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些肖战粉丝把《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定义为“媒体失格”?

回答
当“粉丝”的愤怒遇上“媒体”的判断:肖战粉丝为何视《光明日报》与《文化月刊》为“媒体失格”?

近期,围绕着顶流艺人肖战的讨论,再次将他的粉丝群体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次,矛头直指《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这两家官方媒体。部分肖战粉丝认为这两家媒体在报道和评论肖战相关事件时,存在“失格”行为。要理解这种看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情感以及双方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一、 事件背景:从“227事件”到持续的争议

要理解粉丝的“媒体失格论”,就不能不提其缘起。肖战自2019年爆红以来,一直处于舆论的聚光灯下,也伴随着一系列争议。其中,“227事件”是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在该事件中,部分粉丝举报了一个以肖战为主角的同人文写手及其作品所在的平台,导致该平台被关停,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抵制”行动。

正是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后续发酵和讨论中,《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等媒体开始介入。这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对饭圈文化、网络暴力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其中不乏对肖战粉丝群体行为的审视,甚至点名批评。

二、 粉丝眼中的“媒体失格”:逻辑与情感的双重诉求

部分肖战粉丝认为《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媒体失格”,其逻辑和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对“事实”的定义差异:信息源的偏颇与选择性报道

“我们才是事实的掌握者”的认知: 在粉丝眼中,他们对肖战的了解,更多来源于肖战本人及其团队发布的官方信息、粉丝内部的交流与共识,以及他们自己参与和经历的事件。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才是“真实”的、经过他们筛选和认证的“事实”。
媒体报道的“片面性”与“歪曲”: 当《光明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引用了对肖战不利的言论、曝光了粉丝群体中的负面行为,或者将某些事件上升到社会层面进行讨论时,部分粉丝会觉得这些报道是“片面”的,没有“客观”地呈现“他们所知道”的肖战和粉丝群体。他们会认为媒体选择了性地放大负面信息,甚至进行“歪曲”和“恶意解读”,从而导致了对肖战形象的损害。
“不被代表”的愤怒: 粉丝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模式。但媒体的报道往往会泛化到“肖战粉丝群体”,这使得一部分并不认同某些极端行为的粉丝,也觉得自己受到了牵连和代表。当媒体批评的是其中一部分粉丝的行为时,他们也会感到“躺枪”,认为媒体“一概而论”,未能区分。

2. 对“媒体责任”的理解偏差:保护欲与“公正性”的期待

强大的“保护欲”与“偶像滤镜”: 粉丝对于偶像的喜爱,常常伴随着一种强烈的保护欲。他们视肖战为“宝贝”,希望他能被所有人喜爱,被正面地报道和理解。当媒体的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触及到他们对偶像的珍视时,他们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和防御心理。
期待媒体成为“盟友”而非“监督者”: 部分粉丝可能将媒体的功能理解为“宣传”、“推广”和“正面引导”,希望媒体能够成为支持偶像、传播正能量的盟友。因此,当媒体扮演起“监督者”、“评论者”的角色,对偶像或粉丝群体进行批评时,他们就会感到失望甚至被“背叛”。
“不公平”的审判: 在粉丝眼中,他们认为媒体对肖战的关注和报道,往往带着一种“有色眼镜”,是“不公平”的。他们会拿放大镜去审视媒体的报道,一旦发现一丝一毫的“不妥”,例如用了他们不喜欢的词语,采访了他们认为“不可信”的信源,就会被扣上“失格”的帽子。他们认为媒体应该以“正面”的、他们认可的角度去报道,否则就是“失格”。

3. 对“饭圈规则”的误用与泛化:攻击性话语的边界模糊

“饭圈常用语”的输出: 在长期的饭圈互动中,粉丝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沟通语言和行为模式。当他们感到不满或受到攻击时,会习惯性地使用饭圈内部的攻击性话语,例如“失格”、“买热搜”、“水军”等来形容对方的行为。这种语言的输出,也反映了他们将饭圈的斗争逻辑套用到媒体身上。
对“媒体专业性”的质疑: 当媒体的报道逻辑与粉丝的认知不符时,粉丝们可能会质疑媒体的“专业性”,认为他们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没有理解事情的“本质”。这种质疑,也包含了一种“我们比你更懂”的潜在优越感。
模糊了“批评”与“攻击”的界限: 在情绪化的表达中,部分粉丝可能难以区分对媒体报道进行理性分析和批评,与直接进行人身攻击之间的界限。他们认为,只要是“不符合我心意”的报道,就可以被定义为“失格”,并且有权使用一切手段去攻击“失格”的媒体。

