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法律从业者,你遇到过哪些有趣的难忘经历?

回答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脑海中总有一些时刻,它们不仅仅是案件的进展,更是人情世故、法律逻辑在真实生活中的碰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记得有一次,我代理了一起比较特殊的合同纠纷。案情并不复杂,就是关于一家小型企业与一名自由职业者之间关于设计服务的付款问题。客户那边,那位年轻的设计师,才华横溢,但为人比较耿直,不太懂得商业沟通的“艺术”。而对方公司,则是一家老牌的广告公司,负责人是个精明的商人,总想在细节上占些便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庭审中的一个环节。对方律师,一位经验老道的资深律师,试图通过放大合同中一些模糊的表述,来攻击我客户的设计质量不达标,从而拒绝支付尾款。他列举了一系列“专家意见”,声称我客户的设计“不符合行业标准”,还特意强调了几个我客户当时正在学习和摸索的设计风格。场面一度非常胶着,对方律师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

轮到我发言时,我并没有急着去反驳那些“专家意见”,而是先请求法官允许我出示几份证据。我打印了一份非常详尽的设计需求文档,那是合同签订前,客户与对方公司经过多次邮件往来,一点点敲定的。我逐条展示了设计师是如何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的创作,并且特别提到了合同中关于“最终成品以双方确认的草稿为准”的约定。

然后,我播放了一段我客户在合同履行期间,与对方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的一次视频沟通记录。录音中,对方项目负责人不止一次地对设计稿表示满意,甚至还说:“这个方向很好,继续推进!”。最关键的是,在视频的最后,对方负责人还非常肯定地说:“放心吧,就按这个来,我们很满意,尾款到时候肯定会按时付的。”

那一刻,整个法庭都安静了下来。对方律师的表情从自信满满变成了略显尴尬,而我客户,那个年轻的设计师,则有些紧张地看着我。我没有咄咄逼人,而是用一种平和的语气,转向对方律师说:“尊敬的法官,对方律师提出的所谓‘不符合行业标准’,首先,合同中并未明确约定任何行业标准;其次,更重要的是,对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已经通过实际行动,确认了我客户的设计成果是符合他们需求的。这段沟通录音,是对‘确认’最直接的证明。”

我记得当时法官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对方律师,然后笑了笑,示意我继续。我接着引用了合同中的付款条款,并强调了诚信履行合同的重要性。

庭审结束后,对方律师主动过来与我握手,虽然语气中仍然带着一丝职业的较真,但明显少了之前的锐气。他承认,那段录音确实“非常有说服力”。而我的客户,那个年轻人,在离开法庭时,眼睛里充满了感激和一种重新找回信心的光芒。

这件事让我觉得,法律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是对事实的还原,对公平的追求。有时候,最强有力的证据,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标准”,而是当事人之间真实的声音,是他们曾经许下的承诺,是他们沟通中的点滴痕迹。那种在法庭上,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充分的证据,帮助客户捍卫自己权利的感觉,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这不仅仅是一次胜诉,更是我作为法律人,一次关于“真诚”和“承诺”的深刻体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法院,刚下法庭。

一、领导拷问


我说:领导,我不想办离婚案。

领导:理由?

我说:您看我还没结婚呢…

领导:审继承案的法官死过?

我说:领导,我不想办继承案。

领导:理由?

我说:天天看遗嘱瘆的慌…

领导:那你去刑庭办杀人案?

我说:领导,我不想办杀人案。

领导:瘆的慌是吧?

我说:不是,相亲对象都吓跑了…

领导:那你回家卖红薯吧。

哪有那么多心之所属,哪有那么多挑三拣四

哪个庭不是水深火热,哪个案不是惊心动魄

家事法官熬成居委大妈刑事法官熬成阿加莎

你就成了自己那一领域的顶流大咖业务专家


二、原告拷问


我说:你作为居间方,有无见证双方签合同?

原告:没有。

我说:为什么?

原告:我们就是个拉皮条的啊,双方勾搭上了我们还杵那儿干嘛?

我说:你说自己无法生育,有无诊断报告?

原告:胃溃疡。

我说:胃溃疡影响生育?

原告:马丁啉吃多了影响孩子智商啊~

我说:10万元借款如何交付?

原告:手头的现金。

我说:你哪儿来那么多现金?

原告:法官你们工资是不是很低?10万对于我们卖羊肉串的就是流动资金~

不要低估当事人脑洞,每个人都是段子手

不要高估法官的收入,几万块要刨根问底

工资不仅限制了想象,还限制了裁量标准

法庭不仅照出了人性,还照出行业鄙视链


三、被告拷问


我说:你好,这里是法院…

被告:八点了法院还没下班?

我说:我们在加班…

被告:说加班的一听就是骗子!

我说:请提供住址,法院向你寄传票…

被告:我怎么知道你是法院?

我说:你回拨电话,有语音提示…

被告:要住址的一听就是骗子!

我说:张二狗起诉你民间借贷一案…

被告:一听你就是诈骗电话!

