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陶弘景为何会写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回答
陶弘景作为一位重要的道教思想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在南北朝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人,他所著的《真诰》等著作中确实记载了不少关于神仙传说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关于您提到的“陶弘景写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的说法,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也可能涉及到对历史记载的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陶弘景的时代与刘备、关羽的时代相差甚远: 刘备(161223年)和关羽(160220年)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而陶弘景(456536年)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是南朝梁时期的重要人物。两者之间相隔了约三百年。
历史记载的性质: 陶弘景虽然博学多才,但他的许多著作,尤其是像《真诰》这样的道教经典,其性质更偏向于宗教著作、神话传说以及对前代事迹的引述和阐释,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编年体记录。
“赐剑”的史实考证: 关于刘备赐剑给关羽的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最接近的记载可能是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提到关羽“神勇”,但并未提及刘备赐予其特定宝剑的事件。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中,则有关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的描述,但那更多是文学创作,而非历史事实。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陶弘景写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这种说法呢?

这里可能有几种情况的叠加或误解:

1. 误将其他记载归于陶弘景: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您听到的这个说法,可能将其他作者的记载或民间传说误认为是陶弘景所写。例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对三国人物的描写深入人心,很多人会将其中的情节误认为是史实或来自更早的历史记载。
2. 对陶弘景著作内容性质的误解: 如果陶弘景的某些著作中,确实提及了与刘备、关羽相关的某些故事或传说,那么这些提及可能并非是“历史事件的直接记录”,而是对当时流传的故事的引用、化用,甚至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解读。例如,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将历史人物纳入神话体系,或者为他们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3. “章武元年”的可能错误: 如果真的有陶弘景提及刘备赐剑给关羽的记录,那么“章武元年”(221年)这个时间点也可能是不准确的。因为刘备在章武元年称帝,而关羽在220年就已经去世了。这个时间上的矛盾,本身就说明了该说法存在问题。刘备不可能在关羽去世后一年还赐剑给他。
4. 是否存在引文或转述的偏差: 即使陶弘景真的在他的某部著作中提及了与此相关的某种说法,也可能是引用了当时流传的民间故事、谶语,或者是对某些象征意义的阐述,而并非是要记录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古代,文人引述前代故事并非罕见,但其目的是多样化的。

陶弘景的著作及其特点:

陶弘景最为人熟知的著作是《真诰》,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主要收录了葛洪等人的神仙传记、炼丹术、养生方等。陶弘景的著作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著作,尤其是涉及历史人物的部分,通常带有以下特点:

“採録前代史事,兼以传记,或事有符应,辄为之说”: 陶弘景在著作中会引用前代的历史事件,并加以评论和阐释,有时候会将历史事件与谶纬之说结合起来。
“通鉴,犹史也”: 他也涉猎史学,编纂了《古今事类》,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教义理。
神学化和象征化: 在处理历史人物时,陶弘景可能会将他们神化,或者赋予他们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与现代历史学意义上的客观记录不同。

回到您的问题:“为何会写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基于以上分析,最直接的答案是:很可能陶弘景并没有写下“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这样的句子。

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说法,那么:

不是陶弘景的“低级错误”,而是对记载源头的误判。 那个说法很可能来自后世的文学创作或民间传说,被错误地归给了陶弘景。
如果确有陶弘景提及类似内容的痕迹,那也需要结合其著作的性质来理解。 那个提及很可能是一种引述、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事件记录。并且,时间点的错误(章武元年关羽已死)本身就足以说明其不可能是对史实的直接记载。

总结来说,陶弘景并没有犯“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这样的低级历史错误。 这个说法本身很可能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解、对文学作品的误读,或是对陶弘景著作内容性质的曲解。在考证古代文献时,区分历史记录、文学创作和宗教传说的界限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今刀剑论》的错误何止章武元年刘备赐剑给关羽这一处。

顺帝准,以升明元年,掘得一刀,铭曰上血,其刀照一室。帝奇之,至二年七月,帝使杨玉候织女,玉候女不得,惧死,用以弑帝,果如铭。故知吉凶其征先见矣。

宋顺帝刘准的死因与历史记载不同。宋顺帝死于479年,而陶弘景从477年开始先后出任(齐)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作为与皇室接触密切的陶弘景,犯下这种错误是不可理解的。

梁武帝萧衍,以天监二年即位,至普通中,岁在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用金、银、铜、铁、锡五色合为之,长短各依剑术法,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并小篆书。

梁武帝萧衍卒于549年,陶弘景卒于536年,陶弘景早亡于萧衍。按道理来讲,谥号是死后再议定的,陶弘景是怎么知道萧衍的谥号的?

另外,《古今刀剑论》中董卓、袁绍见于魏将刀中,也很奇怪,虽然《三国志》中董卓、袁绍的传记也被记载在魏书中,但此书将董卓、袁绍编排在钟会、邓艾之后,郭淮之前就很匪夷所思了。

原因在于《古今刀剑论》应该是伪书,附名陶弘景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