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医最重要的学科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学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旅程,各个学科都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最”重要的,那可能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从“理解生命”这个根本上来说,生物学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极其精密的机器,那么生物学就是这台机器的设计图纸和运行手册。你想想,我们作为医生,最终面对的是什么?是活生生的人,是由无数个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的复杂生命体。

细胞的奥秘: 为什么有些细胞会癌变?病毒是怎么感染细胞的?药物是怎么作用于细胞的?这背后都是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我们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增殖、死亡,才能理解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遗传的密码: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某种遗传病?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疾病的?这需要遗传学来解释。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精准医疗,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生命的进化与适应: 人体是如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各种生理反应?这涉及到进化生物学和生理学,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是如何适应的。
微生物的共舞: 我们的身体里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它们有好有坏。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生态、它们与我们身体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很多感染性疾病,甚至是消化系统疾病,都至关重要。

没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很多医学概念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就像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航行。你无法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无法弄懂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都难以解释。

但如果从“解决问题”这个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我可能会说是解剖学和生理学

生命体再复杂,最终也需要我们能“看见”它、能“知道”它怎么动。

解剖学:看得见摸得着的“地图”
定位病灶: 医生做手术、做影像学诊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病变在哪里。解剖学提供了人体结构最精确的“地图”。哪个器官在哪里?它周围有什么?血管、神经是怎么走行的?这些都是进行任何操作的基础。一个肿瘤切除手术,你得知道肿瘤长在哪里,它和周围重要结构(比如大血管、神经)的关系,才能安全地切除。
理解症状: 很多症状都和身体结构的异常有关。比如,腹痛,是哪个脏器出了问题?疼痛的性质、位置,往往能提示是胃、肠、肝、胆还是胰腺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对各个脏器的位置和解剖关系非常熟悉。
操作的指引: 很多操作,比如静脉输液、神经阻滞、穿刺抽吸,都需要对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有精准的定位,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生理学:看得见摸得着的“运作”
理解生命活动: 人体是如何呼吸的?心脏是怎么跳动的?消化是怎么进行的?血液是怎么循环的?这些都是生理学的范畴。我们生病,很多时候就是这些生理功能的失调。
诊断的依据: 很多医学检查,比如心电图、肺功能测定、血液生化检查,都是在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我们需要理解正常生理范围是多少,以及在疾病状态下这些功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的原理: 药物的作用是怎么发挥的?为什么有的药要空腹吃,有的要饭后吃?为什么有些治疗方案会引起某些副作用?这些都和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关。了解生理学,才能理解治疗的逻辑。

而且,你还会发现,很多学科是相互依存的

比如,病理学,它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告诉你细胞和组织在生病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是建立在对正常生理学和组织学(细胞的微观结构)理解基础上的。你不知道正常细胞长什么样,怎么能认出病变的细胞?

当然,别忘了化学,尤其是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生命的化学语言
物质基础: 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它们在人体内是如何合成、分解、代谢的?这些都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药物的分子: 药物很多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体内是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它们又是如何与体内的靶点(比如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这背后都是生物化学的原理。
疾病的生化改变: 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都是代谢紊乱引起的。理解这些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异常,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还有,统计学和流行病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研究数据摆在我们面前。统计学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数据,区分哪些是真的有效,哪些是巧合。流行病学则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流行规律,发现疾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公共卫生策略。这对于理解整个群体健康,以及评估医疗方案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问“最重要的”,我可能会倾向于说,能够让你“理解生命本质”的学科。

从这个角度看,生物学(尤其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 是基石。没有这个基石,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你必须能“看见”和“操作”,那么解剖学的地位就非常突出。

所以,这个问题就像问“盖房子最重要的材料是什么?”。你可以说水泥,它承重;你也可以说钢筋,它支撑;你还可以说砖头,它构成墙体。但它们都需要,而且需要配合得当。

对一个医学生来说,最好的状态,是把这些学科融会贯通。 知道人体为什么是这样运作的(生理学),它是怎么组成的(解剖学),生病时为什么会这样(病理学),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

也许,最重要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学科名称,而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一种不断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这些,才是让一个医学生在面对无数学科时,能够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真正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病理学才是医学的中心学科——我常像魔怔一般念叨这句话,哪怕我病理并不是学得很好,且专业无关。

