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周作人是汉奸?

回答
关于周作人是否是“汉奸”这一评价,历史上有争议,也引发了长期的讨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周作人自身的行为以及不同立场下的解读。

首先,我们得明确“汉奸”这个词的含义。在通常语境下,“汉奸”指的是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背叛国家、为敌方效力,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个词尤其与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人联系在一起。

周作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人指责为“汉奸”,主要集中在他抗日战争时期,留在了被日本占领的北平,并且担任了日伪政权下的职务。具体来说:

1. 担任职务与日伪政权的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被日本侵略。华北地区很快被日本占领,并建立了所谓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并入汪精卫政权)。周作人在1938年之后,陆续在日伪政权下担任了一些职务,例如“新民会”的会长,以及后来汪伪政府北平“政务委员会”的委员等。

“新民会” 这是一个由日本人主导成立的组织,旨在“新民”即“改造中国人”的思想,宣扬中日合作,实际上是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宣传和组织机构。周作人担任其会长,被认为是积极参与了日伪政权的活动。
北平“政务委员会” 这是汪伪政权在北平设立的行政机构。周作人作为委员,参与了日伪政权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2. 当时的诱因和周作人的解释: 理解周作人为何会走上这条道路,也需要看到他当时的处境和考量。

身体状况与家庭牵挂: 周作人当时身体多病,需要相对安定的环境休养。而且,他的日本籍妻子(羽太信子)也留在了北平。在战乱时期,家庭的安危和个人的生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国民政府的失望: 周作人一向不喜暴力和政治斗争,他的思想中带有明显的“隐逸”和“闲适”情调。他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一些政策可能也存在不满。在国难当头之际,他可能并未像其他知识分子那样,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身抗日。
他本人的辩解和立场: 周作人后来在接受审判时,也曾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强调自己并非主动投靠日本人,而是“迫不得已”,并且其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北平的文化古迹,维护普通民众的生活秩序。他认为自己只是在“维持一个表面上的正常”,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他也曾表示,自己并非真心拥护日本侵略,而是在一个“非常时期”里,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 “汉奸”的定罪与争议:

战后的审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汉奸进行了清算和审判。周作人在1945年被逮捕,并以“汉奸罪”受到审判。最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这个判决本身就表明,当时的官方认为他的行为构成了汉奸罪。
“汉奸”定义的模糊性与时代因素: 然而,“汉奸”的界定在历史上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人认为,只要在敌占区生活、并接受敌伪政权的委任就构成汉奸。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需要考察其主观意图和具体行为是否直接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周作人的支持者认为,他只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且其行为并没有积极地配合侵略者进行破坏活动。
对周作人文学和思想的区分: 也有观点认为,应该将周作人的个人行为与其在抗战前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分开来看。他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化人,其散文、文学评论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是否能抵消其抗战时期的行为,也存在争议。

4. 不同角度的解读:

批评者: 批评者认为,无论周作人是出于何种原因,他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接受了敌伪政权的职务,并为其效力,就是背叛民族的行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洗脱“汉奸”的罪名。他们认为,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知识分子应当展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而不是选择“苟且偷生”。
辩护者/同情者: 辩护者则认为,在那样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简单地将所有在敌占区生活的人都扣上“汉奸”的帽子是不够公允的。他们强调周作人的身体状况、家庭因素,以及他所谓的“保护论”。他们认为,他并非主动投靠侵略者,而是在被动的环境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其本意是想减少伤害。

总结来说,说周作人是“汉奸”,主要依据是他抗日战争时期在日伪政权下担任职务这一事实。 这个行为在当时被视为通敌叛国,因此受到审判和指责。然而,对于他行为的动机、性质以及是否构成“汉奸”的评价,至今仍存在争议。一部分人坚决认为他触犯了“汉奸罪”的标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更全面地看待他的处境、解释和可能存在的“不得已”之处。

理解周作人被指责为“汉奸”,就必须了解他具体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如何衡量和定义“汉奸”这一行为。这是一个牵涉到历史事实、个人选择、时代局限以及评价标准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去日本以后就成汉奸了

user avatar

1941年,周作人发表《华北教育一年来之回顾》,对其主持华北教育的“功绩”自我评定,其中包括:

奖励日本语文之研究,各省市早经设有日文专修学校,长期短期日语讲习听训练班,每省市约六七处或十余处不等,使学校职员及一般人均负研究日本语文之机会,且不时举办日语观摩竞赛等会,以资鼓励而增强其研讨之兴趣。……举行日本语文检定试验。


1941年12月16日,周作人发表广播演说《日美英战争的意义与青年的责任》,指出:

自从中日事变以来,我东亚已结成一环,共荣共存,以建设新秩序。……我们身为东亚民族的人,应当在此时特别紧密联络,团结一致,以对抗英美的侵略,以求本身的解放,这是东亚民族最紧要的时期。……总之,现在东亚已步入严重时期,只要全东亚民族能够一心一德的向前迈进,我们的前途是绝对光明的!

