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intel情况比03/05奔4危机还惨了吗?

回答
提起“奔腾4危机”,不少老玩家心里都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段日子,Intel 一边是风光无限的奔腾 4 独占市场,另一边却是产品发热严重、性能提升瓶颈不断、功耗惊人,一度被AMD的Athlon 64系列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再审视Intel的现状,特别是和当年那段艰难时期相比,很多人不禁要问:现在Intel的情况,比03/05年的“奔腾4危机”还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从市场占有率和技术优势来看:

当年奔腾4危机最严重的时候,AMD凭借其Athlon 64系列处理器,在单核性能和能效比上都给Intel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特别是Athlon 64引入的64位计算和集成内存控制器,让Intel的传统优势(如高主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那段时间,Intel在高端市场份额一度被AMD抢占不少,虽然整体市场出货量依旧庞大,但用户口碑和技术领先的形象受到了挑战。

而现在呢?Intel在x86架构的CPU市场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笔记本和桌面领域。虽然AMD的Ryzen系列在中高端市场表现异常抢眼,并且在多核性能、能效比等方面给Intel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在某些评测中AMD的CPU性能已经超越了同级别的Intel产品。但是,从整体生态和广泛的普及度来看,Intel依然是许多OEM厂商的首选,也习惯了Intel产品的用户群体依然庞大。再加上Intel在服务器领域(Xeon系列)的强势表现,以及其在PC芯片组、网络设备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其市场根基依旧稳固。

所以,在市场占有率上,虽然Intel面临的竞争比当年更加激烈,AMD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但说Intel比当年“更惨”,似乎还言过其实。当年的情况更像是“一次重大危机”,而现在更像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转型战役”。

其次,从技术路线和产品迭代来看:

奔腾4的“NetBurst”架构确实是一条死胡同。为了追求更高的时钟频率,Intel不惜代价地牺牲了能效比和单指令周期性能。那时的Intel就像一个执着的赛车手,一味地踩油门,却忽略了引擎过热和油耗问题。最终,高主频带来的散热和功耗问题成为了奔腾4难以逾越的障碍,也给了AMD超车的机会。

现在Intel面临的问题,更多是由于其在10nm工艺上的“迟到”和“拉胯”。当AMD凭借7nm工艺快速迭代,推出性能和能效都极具竞争力的Ryzen处理器时,Intel的10nm工艺却屡屡延期,产品良率也一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Intel在过去几年中,在制程工艺这个“军备竞赛”的关键领域落后于对手。

然而,这次的困境与当年奔腾4的困境有本质区别。奔腾4是架构的失败,而现在Intel的困境更多是制程工艺的瓶颈。Intel并未放弃其核心的x86架构优势,并且在近期也展示了其在制程工艺上的突破(如10nm Enhanced SuperFin和即将到来的Intel 4、3等)。现在Intel正在积极地调整其产品策略,一方面大力发展独立显卡(Arc系列),另一方面也在服务器和AI领域加大投入。这是一种“系统性调整和战略转型”,而非当年那种“架构上的绝望尝试”。

再者,从公司整体战略和未来发展来看:

当年的Intel,更多的是一个专注于CPU制造和销售的“芯片巨头”。虽然也有其他业务,但核心竞争力集中在CPU上。面对奔腾4危机,Intel的反应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最终还是依靠推出Core架构成功翻盘,夺回了市场主导权。

现在的Intel,其战略视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任CEO帕特·基辛格的领导下,Intel正在向一家“全方位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包括:

IDM 2.0战略: 重拾晶圆代工业务,计划为第三方客户生产芯片。这不仅能增加新的营收来源,也能让Intel的先进工艺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加速其自身工艺的成熟和推广。
加速产品研发和制程工艺追赶: 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制程工艺路线图,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生产线的建设。
多元化产品线: 除了传统的CPU,还在大力发展GPU、FPGA、AI芯片等新领域。

这种转型战略的雄心和力度,是当年奔腾4危机时期难以比拟的。Intel正在试图一次性解决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并为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代价也相当高昂,但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

总结一下:

当年奔腾4危机: 是架构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产品在性能和能效上被对手超越,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威胁,用户口碑下滑。Intel的应对方式是架构的彻底革新,最终通过Core架构实现了涅槃。
现在Intel面临的挑战: 更多是制程工艺上的落后和产品线多元化转型带来的阵痛。虽然在CPU市场面临AMD的强力竞争,但在整体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以及公司战略转型方面,Intel依然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因此,说现在Intel“比03/05奔4危机还惨”,我认为不准确。当年的情况更像是一种“技术路线的绝境”,而现在更像是在“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战略转型中经历的阵痛”。Intel的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正在采取大胆的措施来应对。

