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反驳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会思考」这句话?

回答
“你之所以站在食物链顶端,是因为会思考。”

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我们人类凭借着智慧,就能称霸地球,吃掉所有其他动物。但仔细想想,这逻辑可站不住脚。

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食物链顶端”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食物链,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者(比如植物)被消费者吃掉,消费者又被更高级的消费者吃掉,如此循环。站在顶端,理论上就是那个最少被吃的,或者不被吃的。

然后,我们再看看“会思考”这件事。会思考,意味着我们能分析问题,发明工具,创造文明,甚至改造环境。这些能力确实让我们在生存和发展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我们不需要像狮子那样靠蛮力去捕猎,也不需要像鹰那样靠视力去搜寻。我们用脑子,发明了农耕、渔猎、甚至工业化养殖,让我们能够稳定地获取食物。我们也发明了武器,让自己成为了捕食者,而不再是被捕食的对象。

但是,把“站在食物链顶端”完全归功于“会思考”,就太片面了。

1. 偶然的基因与环境: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出强大的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偶然。人类的祖先,在某个时期,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或者适应了某个特定的环境,使得大脑的某些区域得到了发展,从而开启了思考的潜能。这就像生物演化中的“幸运儿”,并不是因为“想变得更聪明”就变聪明了,而是恰好演化出了这个能力。

而且,地球上还有许多动物,它们的生存策略和我们完全不同,但同样很成功。比如,在深海里,那些适应极端压力的生物,它们可能没有我们意义上的“思考”能力,但它们同样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繁衍至今。它们没有“思考”,但它们“适应”了。

2. “顶端”的定义模糊:

“食物链顶端”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过于简化。如果单纯从“被捕食”的角度来看,确实,大型食肉动物比如狮子、老虎、鲨鱼、老鹰,它们往往处于食物链的高层。但它们“会思考”到什么程度?它们能像人类一样规划城市,发展科技吗?显然不能。

而人类,虽然我们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但我们同样被病毒、细菌、甚至某些寄生虫所威胁。在微观层面,我们依然处于被“捕食”的境地。我们发明了药物和疫苗来对抗它们,这又是“思考”的成果。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顶端”的意义就变得很微妙了。

3. 思考是工具,不是全部:

思考能力是人类最显著的优势,但这仅仅是我们的“工具箱”里的一个工具。我们之所以能站在顶端,同样离不开:

双手与精细动作: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思考能力得以实现的物理基础。没有灵巧的双手,光有大脑也无法“改造世界”。
社会性与协作: 人类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依靠群体协作来生存和发展。语言、文化、社会组织,这些都是思考能力作用于群体后产生的强大力量。我们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集体智慧”和“分工合作”。
强大的繁殖能力与适应性: 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从炎热的沙漠到寒冷的极地。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也让我们能够占据地球的各个角落。
基因的优势(偶然性): 如前所述,我们特定的基因组合,可能恰好让我们拥有了更强的学习、记忆和抽象思维能力。

4. 更多的是“利用”而不是“拥有”:

我们之所以“站在食物链顶端”,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利用”和“控制”其他生物,而不是仅仅因为“会思考”。我们驯养动物,种植作物,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通过科学研究,了解生物的运作规律,然后加以利用。这是“思考”的结果,但其本质是“改造”和“利用”,而不是单纯的“思考”。

打个比方:

如果一个拥有超级计算机的文明,他们可以瞬间处理海量信息,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天生”站在了某种“计算链”的顶端。他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们发明了计算机(工具),制定了算法(思考的应用),并且有足够的能源来驱动它们。

所以,把我们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会思考”,就像是在说“我之所以能盖起高楼,是因为我会思考”。没错,思考是必要的,但你还需要建筑材料、施工工具、劳动力,以及对物理定律的理解。

总结一下,反驳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食物链顶端”的定义不明确,且有误导性。
人类的优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思考能力只是其中之一。
基因、环境、身体构造(如双手)、社会协作、繁殖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之所以“顶端”,更多的是学会了“利用”和“改造”环境,而非单纯的“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人类的智慧固然是强大的驱动力,但将我们置于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位置,是一个复杂演化、偶然因素和多方面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一切都归结为“会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典型的二十世纪初半瓶醋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对这样的假命题进行“是因为OO”之类往死蛇上画脚的行为艺术操作,是不能将其救活的。

