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年女性,「唠唠叨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这种状态,其实是正常的,需要被理解和被看到。
不知道为什么邀请我,我已经很少看电视剧了(是的,开端我其实也没看过,所以我的回答肯定是脱离电视剧的)
据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1],电视剧里的中年人挺多都挺惨的(无法考证这个报道是否真实,因为我现在很少看电视剧了)。如果报道属实,电视剧里经常这样写,就只能说明这些剧迎合的观众确实喜欢看。
不过既然邀请了,我就从健康的角度说下:
部分中年女性,「唠唠叨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这种状态,其实是正常的,需要被理解和被看到。
有家属和朋友给我抱怨过TA的妈妈,变得非常敏感,一点病痛仿佛如天塌了一般,明明又没什么问题。
我一般都会说:过几年就好了,她不舒服是真的,查不出来问题也是真的,你们别硬犟就好,免得大家都不愉快。
据重庆晨报的一篇报道[2]:
国内18-34岁为青年,35-59岁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
有个病叫神经官能症,做检查几乎查不出来什么异常(可能心电图会有轻微异常),但是就感觉浑身都不舒服,心慌、气促、身上隐痛、失眠、盗汗、呼吸困难等等。
这种常常不会被理解,会被认为是装病;而且这类患者大多也挺敏感的,一旦家里人说「你没病」,也容易被解读为家里人在说他装病。
但是患者本人是真真实实地被病痛折磨着,情绪本身就不太稳定,往往会激化她们与家里人的矛盾,也会放大在生活中的不满。其他人看起来也就是「唠唠叨叨、情绪激动、怨天尤人」。
由于本身激素变化,更年期里也有不少女性受到抑郁症状(不是抑郁症)的困扰,一项包含了35-81岁的1453名女性的研究[3],使用了BDI量表[4]来评估女性情况,约有1/4以上的女性受到抑郁症状的影响。通常这类女性的情绪状态并不稳定,表现得神经质。
以上属于正常的,部分女性没办法必须经历的状态。以我的观察(不一定对,肯定不全面,毕竟我观察样本有限,也没做过数据统计),对于这种状态,不止部分男性不理解,部分年轻女性同样不理解(或者难以忍受)。
研究普遍表明,婚姻中积极特征带来的心理益处要比消极特征带来的心理代价弱。[5]婚姻中的不良影响也就更能被铭记。
而到中年(此处定义为 40 至 50 岁)时,配偶通常会处理涉及养家糊口和在工作场所承担越来越多责任的生活任务,而且他们要应对的角色压力比任何其他人生阶段都要大[6],这会让婚姻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也会放大生活中的一些矛盾。
基于实验室的老年人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妻子在承认婚姻问题时往往更具对抗性和直接性,而丈夫则回避或忽视冲突[5],这样子会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模式被称为需求-撤回沟通模式,被认为是婚姻互动中最核心、最棘手、最具破坏性的模式之一[6]
这种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唠叨的妻子和情绪孤僻的丈夫。【当然也有丈夫需求/妻子撤回的[7],只是相对少见,且本题是讨论唠叨的中老年女性,而不是唠叨的男性,这方面就不展开了】
本质上是一方寻求改变,而另一方希望维持原状。
有的人认为之所以会形成妻子唠叨/丈夫孤僻并不是男女性别差异,而是夫妻权力差异。[8]
异性恋里,女性通常在婚姻中的权力较小并寻求配偶更多的改变,因此,女性会表现出与低权力角色相关的行为。妻子的唠叨和施压行为被视为女性的行为。同样,丈夫的回避和退缩行为也被视为男性的行为。[8]
另外也有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气质需要面向公共或表达功能,而刻板印象的男性气质需要面向工具功能。[8]
所以一定程度上,电视剧里的刻板形象,也反馈了一定的社会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