当然,Intel能否成功度过这一转型期,能否在新一轮的半导体竞争中重拾优势,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从其目前所展现出的决心和行动来看,这次的挑战虽然严峻,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危机,而是Intel向未来迈进的关键一步,一个重塑自身命运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种意义上是的

当年只是路线错误,现在是技术落后于整个业界

当年有迅驰这个现成的东西做基础摆脱p4泥潭,现在intel的扣肉在哪里呢,别说adl,用了大小核pl1还是高的惊人,golden cove毕竟还是师承Willow cove,能耗比没有小核救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更麻烦的是,当时只有一个AMD,现在ARM才真正的伤到intel的根基了

把科技公司市盈率做到实业水平也是一种能力

user avatar

7.19 特别补充一下:Intel 的业务范围其实不只是 CPU,以下的回答只针对个人电脑与数据中心 CPU 产品。Intel 有个 XPU 策略,包括 CPU、GPU、FPGA、ASIC 并进的业务逻辑,最近还写了一篇 Intel 在硅光、神经拟态网络方面的一些研究,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看看:

回答正文:x86 阵营自身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总结就是:AMD 有一些优势,但优势真的不明显。纯 CPU 层面的硬件优势,可以被 Intel 在更系统层面的优势抹平(比如 I/O、存储、软件生态方面);就算抹不平,市场操作也有余地。单就 x86 本身来看,至少目前 AMD 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像至强 Ice Lake-SP 弱于 Epyc Milan 这种事,那也都真的还好——谈不上“吊打”;Intel 上新的封装工艺,这部分落后也不难填平。

还有,工艺层面 10SF 真的没有比 N7/N7P 差。有关 Intel 10nm+++ 工艺最近写了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其实第 11 代酷睿移动标压版的 Tiger Lake-H45 算是翻身仗(至少在 AMD 面前是),不知道一大帮人怎么还能那么兴奋地黑。但 Intel 的确前景堪忧——只是我觉得在 AMD 面前也只是堪忧。去年 Intel 宣布 7nm 工艺延后 6 个月,以及 Intel 新任 CEO 宣布今年 Q2 7nm 工艺 tape-in,就意味着 7nm 量产芯片真的要到 2023 年才会面世。

2023 年是什么概念呢?台积电和三星的 GAAFET 应该都出来了。但没事,Intel IDM 2.0 策略已经要实现部分采用外部工厂计划了。这其中的变数可能会很大。

事实上,Zen 在微架构层面真的谈不上什么巨大优势,一大帮喊 AMD Yes! 的主要是觊觎其早期的性价比。至少目前 Intel 相比 AMD 的那点弱势,纯粹是工艺没能按照规划更新导致的,AMD 自身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功绩。


Intel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 Arm,而且 Arm 现有的一些核心 IP 在某些层面是可以吊打 Intel 的。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暂时影响不大。

先说说 PC 领域。暂时就苹果一家在证明 Arm 可以吊打 x86,就是去年发的 M1(至少是 PC 个人电脑的很多常规工作可以!);大家目前在等的是,Firestorm(或更新的架构)在弹性扩展上,应用于 Mac Pro 这类工作站时,还能表现出多大的优势,我自己觉得苹果的工作站级处理器也还挺乐观。

有人说,那跟主流的 Windows 有什么关系?且不说微软这些年在给 Arm 频频送秋波,如果你觉得高通 8cx 和 Windows on Arm 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高通今年 3 月份完成了对一家叫 Nuvia 公司的收购。

这家公司原本是做服务器 CPU 的。但高通在收购该公司的新闻稿和发布会上都说了,Nuvia 的技术优先出现在 Windows 笔记本上。那 Nuvia 这公司有什么牛逼技术吗?