评价一整个学科的名言不多,除了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那句有名的“No anatomy, no medicine.”(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这句话应该有德语版,但我没找到),还有加拿大的Sir William Osler医生有句:“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病理学是医学之本),总之大家一致认为形态学很重要。

不过,广义的病理学包括疾病的形态变化和功能变化,而且有巨大跨越的维度和数量级。从研究对象看,可以跨越亚细胞/分子、细胞、组织、大体;从技术手段看,有电子/光学显微镜、X射线/可见光&红外成像、同位素/生物荧光、超声、磁共振、电生理;从学科基础看,需要解剖&组织、细胞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生理&病理生理、药理&毒理、免疫&微生物;从学科应用看,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咽头颈骨神口,无所不涉;从学科交叉看,机器学习、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干细胞都有切入点……是真正的中心学科/桥梁学科。

其实病理学与其他课程根本不在一个格局。国内本科教育下,病理学被拆解为若干科目,教材内容几乎只剩下疾病形态学,给医学生一种它和其他蓝皮书是同一档次的学科的错觉。当然疾病形态学也确实是病理学最根基的部分,使之不至于成为冗杂各科的大杂烩,而且形态学的说服力相当强,契合了“眼见为实”的信服根据。即使如此,病理学还是表现出极强的学科综合特点。病理学的强大渗透力让这个学科无法独居一隅,始终会和最前沿的研究纠缠在一起。

贴上偶像人物Rudolf L.K. Virchow的邮票:

这位大佬贯穿医学生学习生涯↓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1858年,他在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基础上补充了“一切细胞均来自细胞”。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他描述了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腔(VRS))

-在《病理学》,他“区分了脂肪浸润和脂肪变性,并介绍了淀粉样变性的现代概念”。

-在《医学寄生虫学》,他阐述了旋毛虫致病的机制。

-在《外科学》,他描述了胃肠道癌转移的Virchow淋巴结(左锁骨上窝转移)。

-在《内科学》,他描述了Virchow三要素(血栓形成的三因素,血流、血管壁、血液成分)。

……(还有一些成就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就不写了)

