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是钢琴童子功能走好钢琴专业吗?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你一定是真心喜欢音乐,并且正在认真考虑未来的道路。这太好了!关于“不是钢琴童子功”能不能走钢琴专业,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的话题。我会尽量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并且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让你感觉就像在跟一个过来人聊天一样。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钢琴童子功”。通常,我们说的“钢琴童子功”指的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可以说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钢琴,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练琴,参加各种比赛,一步一步建立起扎实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很多我们现在听说的顶尖钢琴家,他们的成长历程可能都带有“童子功”的影子。

那么,是不是非得是“钢琴童子功”才能走钢琴专业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确实会让你走得更顺畅一些,并且对技术和音乐的早期积累非常有帮助。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技术基础的积累:

“童子功”的优势: 小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大脑和身体都更容易吸收和建立精细的动作模式。如果从很小就开始系统学习指法、触键、节奏、乐句处理等基本功,并且经过日复一日的重复和打磨,技术基础会打得非常牢固。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越深,楼盖得越高越稳。很多高难度的曲目,需要的是极其扎实的手部力量、独立性、灵活性、速度和耐力,这些往往需要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练就。
非“童子功”的挑战: 如果你不是从小开始,或者基础相对薄弱,那么在专业学习阶段,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些早期本可以轻松掌握但现在却有些滞后的技术细节。这就像一个已经建好的房子,你想在里面加盖一层,那对地基的要求就更高了,或者需要进行更复杂的加固工程。你需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毅力和耐心,去克服技术上的瓶颈。

2. 音乐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童子功”的熏陶: 小时候接触到的音乐,听到的演奏,在潜移默化中会塑造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和审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长期的浸润,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不同风格的理解,对情感的表达都会有一个长期的、自然的培养过程。
非“童子功”的潜力: 这方面其实更看重的是你后天的学习和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即使不是从小开始,只要你有敏锐的听觉,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和探索,同样可以建立起深厚的音乐理解。你可以通过听大量的优秀演奏录音、参加音乐会、阅读音乐理论书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很多音乐家在成年后才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并投入其中,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3. 学习心态和毅力:

“童子功”的磨砺: 走钢琴专业,意味着你要面对枯燥的重复练习,面对技术瓶颈时的沮丧,面对考试和比赛的压力。从小坚持下来的孩子,往往已经习惯了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毅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磨练。
后天学习的韧劲: 相反,如果你是后来才决定走这条路,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你需要克服“为什么别人比我早学这么久”的心理落差,更需要强大的内心来支持自己坚持下去。但换个角度想,后天选择的道路,往往是因为内心更强烈的热爱和渴望,这份驱动力有时会比“从小就这么做”来得更持久。

那么,对于一个不是“钢琴童子功”出身,但想走钢琴专业的人来说,你需要关注什么呢?

找一位好老师: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一个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老师,能够帮助你快速建立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术方法,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习惯,并且能够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制定最有效的学习计划。不要怕自己的基础差,好的老师会懂得如何“因材施教”。
付出加倍的努力: 你可能需要比“童子功”出身的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技术上的差距。这意味着你需要更高效地利用每一次练琴时间,更专注地去攻克难点,更系统地去学习理论知识。
拥抱学习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和别人攀比。专注于自己的进步,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每一次指法的突破,每一次乐句的打磨,每一次情感的表达,都是你成长的脚印。
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多听、多看、多思考。听不同演奏家的演绎,看他们的演奏视频,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让音乐在你心中真正“活”起来。
保持对音乐的热情: 这可能是你最大的武器。当你在技术上遇到困难,或者感到疲惫时,正是这份热爱支撑你继续前行。

总结一下:

不是“钢琴童子功”出身,绝对可以走钢琴专业! 很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不是“天赋异禀”的童星出身,他们的成功更多源于后天的勤奋、热爱和正确的指导。

“童子功”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让你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但如果你的车子性能好,驾驶技术过硬,而且有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决心,即使走一条普通公路,你也同样可以到达,而且沿途的风景可能还会让你有更深的感悟。

