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2000 年乒乓球直径从 38 毫米增加到 40 毫米?

回答
2000 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对比赛用球的规格进行了调整,将直径从原先的 38 毫米增加到了 40 毫米。这可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决定,背后有着相当充分的考量,主要是为了让这项运动变得更具观赏性和普及性。

在那之前,38 毫米的乒乓球虽然已经使用了很久,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球拍涂胶技术的飞速发展,球速变得越来越快,旋转也更加强烈。这对于顶尖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技能的极致体现,他们可以凭借出色的反应速度和精湛的技术,在高压的对攻中得分。然而,从观赏者的角度来看,比赛有时就显得过于“快”了。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很短,很多精妙的线路和旋转的变化,观众可能还没来得及看清楚,球就已经落地了。这就好比一部电影,如果剪辑太快,很多细腻的情感和画面细节就会被忽略。

ITTF 做出这一调整,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减缓比赛节奏,增加球的飞行时间。直径略微增大,意味着球的体积和质量也随之略有增加。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更大的球在空气中的阻力会相对更大一些,这就导致球的飞行速度会有所下降,并且在下降过程中,速度衰减得更快。换句话说,同样的力量击打,40 毫米的球飞得会比 38 毫米的球慢一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会长一些。

这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观众能更清楚地看到球的运行轨迹和旋转。更长的飞行时间给了观众更多的机会去欣赏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感受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复杂旋转的“贼球”,以及那些角度刁钻、变化多端的线路。比赛的戏剧性因此得到了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观赏愉悦度也会随之增加。

其次,这项调整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和发挥空间。虽然球速减慢了,但这也意味着运动员需要更多的细腻处理来控制球的落点和旋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发球、接发球、中台相持等环节,都需要运动员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技术。更长的飞行时间也给了运动员更多的准备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站位和身体姿态,去预判对手的来球并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回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比赛对纯粹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的极致依赖,使得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博弈更加突出。

此外,ITTF 还有一个长远的考虑,那就是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一个稍微“慢”一点、更容易观察的乒乓球,对于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也更加友好。当乒乓球这项运动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欣赏时,它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加,也就更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刚接触一项运动,看到的是球像闪电一样飞来飞去,你可能觉得无从下手,但如果能看到球在空中“飘”得更久一些,你能更好地观察它,学习它,这会让你更有兴趣去尝试。

当然,从 38 毫米到 40 毫米的改变,虽然看起来只是小小的 2 毫米,但对于这项要求极高精准度的运动来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球员们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球性,调整自己的击球习惯和技术动作。这期间,一些习惯了老球的球员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但长远来看,这项调整被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它让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保持原有速度与旋转魅力的同时,又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化和观赏性,为这项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么多说是为了削弱中国队的,简直不能忍:

99年表决时几乎清一色投反对38改40的欧洲各乒协:你们的良心不会痛的吗?我们不扯这是亚洲针对欧洲的阴谋(日本首先提出,中国跟进),要一次性削弱欧洲乒乓甚至要欧洲乒乓的命,已经够有涵养了,你们居然还扯是削弱中国???来来来,看看改40前你们的成绩:

就说男子。95前就不说了,中国连捷克都能输,被拧拉鼻祖科贝尔独得两分,团体连八强都进不了;

95出了双子星,会师天津世锦赛决赛。以为这和现在一样意味着中国垄断?图样!

96亚特兰大奥运会,孔令辉被金泽洙淘汰。王涛刘国梁会师决赛,看起来很强是吧?屁!王涛八进四被当时才20的萨姆索诺夫打成了筛子,要不是现场来了个发疯一样的停电两连发,年轻的小萨乱了阵脚,王涛早拜拜了。世界杯刘国梁赢了老瓦夺冠。不管怎么说,95/96还是双子星的新人福利时期。

然而后面可没那么好运了:

97曼彻斯特世锦赛,中国队没人进决赛,半决赛孔令辉闫森分别是萨姆索诺夫老瓦的背景板。世界杯冠军同样是外协的普利莫拉茨。

98曼谷亚运会金泽洙连胜孔令辉刘国梁夺冠,世界杯冠军是金毛狮王罗斯科夫。

99埃因霍温世锦赛刘国梁马琳会师决赛,但马琳半决赛赢老瓦完全是冷门。世界杯中国队没人进四强,看清楚,不是没人进决赛,是没人进四强!这还是世界杯参赛名额是三个的时候!