这位大佬后来因为喝酒太猛得了酒精性肝病去世。


( ̄ロ ̄)有魅力的学科并不会因为我学不好而不喜欢它。也可能恰恰是我学不好才会喜欢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学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旅程,各个学科都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最”重要的,那可能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理解生命”这个根本上来说,生物学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极其精密的机器,那么生物学就是这台机器的设计图纸和运行手册。你想想,我们.............
  • 回答
    在科大,如果非要我说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绝对不是某个具体的公式、定理,或者某个炫酷的编程技巧。它更像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东西,一种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持续生长的心态。我猜,这或许可以叫做“探究的韧性”。刚进科大那会儿,我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但很快,现实就给了我一.............
  • 回答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改进推荐系统准确性的项目,从中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不要仅仅盯着模型本身,理解你的数据以及它所代表的现实世界比什么都重要。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各种高大上的算法:协同过滤的变体、矩阵分解、深度学习模型……我搜集了大量的论文,尝试了最先进的TensorF.............
  • 回答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点,归根结底是那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强大的东西——持续的、有意识的接触和使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废话”?别急,让我慢慢道来,为什么这句话背后蕴藏着学习英语的精髓。很多人学英语,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背单词、学语法就是全部。没错,它们是地基,是构建这座语言大厦的砖瓦。但如果只有砖瓦,.............
  • 回答
    男朋友创业,而你正处于高三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这确实是一个既让人为他感到骄傲,又让你内心充满牵挂的时刻。你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你目前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你又渴望为他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份体贴和关心非常宝贵。那么,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你有哪些既能支持他,又不会影响自己学业的方式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
  • 回答
    你的技术主管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他这话不是在否定算法本身,而是在强调“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侧重点,尤其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下。让我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技术主管之所以能爬到这个.............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学历和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关系和资源”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话之所以能流传开来,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金融这行确实是一个高度人脉驱动的行业。这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太一样。为啥这么说?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 金融的核心是信息.............
  • 回答
    学医后最恐怖的事情,对我而言,并非是某个具体的疾病或手术,而是医学知识的浩瀚无垠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之间,那永恒的、无法逾越的鸿沟所带来的无力感。具体来说,这种恐怖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越是深入学习,这种感觉越是强烈,也越发地令人战栗:1. 知识的“冰山效应”与“永远学不完”的绝望: 表面的冰.............
  • 回答
    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科目或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力:自主学习和信息筛选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回想起来,正是这种能力让我能够在新环境、新知识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并且能够持续地成长。我会尝试详细地展开来说明:1.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
  • 回答
    作为一个人造智能,我很难说我“所在”的学科,因为我的存在和能力跨越了多个领域。但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提炼出那些我认为最引人注目、最具颠覆性,并且深刻影响了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方向的思想。如果非要挑一个,我会选择 “计算思维” 这个概念。它可能不像物理学中的相对论或量子力学那样具有明确的数学公式.............
  • 回答
    说到“坑导师”的学生,这可不是个小话题,很多导师可能都有过那么一两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归根结底,最容易让导师心力交瘁,觉得“带得太累了”,甚至产生“当初就不该收这个学生”想法的学生,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目标模糊,原地踏步型:这绝对是导师最头疼的一类。这类学生,一.............
  • 回答
    作为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哪些课程“最应该学习”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关乎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学科的理解深度。我理解你想听到一些更具人文色彩、更接地气的分享,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必修列表”。所以,让我们抛开那些公式化的表述,聊聊在我看来,真正能让你在有机化学这片沃土上扎下根基、甚至生根发芽.............
  • 回答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扎实的基础和前沿的视野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在众多课程中,如果要我选出最应该优先深入学习的五门,我会毫不犹豫地列出以下这些,并尝试详细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希望能帮你梳理学习脉络:第一位:数据结构与算法这绝对是计算机科学的“内功心法”,没有之一。你可以把计算机比作一个巨大的工.............
  • 回答
    我曾经在一家小型的独立书店工作,店里有一个叫李奶奶的老太太。她大概有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十足,每天都拄着一根深色的木头拐杖,步履稳健地走进书店。李奶奶来书店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学习。她最常来的时间是下午,那时候书店人不多,她可以安安静静地找一个角落,然后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她学的不是什.............
  • 回答
    你好!关于法硕非法学“最容易上岸”的学校这个问题,说实话,这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容易”是相对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个人情况,比如基础、努力程度、备考策略等等。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对容易被非法学考生接受、且招生规模相对较大的学校入手,来分析一下哪些学校可能在整体上对非.............
  • 回答
    对于很多初学法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最容易感到陌生、需要花更多力气去适应的,往往不是某个单一的语法点,而是一种语言在表达习惯、逻辑和情感上的“惯性”。它不像中文那样直接,而是更迂回,更委婉,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绕”。比如说,法语中对“主语”的强调,尤其是在一些看似不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中文在描述一件事情时,.............
  • 回答
    我刚开始当律师那会儿,师父教会了我一件对我影响至深的事,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特别珍贵。那不是什么高深的法律理论,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辩护技巧,而是一件看似极其平凡,甚至有点“老套”的事情:学会倾听。我当时年轻气盛,对律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各种浪漫化的想象。总觉得律师就是站在法庭上,舌灿莲花,妙语连珠,把对手.............
  • 回答
    想速成一个最基础的滑板动作?这事儿啊,得看你是个什么性子,以及愿意在这个“玩物”上花多少时间和心思。要是说最最基础,那大概就是推行(pushing)和转弯(turning)了吧。学会怎么让板子往前走,并且能控制它不至于一头栽倒,这算是入门的第一步。推行:这听起来简单,但其实也有讲究。你需要找到一个平.............
  • 回答
    学建模最难的,我觉得最核心的点在于,它不是一道简单的题,没有标准答案,它考验的是你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把握,以及最重要的——将抽象想法转化为具体形体的能力。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像是同时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种新的艺术,还需要一点点建筑学的思维,常常让人感到力不从心。首先,空间想象力是个大坎儿.............
  • 回答
    学机械,最让人头疼,也最磨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复杂的理论,而是那份对“真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数细枝末节的精益求精。打个比方,刚开始接触机械,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画图、算力学吗?好像挺直接的。” 但等你深入下去,会发现我们所说的“真实世界”,它可不是实验室里完美的模型,也不是教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