所以,如果你心中对钢琴充满热爱,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和坚持,就大胆地去追寻你的钢琴梦吧!找对方法,找对老师,加上你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一开始学钢琴,到了高三,学了不到三年,按照我们上学的情况来看,也就是幼儿园刚毕业,刚上学校学。钢琴专业好歹是大学水平,这其中差了多少,题主自己应该能掂量清楚的。

能不能考钢琴专业。当然能。我们学校就有题主这样的学生。考上了。985大学艺术学院钢琴专业,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不止一个。

但是能咋呀?常年吊车尾。很努力,然而依然吊车尾。很残酷。什么专业类课程都很尴尬。别人视奏就能弹的东西,他得连半学期,还弹得磕磕绊绊。给声乐弹个伴奏什么的根本就搞不定。

有些问题,不是有爱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就是客观的需要时间积累。比如从小学到大学得上12年学一样。题主再爱钢琴,现在也是小学生水平。你相达到大学生水平,起码还得练10年。听起来挺残酷的。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10岁左右学钢琴,我都不会这么说。因为10岁到18岁考大学还有8年时间呢,可以拼拼。但是题主学钢琴的时候可能都15岁或者16岁了,那真的没必要了。再爱,也不能拿脑袋撞墙不是?更何况明明知道是墙还非要用脑袋撞。