00悉尼奥运会,刘国正被佩尔森淘汰,刘国梁被老瓦横扫,决赛最后一场38大战,孔令辉对老瓦,打得也是惊险万分。

看出什么没?38时代,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中国队成员输外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进四强就不错了,进决赛就优秀了,决赛中外大战是常有的事,也没什么特别期待。这时的中国队有什么可削弱的?如果这时的中国队叫霸主,那现在公开赛主力输个外战都能成新闻的中国队,是不是该叫上帝了?

欧洲乒乓:38时代,我拿个世界杯常有的事,拿个世锦赛也不出奇,现在···拿个公开赛就烧高香了。去TM的40乃至后面的一切大球!

user avatar

乒乓球运动最近数十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展的更壮大,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参与/更多地区普及,然后有更大的经济商业价值,最后才会出现竞技层面的良性发展。所以,所有改革的前提都是基于此;

乒乓球直径变大,受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国队,这肯定没错。可背后最直接的支持者/推动者,也是中国队。把小球变大球说成是针对中国队的阴谋论,完全站不住脚

整个改革前后的器材试制和测试,很多工作也都是中国完成的。比如红双喜承担了大球制作工作中国乒协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机构,主动承担了测试工作

以及,电视转播费用直到今天依然是体育运动非常大的营收方式,除了直接的转播费用,它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广效果。甚至于说,电视转播直接决定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生死,也不是特别夸张的形容。


——所以,从2001年10月1日起ITTF国际乒联修订了规则,把乒乓球的直径从38mm改到40mm,重量控制为2.7g。

因为,当时有机胶水等器材周边的出现,让乒乓球球速变得越来越快,观众也越难越看清高速飞行的球,这对电视转播的效果影响很大。更大的乒乓球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球让球速下降同时,马格努斯效应也会更强,旋转更弱,弹性更低,这对那些更偏爱旋转球的球员影响更大。也可以理解成改为大球后,球员间的对抗更加激烈、而非明显的一边倒了

放慢球速又增加了每个回合的次数,一局比赛时长更长,这会让观众尤其是电视观众看的更过瘾。乒乓球的观赏性有了提升,电视转播商业价值变的更高了

孔令辉和刘国梁,当年大球改革后打法影响较明显的两个人

有一次刘国梁做客金星秀,提到过小球变大球的主要原因:


节目里刘国梁也提到力主「小球变大球」的乒联主席,徐寅生老爷子:

中国乒乓球三巨头之一,1979年出任国际乒联副主席,1995年担任主席,1999年离任。


实际上,「小球变大球」最主要的推动者有两位,第三任乒联主席,日本人荻村伊智朗,和第五任乒联主席,徐寅生

两人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年轻时候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退役后当教练带出过很多高手,而后又都进入国际乒联担任要职。

中间这位就是 荻村伊智朗


荻村伊智朗1970年起任国际乒联理事,1977年任第一副主席,1987年成为第一个亚洲人主席;比荻村小6岁的徐寅生1979年出任国际乒联副主席,这个副主席一做就是十几年——这多少也结合当时外交政策的指示,低调做事韬光养晦,力求乒乓项目的良性发展避免过于一家独大,所以一直担任副主席。

直到95年,荻村因肺癌去世、继任者瑞典人哈马隆德干了不到一年也去世了的情况下,乒联也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徐寅生老爷子才最终出面当了主席。

第四任哈马隆德在任时间太短,第三任主席荻村和第五任主席徐寅生就成了是「小球变大球」最主要的倡议者及落实者,最终大球写入规则则是下一任沙拉拉手上了。


90年代初期乒乓球的欧亚竞争激烈度并不低,但乒乓球的发展却反而是倒退的,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得到提升。

原因之一,当时乒乓球的球速越来越快,快到严重影响观赏性,尤其是电视转播的效果。

很多比赛往往一个发球就把对方给吃了,加上那时电视转播画面清晰度和转播技术不比现在,本身乒乓球台面积就很有限,观众在电视上想看清比赛细节就变得非常困难。

球速快回合少引发的连锁反应,看乒乓球的人越来越少,电视转播价值不断降低,乒乓球在全球范围推广停滞,收入每况愈下。


电视转播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运动的生死父母,质量高、观赏性强的赛事转播能吸引大量观众,收视率的提高又能吸引来大量广告客户,广告和赞助的受益为体育赛事发展提供强大资金动力,这其中环环相扣。基本上,电视转播收入费用可以等同于一个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