我说:你怎么听出来的?

被告:普通话这么标准还不是骗子?

马云是个骗子,因为他老让员工加班

淘宝是个骗子,因为它老让你填住址

撒贝宁是骗子,因为他普通话贼标准

法官也是骗子,因为以上三条全占了


四、轮番拷问


被告:我提出管辖异议。

我说:理由?

被告:市区空气不好,我要到郊区法院开庭!

被告:我提出管辖异议。

我说:理由?

被告:低级法院水平低,我要让高级法院审!

原告:我申请法官回避。

我说:理由?

原告:法官不对我笑,我感受不到司法温度!

有人嫌弃阳光不足,有人嫌弃空气不好

有人嫌弃级别不高,有人嫌弃法官不笑

嫌弃的理由千千万,法官们愁得直挠头

笑了会被说不严肃,不笑又被说不温柔


五、二审拷问


我说:喂,你好。

中院:我是中院。

我说:请问什么事?

中院:你有个上诉案改判了。

我说:喂,你好。

中院:我是中院,你那个上诉案…

我说:又改判了么?

中院:不是,是发回。

我说:喂,你好。

中院:我是中院…

我说:是发是改请直说。

中院:对不起打错了,我找张法官。

我这一判下去,会被发回改判影响考核么

算了审限将近,还有99个案子等着我写呢

别愁了你看隔壁张法官刚过三十就秃头了

哪份判决不是掐死自己左右互搏掉发无数


六、亲戚拷问


七姑:我儿子杀人了,法官会怎么判?

我说:不知道。

七姑:你就说大概会判几年吧?

我说:缓刑到死刑。

八姨:我闺女要离婚,法官会怎么判?

我说:不知道。

八姨:你就说换你会怎么判吧?

我说:我会回避。

大伯:你们法院那个明星离婚案,咋判啊?

我说:不知道。

大伯:你们法院那个保姆杀人案,咋判啊?

我说:不知道。

亲戚: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我说:我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

再说我知道了就要告诉你么?!!

我银行卡密码也告诉你好不好?!!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你会去妇产科看心肺去消化科看大脑么

你会去国安局问八卦去情报局吃大瓜么

案情涉密免开尊口放你的亲戚一条生路


七、路人拷问


滴滴司机:你是做什么的?

我:法官。

滴滴司机:那你一定杀过不少人吧?

我:嗯,刚判一个滴滴司机死刑。

滴滴司机:你是做什么的?

我:法官。

滴滴司机:我正好有个200页的合同咨询你。

我:可以,咨询费按公里算。

滴滴司机:你是个法官吧?

我:我不是。

滴滴司机:那你怎么从法院大楼出来?