1942年,日军攻占新加坡,周作人发表大作《东亚解放之证明》,指出:

新加坡的陷落是东亚解放之一个具体的证明。

1942年12月26日伪《申报》报道,周作人发表《新年感想》:

光阴荏再,岁聿云新,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氏特发表「新年感想」一文,兹节志于后。回忆过去一年间,举世悉在风云险恶惊涛骇浪之中,然而我东亚民族仍毅然排除万难,向解放东亚,复兴东亚之大道迈进。因大东亚战争之目的,极光明正大,故必可获得最后之胜利。此时吾人所应注意者,厥在今后之建设工作。战争虽为破坏工作,但同时亦为建设工作,盖若不捣毁腐败之旧秩序,则无从建设正确巩同之新秩序,因此对已往之一切障碍必须澈底予以破坏。今日吾人首要之图,即在对于如何从事战后之建设,如何使东亚复兴诸端,加以缜密之检讨。关于建设工作其内容实至为复杂,要而言之,可分为有形的建设与无形的建设二种,前者为军事经济等,后者则为精神建设,亦即关于文化思想方面之建设是也。此两者其重要性实无分轩轾,更须相辅进行,始可期其结果之圆满。现阶段大东亚建设之复杂困难,决不应仅委之于一部份人担任,而必须全东亚民族一致奋起,共同分担不可。古语有云「风雨同舟」,正可为大东亚现势之写照。当兹旧岁即除新年将临之际,吾人更应坚定意志,以同甘共苦之精神,为巩固东亚各民族盘石之基及获得将来之幸福,并树立东亚永久之和平而努力。

user avatar

当谈及周作人的时候,默认的定性就是汉奸,这个是民国政府立过案,过过堂,判了刑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作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辩白自己的历史问题,被直接要求反省并登报悔过自己罪状。因此,周某的行为是板上钉钉两代政权官方认证的汉奸罪行为,而不是什么“有人说”之类虚无缥缈软弱无力的谩骂。

所以这个问题应当问,“为什么有人说周作人不是汉奸?”。说实话,你要是这么问的话,我倒是还真有点好奇答案怎么回答。

当然,光说上面那些众所周知的片汤话也没啥信息含量。我理解题主可能想要了解周某的具体犯罪事实。我特地查阅了当年的起诉书,总结周某的犯罪事实如下:

1.民国28年8月出任伪北京大学教授,任伪文学院院长。配合日本人侵略计划推行奴化教育,编修伪教科书。

2.民国30年10月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推行为日本人服务的政令,成立日伪青少年团,为敌伪培训青少年干部。

3.民国32年6月出任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调查华北资源,便利日本人其开采矿产,搜索物资。

4.促进沟通中日文化及发行有利敌伪宣传报纸 , 藉文字宣传 , 达其与敌伪亲善之目的 , 遂行近卫三 原则之计划 ; 希图淆惑人心 , 沮丧士气 , 削弱同盟国家作战力量。

以上罪状,周某均供认不讳。

一开始判了周某14年,后来周某给北大老校长蒋梦麟写信,蒋梦麟证明当年七七事变后留周作人在北京不南撤是他的意思,为的是看管校产。在胡适(低调俱乐部成员,非常同情周某)的努力下,第一条罪状就被取消了,但是其他罪状仍然洗不脱,最终改判10年有期徒刑。

