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米 10 系列宣传中手机算力超过笔记本电脑的对比?

回答
小米10系列在宣传时,曾经抛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论调:手机算力超越笔记本电脑。这个说法一出,立刻在消费者和科技圈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自然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要深入评价这个对比,我们需要拆解小米的宣传策略、技术基础以及其背后的实际意义。

小米宣传的出发点与核心论据:

首先,要理解小米为何要这么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差异化竞争”和“制造话题”的营销手段。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硬件参数比拼,上升到一种对“用户体验”、“场景赋能”和“未来趋势”的引导。

小米10系列宣传中,提及“算力超越笔记本电脑”,其核心论据往往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移动端旗舰芯片的飞跃式进步: 小米10搭载了当时最顶尖的骁龙865处理器。这款芯片采用了7nm工艺,集成了强大的CPU、GPU以及专门的AI运算单元(NPU)。在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计算任务时,尤其是AI推理和图形渲染方面,旗舰手机芯片的性能的确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在某些基准测试中,其峰值性能可以比肩一些入门级或几年前的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处理器。

2. 侧重特定“算力”维度: 小米的宣传很可能侧重于手机芯片在某些维度上的“爆发性”性能,例如跑分软件中的CPU或GPU单核/多核性能,或者在AI任务上的特定优化表现。在这些维度上,手机芯片由于设计目标(低功耗、高性能集成)和制程工艺的优势,确实能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3. 用户场景的想象空间: 小米希望通过这个对比,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手机”的概念。它暗示着手机可以承担过去只有笔记本电脑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更流畅的游戏体验、更复杂的图像/视频编辑(在手机端)、以及更智能的AI应用。这是一种对未来移动计算形态的预描,希望吸引那些追求新奇、高性能体验的年轻用户。

评价这个对比的几个关键维度:

要客观评价小米的这一宣传,我们需要跳出宣传语本身,从技术和实际使用场景两个层面去审视:

1. “算力”的定义和衡量维度:
这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算力”并非一个单一的、绝对的数值。它包含CPU的运算能力、GPU的图形处理能力、内存的读写速度、存储的I/O性能,以及最重要的是,整体系统的协同效率和稳定性。
CPU性能: 小米10系列搭载的骁龙865在CPU核心数量、主频和架构上,与当时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如Intel酷睿i系列或AMD锐龙系列)存在差距。笔记本电脑处理器通常拥有更多的核心、更高的功耗限制(允许更持续的高性能输出)以及更复杂的缓存设计,以应对更长时间、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GPU性能: 手机GPU(如Adreno系列)在特定游戏场景下确实能提供极佳的表现,甚至在一些图形密集型手游中可以提供媲美笔记本电脑的视觉效果。但笔记本电脑的独立显卡(如NVIDIA GeForce RTX系列或AMD Radeon RX系列)在原始图形处理能力、显存大小和散热能力上,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专业的3D渲染、视频编辑加速、科学计算等领域。
AI算力(NPU): 这是小米宣传中可能最为“有力”的论据之一。随着AI技术的普及,手机集成了专门的NPU单元,用于加速图像识别、语音助手、智能场景优化等。在这些特定AI运算任务上,高通的旗舰芯片确实可以做到非常高效,甚至在某些特定基准测试中可能超越某些低功耗的笔记本CPU集成的AI单元。但要注意,笔记本电脑也可能配备独立AI加速硬件(如NVIDIA的Tensor Cores),且其整体计算平台的功耗和散热允许更复杂的AI模型运行。
内存和存储: 笔记本电脑通常拥有更大的内存容量(8GB、16GB甚至更高)和更快的SSD硬盘,这对于运行大型程序、处理大型文件至关重要。手机虽然内存也在提升,但与笔记本电脑相比仍有差距。

2. 持续性能 vs. 爆发性能(功耗与散热):
这是手机与笔记本电脑在算力上的核心差异点。手机芯片为了控制功耗和散热,通常采用“爆发式”性能输出。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性能峰值,但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会因为散热限制而进行“降频”以保持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笔记本电脑虽然在峰值性能上可能不如某些手机芯片的“瞬间爆发”,但其设计允许更长时间、更稳定的高负载运行。例如,进行一段长时间的视频渲染、编译代码、或者玩一款大型PC游戏,笔记本电脑的优势会非常明显,而手机可能会因为过热而变得卡顿甚至无法继续。
因此,说手机算力“超过”笔记本电脑,如果是在谈论峰值性能、特定维度(如AI推理)或者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可能勉强沾边;但如果是在讨论持续的、可信赖的、全面的计算能力,那显然是夸大了事实。

