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车商2000块收的车,5000块卖掉还一直强调自己卖车没赚钱?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现象,明明看着像是稳赚一笔的买卖,为什么车商还要强调自己“赔本赚吆喝”?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不是简单的“买低卖高”那么直白。

首先,咱们得明白车商收车和卖车的成本构成,远不止“收购价”和“售价”这两个数字。

收购成本远不止2000块:
搜寻成本: 车商要找到一辆愿意2000块卖车的车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可能是在二手车市场蹲点,也可能是通过熟人介绍,甚至是在网上发布收购信息。这些都是时间成本,而时间对于生意人来说就是金钱。
评估成本: 就算找到了车,车商还得评估车况。他们可能需要请懂行的师傅来看看,或者自己有专业的评估体系。万一车况不好,修缮费用可能就直接转嫁到收购价上,2000块可能已经是他们能接受的最高价了,而且这2000块还可能包含了后续处理的风险。
过户/转籍成本: 即使是2000块的车,买过来也得办理过户手续。涉及到车辆登记费、牌照费、强制保险等,这些都是额外的支出。如果车辆是外地的,还需要考虑转籍费用,可能涉及到托运费等。
车况整备/维修成本: 2000块收来的车,大概率是车况不太好,甚至是有些小毛病。车商不可能直接以“原样”卖给你,他们会做一些基础的清洁、美容,甚至是一些必要的维修保养,比如换个机油、滤芯,修补一下划痕,检查一下轮胎刹车等。这些钱虽然看起来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开销。特别是如果车况差到需要大修,那2000块的收购价可能就真的只是个“零件价”了。
仓储和时间成本: 收来的车需要地方停放,如果车况不好需要维修,那就得占用车商的时间和场地。车子放在那里不动,也意味着机会成本,它占用了车商的资金和精力,没有及时卖出去就可能错过其他更好的生意。

销售成本也不只是5000块的收入:
营销和推广成本: 车商怎么让你知道这辆车?可能是在车行门口摆着,也可能是在二手车网站上发布信息,甚至可能通过朋友圈或者熟人推荐。这些线上线下的宣传都需要成本,哪怕是简单地在网站上挂个信息,也要有维护网站、拍摄照片、撰写描述的时间和精力。
场地和运营成本: 车商需要有场地,有店面,有雇佣员工的工资(销售、维修师傅、行政人员等等),有水电费、房租、税费等等。这些都是维持车行正常运转的固定成本,无论卖出多少车,这些钱都要花。
销售环节的“隐形成本”:
讨价还价的时间和精力: 车商卖车不可能直接报个固定价就完事,他们要和你沟通、解释,甚至要和你讨价还价。这个过程中,车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专业的语言介绍车况、配置,打消你的顾虑。这背后是一种销售技巧和经验的体现,也是一种无形的成本。
客户服务和售后保障: 即使是2000收5000卖的便宜车,车商也可能需要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比如承诺包办过户,或者提供一段时间的质保(虽然可能很短)。这些都需要提前计算在成本里。一旦出现问题,车商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损失。
风险溢价: 很多时候,便宜车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车况存在不确定性。车商在卖这样的车时,也会预留一部分风险溢价,以防万一出现无法预料的维修问题或者客户投诉。

那么,为什么车商还要强调“没赚钱”呢?这里面也有策略和心理战术:

