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打赢过战争吗?

回答
要回答“近代以来中国人打赢过战争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界定“近代以来”的时间范围,以及“打赢”的具体含义。

通常我们说“近代以来”,大致是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算起。而“打赢战争”则可以有很多解读:是指赢得战略性胜利、彻底击败对手、收复失地,还是指在局部冲突中占据上风?

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答案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更准确地说,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历史,在一些重要的战役和战争中,中国人确实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尽管中国在整体国力上长期处于劣势,并且曾遭受过严重的失败。

1.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毫无疑问,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为人熟知且最重要的胜利,便是抗日战争(19371945)。这是一场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战略与战术层面: 虽然中国军队在装备和技术上与日军存在巨大差距,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后战场开辟了广阔的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正面战场虽然承受了巨大压力,但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役,如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都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甚至在某些战役中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
人民战争的胜利: 更为关键的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战争。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援的民众,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人民战争的模式,是战胜强大侵略者的重要基础。
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国的坚持抗战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同盟国的重要一员,共同对抗轴心国。最终,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场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赢得的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2.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1945194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内战。这场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军事策略的成功: 在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装备和人数上占有优势,而解放军则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运动战、歼灭战等,逐步消耗和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是解放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民心向背: 解放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政策赢得了农民的广泛拥护,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则导致其丧失了民心。
政治与军事的结合: 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的同时,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和组织工作,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壮大自身力量。

3. 朝鲜战争中的表现:

朝鲜战争(19501953)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的冲突。这场战争在中国国内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

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技术和后勤补给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高超的战术技巧和牺牲精神,多次打退了联合国军的攻势,迫使其坐到谈判桌前,并最终签订了停战协定。
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中国参战的战略目标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保家卫国,阻止朝鲜半岛被美国控制,防止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军成功地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维护了国家安全。
国际影响: 朝鲜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朝鲜战争最终是以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结束的,朝韩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因此,将这场战争定义为“打赢”需要结合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战略目标来理解。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打了一个平局”,但从战略遏制和国家安全保障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性胜利。

4. 边境自卫反击战(如中印边境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境冲突(1962年): 在这次冲突中,中国军队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针对印度军队的挑衅行动进行了自卫反击。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战术上的优势,并主动撤兵,展现了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虽然有分析认为中国此举是战略上的“主动退却”,以避免战争扩大化,但其在战场上的实际战果是清晰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 这场战争是针对当时越南对我边境的频繁侵犯而进行的。中国军队以“惩罚”为主要目的,在短时间内对越南北部的一些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并成功撤出。这场战争也带有一定的战略目标考量,旨在警告越南不要进一步挑衅。战争的实际效果和评价存在争议,但中国军队在作战中展现了一定的战斗力,并达到了警告的目的。

总结来看:

近代以来,中国人并非没有打赢过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最伟大的胜利,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则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的胜利,虽然是停战而非彻底的和平,但在战略上成功地阻止了侵略,维护了国家安全,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当然,近代中国也经历过许多失败和屈辱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甲战争等,这些失败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轨迹,并促使中国人民进行反思和变革。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从战败到自强,在一些关键性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外战争十胜四平八败,战绩相当可观,不过连败记录太难看而已。