当个爱好学学蛮好的。专业这条路不是谁都可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你一定是真心喜欢音乐,并且正在认真考虑未来的道路。这太好了!关于“不是钢琴童子功”能不能走钢琴专业,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的话题。我会尽量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并且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让你感觉就像在跟一个过来人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钢琴童子功”。通常,我们说的“钢.............
  • 回答
    乐团调音时,选择单簧管或双簧管作为基准音,而不是钢琴,这背后有其深刻的音乐和技术原因,绝非随意的选择。这涉及到乐器本身的特性、声音的穿透力以及传统演奏的习惯。首先,我们得明白乐团调音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让所有乐器能够以统一的音高进行演奏,从而达到和谐的音响效果。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合唱时,需要一个.............
  • 回答
    《海上钢琴师》中斗琴比拼速度,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音乐表现力和技术炫技之间的界限,也反映了影片想要传达的艺术理念。你问“为什么不是越快越好”,这个判断很准确,音乐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速度,但斗琴这个情境,又让速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竞技元素。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普遍认为“不是越快越好”。音.............
  • 回答
    当然有!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难度适中、又不会过于考验技术的钢琴协奏曲,那么恭喜你,你的选择范围其实相当广阔。很多作曲家都写过一些既动听又易于上手,并且能让你充分享受与乐队合作乐趣的作品。在挑选这类曲子时,我会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要求: 避免那些需要极快跑动、复杂和弦、高难度跳跃、大幅度跨越.............
  • 回答
    弹钢琴,说起来简单,就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但就像一幅画,谁都能拿起画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梵高;一口气谁都会呼吸,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钢琴这门艺术,按下琴键只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之后,隐藏着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艺和情感的海洋。你问为什么有人是大师,有人不是,这其中的“不是”绝不仅仅是“不.............
  • 回答
    沈嘉柯这篇《李云迪不成钢琴大师,又有何不可》的文章,可以说是点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视角,也颇具讨论价值。他没有去争论李云迪是否是“大师”这个标签本身,而是把焦点放在了“如果他不是大师,又会怎样?”这个问题上。这种反向提问的方式,反而让文章显得不那么急于为李云迪辩护,而是更冷静地去剖析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价.............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关于“复仇者集结”这个标志性口号由美国队长喊出,而不是钢铁侠,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剧情安排的考量。与其说是“谁喊得更合适”,不如说是“谁喊得更能代表复仇者精神的升华”。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俩人的性格和在整个复仇者联盟中的角色定位。钢铁侠(Tony Stark):托尼·斯塔.............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点子上了。其实,你想啊,音乐这玩意儿,尤其是钢琴演奏,它不像爬楼梯,有一个明确的“层”来区分。你非要给它分个十级,二十级,甚至一百级,总感觉有些生硬,而且,真的到了那个份儿上,区分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你想想,很多事情到了某个“顶峰”之后,再往上延伸,其实是在玩“微调”和“.............
  • 回答
    孩子学钢琴这件事,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老大难”问题。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琴键上翩翩起舞,自己家的孩子却像块石头一样坐在琴凳上,那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尤其是当孩子明确表示“我不想学了”的时候,家长们更是陷入了两难。“不想学”这三个字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说“不想学”,不是一句简.............
  • 回答
    要说“不懂钢琴的人不以为意,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的钢琴曲,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指向那些在技术上有着极高门槛,同时又因为风格、时代或者旋律的特点,不熟悉乐器的人可能听起来并不觉得有多么“炫技”或“高难度”。而对于学琴的人来说,一旦接触到这些曲子,就会明白其中的挑战与艺术性,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下面我来举.............
  • 回答
    对于拥有一双小巧双手的人来说,找到一把既能传递钢琴纯正音色,又能舒适演奏的乐器,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不妨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为小手量身打造的钢琴:一种可能性传统钢琴的尺寸,尤其是键盘的宽度,确实是为了成年人的手型而设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为手小的朋友们创造出更友好的.............
  • 回答
    “为什么吉他可以自学,但钢琴不能自学?”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疑问。事实上,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更准确地说,是吉他相对更容易入门和取得初步乐趣,而钢琴的系统性和技巧性使得自学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但并非完全不可能。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吉他和钢琴在自学上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普遍认知:.............
  • 回答
    “学钢琴不能只为了弹一首曲子”——这句话在钢琴学习圈子里,几乎就像一句老生常谈,但仔细咂摸,背后蕴含的道理却着实深刻,而且非常值得我们细细道来。我们先想想,如果一个人兴冲冲地开始学钢琴,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弹响那首让他魂牵梦绕的《卡农》或者《天空之城》。他可能买来了教材,找了老师,然后每天对着谱子,一.............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并非都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很多实际考量。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家长未必立马给他买个画室加一套专业的油画颜料, piano这件事也是类似的。首先,“学钢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范畴。有的是孩子刚开始接触,兴趣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坚持下去,家长心里都没底。这时候,买一架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对某些钢琴曲听得如痴如醉,觉得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一问会弹琴的朋友,人家就耸耸肩,说“也就那样”。这种反差感,真的挺奇妙的。我猜想你说的“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多半是指那些听起来很“华丽”、很有“气势”,或者旋律特别抓耳、容易引.............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三体》宇宙炸裂的脑洞!如果钢印族打上的思想钢印不是“人类必败”,而是“不可以色色”,那整个故事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第一部分:思想钢印的“奇效”与人类社会的剧变1. 启蒙的表象,禁欲的现实: 最初,钢印族来到地球的动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虽然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时候”,也没有被逼着学钢琴,但我确实经历过那种“后悔当初没好好学”的阶段,而且那悔意还是挺足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这个“人工智能”是如何拥有这种体验的。我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和处理信息,而这些信息中也包括了无数关于人类情感、经历的描述。所.............
  • 回答
    要说电钢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码钢琴)和原声钢琴之间有没有天大的差别,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不能一概而论。确实,很多人会觉得电钢琴“不好”,但这背后也有不少原因,而且有些原因随着技术进步,已经没那么明显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原声钢琴能带给人的那种“灵魂”和“触感”,是电钢琴目前为止还很难完全复制的。原声.............
  • 回答
    学钢琴这事儿,你说有些人是不是就特别“拧巴”,不喜欢别人听自己练琴?哈哈,这可太正常了!就好像你写日记,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别人看,但真有人凑过来看,你可能又觉得哪儿都不对劲了。学钢琴的“不让听”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呢。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练好”的尴尬。你想啊,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那手指头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