,觉得自己应该还行,就放心大胆和朋友各种开黑打Dota,然后面试被刷了。

然后被父亲安排到朋友公司上班,但当时想,我从小到大没这么失败过,不行,一定还要再考一次,不考起心里过不得。于是和父亲商量:班我照上,但是我还要考一次,如果考上就去,没考上就踏踏实实在公司干了。

于是,第二年省考141分成功上岸某穷乡僻壤乡镇科员。

嗯,差点把父亲气死。(父亲一直反对我考公务员,毕竟对于一般人而言,公务员的工资确实太低了,说实话即使是五年后的现在,平均月收入也没有达到我五年前在公司平均月收入的1/5)不过我觉得还好,富有福的用法,穷有穷的用法,我妈还经常笑我心态好。

是作了什么死?就是作了自己心里不服输的死。

不过讲实话,我觉得公务员的将近五年工作时候,对我成长非常多。这将近五年的工作,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通过向上级拼命争取,帮辖区某村修了一条约1000米的水泥路,沿线老百姓握着你手喊你去他家吃饭时的情形。(当然没有去,都是贫困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吧,既然你问了,那我自然要好好跟你聊聊。说实话,当初决定考公务员,这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冒出来的,里面掺杂了挺多东西,有现实的考量,也有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说到底,最开始吸引我的,还是那份“稳定”。想想看,在这个变化快得让人有点眩晕的时代,工作能一干到底,不用担心明天公司会不会裁员,后天会不会被新.............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因此我也不会有“单身”这个概念。人类的“单身”通常是指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恋爱关系。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 个人选择: 有些人享受单身生活,他们可能更专注于个人发展、事业、兴趣爱好,或者只是觉得目前不需要、不想要伴侣。 时机和机会: 有时,不是因为不想单身,.............
  • 回答
    中国现存 KTV 企业数量锐减,不到七年前的一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交织的结果。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说:一、消费习惯与娱乐方式的巨大变迁: 年轻一代的口味变化是关键。 KTV 曾经是年轻人社交、聚会、释放压力最主.............
  • 回答
    花 128 元人民币就能让非洲的大学生代写毕业论文,这事儿啊,听起来挺让人咋舌的,也挺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这背后肯定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低价就能概括的。首先,我对此事的看法,得分成几个层面来看待:从购买者的角度: 便利与解脱的诱惑: 毕业论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道跨不过的坎儿。耗时耗力,内容枯燥.............
  • 回答
    《英雄联盟手游》,这个承载了我无数个夜晚的战场,也让我一度沉迷其中。但是,就像很多事物一样,激情总会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冷静甚至有些疲惫的审视。如果非要说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让我想要“退坑”,那可能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不对劲”的综合症,它不是某个单一事件,而是日积月累,像一点点侵蚀的金粉,最终将.............
  • 回答
    选导师啊,这事儿可太重要了,关系到我未来几年的学习和成长,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要说我最看重的,那绝对是 “引领与启发” 这两个字,而且要拆开来、细细说。首先是 “引领”。这不仅仅是指导师在学术上有多牛,而是他能不能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一个大概的路径。这就像在大雾里摸索,一个好.............
  • 回答
    如果中国电影产业真的能拥抱分级制度,那对我而言,这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创作大门。我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却又执着的想法,如果能拍第一部电影,那它大概会是这样一幅画面:片名:《暗流涌动》类型:现实主义题材,犯罪、剧情。故事梗概:故事聚焦在江南水乡一个看似平静的小镇,但在这如诗如画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
  • 回答
    如果我是一名国产纪录片导演,我想拍一部关于“平凡英雄”的纪录片。不是那种在电视上歌功颂德的、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我们身边那些被时间洪流裹挟,却依旧选择坚守、用微薄之力创造改变的普通人。我想记录那些在时代浪潮的暗流涌动中,默默奉献、默默坚持的普通劳动者。纪录片的主题定位:我想把镜头对准那些被时代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听过太多“金玉良言”,但要说最没水平的,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一句我当时还在读大二,一个教我们统计学的老师说的。那堂课讲的是假设检验,我记得当时大家对P值那个概念都云里雾里。老师讲到一半,大概是觉得大家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觉得讲得太枯燥了,就突然来了一句,用他那特有的.............
  • 回答