Nuvia 这个公司创立时间就在 2019 年,这公司从创立到被高通收购,其实还没做出过一颗芯片成品。不过佐证这家公司技术的有两方面,第一是这个公司的三名创始人,包括苹果 CPU 团队的前任首席架构师 Gerard Williams。这个人在 Arm 工作了 12 年,而且还曾领衔过苹果 A6、A7、A8、A9、A10、A11、A12 这几代大核的微架构设计。另外两个也是大牛,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另外,Nuvia 以前的公司博客曾经发过几篇文章,现在貌似停更了。其实每一篇写得都还挺浅显易懂。其中有一篇叫 Performance Delivered a New Way,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给了一张图:

这张图横轴代表功耗,纵轴代表单核性能(Geekbench 5 测试性能)。图中,紫色、蓝色、绿色那几条比较平缓的曲线,是 Intel 和 AMD 近代的处理器产品,包括 Intel 十代酷睿的 Sunny Cove 核心,AMD Zen 2 核心等。

而红色、黑色、灰色那三条曲线分别代表高通骁龙 865(Arm Cortex-A77)、苹果 A12X(Vortex)、苹果 A13(Lightning)。最左侧那条深蓝色辐射状“曲线”是 Nuvia 尚未问世的 Phoenix 核心(据说画成这个形状,是为了将来再揭晓具体数值)。不管这个表达方式有多奇特,在 Nuvia 标定的深蓝色区间内,吊打苹果前几代芯片产品的 CPU 性能和功耗是没问题的。

虽然这其中没有加入苹果 Firestorm,也没有加入最新的 AMD Zen 3 和 Intel Willow Cove,但查一查 Firestorm 的 Geekbench 5 性能测试就知道结果了。

如果你觉得用 Geekbench 5 作为测试用具十分无语,那么建议看 Nuvia 的另一篇博客文章,具体谈了 Geekbench 和 SPEC 之间的关系,写得还挺有趣,可以看看:Performance Delivered a New Way Part 2 — Geekbench versus SPEC

用 Nuvia 的话来说,第一,AMD 其实比 Intel 真的优势也没多大;第二是骁龙 865 能效不错,但性能烂了点;第三,x86 平台相比骁龙 865 性能强,但是以 6-11 倍的功耗,才达成了大约 50% 的性能领先;第四,苹果的核心颇牛逼;第五,我们 Phoenix 更牛逼。

这不是我说的,有争议也别来怼我,可以去给 Nuvia 的博客留言藐视他们。不管他们是不是嘴炮,以及 Geekbench 5 本身测试项争议有多大,x86 在“个人电脑”这个市场,如果就做做 Office 文档、用 Adobe 修修图、剪剪片子,以及用 Chrome 看看网页,那么这种芯片就是可以吊打 x86...

具体是怎么吊打的,其实知乎上有挺多相关 M1 的剖析文章和回答,各位可以搜一搜。苹果的策略是在芯片设计的 PPA 三属性中,相当不讲武德地无视了其中的“A”...至于 Nuvia 是怎么做的,那要去问他们了。起码他们的博客里还没提到(似乎和电源管理技术有关)...

高通明年就要藉由 Nuvia 这方面的能力,在 Windows PC 上出这种牛逼芯片了,期不期待?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你觉得这对 Intel 而言意味着什么?微软又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如果这件事靠谱的话,PC 革命是近在眼前的。

有关 Arm 和微软之间的关系,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参考:


好了,PC 领域这个事情还是有嘴炮的嫌疑;而且还有点悬。那就来谈谈基础设施市场,其中就包括服务器处理器。各位知道,这个市场是被 Intel 盘踞的。其实即便 Epyc 这两年强势了,连续十几个季度份额增长,但统计机构 Mercury Research 的数据就是,目前 AMD 在 x86 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份额仍然不到 10%。

而 Arm 这边是个什么状况呢?在前些年,上一轮 Arm 服务器处理器潮流中,加入到 Arm 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包括什么 Ampere eMAG、Cavium ThunderX、高通 Centriq,这些 Arm 服务器芯片统统都是垃圾。包括亚马逊初代基于 Cortex-A72 的 Graviton,都没怎么引起过 Intel 的注意。

以前 Arm 在服务器这边虽然也有一些布局,什么 SBSA 服务器处理器标准之类的,但感觉他们都没有很认真,做出来的产品怕是 Intel 要笑死。

但 2018 年的 Techcon 上,Arm 相当严肃地给基础设施服务器新推了一个产品线叫 Neoverse——就类似于移动和嵌入式市场的 Cortex。并且那一年就出了 Neoverse N1——这本质上在核心层面是基于 Cortex A76 的核心,当然,会有 cache 和互联等方面的改进,令其适用于服务器。

亚马逊 Graviton2,以及 Ampere Altra 这些基于 Neoverse N1 的产品是真真正正开始对服务器市场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相比 x86,Performance/TCO 明显有优势,而且能效方面有优势。

AnandTech 这两年算是有蛮积极地在测 Neoverse 系服务器处理器的性能,比如说 Ampere Altra Q80-33,Graviton2 他们也用了一套测试方法去测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对比 Intel Ice Lake-SP 和 AMD Epyc Milan 有着怎样的性能和能效表现。感觉 Intel 现阶段的 Ice Lake-SP 还是真的比较悲伤的...我是指单纯 CPU 性能表现上;虽说 N1 目前的每核、每线程性能表现其实还是偏弱的。