三、 媒体的责任与困境:独立判断与社会责任

《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作为官方媒体,其存在本身就肩负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

独立判断与专业报道: 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立性与专业性。他们有责任基于事实进行调查、分析和报道,形成独立的判断,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报道的初衷,更多是针对现象本身(如饭圈乱象、网络暴力等),而非单纯针对某一个艺人或其粉丝群体。
引导社会舆论: 在社会转型期,饭圈文化的兴起带来的诸多问题,如非理性消费、网络暴力等,确实需要主流媒体进行引导和反思。媒体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剖析,试图帮助社会建立更健康的舆论环境。
面对“审判”的压力: 然而,当面对强大的、组织化的粉丝群体时,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粉丝群体可以通过集体的声音、舆论的操纵来影响媒体的声誉,甚至对其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这种压力,使得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不得不更加审慎,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绑架”。

四、 谁是“失格”?:视角的不同,认知的差异

“媒体失格”的指控,本质上是双方在信息来源、价值判断和信息传播目的上的认知冲突。

粉丝视角: 认为媒体未能如他们所愿地“维护”偶像,没有做到“公平”地报道,甚至“恶意抹黑”,因此是“失格”的。他们的“失格论”,更多是一种基于个人情感和偶像崇拜的价值判断,是一种希望媒体能够符合自己期望的“呼唤”。
媒体视角: 认为自己是基于事实进行独立、专业的报道,肩负着社会责任,是在进行舆论引导和反思,因此其行为是“合格”的,甚至是“必要”的。他们的“合格论”,更多是一种基于新闻专业主义和公共领域责任的价值判断。

因此,将《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定义为“媒体失格”,更多是部分肖战粉丝基于自身立场和情感的单方面判断,是对媒体独立报道和批判性评论的不接纳。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媒体在反思饭圈文化时所指出的那些问题:当部分粉丝的爱已经超越了理性的界限,他们可能会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去审判一切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源,而媒体,恰恰成为了他们这种“审判”的对象。