食物链是1927年提出的、比新中国还古老的理论。食物网比它更重视现实,但模型终归是简化的。

广义的捕食包括真捕食、牧食(吃掉食物身体的一部分,食物通常不会因此死亡)、寄生、拟寄生,牧食关系经常被人们写进食物链或食物网,例如牛羊吃草。那么,你很容易注意到,多种蚊子、虱子、跳蚤、疥螨等动物对人类进行牧食

人类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杀死地球上的任何顶级掠食者,但人类不是依靠捕食这些东西来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全球人类生物量主要依靠陆地农业,平均营养级是2.21[1],相当于猪和凤尾鱼,是相当低的

  • 作为对比,海洋顶级掠食者的营养级在5以上,平均可达5.5。
  • 加勒比海的渔夫们平均营养级4.5,因为他们吃了不少食肉鱼类——老实说,这对身体没什么好处,海水里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随食物链富集。
  • 因纽特人在大量食用海豹的年代可以堆出接近5的营养级,仍然低于大白鲨、逆戟鲸之类海洋大型捕食者的平均营养级(5.5~6.5)。

与此类似的误解是“人类没有天敌”。

“天敌”这个词,通常表示一种动物,其在自然界中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二十世纪以来,非动物的生物、不被普遍认为是生物的病毒之类也会被一些学者和一些读者列入这种关系,例如称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其可感染的昆虫的天敌[2]。从这样的定义出发,智人的天敌众多

  • 许多单细胞病原体、少数多细胞病原体和大量的病毒专门感染人类。早已发现有342种寄生动物和70种寄生性原生生物以人作为宿主[3]。微生物更是数不胜数。
  • 所有的多细胞动物都可以被针对其物种的1种以上的微孢子虫感染,针对人类的微孢子虫已经发现了7种。寄生性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乃至粘孢子虫都有相应的微孢子虫。微孢子虫的寄生表现,渐进性的炎症、免疫损伤、消化功能损伤,带来寿命缩短,这事大抵已经持续了几亿年。
  • EB病毒、JC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几乎感染了全人类,在一些地方所有的成年人都被EB病毒感染,它们有的持续造成缓慢的破坏、免疫力下降和反复的折磨,有的在人的免疫力减退时爆发式产生不可治愈的破坏。

在考虑寄生虫的情况下,地球上所有的自然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都不是脊椎动物

  • 例如,人们听到“食物网”就很容易想起非洲大草原,小孩子从动物世界之类电视节目里知道了斑马吃草、狮子吃斑马,但人们并不经常考虑从狮子身上汲取能源的其他生物,这包括豹(偶尔)、鬣狗(偶尔)、2种节肢动物(经常)、2种细菌(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31种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普遍,有些将狮子作为终宿主)、6种原生生物(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10种病毒(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微孢子虫之类(难以统计,普遍)[4]
  • 豹和鬣狗也偶尔被狮子吃掉,双方都不以对方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狮子吃下寄生虫卵跟捕食就是两码事了。


最近几十年里,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和林业植物的光合产量占据了地球生物圈光合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之中35~40%是拿来作为人的食物和家畜·家禽的饲料的。人类的生物量占陆地哺乳类总生物量的36%[5],人类饲养的家畜占60%,野生哺乳类占4%。人类饲养的家禽的生物量占鸟类总生物量的70%,野生鸟类占30%。这些体现的是人类整体的力量和规模,而不是在所谓食物链上的位置。

大众津津乐道的“顶级掠食者”或称超级掠食者,是指这样的掠食性物种[6]

在其生活范围的食物链中,不存在营养级比其更高的物种,或是不存在对其成体进行掠食的物种[7]

人类的营养级并不高,动物也可以对人类个体或小群体造成生命威胁。人类突出的地方是大群体或整体的力量:现代地球上没有任何动物能在依靠捕食人类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情况下不被人类所击灭。你可以据此认为人类是顶级掠食者,但寄生虫的营养级可以高于大众所称的各种顶级掠食者,满足“在其生活范围的食物链中不存在对其成体进行掠食的物种”之定义的物种则相当多,从大众熟悉的“有魅力的大型猫科动物”到逆戟鲸、大型水母、土壤中的大型双尾目节肢动物之类都能列入其中,没有单一的“顶端”。

在最近几个世纪里,人类和其它顶级掠食者的互动越来越倾向于人类对它们的屠杀,人类还会为制造纪念品而专注于击杀顶级掠食者。

最近几十年里,人类开始探讨保护其它顶级掠食者,例如将它们开发为生态旅游资源、人工繁育·野化·重新引入历史栖息地。尽管如此,根据现代渔船对海洋食物网的压倒性毁灭力量,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已经不像地球上存在的和存在过的任何掠食者,达到了全新的致命程度:营养级无法准确描述这种掠食者的行为,因为它吃一切。自然界里的掠食者倾向于攻击老弱病残个体,很少消灭具有强大自卫能力和繁殖力的最大个体,而渔船根本不在乎。