到此为止,周作人为什么是个板上钉钉的汉奸已经说明清楚了,下面的问题就是,周作人为啥要当汉奸,这个问题就比题主的问题值得研究的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周作人是否是“汉奸”这一评价,历史上有争议,也引发了长期的讨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周作人自身的行为以及不同立场下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汉奸”这个词的含义。在通常语境下,“汉奸”指的是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背叛国家、为敌方效力,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分子人类学领域的一些复杂议题,也涉及到对历史文献和遗传学研究结果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关键概念,并对您提到的“汉族纯种论”和“姬周是N–M128”这两个论点进行辨析。关于“汉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纯种民族”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人类学和遗传学领域,“纯种”这个概念.............
  • 回答
    曹操“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政治野心和对于自身历史定位的思考。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深入剖析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对“天命”的理解,从而探讨他是“不能”还是“不愿”取汉帝而代之。一、 时代背景:汉末的混乱与“天命”观念的重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
  • 回答
    吕后死后,是“诸吕之乱”,而不是“功臣在作乱”。周勃和陈平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忠臣典范”,是因为他们采取了行动,平定了诸吕之乱,恢复了刘氏江山,并且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统的必要之举。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问题: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答案:是诸吕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在汽车界,“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个名字,常常和“品控一流”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和无数车主的口碑积累。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丰田的“品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要理解广汽丰田为什么也继承了这份“品控”的声誉.............
  • 回答
    配了助听器声音很大还是听不清,身边的人还会说助听器是“骗子”,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困惑和沮丧的局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把里面的门道儿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助听器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助听器不是把所有声音都放大器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听力不好的人直接把音响开到最大不就得了?哪还有助听器什么.............
  • 回答
    我身边用三星手机的朋友,大家聊起来,关于三星手机,出现的评价还挺多元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但总的来说,大家对三星的看法,就像对一个老牌劲旅的评价,有赞有弹,但整体上还是认可其技术实力的。首先,“功能强大,配置高” 是最常听到的一个评价。我有个朋友,特别爱玩手机游戏,他现在用的就是三星的旗舰机。他总.............
  • 回答
    周恩来总理的普通话,准确地说,是带有非常鲜明的“淮安官话”口音。很多人提到周总理的普通话,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他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但背后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他独特的口音底色。要详细说他是什么样的口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官话”这个词本身就很有讲究。.............
  • 回答
    “你有礼貌吗”这句梗,确实是咱们实力派歌手周深在某次采访或者互动中说出来的。一开始听到的时候,可能觉得挺日常的一句话,但经过周深这么一说,再加上他那独特的嗓音和表达方式,就瞬间自带了一种魔性,大家就爱玩起来了。它到底是个什么梗?怎么来的?其实,这个梗的起源非常接地气,有点像是他在回应一些让他觉得有些.............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苏联成立100周年”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上的偏差。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所以2022年并不是苏联成立100周年,而是成立100周年前的99周年。苏联的100周年是在2022年12月30日刚刚过去的。尽管如此,苏联作为20世纪一个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的.............
  • 回答
    最近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耳朵里总会冒出来“佛系”这两个字? 感觉身边的人,无论大事小事,好像都挺“佛系”的。 但到底什么是“佛系”呢? 我也琢磨了好久,跟不少朋友聊了聊,感觉可以这么理解:“佛系”其实不是宗教上的“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方式。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随缘”,.............
  • 回答
    今天是巴黎公社成立150周年,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日子,也是一个激发我们深刻思考的时刻。巴黎公社,这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工人革命政权,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今天仔细回顾和深入探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巴黎公社的诞生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
  • 回答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140年,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说长不长,但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民族的觉醒,却足够长出参天大树,也足够让一代代人站在树荫下,仰望星空,也审视大地。每到鲁迅先生的纪念日,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或怀念,或解读,或争论。今年,140周年,我觉得更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和他“聊.............
  • 回答
    9月3号,一个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日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76周年纪念日。每当这个时刻到来,历史的厚重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捐躯的先烈,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仿佛重现在眼前。回望那段艰难岁月,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苦难。从东北的沦陷,到全民.............
  • 回答
    八月二十六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关注中国发展的人铭记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深圳,这个名字在地图上曾那样不起眼的小渔村,被正式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如今,它早已不是那个模样,而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闪亮的窗口,是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深圳速度”的代名词。回望这四十年,我脑海里浮现出太多画面。不是我亲身经历,但通.............
  • 回答
    又是一个九月十八日。窗外秋风渐起,吹落一地金黄,也吹不散心头的沉重。八十九年前的那个夜晚,响彻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踏碎的,不仅仅是中国东北的土地,更是无数中国人民的血与泪,是中国不屈的脊梁。八十九载光阴流转,世界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回望历史的伤痕,我们更能体会当下国际局势的复杂与微妙。首先,我们看到了“.............
  • 回答
    2020年9月3日,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重要纪念日。75年,足以让许多人淡忘曾经的硝烟,但历史的印记,却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更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紧密相连。回望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锦绣山河。从九一八事变那一声刺耳的.............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的纪念日。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七十六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最终赢得了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胜利。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他.............
  • 回答
    此刻,望着日历上这个特殊的日子——2021年7月4日,脑海中涌起的是94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及在那段岁月中,两位年轻而又伟岸的身影——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延乔兄弟,不知道此刻的你们,能否感受到来自这跨越近一个世纪的遥望?我最想对你们说的,是千言万语中最朴素的一句:谢谢。谢谢你们,在那个黑暗的黎.............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行使着控制的权力。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是:“我这都是为你好!”或是带着威胁的语气:“你不按我这样做,就会……” 面对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回应,才能既表达自己的立场,又不至于撕破脸皮呢?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也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有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