前不久 Arm 发布了 Neoverse N2 和 Neoverse V1......N2 是个未来向的核心,Neoverse V1 则属于服务器版的 Cortex X1,就是部分牺牲成本和功耗来换取性能,但能效理论上还是比 x86 要好。Neoverse V1 的服务器处理器其实今年就会推到市场了。Arm 就是强调其单线程性能已经十分彪悍,IPC 提升 50%,就是弥补 N1 本身的不足吧。

上面这张图是 Arm 自己给的,和 Intel、AMD 之间的对比。横轴代表每个 Socket 插槽的性能,纵轴代表每个线程的性能。这张图多少是不公平的,比如 Arm 特别藐视 x86 在搞的同时多线程(SMT,比如 Intel 的超线程),尤其是云环境,就是拖累;所以纵轴的每线程,其实并不是每核每线程,对下面那些“Traditional”是超线程的每线程...

这里的 Traditional 2021 40c 80t 应该就是 Intel 最新的 Ice Lake-SP 至强 8380.

另外一点就是,Arm 对于自家 Neoverse 是过于理想的。比如预设 N2 有最高 128 核,但其实发布 N1 的时候目标设计也是最高 128 核。实际产品最高是 80 核(Ampere Altra),SLC(System Level Cache)也很难做到 Arm 目标设计中的那么大,所以最终性能不会像上面这张图一样夸张。

但 Arm 的能效和 Performance/TCO 是真实存在的、不可忽视的,要不然亚马逊也不会自己跑去做服务器处理器。

有关 Neoverse 目前在基础设施服务器市场,还没有十分确切的数字。我只看到电子时报有份报告提到,预计 Arm 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份额很快可以达到 10%,具体的我也没细看,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对基础设施再做细分。但 Arm 这两年真的太得意了,不仅 Neoverse 采用率还在增,而且像富士通 A64FX 这种超算芯片貌似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市场。

上面这张图也是 Arm 提供的数据,说是 AWS 在全球 77 个区域中的 70 个都启用基于 Graviton 的 vCPU。去年推出的新实例有将近一半是基于 Graviton2 的,实例的增量远超 x86 产品。

当然了,亚马逊也只是基础设施市场的一部分,Intel 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什么根本性伤害,但伤害是真实存在的。Arm 现在非常“serious”的目标就是全面占领基础设施市场,这跟多年前那种意兴阑珊的状态是真的不同。

最后可以说说英伟达,很多人觉得英伟达今年 GTC 新发布的 Grace CPU,是革了 x86 的命。其实我倒不这么看,因为 Grace 是完全面向 HPC AI 领域的,受众比较窄。黄仁勋自己也说了,这不是用来全面替代 x86 方案的。但英伟达却默默地宣布了跟 Ampere Computing、Marvell、联发科合作,这几家特么都是 Arm 拥趸,以英伟达在数据中心的地位,是可以为 Arm 成就一番事业的——虽然英伟达收购 Arm 本身也可能会造成一些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至少在 CPU 领域,Intel 面对的问题比奔腾 4 时期真的要严重很多,不仅是相比 AMD 已经不存在什么大的优势了(毕竟以前是默秒全),而且要面对 Arm 这个即将全线压境的角色。关键这次 Arm 的全线压境不是跟前两年那样,光停留在 PPT 和媒体的口号里面了。