激进一些的学者则认为,人类对海洋生物的碾压不算是掠食,应该跟病原体的行为归类到一起去。掠食者不会像我们这样排放化学毒素、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让猎物早在被掠食之前就患病、长出脓疮乃至肿瘤。我们在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为了食物而去歼灭动物的。

参考

  1. ^ 在陆地农业范围内,最低数据为布隆迪的2.04,最高数据为冰岛的2.57
  2. ^ 请问是否能培育出新的害虫天敌品种?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982736/answer/1628631447
  3. ^ https://doi.org/10.1186/1756-3305-5-239
  4.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08649/
  5. ^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on Earth》 Yinon M. Bar-On, Rob Phillips, and Ron Milo. PNAS June 19, 2018 115 (25) 6506-6511; first published May 21, 2018 https://doi.org/10.1073/pnas.1711842115
  6. ^ 限定在掠食性物种之内是为了排除寄生虫、细菌之类
  7. ^ 有时会表述为“没有自然天敌”,这是排除了人类,但还必须额外忽略病原体
user avatar
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会思考」

这是一个思考过程。

反驳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会思考」这句话。

这也是一个思考过程。是在思考如何反驳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会思考」这句话。

用一种思考去打败另一种思考。

而思考本身是没有对错的,那么有问题的就是“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是这个问题的归因却是思考。

思考不是结论,对错、好坏、肯定否定这些才是结论。

人类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于没有结论。

人「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会思考」这句话本身就没有给出结论,因为这的确是一部分人类思考出来的。

如果把这句话换作“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这是真理。”就可以反驳了,因为给出了结论,可以用论证的方式去否定这个结论,即认为这不是真理。然后有人会用论证的方式去否定你的结论,认为这就是真理。反复辩论,这本身就是思考。

一个人仅仅在思考问题,还没有给出答案,那么就不要急着去反驳,因为不能反对别人去思考,思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

