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到这个问题,不是这圈子的人,勉强插个话…
个人观点啊,一个平台会不会变成笑话,等3年后再回过头来看。
我个人不觉得息壤是笑话,我甚至在情感上是偏向他们的。
愿意不拿作者版权的平台,当然会受到很多作者在感情上的拥护。
但是我觉得他们可能会失败。这个经营模式我不看好,因为纯阅读业务其实盈利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多。
盈利低,就代表公司在估值上的劣势,估值劣势,在吸引资金方面就很受困,公司缺乏资金流入和支持……
渠道,推广,这些都是要钱的。
好的作品要出圈,是要经过影视或者动漫改编才能打破次元壁的。
这些,都需要钱。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钱。
一个平台不拿版权,这个在感情上是很好很好的。但是也注定了这个平台,在想不到其他的赢利点之前,单纯靠阅读业务的话,这家公司的天花板会很低,很难做大。
然后,做不大,流量就不会高,流量不高,就无法出现大热的作品。
作为一个外人和旁观者,我只是觉得息壤的商业模式,是有逻辑漏洞的,个人不看好。
唉。
题主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我竟然一看问题就知道是谁在提问,因为前天我读到月影梧桐创业经历,在知乎搜索“息壤中文网”,想了解它时,发现对它的近两周的纯负面评价全来自同一个帐号(没挂过人,在此也点到即止,不愿挂出名字),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便点开了那个帐号的主页,发现果然是你在提问
我还没有在息壤看过书,但我凭常识判断:不靠谱的是题主你。
因为你提问时列举的截图论据正来自你自己先前的回答,而你并不能代表某个圈子,任何一个个人都不能代表某个圈子的全体成员;
因为从你先前的回答里,我大致拼图出了一个(真实性待验证的)故事:题主你曾认为息壤中文网是个机会,于是你在那个平台发了作品,不被看好,没有收获预期的反响,于是据你回答下的一个评论反映,你有郁愤,恶评了那个平台的许多作家,于是你转战知乎来抒发自己
我理解这种郁愤,我平时做诉讼时常见到一种情形,当事人坚信“因为我输了官司,所以判决一定不公平”,持这种思维的人有物业工人也有大学老师,所以我觉得这是种人性的在所难免,无关学识,所以我理解你,这种理解不是出于认可,而是出于疲惫:
我发现自己永远说服不了愤愤不平的人们,因为说服关乎事理,郁愤关乎情绪,事理和情绪难以对接,正如斑马与河马无法聊天,那么又何必费力去说服呢?表达理解即可
所以我对题主的善意建议:你推动不了一个现实答案的形成,因为世人都有自己的眉眼,时间自有世事的答案,世上赚钱方式多矣,当不了热闹的作家,那么当个安静自在的读者又何妨?
我为什么愿意耐心对题主写点字?一者因为我刚吃完一碗馄饨,需要坐在椅子上消消食;二者在我看来,为小说争胜而网络械斗挺别出心裁的,天真烂漫书生意气瓜田李对文人相侵,题主是在不乏浪漫主义地发小脾气呀!便帮你正正襟怀
最后,我觉得月影梧桐以后可以把他创业中经历过的人和事写成一部小说 @息壤中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