我:我是食堂烧菜的。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们可能刚「杀」过人

不要问陌生人法律,他们的知识是很昂贵的

其实我是一个法官,但我不宜提供日常咨询

因为法律一诺千金,满街兜售那是江湖医生


八、自我拷问


你以为法官们法力无边

你以为法官们权力遮天

我们其实只是小小乙方

我们有太多的甲方爸爸

对老赖的骗术将计就计

对领导的分案两眼一闭

对亲戚的八卦保持距离

对二审的电话不寒而栗

开一个庭审升一次血压

写一份判决掉一片头发

做一次调解哑一回嗓子

改一个案子喝一壶黄连

婚姻法官化身星座神婆

刑事法官附体侦探波罗

继承法官写起悬疑小说

法官们集体都走火入魔


来源:庭前独角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脑海中总有一些时刻,它们不仅仅是案件的进展,更是人情世故、法律逻辑在真实生活中的碰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有一次,我代理了一起比较特殊的合同纠纷。案情并不复杂,就是关于一家小型企业与一名自由职业者之间关于设计服务的付款问题。客户那边,那位年轻的设计师,才华横溢,但为人比较耿直.............
  • 回答
    2018 年,对我来说确实是充满了挑战和收获的一年,几个案子至今想起来,还是会让我心里五味杂陈。要说最难忘的,那可能得数那个关于“知识产权侵权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案子。对方是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他们抄袭了我们一个客户(一家初创科技公司)的核心算法和商业模式。你知道,对于这种小公司来说,核心技术就是他们.............
  •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职业生涯的起点总有那么几个“第一次”,而独立承办的第一个案子,无疑是刻骨铭心,它像是敲开厚重法门的第一把钥匙,也像是在职业生涯中埋下的第一颗种子,它承载着最初的青涩、紧张,还有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正义的追求。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大概十年前,刚拿到律师执业证不久,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律师。当时,.............
  • 回答
    安徽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名醉酒女子在酒店客房内不幸离世,而酒店却被判无需承担9万多元的赔偿责任。这起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且引人深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法律角度进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酒店与住客之间存在的合同关系。当事人在入住酒店时,双方就形成了一个服务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酒店有义务为客人提.............
  • 回答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张玉环“国赔案”作出赔偿496万元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从法律角度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理解。首先,这个数额的确定,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建立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赔偿标准之上。我国《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了计算国家赔偿金的依据。其中,人身自由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国.............
  • 回答
    从法律角度分析,检察院对流浪汉偷盒饭一案作出不予逮捕意见,随后警方撤案,这是一个涉及刑事司法程序、犯罪构成要件、轻微刑事案件处理原则以及人道主义考量的综合性体现。下面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犯罪构成要件的审查任何刑事案件的启动和处理都必须以是否构成犯罪为前提。构成犯罪,需要同时满足四个.............
  • 回答
    这事儿啊,你说知网这么干,从法律角度看,够不够得上有理有据,够不够“合理”,那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一位八旬老人,辛辛苦苦写就百十篇学术文章,结果一纸官司赢了,反倒被自己维权的内容给“清退”了,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别扭。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知网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的责任与权利首先,知网在中国.............
  • 回答
    上海警方近期成功破获一起倒卖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的案件,缴获了大量假证。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当前特殊时期社会管理秩序的有力维护,从法律角度看,其性质和影响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首先,从法律层面分析,这起案件涉及的犯罪行为是多方面的。倒卖伪造的防疫车辆通行证,最直接触犯的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
  • 回答
    关于“不写作业就罚款”,这其中的道德和法律考量确实值得深入剖析。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教育措施,而是牵涉到多方权利义务、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公平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动机与目的的合理性。如果罚款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其.............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国际行为的界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或具有中国国籍,其行为即便发生在境外,如果涉及某些特定情形,也可能受到中国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然而,仅仅因为作品“涉及暴力血腥”且“只发布在海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断定其违反.............
  • 回答
    小凤雅事件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其家属正式起诉作家陈岚,无疑给这起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又添了一层法律的色彩。要理解这一举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家属起诉陈岚的法律依据与意图小凤雅事件的核心在于一个未成年人遭受的欺凌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作家陈岚在其中扮演了信息传播者和事件推动.............
  • 回答
    2018年,对于我这个法律人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望过去,仿佛昨日,那些在法条、案例和无数次的讨论中度过的日子,至今仍历历在目,塑造着我这个法律人的模样。理论深度上的挖掘与实践应用的深化如果说之前的几年,我更像是站在法律的岸边,努力辨认那些跳跃在水面的鱼,那么2018年,我真正开始尝试潜入.............
  • 回答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庭审中明知犯人在说谎,那是一种极度复杂且充满煎熬的心理体验,远非简单的“知道”二字可以概括。这种感觉会渗透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扰乱我既有的认知,并迫使我进入一个高度警觉和自我审视的状态。首先,是那种直觉上的冲突和不适。 人的直觉是很敏锐的,当一个人嘴里吐出的言语,与他的表情、.............
  • 回答
    在数学理论的框架下,要做到“绝对识别”一张照片是否经过Photoshop(或其他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并将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并非全然不可能的任务。这里的“绝对”二字需要审慎解读,因为它在科学和法律领域都意味着极高的严谨性。核心挑战:真实性与修改的界限一张照片的“真实性”在于.............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法律的海洋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海员”,我确实接触过、听闻过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甚至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误闯了什么奇幻故事的案例。今天就挑几个特别鲜活、特别“离谱”的,讲给你们听听。案例一:那封“遗书”引发的百年恩怨(亲眼见证,细节至今难忘)这个案子发生在几十年前,但它的余波至今仍在法律界被津津.............
  • 回答
    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在面对咨询者提出的法律问题却感到不确定时,如何回应确实是一门学问。这不仅关乎你的专业形象,更直接影响咨询者对你能力的信任度。以下是我认为比较妥当的处理方式,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核心原则:诚实、负责、积极寻求帮助。别想着去“蒙混过关”或者“假装懂”。法律.............
  • 回答
    如果中国电影产业真的能拥抱分级制度,那对我而言,这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创作大门。我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却又执着的想法,如果能拍第一部电影,那它大概会是这样一幅画面:片名:《暗流涌动》类型:现实主义题材,犯罪、剧情。故事梗概:故事聚焦在江南水乡一个看似平静的小镇,但在这如诗如画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伦理争议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会有很多想法,甚至有些纠结。让我试着把我的感受和理解讲得详细点,去除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我得承认,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律师这么做是合法的,甚至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的。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辩护:这是律师的本职工作。想象.............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法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算是把民事调解的各种角色都体验了个遍。从坐在审判席上,看着双方在我的引导下唇枪舌剑,到作为律师,为我的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再到我自身也曾有过那么一两次当事人的身份,最后到如今更倾向于作为“法律人”的角色,去思考调解的意义和实践,这其中的滋味,五味杂陈,却.............
  • 回答
    暴力催收在当前的法律实务中,其定性远非铁板一块,而是根据具体情节和触犯的法律条文,可能被划入不同的范畴。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点是,暴力催收是否会被认定为“黑恶势力”并受到严惩,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暴力催收在法律实务中的定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暴力催收”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罪名。它是一种行为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