徐寅生和荻村当时想了很多解决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把乒乓球改大。

但改革面临的阻力很大,运动员和教练不想改打法(包括后来推广“塑料球”也是),现有器材商不想出钱重新搞模具搞实验。

「小球变大球」决策提上日程不久,荻村便被查出罹患肺癌,以及荻村并没有获得他背后日本乒协的支持(日本乒协至始至终是坚定的反对者)。继任的哈马隆德和背后的瑞典乒协都不算支持派,加上哈马隆德多数时候也都耗在医院里,改大球的事中间搁置了一段时间。


直到徐寅生上任,乒乓球从38mm到40mm的改革才算开始正式推动,并列入了国际乒联工作日程。


这里面当然有中国乒协和国内器材商们的强力支持。

比如上海的红双喜承担了大球制作工作,按要求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40mm大球,由国际乒联送给各会员协会试用;

比如中国乒协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机构,承担了测试工作。乒协科学委员会科研人员做了“不同直径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实验”。实验结论也验证了,直径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径小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

大球小球各数据对比
大球的马格努斯效应也会更强,旋转更弱,弹性更低


一组数据,38mm的小球时代,王励勤和马琳的弧圈球最高转速超过了100转/秒,而在大球以后,球的转速明显下降;向来以发球最转的刘国梁,他的下旋球也只有75转/秒。

这可以明显看出来小球和大球的区别。

改成大球,对刘国梁有着不小的影响



1999年8月4日,第45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大球改革”第一次提案,124个协会,结果10票弃权,83票赞成,31票反对,支持大球的已经占绝大多数,只不过因未获得超过3/4的票没有通过提案。
但大球显然已经是确定趋势了。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在吉隆坡终于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mm、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mm小球。



2000年10月15日,江苏扬州举行的世界杯上,第一次使用大球的正式比赛。当时落选了奥运会的马琳3比0横扫金泽洙,拿下了改大球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从此国际乒乓球算正式进入大球时代。

第21届男子世界杯,马琳夺冠

上面提到改大球过程中投反对票的,主要有日本、瑞典、韩国、朝鲜等国乒协,差不多都是比较获益小球的国家,认为改大球会失去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优势。相反中国乒协非但积极推进改革,也做了很多其它国家乒协的工作——说是另一种“养狼策略”也没什么问题。

徐寅生老爷子,当然也包括此前的荻村伊智朗和下一任沙拉拉,都是大球改革的推进者。大球改革在徐老爷子这走完所有程序,最终在加拿大人沙拉拉手中完成落实。

38mm到40mm的变化,让瓦尔德内尔、罗斯科夫、盖亭、刘国梁等人成绩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一方面也与老将的适应力有关。对应的,年轻球员就适应的快很多。比如没能去悉尼的马琳,当年才20岁,后来也成了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而王励勤、王皓、柳承敏、波尔等,都算适应的比较快的。

