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新闻的生存在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美国媒体正在进行各种尝试。澎湃新闻则是中国媒体的一次尝试。
无数的评论者、段子手、电视节目、广播节目都是依赖严肃新闻而存在的。政务监督、公共监督都要依赖严肃新闻。但是由于网络的出现,严肃新闻过去的商业模式已经无以为继了。但是社会仍然需要严肃新闻。那么新的商业模式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最近看了几本书,都讨论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Losing the News》、《Filter Bubble》,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新闻,甚至是电视台、电视剧、纪录片等等行业,这都是一个剧烈的洗牌阶段。从《Losing the News》的作者,一位美国资深媒体人(不但是报业世家,而且自己在纽约时报等大报章做过严肃新闻的记者)看来,未来全国性新闻报导,都会跑到网上去,而且很可能是大鱼吃小鱼,最后只剩寥寥几个个巨无霸。而原来做严肃新闻的主力——地方性报章,会和本地更紧密地结合,做“超级本地化”。两者的定位将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不再是同一个行业。但这两者其实都还没有最终定型。
网上新闻巨无霸,究竟应该按何种形式盈利?人们还会上新闻网站看新闻吗?现在很多的趋势都是人们把新闻转载到社交网站上去。新闻做得再好,是不是能吸引到访问量,也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当然,是可以立法规定社交网站只能转载新闻链接和简介,但这是不是能办到,则是另一回事。在这种立法通过之前,如何把看新闻的人引到新闻网站上来看,而不是在论坛上、社交网站上看,这才是严肃新闻网站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引不来,就没有广告收入。
澎湃做的一个新的尝试,就是问答。这是个非常有新意的系统,比欧美大报的网站做的要好。就这点来说,我觉得澎湃的创新能力值得乐观。因为过去那种评论新闻的参与模式越来越不被读者重视了。评论太多、太杂,往往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没有精彩之论。即便有精彩之论,也埋没在一个新闻下面,无人知晓。澎湃新闻这种模式,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出来,而读者也可以回答。精彩的问答,会放在澎湃的左边栏。读者看到有趣的问答,又会点进去看新闻。这一方面能够精简读者留言;再者能够让读者觉得自己的留言是有意义的,而别人的留言也有意思,读者就会上网站来看,如果能够养成读者的阅读习惯,那么流量自然有保障;第三,有趣的留言又加大了读者阅读相关新闻的兴趣。实在是一石三鸟的妙招。创新不俗。
至于超级本地化的本地报纸,是不是能够从本地商人手中获得足够的广告呢?现在网络广告如此兴盛,目标明确、低成本。如果未来网络广告的投放能够在地理和兴趣方面极度精准,那么本地报纸的广告价值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总而言之,商业模式是最关键的。目前在严肃新闻领域,商业模式并不明朗。但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严肃新闻仍然是公民社会正常运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澎湃新闻的尝试是绝对必要的,现在不是说看起来有困难、不见得能成功就可以不去试。现在的情况是,过去的商业模式正在坍塌,不去试迟早要死。只有去尝试才能知道怎么走,那里能走。澎湃新闻前途确实难以预料,但走出这一步仍然是值得欢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