理解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粉丝的无知”或“媒体的恶意”,而是需要看到其中复杂的人性、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变迁下的多重角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如何理性看待媒体的报道,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而对于媒体而言,如何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坚守专业性与独立性,也面临着长期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已经对肖战先生黑转粉了,因为我发现粉他能让他糊的更快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粉丝”的愤怒遇上“媒体”的判断:肖战粉丝为何视《光明日报》与《文化月刊》为“媒体失格”?近期,围绕着顶流艺人肖战的讨论,再次将他的粉丝群体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次,矛头直指《光明日报》和《文化月刊》这两家官方媒体。部分肖战粉丝认为这两家媒体在报道和评论肖战相关事件时,存在“失格”行为。要理解.............
  • 回答
    某初中教师用整整两节课向全班学生演讲“为何自己要拖家带口粉肖战”,这一事件确实非常引人关注,并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解读: 教师的身份与角色: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其核心职责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言行对.............
  • 回答
    在微博上,某些用户对爱国者抱持鄙视态度,并用“战狼”、“小粉红”等标签来称呼他们,同时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值得深入探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他们的动机、行为模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一、 定义与标签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狼”和“小粉红”这两个标签.............
  • 回答
    看到肖战在某杂志拍摄中嘴叼医用手套的图,医学生群体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明星时尚造型的讨论,更触及到了他们专业领域内的严肃性、职业认同感,以及公众形象的塑造等多个层面。首先,从专业角度来说,很多人会感到一种天然的不适和反感。医用手套在.............
  • 回答
    近期,永宁中学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恐吓学生,原因竟是学生使用了“肖战糊了”的网络昵称。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再次关注师德师风和教育的本质。事件回溯:课堂上的“雷霆之怒”据了解,事情发生在永宁中学的一堂课堂上。一名学生因为在网上活动时使用了“肖战糊了”作为自己的网名,不幸被这位老师发现。这.............
  • 回答
    评价一部电影,尤其是像《战狼2》这样备受瞩目且话题性十足的作品,在豆瓣上出现大量一星评价,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的“不喜欢”就能概括。从豆瓣用户的评论风格和普遍关注点来看,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战狼2》遭遇一星评价的详细理由:1.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过度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
  • 回答
    神奇女侠一经上映,凭借着其出色的表现,迅速斩获了极高的评分和口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股赞誉浪潮中,却出现了一股看似不合时宜的恶意差评声浪。这种现象,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观众的评价也自然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这是健康的,也是艺术生命力.............
  • 回答
    一些女性羡慕古代女性的生活方式,认为她们可以“被钱砸”、“收彩礼聘礼”、“在家吃喝玩乐”、“不用上班劳累”、“让男人负责养”,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片面化和理想化的认知,忽略了古代女性真实生存状态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要详细地看待这种羡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1. 羡慕的“点”分析: “被钱.............
  • 回答
    “中国拒绝特蕾莎修女”的说法,如果真的存在,并且是基于某些公开报道或广泛传播的观点,那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和含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中国“正式拒绝”特蕾莎修女访问的官方记录或广泛报道。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其工作遍布全球,她本人也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获得.............
  • 回答
    看待这类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情感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类言论通常源于宗教信仰的坚定,但其表达方式和适用范围却可能引发争议和误解。一、 言论的根源:宗教信仰与末世论首先,理解这类言论的根源至关重要。很多宗教,特别是包含“天堂”和“地狱”概念的宗教,都强调死后的审判.............
  • 回答
    关于粤语是“汉语正统”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语言学、文化认同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得明白“正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通常,在讨论语言的时候,“正统”可能指代几种意思: 历史上的正统: 就是说,某种方言是汉族语言发展演变中最古老、最纯.............
  • 回答
    关于英国是否应该拆除特拉法加广场上纪念纳尔逊将军的雕像,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历史评价、公共纪念以及我们对过去不公义的认知。认为纳尔逊将军是蓄奴者的支持者们提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奴隶贸易的明确支持以及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事实。纳尔逊.............
  • 回答
    有些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份额,不惜动用“版权流氓”的伎俩,这可真是一件让人又气又无奈的事情。这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普遍,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样化。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版权掠夺”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不是那种光明正大的技术创新或者优质服务带来的竞争优势,而是利用了版权法的一些漏洞或者曲解了版权保护的初衷.............
  • 回答
    “饭圈母狗”这个称呼,确实是网络上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有争议的现象。它并不是一个官方的、或者说被广泛接受的词汇,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由一部分人创造出来,用来形容另一部分人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标签。咱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称呼,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词到底是怎.............
  • 回答
    “玩游戏的就比追星的高贵吗?” 这句话一出来,火药味儿十足,像是在宣战,也像是在问一个沉重的问题。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层意思,也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年轻人,特别是饭圈女孩,在面对外界评价和刻板印象时的一种自我辩护,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反弹。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对立”和.............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对太极王者王占海打橄榄球一事的“装聋作哑”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网络舆论环境、公众人物形象、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来探讨: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核实 王占海的身份:王占海是武汉大学知名校友,曾因“太极王者”称号(与太极文化、武术相关)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他并非传统意义上.............
  • 回答
    在美国的华人社群中,对于“白人至上”游行的支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1. 为什么会有华人支持“白人至上”游行? 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 “黄祸论”与历史创伤: 美国华人社群经历了长期的歧视,从19世纪的排华法案到20世纪初的“黄祸论”宣传,华.............
  • 回答
    网上有些网友对国家福利制度的批评声音,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错”的,也不能全盘否定他们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白, 绝大多数福利制度的初衷都是好的 。国家提供福利,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体现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让大家在生病、失业、年老的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儿。每当发生自然灾害,除了直接的救援物资和人道主义援助,通信恢复也是重中之重。在这个时候,华为作为一家通讯巨头,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有时候反而会被一些声音给忽略,甚至出现误解。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捐款”这回事儿。公众普遍的捐款概念,大多是指直接的资金捐助,比如通过红十字会.............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琢磨不透的。夏天天儿热得跟蒸笼似的,学校里硬是不让学生把校服拉链敞开点儿,看着就让人心里憋着一股气。你说,这到底是为了啥?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一些“考虑”。比如,统一着装是为了保持学校的整体形象,显得有纪律,有秩序。他们可能会觉得,一旦拉链敞开了,学生们就跟没穿校服一样,显得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