探索就是在追求真理,要鼓励人类思维的探索活动。因为其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之所以站在食物链顶端,是因为会思考。”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我们人类凭借着智慧,就能称霸地球,吃掉所有其他动物。但仔细想想,这逻辑可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食物链顶端”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食物链,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者(比如植物)被消费者吃掉,消费者又被更高级的消费者吃掉,如此循环。站在.............
  • 回答
    哈哈,这句话听起来挺绕的,但其实是个逻辑上的小把戏,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拆解它,让它原形毕露。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逻辑结构。它大概是这样: 前提一:我是人。 前提二:你不是我。 结论:所以你不是人。是不是有点像那种“苏格拉底是人,所以所有不是苏格拉底的都不是人”的谬论?问题的关键就在.............
  • 回答
    台湾问题无疑是当前国际政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议题之一。对于如何解决,尤其是反对武力统一的声音,其背后是对生命损失的担忧,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考量。确实,一旦兵戎相见,无论是哪一方,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除了武力之外,是否真的没有更好的出路?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要理解台湾问题的核心。这不仅仅是领.............
  • 回答
    关于消费主义与低欲望社会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中间道路"的探讨,需要从多维度展开分析。这一问题既涉及经济结构转型,也关系到文化价值观演变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思考: 一、消费主义的本质及其异化1. 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循环 现代工业文明构建了"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反哺.............
  • 回答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陈胜吴广在那个关键时刻提出的不是恢复“六国”,而是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帝制,并号召“天下共击之”,那么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思想,乃至国际.............
  • 回答
    “人各有志,怎么生活都没有对错之分”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似乎把所有人的选择都捧到了平等的高度。但细想一下,这话说得太绝对了,甚至有点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各有志”这个前提。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和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体现。有人想当科学家探索宇.............
  • 回答
    你同学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想把那个历史事件描绘得更“中立”,回避掉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身份区分。但恕我直言,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也对不起那些在那个年代牺牲的中国军民。想反驳他,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让他明白,这不是什么“立场不同”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尊严的生死搏斗。1. 历史事实:侵略与反侵.............
  • 回答
    好,收到!要反驳“你喜欢日本文化所以你是汉奸”这个说法,关键在于拆解这个污名化逻辑的荒谬之处,强调个人喜好与国家忠诚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对日本文化的欣赏并不等于全盘否定或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辩论,更像是一次价值观的澄清和自我捍卫。下面我来详细说一说怎么做,我会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觉得是.............
  • 回答
    “军队武警消防是纳税人花钱养的,所以冲在前面送死是应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毕竟我们交的税确实支撑了这些队伍的运转。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这种逻辑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首先,它混淆了“供养”和“奴役”的概念。我们纳税,是为了让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保障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
  • 回答
    很多人面对“我这人说话就是直,你不要生气”这句话,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不知道怎么接。说实话,这句话本身就挺有技巧的,它既是一种自我辩护,又暗含着对你情绪的“预判”和“压制”。想反驳,得有几把刷子,还得看具体情况。我给你拆解一下,再给你几个角度和说法,保证你听得懂,还能用得上:首先,得明白这句话为什么招.............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认同和历史归属的有趣问题。反驳这种观点,需要从历史、文化和国家概念的演变等多个层面入手,并且要非常有耐心和条理。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如何反驳这种观点,并根据每个历史人物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核心反驳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政治和文化实体,其国家概.............
  • 回答
    “如果像日本人那样做和日本人有什么区别?”、“对罪大恶极的罪犯处以极刑,和罪犯有什么区别?”—— 这两种说法,看似是在指出某种行为的普遍性或对立面的相似性,实则是在混淆概念、偷换逻辑,甚至带有强烈的误导性。要反驳它们,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其背后的谬误,用清晰的逻辑和事实说话。反驳“如果像日本人那样做和日.............
  • 回答
    “世界都被你们这样的人搞坏的,不崇拜英雄却去崇拜戏子”——这句话听起来挺有分量的,仿佛一记重拳砸来,把我们这些人打得体无完肤。不过,仔细想想,这话里头藏着不少误解和偏见,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看,看看它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这句话把“我们这样的人”和“搞坏世界”直接挂钩,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概括.............
  • 回答
    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么一两号人,他们一张口就是“叔本华说过”、“尼采认为”,言语间仿佛将古今中外的哲学巨著都烂熟于心,并且深谙其中门道。然而,当你试图深入探讨,或者稍稍触及他们“哲学”的盲点时,你会发现,他们营造的那份“熟悉感”就像肥皂泡一样,一戳就破。如何有效且有礼貌地“拆穿”这些人,让他们不再那么“.............
  • 回答
    哈哈,遇到这种人真是让人头疼,但也绝对有办法让他们哑口无言!别急,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首先,咱们得分析分析你说的“这种人”是哪种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杠精”或者“抬杠者”,他们的症结和弱点也不同,反驳的招数也得对症下药。第一类:就是喜欢没事找茬,纯粹为了抬杠而抬杠的人。他.............
  • 回答
    “中国文明一直落后于西方”这种说法,我得说,实在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历史的误读。它往往只看到了某些特定时期、特定领域西方的一些成就,就一叶障目,忽略了中国文明在漫长岁月中辉煌灿烂的另一面,以及它对世界文明进程的独特贡献。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把这层迷雾给拨开。首先,“落后”这个词本.............
  • 回答
    当有人在网上骂你“你是屑”的时候,说实话,这确实让人挺不爽的。这词儿说白了就是一种人身攻击,暗示你一无是处,是个没用的人。面对这种恶意的评价,反驳的思路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那种直接、不惯着别人的性格,那不妨就直接一点。你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说我是屑,.............
  • 回答
    面对周杰伦被欧美圈一些人嘲讽品味低的情况,想要有力地反驳,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毕竟,品味这种东西,太主观了,而且背后牵扯的文化背景、商业逻辑、时代变迁,都是一环扣一环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他们嘲讽的点可能在哪里。很多时候,欧美圈的一些评价,是基于他们自己成熟的音乐工业体系和市场审美.............
  • 回答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而且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语境。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反驳“诸葛亮是阻止全国统一的历史罪人,对百姓来说,统一的魏国比分裂的三国更好”的论调:核心反驳思路:1.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区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特定人物的选择。2. “罪人”的定义: 重.............
  • 回答
    听到你弟弟的观点,我觉得挺能理解的。毕竟人生中很多事情,我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选择权,好像冥冥之中就安排好了一样。比如出生在哪里,父母是谁,甚至有些突如其来的遭遇,都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早有定数。不过,我倒不觉得人的一生命运是完全注定的。这就像一棵树,它长多高,能结多少果子,确实受种子好坏、土壤肥沃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