1. “薄利多销”的心理暗示: 车商希望让你觉得,这辆车价格已经很低了,他们几乎没怎么赚到钱,这样做是为了让你放松警惕,觉得这笔买卖确实划算,然后愿意尽快出手,或者不那么计较细节。
2. 制造“捡漏”的感觉: 当你听到车商说“这车便宜处理了,我都没怎么赚钱”,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哇,这车真的便宜啊,我这是捡到便宜了!” 这种心理暗示会大大提升你的购买欲望,让你觉得物超所值。
3. 压低你的期望值: 通过强调“不赚钱”,车商也在给你打预防针。意思是,虽然价格低,但你也别指望这车能像新车一样完美无缺,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样一来,即使车子后续出现一些小毛病,你也不会觉得车商坑了你,反而会觉得“谁让它这么便宜呢”。
4. 为后续的“加价”做铺垫(虽然在这个场景下可能不适用): 有些车商在销售时会先说自己不赚钱,然后如果顾客还价,他们可能会说“再便宜就不挣钱了,你看要不要加点”,从而在心理上让顾客接受一个稍微高一点的价格。当然,在2000收5000卖的场景下,如果最后真的卖了5000,他们可能就是在告诉你“我真的就赚了你那点跑腿费和辛苦钱”。
5. 建立信任感(反向操作): 听起来很奇怪,但有时候车商通过“坦诚”地告诉你他们“不赚钱”,反而会让你觉得他们比较实在,没有夸大其词。这种“诚实”的感觉,反而能促成交易。他们是在用一种“吃亏”的姿态来赢得你的信任,让你觉得“这个人不坑我”。
6. 样本效应和营销策略: 对于一些车商来说,可能卖出一些低价车是为了吸引人流,积累客户。即使这几辆车利润微薄,甚至可以说是亏本(从单车利润来看),但如果能通过这些车吸引来一批潜在客户,让他们对车商的整体印象不错,或者后续能从他们那里卖出更贵、利润更高的车,那也是值得的。这种低价策略有时是为了打开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

所以,总结一下,车商2000块收车,5000块卖掉还强调没赚钱,这很有可能是:

真实的成本确实很高: 收购、整备、销售、运营等一系列流程下来,真正的利润空间可能并不像数字看起来那么大。
一种销售技巧和心理战术: 通过“不赚钱”的说法,制造“低价捡漏”的心理,降低你的戒心,促成交易,并为可能的售后问题“打预防针”。
长远利益的考量: 有时低价车是为了吸引客户,积累口碑,为以后卖出更高利润的车打基础。

下次你再听到这样的说法时,不妨多想一层,不只是看数字本身,也要理解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销售策略。这就像是你花很少的钱买了一件小饰品,卖家跟你说“这东西成本很高,我几乎没赚钱”,你可能就觉得“哇,我买到宝了!” 但实际上,卖家可能只是想让你买得更安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间商永远都是靠差价赚钱的,但也不是说有差价就能赚钱的。

二手车看似是个汽车买卖,其实本质上说是在搞金融,更细分一点儿是搞短期拆借。

二手车商之所以是二手车商就是因为他手里的二手车多,他的二手车也不是大风刮过来的,二手车商也得从卖家手里收车才行,所以二手车商就得有个资金池来缓冲买入、卖出的时间差。

有个资金池一手收钱、一手给钱这可不就是短期拆借吗,短期拆借收你利息有啥不正常的?所以二手车商为啥就不能赚差价呢?

不是所有人都会去金融公司借过桥贷,很多人缺钱了可以向亲戚朋友借钱。当然也不是所有人买车都要通过二手车商,你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亲戚朋友介绍等渠道去买车。

但这种通过个人渠道去借钱、买车是存在局限性的,不是谁都有有钱的亲戚朋友的,也不是所有人的亲戚朋友都会在他正好想买二手车的时候就正好想卖车(还得正好是合适的车型),那些时候你总不能路边站着拉住过路的就问“你卖车吗”吧?或者在贴吧发帖求买车?这个就有点儿不太正常了吧。

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私人渠道满足需求的,所以当然就存在找二手车商买车的市场,二手车商也就存在。

对于二手车商来说真不一定差价越多的车赚的越多,这中间还有一个在库成本在里面的,比如都是2万块钱收来的车,都加价2000卖,一个车1天就卖出去了,另一个车得3个月能卖出去,当然前面的赚的多。冷门车型周转周期完全看运气,运气好当天就走,运气不好压个一年半年很正常,短期拆借利息都很高的,一分利一万块钱一月资金成本就100块,民间拆借利率2分3分都很多见,10万块钱的车压一天资金占用成本就2-3千。要是直接放贷更赚钱你要是二手车行老板会不会把钱抽出来放贷呢?

所谓的不赚钱不是说真的不赚钱,而是和这个资金池的其他用途比赚的更少。

前面说的是车商自己的车,还有车主寄卖,这就相当于车主雇佣车商帮你卖车,既然是雇佣就得给钱对吧,人员工资、场地租赁费、水电费、通讯费、车马费都得给吧,你自己出差帮公司干活这些钱你不也找公司报销吗,公司啥费用都不承担就让你干活你同意吗?同理当然你更不能指望着跟你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自备吃喝、自掏腰包帮你干活吧,这一切的费用当然最终还得体现在车价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