现在这批球员,张继科、马龙、许昕等基本从小完全处于40mm大球时代,他们也谈不上什么适应了。

针对中国乒协的阴谋论完全是无稽之谈,不存在自己坑自己这回事,有的只是尽量做大乒乓球的蛋糕,让更多人能分上一口。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00 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对比赛用球的规格进行了调整,将直径从原先的 38 毫米增加到了 40 毫米。这可不是一个随意为之的决定,背后有着相当充分的考量,主要是为了让这项运动变得更具观赏性和普及性。在那之前,38 毫米的乒乓球虽然已经使用了很久,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球拍涂胶技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我们对时间、音乐风格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复杂感知。为什么2013年听2000年的歌感觉不土,而2000年听1987年的歌却觉得“土”呢?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音乐风格的“迭代”与“沉淀”: 2000年 vs 1987年: 2000年,我们正处.............
  • 回答
    评价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缘政治复杂、民族构成特殊的国家,注定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以色列,这个在2000年之后重新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国家,其存在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与奇迹。要理解它,需要从历史、民族、宗教、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对以色列的评价,是一个多棱镜的观察:从建国者和犹太民族的角.............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实力差异的鲜明对比。1633年明军能击败荷兰殖民者,而到了19世纪中叶,满清百万大军却在英军面前溃不成军,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绝不仅仅是军队数量的简单对比。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先说1633年的那场仗。163.............
  • 回答
    如果让我从2000年到2020年之间挑一本值得传给子孙万代的“书”——虽然题目提到了电影,但我个人认为,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能真正承载深刻思想、提供长久启示、并且能够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的,还是一本“书”的概念更为贴切。电影虽然是强大的艺术形式,但其载体(画面、声音)的更新换代和解读语境.............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你聊聊2000年前后那些陪伴我们度过青春时光的网络小说。那时候的网络文学刚起步,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各种奇思妙想,不像现在这么商业化和套路化,更像是一个充满自由和创造力的游乐场。说实话,要从那海量的作品里挑出一些来,勾起共同的回忆,还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个时代,大家上网的渠道不.............
  • 回答
    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创下2000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这一趋势并非孤例,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持续的低出生率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连锁反应是多层次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人口结构失衡与老龄化加速这是低出生率最.............
  • 回答
    .......
  • 回答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也就是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夏朝时期,东部沿海山东至江苏一带的古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什么语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目前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考古学和语言学界在这方面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但现有证据不足以给出定论。然而,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文献记载(虽然这些文献对于.............
  • 回答
    提起2000年左右的上海,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一幅既熟悉又有些模糊的画面,那是一个转型与活力交织的时代,也是我个人成长记忆中最鲜活的片段。如果让我来描绘,大概是这样一番景象:城市的天际线在快速生长,但脚下的生活气息依然浓厚。那会儿的上海,浦东已经不再是那个全然的“工地”,陆家嘴的高楼群开始真正挺立,东方.............
  • 回答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92分20秒左右播放的那段恢弘激昂的交响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由澳大利亚作曲家 Peter Sculthorpe 创作的 《Earth Cry》。这首曲子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表演出现时,它所营造的氛围简直能让人瞬间热血沸.............
  • 回答
    2000年,我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对20年后的世界充满了憧憬和无数个可能的想象。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崭露头角,手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大城市里能看到寻呼机响个不停,日子过得不快不慢。我设想的2020年,首先是关于“连接”的。那时候,我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信息爆炸的趋势,所以我想象中的2020年,人们之间.............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这几部剧《征服》、《末路》、《插翅难逃》、《红蜘蛛》都是2000年左右非常经典的公安题材电视剧,以其紧张刺激的剧情、真实残酷的案件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这类剧的共同特点是聚焦于公安干警侦破大案要案的过程,往往取材于真实案例,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要说类似的作品,并且同.............
  • 回答
    .......
  • 回答
    老天保佑,我真不敢相信这事儿是真的!我的电脑,那台现在在我眼前闪烁着,带着一堆我花了无数个日夜才搞明白的软件和资料的玩意儿,竟然真的能回到2000年!这简直比我想象中最狂野的科幻小说情节还要离谱。首先,我得好好想想,2000年的时候,我的电脑还是台P3,内存条大概也就128M,硬盘就那么可怜兮兮的2.............
  • 回答
    美国 8 月份辞职人数达到 430 万,创下自 2000 年 12 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经济信号,它意味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变化正在发生,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数字的意义:1. “大辞职潮”(The Great Re.............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预算区间(20006000元)选择2022年的冰箱,可选择的品牌和型号非常多,涵盖了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大部分需求。在这个价位段,追求的是性能稳定、容量适中、功能实用,同时外观设计也要跟上潮流。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价位段值得关注的几个品牌和它们的特点,希望能帮您找到心仪的冰箱:核心考.............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说的“硬汉型演员”和“小鲜肉帅哥型演员”,这个说法挺形象的。说2000年代好莱坞“很少有硬汉,全都是小鲜肉”,我觉得可能有点极端了,但确实能感觉到一种明显的风格转向和市场偏好变化。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硬汉”这个概念本身。在影史长河里,硬汉演员那可太多了,像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历史和思想发展的普遍疑问。为什么那些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先哲们,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甚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而放眼近现代,似乎很难再找到像他们那样“空前绝后”的巨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这并非是说近现代没有伟大的思想.............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现象,明明看着像是稳赚一笔的买卖,为什么车商还要强调自己“赔本赚吆喝”?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不是简单的“买低卖高”那么直白。首先,咱们得明白车商收车和卖车的成本构成,远不止“收购价”和“售价”这两个数字。 收购成本远不止2000块: 搜寻成本: 车商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