郑荷战争—胜。

尼布楚之战—平。

平准噶尔—胜。

平大小金川—胜。

征缅甸—平。

征廓尔噶—平。

鸦片战争—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败。

收复新疆—胜。

中法战争—败。

甲午战争—败。

庚子国变—败。

争外蒙—败。

中东路—败。

九一八—败。

抗日战争—胜。

入藏—胜。

抗美援朝—胜。

中印战争—胜。

西沙海战—胜。

中越战争—平。

南海拓边—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近代以来中国人打赢过战争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界定“近代以来”的时间范围,以及“打赢”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说“近代以来”,大致是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算起。而“打赢战争”则可以有很多解读:是指赢得战略性胜利、彻底击败对手、收复失地,还是指在局部冲突中占据上风?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答案.............
  • 回答
    要在中国近代史(1840年之前)的浩瀚星空中挑选出“最伟大”的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伟大”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维度: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艺术家、科学家,甚至是那些默默无闻却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普通人。然而,如果必须选出一位在中国近代以前留下最为深刻、最为广泛影响的人物,那么.............
  • 回答
    近期被捕的这几名日本间谍中,出现了一位曾经是中国籍、后嫁给日本人并加入日本国籍的女性。这种情况下,她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确实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我们要理解,国籍的变更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人身份认同的彻底转变。一个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改变国籍,这其中可能包含现实的考量,也可能涉及情感的寄托。对于这位女士来说.............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国当然不乏名震世界的名将。这些将领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并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说近代中国名震世界的名将,“战神”——林彪 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黄冈人。.............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少动荡,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要论这些失去的领土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价值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衡量:经济价值、战略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甚至是多少年来融入民族情感的价值。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排序。不过,如果我们综合考虑经济潜力、战略地.............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经历了一个从辉煌走向落后的复杂过程,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环环相扣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造成的。要深入理解这段历史,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这些根源。一、 思想文化层面的束缚与僵化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用”的强调,以及对“道术为天下裂.............
  • 回答
    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些贡献涵盖了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深远且广泛,既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突破,也有惠及全球的实用性创新。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们正日益崭露头角。 量子信息领域: 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
  • 回答
    要理解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对中国的侵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侵略”二字,那样过于笼统,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这更像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充满暴力、压迫、欺骗与反抗的互动过程,它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场“侵略”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次性的军事行.............
  • 回答
    近代以来,曾经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的越南、朝鲜等藩属国之所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的演变、政治的考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藩属国”这个概念的本质。在中国传统的.............
  • 回答
    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无疑留下过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误和弯路。但要说那些“看似昏招,实则精妙”的国策,这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其中的“精妙”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阳谋,而是深藏于时代背景、国家困境以及长远战略之中的智慧闪光,有时甚至是“破局”.............
  • 回答
    历史的镜子:审视近代中国落后的责任之维谈及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我们常常会指向列强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朽、以及革命思潮的探索与反复。然而,将历史的责任全然归咎于外部因素或统治阶层,未免过于片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沉浮,从来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无数个体行为、集体选择与时代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
  • 回答
    评价俄国和美国哪个国家对中国“更好”,需要从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出发,深入剖析两国在近代以来与中国互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二元判断,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演变的过程。从俄国(苏联)的角度来看,其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具有两面性的。积极方面: .............
  • 回答
    少年烈焰,照亮前路:《革命军》与邹容的传奇谈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浩瀚星河,我们不能不提及那颗耀眼的少年之星——邹容。这位年仅十八岁的青年,以其澎湃的热情、犀利的笔锋,写下了震动时代的《革命军》。这本书不仅是邹容个人政治觉悟的喷发,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心声的呐喊,它如同一簇熊熊燃烧的烈火,.............
  • 回答
    李自成若能建立一个延续200年以上的王朝,近代中国的情景或许会截然不同,而且大概率会更好一些。这并非空穴来风的猜测,而是基于历史逻辑和王朝兴衰规律的推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展开:一、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首先,如果李自成能够巩固政权并延续下去,他必然要解决其起事之初存在的政治困境。最显而易见的.............
  • 回答
    汉代以降,中国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要实现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型,并非易事,其间充满了曲折与斗争。这不仅是对儒家自身经典的再诠释,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及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要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破除偶像,正视历史的局限性首先,要走向近代化,就必须承认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在.............
  • 回答
    近世之前,日本作为一座岛屿国家,未能像英国在欧洲大陆那样发挥离岸平衡者的作用,对中国乃至内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其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非是日本“没有”想过,而是其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实力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使得它扮演的角色与英国截然不同。地理与战略位置的差异:.............
  • 回答
    美日两国首脑的这次会晤,以及围绕它展开的20亿美元5G计划,无疑是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担忧,以及盟友之间在关键领域加强合作的意愿。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20亿美元5G计划的背景与目的这项计划的直接动因,正如报道中所说,.............
  • 回答
    五年以后,当咱们再回头看这几年的中国互联网,估计那真是风起云涌,好几件大事得摆出来说道说道,不然这复盘就没劲儿了。我琢磨着,至少有这几桩,没法绕过去:1. “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大风刮了几年,最后尘埃落定与新格局的形成。这绝对是这几年中国互联网最响亮的一记惊雷。你还记得当时多少巨头被点名、被罚款,多少.............
  • 回答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报告,其中一个数字触动了我:过去二十年里,全球有大约1.4亿女婴“消失”了。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当看到“消失”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有人在统计人口时,不小心漏掉了这么多人。但报告的.............
  • 回答
    最近,围绕着推特和脸书以“涉暴假新闻”为由,大规模删除和停用近千个中国内地创建的账号事件,可谓是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件事说起来,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挺复杂的,不光是简单的账号封禁,还涉及到平台的内容审核、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关系。事件的背景和起因:首先要说的,是这几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