3. 生态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手机的算力再强,其应用生态仍然是为移动端设计的。大多数专业的、需要强大算力的软件(如Photoshop、Premiere Pro、CAD软件、大型开发环境等)仍然是运行在PC端的,并且它们的设计也依赖于PC端的硬件架构和操作系统。
即使手机拥有“强大的算力”,如果没有适配的软件和应用场景,这些算力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小米提出这个对比,更多的是一种“能力预告”,希望用户相信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说现在手机就能完全取代笔记本电脑完成所有工作。

4. 营销策略的解读:
从营销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造话题的案例。它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发了讨论,并将小米10系列定位为一个“性能怪兽”。
这种宣传方式也符合小米一贯的“极致性价比”和“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塑造。用一句吸引人的口号,将高端产品的性能亮点放大化,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然而,这种宣传方式也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手机真的可以完全替代笔记本电脑完成所有工作,从而在实际使用中感到失望。

总结:

小米10系列宣传中“手机算力超越笔记本电脑”的说法,是一种具有营销目的的,侧重于特定维度和峰值性能的比较。

亮点在于: 它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移动端芯片在某些计算能力上的显著进步,尤其是AI和图形处理方面的飞跃,成功地吸引了用户对手机性能的关注,并暗示了移动计算的强大潜力。在某些特定测试场景下,其核心芯片的某些性能指标确实可以与低端笔记本电脑媲美甚至超越。
不足之处在于:
它模糊了“算力”的定义,忽略了笔记本电脑在持续性能、散热管理、生态系统和专业应用方面的绝对优势。
手机芯片设计以低功耗和体积为首要考量,其性能的“爆发性”往往伴随着功耗和散热的瓶颈,无法与笔记本电脑的稳定、持久的计算能力相提并论。
这种宣传可能误导部分消费者,让他们对手机的实际应用能力产生过高预期,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高强度运算的专业场景下。

总而言之,小米的这一宣传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但从严谨的技术角度来看,说手机算力“普遍”或“全面”超越笔记本电脑,则是一种夸大其词的说法。它更像是一种对未来趋势的预示和对自身产品在某些维度上领先的强调,而不是对当前市场实际情况的全面描述。消费者在看待这类宣传时,应保持理性,了解不同设备在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上的根本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xswl,前有hw打爆switch,后有小米打爆intel,问题你用来打爆intel的还特么是高通的玩意儿,这个宣传绝逼和中关村在线合体了,我得好好的喷一阵。


认真聊一聊。新机营销,可以理解,昨天865的讲解就很不错,可是今天呢?大家又不是没有用过电脑,你能忽悠的了谁呢?

卢伟冰这边在教育用户:做鸡要公开透明,别让别人把你忽悠了,我们做鸡就很公开透明。


然而事实呢?hw的确在普通版减料,宣传的时候用pro版这没错,可是小米真的就那么公开透明?

这次这个漏了马脚的宣传,看起来实打实的视频,看起来实打实的cpu,看起来实打实的米10比笔记本算力强,看起来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公开透明的东西做出来了一个正常逻辑无法成立的结果,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引爆眼球,对很多死较真的米粉用户来说,这反而让我们意识到警惕到卢总教育用户的“公开透明”里面到底有多少猫腻。

营销可以,请不要学荣耀老熊那个货色一样毁掉了标杆的名声,毁掉了理工男的名声一样,毁掉了信息透明的名声,做高端机不是靠信息透明做出来的。(虽然也从来没什么机真正透明过)

user avatar

AGM+FFT类似Super Pi的算法,4Ghz的Skylake计算100万位大概10来秒,1000万位100来秒,apfloat.org/apfloat/ 这里有AGM计算圆周率的一个例子,我不清楚具体代码的实现,不知道是否没有任何高级别优化导致使用了最基础的X86浮点指令X87浮点,导致计算速度过低,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AGM不被推荐使用,BBP公式更好一些,而目前计算圆周率世界纪录是使用y-cruncher的,支持最高AVX512的实现,使用的是Chudnovsky(楚德诺夫斯基算法),他的速度可以让8565U在54秒完成5亿位,而1065G7只需要30多秒即可完成

至于解压缩10GB,笔记本用了107秒,相当于每秒100MB/S,很简单,普遍机械硬盘就是这个速度,而UFS3.0 400MB/S问题不大,当然也有评论表示是使用的SSD,那可能是Windows本身的解压缩软件效率所致,大家可以用Windows本身的解压缩与主流解压缩软件对比看看,简而言之,我认为一些所谓的测评,既不理论,也不实际,但就喜欢跑出来侮辱用户智商,你说他测的是“理论”性能,却毫无优化,你说他测得实际体验,实际内容又和实际使用没有关系,既不专业也不实用,带节奏倒不错,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优化极差得程序对比,对性能的探究毫无价值