不过我英还是有希望的,Alder Lake 即将崛起,Sapphire Rapids 即将崛起,Xe-HPC 即将崛起,等死吧你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奔腾4危机”,不少老玩家心里都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段日子,Intel 一边是风光无限的奔腾 4 独占市场,另一边却是产品发热严重、性能提升瓶颈不断、功耗惊人,一度被AMD的Athlon 64系列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再审视Intel的现状,特别是和当年那段艰难时期相比,很多人不禁要问:现在.............
  • 回答
    AMD 和 Intel,这两家CPU领域的巨头,最近几年的较量可谓是精彩纷呈,甚至可以用“风云变幻”来形容。要看懂它们现在的趋势和未来的走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当前态势:AMD的强势反击与Intel的稳扎稳打AMD:乘风破浪,重新定义“性价比”这几年的AMD,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从被Intel压制.............
  • 回答
    AMD,这个名字在PC硬件圈子里,从早期欣欣向荣,到后来的几经沉浮,再到如今的王者归来,其生存之道,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如果你觉得它似乎总在NVIDIA和Intel的阴影下,那是一种观察的视角,但它能走到今天,并且还能让你觉得它有“生存”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顽强和聪明。咱们不.............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AMD YES” 这句口号确实在硬件圈子里响亮得很,仿佛咱们用 AMD 的人都自带一种叛逆不羁的潮酷感。但你说的现实推荐里,尤其是中高端机型,大家普遍还是会先想到 Intel,这绝对不是你的错觉,而且背后原因也很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Intel 在大家心中.............
  • 回答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彩礼问题持不同态度,但“是否还有不要彩礼的女人”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社会观念的变迁 传统观念的弱化:彩礼作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追求平等、情感联结和精神满足,而非物质利益,导致部.............
  • 回答
    日本的军事实力在当今世界与二战时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战略定位、规模、技术能力及国际角色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1. 规模与结构 陆军与海军:二战时期日本拥有约300万军队(陆军约30万,海军约15万),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型轰炸机等装备。.............
  • 回答
    印度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复杂而多面的态势,整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十字路口”,既有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印度当前的“开心”或“压力”状态: 1. 经济表现:增长与通胀的拉锯战 GDP增长:印度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在6.5%7%之间,较2ity年(约7.5%).............
  • 回答
    “鸡娃”现象作为中国社会近年来的教育焦虑集中体现,其对下一代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社会结构、国际比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鸡娃现象的现状与核心矛盾1. 现象表现 高强度学业压力: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家长普遍将孩子置于“早.............
  • 回答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帝俄(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19221991年)存在显著差异,但某些方面也保留了历史遗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从君主制到强人政治1. 帝俄(18021917) 君主专制:沙皇(如亚历山大二.............
  • 回答
    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关于禁食狗肉的政策已经通过,并且在2021年1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告,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包括狗肉。以下是详细说明: 1. 政策背景与时间线 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后,中国加强了对野生动.............
  • 回答
    在当前世界大学排名中,可信度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数据来源、评价标准、样本数量、透明度以及与实际学术质量的关联性。以下是对主要排名体系的详细分析,以及它们的可信度评估: 1. 国际排名体系的可信度分析 (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数据来源: 雇主评价.............
  • 回答
    截至2023年,上海垃圾分类已进入全面实施与持续优化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以下是详细梳理: 一、发展阶段时间线1. 2019年:试点起步阶段 背景:上海市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于2019年4月1日起全面推行“四分类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配套出.............
  • 回答
    C罗加盟曼联对双方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球队实力、球员个人发展、商业价值、球迷情绪、战术体系、青训体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曼联和C罗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利弊,并结合现实背景进行探讨: 一、对曼联的利与弊 1. 正面影响 增强球队竞争力 C罗是足坛历史最伟大的射手之一,他的加盟直接提升了.............
  • 回答
    关于中国盔甲与西式(如西班牙、中世纪欧洲)及日式(日本战国时期)盔甲的比较,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和争议。以下从历史背景、材料工艺、防护性能、文化认知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古代中国盔甲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盔甲的发展贯穿了多个朝代,其设计理念与军事需求密切相关:1. 材质多样性 铁制铠甲:如唐.............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看透了资本家的虚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深入理解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一、 年轻人对资本的普遍认知与感受:总体而言,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当代年轻人对资本运作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某些.............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迟迟未决,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和猜测,其中“纸老虎”的说法也时常出现。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并避免简单化地将其定义为“纸老虎”或“非纸老虎”。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纸老虎”的含义。 “纸老虎”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实体(国家、组织等)在表面上看起来强大、有.............
  • 回答
    “现在为什么不开凿大运河恢复航运?”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的大运河一直都在,并且在部分河段保持着航运功能,尤其是京杭大运河。 您可能想问的是“为什么主要航运功能没有像过去那样恢复,或者为什么没有更大力度地投入来恢复其作为全国主要交通动脉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大运河(特别是京.............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存压力与基本需求的提升: 高企的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新一.............
  • 回答
    你提到的“日入5、6万”的理财产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甚至是诈骗。 理财产品不可能如此轻松且稳定地带来如此高的回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关于理财的一些真相: 为什么“日入5、6万”是骗局?1. 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客观规律: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
  • 回答
    “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个词汇在中国公众讨论中,尤其是在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心理状态,即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和空军)相对西方国家(如美国)仍然不够强大,不足以应对潜在的威胁,或者不足以实现中国的战略目标。要回答“现在中国还有没有火力不足恐惧症?”,需要从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