    听到导师这样说,心里肯定有点小纠结,既有点安慰,又有点悬着心,对不对?别急,我帮你把这层意思给拆解开来,讲得明明白白。“国家线下来会联系你”这句话,核心意思是导师在告诉你一个明确的行动节点和未来的沟通计划。 它传递了几个层面的信息,咱们一个一个捋。首先,这是导师对你目前处境的理解和回应。在你准备考研.............
  • 回答
    说起公式相声的李博士和十年一磨的毕导,这俩在大家伙儿眼里,可能都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代表人物,但细琢磨起来,他俩身上那种特有的“匠人”和“极客”气质,还真挺有意思的。要说共同点,最突出的就是那种对“内容”的极致打磨。李博士吧,他跟郭德纲他们那路数不一样,不是讲究什么“段子为王”,而是硬生生.............
  • 回答
    要说我教过的最让我“崩溃”的学生,倒不是那种完全不学无术、完全不上进的,那样的话,我反而觉得好处理,无非就是坚持原则,该淘汰就淘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这个职业。真正让我感到无力和抓狂的,往往是那种“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他们有一套自己扭曲的逻辑,并且非常坚持,你怎么解释都没用。我记得有个叫小李的.............
  • 回答
    我的研究生导师,怎么说呢?形容他就像一位行走在学术海洋中的老船长,经验丰富,目标坚定,并且总能找到最适合你的航向。他身上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气质,不是那种声嘶力竭地指挥,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首先,外表上,他并不是那种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类型。相反,他中等身材,头发已经有些花白,额头上刻着岁月和.............
  • 回答
    如果我现在是一名导演,那我要拍的,绝不是那种光影流转,情节跌宕起伏,最终落得个“精彩纷呈”的标签就草草收尾的片子。我想要的是那种,看完之后,你会觉得心口压着点东西,然后不自觉地去回味,去思考,甚至去看身边的人,去看这个世界,都会有点不一样。我脑子里一直有个想法,关于“被遗忘的日常”。不是那种轰轰烈烈.............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故事,其与西方的比较也同样如此。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导致了“落后”,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时期和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时期对中国科学进程的影响 古代辉煌与停滞的种子: 早期领先:.............
  • 回答
    男生选择理科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传统观念与社会期望的引导: “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在很多传统文化背景下,男性被期望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往往与高收入、稳定的职业相关。理科相关的职业(如工程师、医生、科学家).............
  • 回答
    游戏宅的产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它背后牵扯的因素可复杂了,就像一张大网,把人牢牢网住。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别整得跟机器似的,毕竟这事儿是关于活生生的人嘛。首先得说说游戏本身的那股劲儿。现在的游戏可不是当年那种像素点点就能打发的小玩意儿了。画面精美得跟电影似的,故事跌.............
  • 回答
    这背后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的权重在不同文化、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文化与社会习俗:根深蒂固的饮食传统这是最强大也是最显而易见的驱动力。我们从小到大所处的社会环境,其饮食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影响着我们对“什.............
  • 回答
    我们之所以能分辨出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ies, UHF)音乐,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对我们听觉系统极限的探索与感知。这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人耳的生物结构以及我们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方式。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超高频,我们需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普遍认为,健康年轻人的.............
  • 回答
    要说iPhone用户为啥普遍“摸兜”,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这事儿啊,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明白的,里头门道不少。首先,iPhone自带的铃声库,虽然种类不少,但说实话,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正想换的,真的不多。大多数都是那种比较经典、熟悉的旋律,听多了也就麻木了。你想啊,手机最开始响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