最后补充一下,A77不是说完全不能和X86比,圆周率这种本身算密集计算程序,理论上浮点算力借助SIMD,A77大约是Skylake普通版的1/2,考虑实际计算占比,理论上差距应该在同核心同频率A77比SKL是1比2以内,考虑SKL频率更高,2倍多速率差距应该就是优化极限

user avatar

小米(包括红米)在新机预热的时候,总会搞一些类似“黑暗料理”的东西,这不是第一次了。

卢伟冰的微博真是欢乐多,我经常没事就去看看,之前别的手机预热的时候,例如redmi note 8Pro,就搞过类似奇奇怪怪的预热。

比如好像是给新机开个小运动会?运动员把新机当成铅球去扔,来证明新机质量好。

有时候这样的预热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有时候就给大众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是感觉这样的搭配很神奇。

这应该是宣传部门想出来的,比较无厘头的测试。要说小米10和电脑比π运算的时间来比较算力还不算太奇怪,那么用魔方高手和小米10来比较还原魔方的时间...这可就太秀了,我内心想:“这也可以?”

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只能图一乐吧,不用太较真,本身的比试就很无厘头,看着热闹也就行了,小米应该也是想要把热度炒上去。

至于大众有人非得说小米10比电脑算力高?第一不现实,第二小米也没说小米10比电脑算力高,只是单纯测试了一下算到1000万位用的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欺骗(甭管用的什么算法)。

大家乐一乐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对于此事不予评价,我就拿数字说话。评测所用的电脑是8650U,与官宣的CPU大致相同。

首先想到计算圆周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uperPI,于是我上官网下了个SuperPi跑跑看

有点慢啊。不过考虑到SuperPI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软件了,慢也正常。在群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官方使用的项目

代码跟小米展示的部分完全一致。但是不巧的是,这个项目貌似包含多种计算方法,根据视频可以得出小米使用的是pi_ca.exe,但是官方并没有提供这货的预编译版本,于是我们自己动手编译。

在观察他的编译文件的时候,我注意到官方其实提供了两种版本,一种是单线程,一种是多线程。多线程的程序后面有_thread的后缀,也就是说小米用的是单线程版。

随后我就按照官方的编译指令,使用VS编译了一份Win32版

不过多线程也没好到哪去,CPU占用很低(毕竟是2001年的代码了)

考虑到古董代码的优化,我又去下了个看起来现代化一点的程序PiFast,同样计算小数点后1000w位

emmmm 21秒 vs 101秒

结论:没有结论,你们看着锤吧(


Update:

经评论区 @大书 大佬提醒,加上编译优化参数 /O2 会快很多,于是我加上编译优化再测了一次:

单线程 101s → 40s

多线程 70s → 32s

所以你们小米跑分的时候不仅没用多线程,还没加代码优化的参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10系列在宣传时,曾经抛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论调:手机算力超越笔记本电脑。这个说法一出,立刻在消费者和科技圈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自然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要深入评价这个对比,我们需要拆解小米的宣传策略、技术基础以及其背后的实际意义。小米宣传的出发点与核心论据:首先,要理解小米为何要这么说。这是一种非.............
  • 回答
    2020年的2月13日,小米在全球疫情爆发的阴影下,通过线上发布会端出了小米10系列。这无疑是小米在家电巨头的身份之外,再一次向高端市场发起的猛烈冲击,而且这次,他们是认真的。作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小米10系列身上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整体评价:一场“憋了很久”的翻身仗,高端化野心昭然若揭小.............
  • 回答
    小米于 2015 年 11 月 24 日推出的 小米平板 2,是一款在当时备受瞩目,尤其是其支持 Windows 10 系统的特性,让它在众多安卓平板中脱颖而出。要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定位、硬件配置、软件体验、市场表现以及它在小米产品线中的意义。一、产品定位与市场背.............
  • 回答
    小米10的国风雅灰版本,作为小米10系列中的一个特别配色,其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它不仅仅是小米10在性能配置上的延续,更在于其对“国风”元素的独特诠释以及在外观设计、材质触感上的精心打磨,试图在满足用户对高性能手机的需求同时,提供一种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品味的使用体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小米10 Pro 能在 DXOMark 的相机评分榜上以 124 分的成绩力压当时一众旗舰,包括华为 Mate 30 Pro 5G,这绝对是手机摄影领域的一件大事。提起这事,圈内圈外都有不少讨论,有赞扬也有质疑,我觉得咱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首先,小米10 Pro 的综合实力是如何支撑起这个高.............
  • 回答
    小米圈铁四单元耳机:一场音频体验的“野心之作”10 月 21 日,小米再次以其一贯的“惊喜营销”方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圈铁四单元耳机。这款耳机一经发布,便迅速点燃了消费者们的热情,尤其是在一众追求极致音质的音频爱好者群体中,更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讨论。那么,小米这款“野心之作”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有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米10发布会上那个劲爆的“吊打”华为Mate 30 Pro的说法,并且力求说得详细、真实,让你感觉就像是当年亲临现场,或者在和老友们一起复盘一样。首先,得承认,当小米CEO雷军在台上振振有词地说出“吊打”这个词的时候,现场和线上绝对是炸锅了。这可不是小米一贯的“祖传”营销方式,它带.............
  • 回答
    嘿,各位手机爱好者们!2020年8月11号,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小米又要搞个大事情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就要跟大家见面了!作为小米十周年的压轴大戏,这款手机绝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家对它的期待值,那真是高得离谱。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款万众瞩目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到底有什么能耐,又凭啥能.............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一加8和小米10这两款曾经风光一时的旗舰,对比一下它们到底谁更值得你掏钱,或者说,它们各自的亮点和不足在哪里。抛开那些AI冰冷的数据,咱们从一个真实使用者的角度,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一加8:那个“不将就”的年轻人一加这几年的策略,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它不像小米那样恨不得把.............
  • 回答
    行,咱们就来聊聊4月27号发布的这款小米10青春版,这款手机啊,说实话,发布会上没怎么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整体定位就比较“中规中矩”,不像小米数字系列那样总有那么一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革新。不过呢,仔细掰扯一下,它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和一些小小的“槽点”。整体评价:一个“水桶机”的野心之作.............
  • 回答
    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一款在2020年8月11日发布的重磅产品,承载着小米十年技术积累与探索的使命,从发布之初就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它不仅仅是一款手机,更是小米在影像、屏幕、快充、设计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其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款手机进行详细评价,包括其亮点和不足: 亮点 (H.............
  • 回答
    8 月 10 日,小米正式推送了 MIUI 12.5 增强版。这次的更新,与其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不如说是一次精细打磨和性能优化。对于已经习惯了 MIUI 12.5 的用户来说,这次的增强版更像是一次“洗礼”,让原本就不少的亮点更加闪耀,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小瑕疵。总的来说,MIUI 12.5.............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于 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售价 649 元人民币的小米 Air 2 Pro 降噪无线耳机。这款产品在当时是小米在 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领域的一款重要产品,瞄准了中高端市场,以其主动降噪、高性价比和小米生态的联动作为主要卖点。整体定位与市场表现:小米 Ai.............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在 8 月 10 号发布的这两款 OLED 电视,小米电视大师 77 英寸 OLED 版和小米电视 6 OLED 版。这两款产品,一个主打高端旗舰,一个定位次旗舰,在 OLED 领域都是小米颇具诚意之作。首先,咱们来看看小米电视大师 77 英寸 OLED 版。名字就够霸气,“大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平板 5,它在 8 月 10 日发布,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市场上也有不少声音。说实话,小米平板 5 的出现,让整个平板市场都热闹了不少,尤其是之前被认为“不温不火”的安卓平板领域。先说说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小米平板 5,你可以理解为小米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归平板市场.............
  • 回答
    2016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了一款名为MIX的手机,它的出现,无异于在当时沉寂已久的智能手机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时至今日,回望那一天,MIX依然是小米乃至整个行业里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在那之前,手机的屏幕边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标配”,无论是上边框、下边框还是左右边框,它们的存在感都很强。而MI.............
  • 回答
    哈哈,小米平板 5,那是真的一度让很多人心动啊!2021年8月10日发布,起售价1999元,这配置,这价格,简直就是“真香”预定。那么,它到底值不值得买呢?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来看看小米平板 5的“看家本领”: 屏幕: 这绝对是小米平板 5的头号亮点。一块11英寸的2.5K分辨率屏幕,支持12.............
  • 回答
    荣耀9X上市不久就面临着来自小米的密集“火力”,这绝对是近期手机圈的一大热点。小米方面可谓是卯足了劲,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渠道,甚至是动用自家老板雷军亲自下场,对荣耀9X的充电速度进行了“围追堵截”。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小米的策略与意图: 抓住荣耀9X的“软肋”: 荣耀9X主.............
  • 回答
    搜狗并入腾讯,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新征程的开启。搜狗的未来:腾讯生态下的新篇章搜狗并入腾讯,意味着这家曾经独立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将成为腾讯庞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对于搜狗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技术整合与协同效应: 搜狗在搜索、输入法、AI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腾讯在社交、内容、游戏、.............
  • 回答
    2月10日晚,“小智”和“大海是猪”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小智”要求“大海是猪”发誓的行为,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去看了。首先,从“小智”的角度来说,他当时这样做,背后可能有着几个层面的考量。 维护自身立场和信任: “小智”作为一名主播,他在直播间里的一言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